•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24546028 閱讀: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24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第一顯示區的光透過率大于第二顯示區的光透過率;光路轉換組件,光路轉換組件包括光路轉換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光路轉換面用于將由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將由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光透射面出射;第二顯示面板,第二顯示面板用于向第一顯示區進行顯示補償。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實現顯示裝置的至少部分區域可透光且可顯示,并能夠減小該區域與其他顯示區域的顯示差異。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本技術涉及顯示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用戶對屏占比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電子設備的全面屏顯示受到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傳統的電子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由于需要集成諸如前置攝像頭、聽筒以及紅外感應元件等。現有技術中,可通過在顯示屏上設置透光顯示區,外界光線可通過屏幕上的透光顯示區進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這些電子設備的透光顯示區與其他正常顯示區之間具有顯示差異。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實現顯示裝置的至少部分區域可透光且可顯示,并能夠減小該區域與其他顯示區域的顯示差異。第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具有第一顯示區和第二顯示區,第一顯示區的光透過率大于第二顯示區的光透過率;光路轉換組件,背向第一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一側對應第一顯示區設置,光路轉換組件包括光路轉換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光透射面朝向第一顯示區的背向第一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一側,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呈夾角設置,且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中一者與光透射面在光路轉換面兩側相背設置,光出射面與光入射面及光透射面相連接,光路轉換面用于將由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將由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光透射面出射;第二顯示面板,第二顯示面板的出光側朝向光入射面,第二顯示面板用于向第一顯示區進行顯示補償。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單元,第一像素單元位于第一顯示區,每個第一像素單元包括第一發光子像素;第二顯示面板具有第三顯示區,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三發光子像素,第三發光子像素位于第三顯示區,其中,第一發光子像素形成第一發光像素排布結構,第三發光子像素形成第三發光像素排布結構,第三發光像素排布結構經由光路轉換組件在第一顯示區的投影與第一發光像素排布結構互補設置。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每個第一像素單元還包括第一透光子單元,第一透光子單元形成第一透光子單元排布結構,第三發光像素排布結構經由光路轉換組件在第一顯示區的投影與第一透光子單元排布結構相同。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第一像素單元中第一發光子像素發出光的顏色對應三基色中的一種或兩種顏色,且第三發光子像素發出光的顏色與第一發光子像素發出光的顏色不同。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第一像素單元中第一發光子像素發出光的顏色對應三基色中的三種顏色,且第三發光子像素發出光的顏色對應三基色中的三種顏色。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第一顯示面板還包括:第二子像素,位于第二顯示區,其中,第三發光像素排布結構經由光路轉換組件在第一顯示區的投影與第一發光像素排布結構共同形成的第一像素排布結構與第二子像素形成的第二像素排布結構相同。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光路轉換組件包括斜面對應貼合設置的第一直角棱鏡和第二直角棱鏡,貼合的斜面構成光路轉換面,第一直角棱鏡的一個直角面構成光透射面且另一個直角面構成光出射面和光入射面中的一者,第二直角棱鏡的一個直角面構成光出射面和光入射面中的另一者。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光入射面位于第一直角棱鏡,第二顯示面板與第一顯示面板呈夾角設置;或者,光出射面位于第一直角棱鏡,光路轉換組件夾設在第一顯示面板與第二顯示面板之間。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個方面,光出射面上設置有增透膜,增透膜設置有連接引線,連接引線沿光出射面的外周區域延伸。第二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根據上述任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以及感光組件,與光出射面相對設置。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光路轉換組件和第二顯示面板,第一顯示面板具有第一顯示區和第二顯示區,第一顯示區的光透過率大于第二顯示區的光透過率,光路轉換組件背向第一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一側對應第一顯示區設置,光路轉換組件包括光路轉換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光透射面朝向第一顯示區的背向第一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一側,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呈夾角設置,且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中一者與光透射面在光路轉換面兩側相背設置,光出射面與光入射面及光透射面相連接,光路轉換面用于將由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將由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光透射面出射;第二顯示面板的出光側朝向光入射面,第二顯示面板用于向第一顯示區進行顯示補償。