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臭氧消毒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消毒箱和除氣塔,處理箱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上對稱設置有多個刀片,且第一轉軸轉動連接于支撐桿的頂部,處理箱下方的出水口通過第一輸水管連通到消毒箱,且第一輸水管的另一端連通有分水管,分水管底部連通有多個霧化噴頭,消毒塔的底部設置有進氣管和第二輸水管;進氣管連接有臭氧供給裝置,第二輸水管與除氣塔的底部相連通除氣塔的頂部設置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軸,且第二轉軸上設置有多塊攪拌葉片。本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保證臭氧與水充分接觸,從而保證消毒效果,且能夠減少水中臭氧殘留。
An ozone disinfecte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臭氧消毒的污水處理裝置
本技術涉及環保機械
,具體為一種臭氧消毒的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來自生活和生產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體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營養物和有毒污染物等,世界上僅城市地區一年排出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就多達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將污染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水體,因此,污水的處理顯得至關重要。但是目前市場上的污水處理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往往需要先對污水進行過濾,如果不對污水中的雜質進行攪碎,污水中較大的污物很容易造成過濾裝置堵塞,導致過濾效率低,且污水中雜質很容易沉積在過濾池的內壁上。臭氧消毒作為氯消毒的替代方法,在污水處理中被越來越多地應用,試驗表明,臭氧幾乎對所有細菌、病毒、真菌及原蟲、卵囊都具有明顯的滅活效果。但臭氧消毒存在以下問題: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很難持續消毒,且不容易保證全面消毒,必須不斷地向水中通入臭氧,無法保證消毒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一種臭氧消毒的污水處理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臭氧消毒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消毒箱和除氣塔,所述處理箱的上方設置有進水口,下方設置有出水口,處理箱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貫穿過濾箱,所述第一轉軸上對稱設置有多個刀片,所述過濾箱通過螺栓固定安裝于處理箱頂部,且第一轉軸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支撐桿的頂部,所述支撐桿固定連接于處理箱內壁的右側,所述處理箱下方的出水口通過第一輸水管連通到消毒箱,且第一輸水管上設置有第一輸水泵,所述第一輸水管的另一端貫穿消毒箱頂部并延伸到消毒箱內部,且所述第一輸水管的另一端連通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底部連通有多個霧化噴頭,所述消毒塔的底部設置有進氣管和第二輸水管;所述進氣管連接有臭氧供給裝置,所述第二輸水管與除氣塔的底部相連通,且第二輸水管上設置有第二輸水泵,所述消毒塔的頂部設置有排氣管;所述除氣塔的頂部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伸入除氣塔內腔的底部,且第二轉軸上設置有多塊攪拌葉片,所述除氣塔的頂部設置有排氣單向閥,底部設置有排水管。進一步的,所述過濾箱的表壁由金屬篩板、過濾網、吸附層和活性炭層構成,所述金屬篩板的一側設置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遠離金屬篩板的一側設置有吸附層,所述吸附層遠離過濾網)的一側設置有活性炭層。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桿底部設置有過濾篩選網,所述過濾篩選網的兩側均與處理箱內壁兩側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排氣管和排氣單向閥均連接有循環管,所述循環管與進氣管相連,所述循環管上設置有控制閥門。進一步的,所述除氣塔的內腔由豎直的隔板分隔成為排氣腔和積水腔,所述排氣腔的頂部與積水腔的頂部連通,所述排水管設置在積水腔的底部。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轉軸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位于刀片的兩端,且連接桿遠離第一轉軸的一端設置有毛刷,所述毛刷與金屬篩板搭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轉軸在第一電機的作用下帶動刀片和連接桿旋轉,刀片將過濾池內部污水中的雜質攪碎,防止污物堵塞過濾池內部,連接桿帶動毛刷對過濾池的內壁進行清理,保證過濾池內壁上的過濾暢通,避免雜質堵塞過濾池內壁從而導致過濾效率變低;(2)本技術通過設置在過濾池表壁上的金屬篩板對污水中雜質進行初級篩濾,通過過濾網對初級篩濾后污水中的較小雜質進行過濾,利用吸附層對污水中的油脂進行吸附,通過活性炭層對處理后污水中的細小雜質進行吸附,通過層層過濾處理,使污水的處理更加徹底;(3)本技術通過霧化噴頭,將通入消毒塔中的水霧化成小水滴且分散到消毒塔的內腔中,能夠與臭氧充分混合,保證消毒全面、徹底,通過設置除氣塔,將混入水中的臭氧除去,降低臭氧在水中的殘留量,防止后續的輸水管路被臭氧腐蝕,同時避免臭氧含量過高而影響水的飲用健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過濾池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過濾池表壁的側剖圖;圖中,1-處理箱;2-消毒箱;3-除氣塔;4-臭氧供給裝置;5-第一電機;6-第二電機;7-進水口;8-過濾箱;81-金屬篩板;82-過濾網;83-吸附層;84-活性炭層;9-第一轉軸;10-刀片;11-支撐桿;12-過濾篩選網;13-第一輸水管;14-第一輸水泵;15-分水管;16-霧化噴頭;17-第二輸水管;18-第二輸水泵;19-排氣管;20-循環管;21-進氣管;22-排氣單向閥;23-控制閥門;24-第二轉軸;25-攪拌葉片;26-隔板;27-排水管;28-連接桿;29-毛刷。