第一顯示面板的第一顯示區能夠顯示畫面,提高顯示面板的顯示面積,實現顯示裝置的全面屏設計,并且通過光路轉換組件在第一顯示區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組件,實現例如攝像頭的感光組件的屏下集成,同時,第二顯示面板通過光路轉換組件能夠對第一顯示區進行顯示補償,以減小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的顯示差異,提高顯示效果。附圖說明通過閱讀以下參照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圖并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圖1示出根據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2示出圖1中D-D向的一種示例的剖面圖;圖3示出圖1中D-D向的另一種示例的剖面圖;圖4示出根據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第二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圖5示出一種示例的圖1中Q區域和圖4中P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圖6示出另一種示例的圖1中Q區域和圖4中P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圖7示出另一種示例的圖1中Q區域和M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圖8示出根據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剖面圖。圖中:10-顯示裝置;100-第一顯示面板;110-第一發光子像素;120-第一透光子單元;130-第二子像素;200-光路轉換組件;210-光路轉換面;220-光透射面;230-光入射面;240-光出射面;250-增透膜;201-第一直角棱鏡;202-第二直角棱鏡;300-第二顯示面板;310-第三發光子像素;AA1-第一顯示區;AA2-第二顯示區;NA-非顯示區;U1-第一像素單元。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各個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實施例,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被配置為解釋本技術,并不被配置為限定本技術。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技術可以在不需要這些具體細節中的一些細節的情況下實施。下面對實施例的描述僅僅是為了通過示出本技術的示例來提供對本技術更好的理解。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顯示面板,具有第一顯示區和第二顯示區,所述第一顯示區的光透過率大于所述第二顯示區的光透過率;/n光路轉換組件,背向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一側對應所述第一顯示區設置,所述光路轉換組件包括光路轉換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所述光透射面朝向所述第一顯示區的背向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一側,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呈夾角設置,且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中一者與所述光透射面在所述光路轉換面兩側相背設置,所述光出射面與所述光入射面及所述光透射面相連接,所述光路轉換面用于將由所述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所述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將由所述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所述光透射面出射;/n第二顯示面板,所述第二顯示面板的出光側朝向所述光入射面,所述第二顯示面板用于向所述第一顯示區進行顯示補償。/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顯示面板,具有第一顯示區和第二顯示區,所述第一顯示區的光透過率大于所述第二顯示區的光透過率;
    光路轉換組件,背向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一側對應所述第一顯示區設置,所述光路轉換組件包括光路轉換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所述光透射面朝向所述第一顯示區的背向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一側,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呈夾角設置,且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中一者與所述光透射面在所述光路轉換面兩側相背設置,所述光出射面與所述光入射面及所述光透射面相連接,所述光路轉換面用于將由所述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所述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將由所述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線轉換至所述光透射面出射;
    第二顯示面板,所述第二顯示面板的出光側朝向所述光入射面,所述第二顯示面板用于向所述第一顯示區進行顯示補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單元,所述第一像素單元位于所述第一顯示區,每個所述第一像素單元包括第一發光子像素;
    所述第二顯示面板具有第三顯示區,所述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三發光子像素,所述第三發光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三顯示區,
    其中,所述第一發光子像素形成第一發光像素排布結構,所述第三發光子像素形成第三發光像素排布結構,所述第三發光像素排布結構經由所述光路轉換組件在所述第一顯示區的投影與所述第一發光像素排布結構互補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一像素單元還包括第一透光子單元,所述第一透光子單元形成第一透光子單元排布結構,所述第三發光像素排布結構經由所述光路轉換組件在所述第一顯示區的投影與所述第一透光子單元排布結構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凱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汌A√|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成年轻人电影www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无码国产激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免费无码A片一区二三区 |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