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1-3所示,一種臭氧消毒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1、消毒箱2和除氣塔3,所述處理箱1的上方設置有進水口7,下方設置有出水口,處理箱1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電機5,所述第一電機5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一轉軸9,所述第一轉軸9貫穿過濾箱8,所述第一轉軸9上對稱設置有多個刀片10,所述過濾箱8通過螺栓固定安裝于處理箱1頂部,且第一轉軸9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支撐桿11的頂部,所述支撐桿11固定連接于處理箱1內壁的右側,所述處理箱1下方的出水口通過第一輸水管13連通到消毒箱2,且第一輸水管13上設置有第一輸水泵14,所述第一輸水管13的另一端貫穿消毒箱2頂部并延伸到消毒箱2內部,且所述第一輸水管13的另一端連通有分水管15,所述分水管15底部連通有多個霧化噴頭16,所述消毒塔2的底部設置有進氣管21和第二輸水管17;所述進氣管21連接有臭氧供給裝置4,所述第二輸水管17與除氣塔3的底部相連通,且第二輸水管17上設置有第二輸水泵18,所述消毒塔2的頂部設置有排氣管19;所述除氣塔3的頂部設置有第二電機6,所述第二電機6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軸24,所述第二轉軸24伸入除氣塔3內腔的底部,且第二轉軸24上設置有多塊攪拌葉片25,所述除氣塔3的頂部設置有排氣單向閥22,底部設置有排水管27。進一步的,所述過濾箱8的表壁由金屬篩板81、過濾網82、吸附層83和活性炭層84構成,所述金屬篩板81的一側設置有過濾網82,所述過濾網82遠離金屬篩板81的一側設置有吸附層83,所述吸附層83遠離過濾網82的一側設置有活性炭層84。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桿11底部設置有過濾篩選網12,所述過濾篩選網12的兩側均與處理箱1內壁兩側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排氣管19和排氣單向閥22均連接有循環管20,所述循環管20與進氣管21相連,所述循環管20上設置有控制閥門23。進一步的,所述除氣塔3的內腔由豎直的隔板26分隔成為排氣腔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臭氧消毒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1)、消毒箱(2)和除氣塔(3),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1)的上方設置有進水口(7),下方設置有出水口,處理箱(1)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電機(5),所述第一電機(5)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一轉軸(9),所述第一轉軸(9)貫穿過濾箱(8),所述第一轉軸(9)上對稱設置有多個刀片(10),所述過濾箱(8)通過螺栓固定安裝于處理箱(1)頂部,且第一轉軸(9)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支撐桿(11)的頂部,所述支撐桿(11)固定連接于處理箱(1)內壁的右側,所述處理箱(1)下方的出水口通過第一輸水管(13)連通到消毒箱(2),且第一輸水管(13)上設置有第一輸水泵(14),所述第一輸水管(13)的另一端貫穿消毒箱(2)頂部并延伸到消毒箱(2)內部,且所述第一輸水管(13)的另一端連通有分水管(15),所述分水管(15)底部連通有多個霧化噴頭(16),所述消毒塔(2)的底部設置有進氣管(21)和第二輸水管(17);所述進氣管(21)連接有臭氧供給裝置(4),所述第二輸水管(17)與除氣塔(3)的底部相連通,且第二輸水管(17)上設置有第二輸水泵(18),所述消毒塔(2)的頂部設置有排氣管(19);所述除氣塔(3)的頂部設置有第二電機(6),所述第二電機(6)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軸(24),所述第二轉軸(24)伸入除氣塔(3)內腔的底部,且第二轉軸(24)上設置有多塊攪拌葉片(25),所述除氣塔(3)的頂部設置有排氣單向閥(22),底部設置有排水管(27)。/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臭氧消毒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1)、消毒箱(2)和除氣塔(3),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1)的上方設置有進水口(7),下方設置有出水口,處理箱(1)的上方設置有第一電機(5),所述第一電機(5)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一轉軸(9),所述第一轉軸(9)貫穿過濾箱(8),所述第一轉軸(9)上對稱設置有多個刀片(10),所述過濾箱(8)通過螺栓固定安裝于處理箱(1)頂部,且第一轉軸(9)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支撐桿(11)的頂部,所述支撐桿(11)固定連接于處理箱(1)內壁的右側,所述處理箱(1)下方的出水口通過第一輸水管(13)連通到消毒箱(2),且第一輸水管(13)上設置有第一輸水泵(14),所述第一輸水管(13)的另一端貫穿消毒箱(2)頂部并延伸到消毒箱(2)內部,且所述第一輸水管(13)的另一端連通有分水管(15),所述分水管(15)底部連通有多個霧化噴頭(16),所述消毒塔(2)的底部設置有進氣管(21)和第二輸水管(17);所述進氣管(21)連接有臭氧供給裝置(4),所述第二輸水管(17)與除氣塔(3)的底部相連通,且第二輸水管(17)上設置有第二輸水泵(18),所述消毒塔(2)的頂部設置有排氣管(19);所述除氣塔(3)的頂部設置有第二電機(6),所述第二電機(6)的輸出軸底端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軸(24),所述第二轉軸(24)伸入除氣塔(3)內腔的底部,且第二轉軸(24)上設置有多塊攪拌葉片(25),所述除氣塔(3)的頂部設置有排氣單向閥(22),底部設置有排水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浩,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省淼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