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熱兩用電風扇,包括可致冷致熱的半導體晶片、換熱器件、散熱器件、風扇葉片,其中所述半導體晶片的放熱面與散熱器件緊密連接,吸熱面與換熱器件的一面緊密連接,風扇葉片靠近換熱器件安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件的另一面設置有散熱片,在所述散熱片之間設置有出氣孔,在所述換熱器件的側周設置有通風孔,所述通風孔與所述出氣孔相連通,氣流可以從所述換熱器件側周的通風孔進入并從所述出氣孔流出。(*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家用電器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冷熱兩用電風扇。
技術介紹
現在市場上的空調是由壓縮機、室內機等構成,要使用空調,要有專業的空調安裝人員上門進行安裝,安裝后就不可輕易移動,且在使用中具有耗電大、因長期使用室內循環空氣致冷致熱而導致室內空氣質量差等缺點。而一般的家用電器是電風扇體積小巧,省電,空氣流動強。但其缺點是特別明顯的冬天不可用,夏天吹出的是熱風。現有的以水為致冷介質的空調扇集中了空調器和電風扇的優點。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空調扇一般采用水簾布循環常溫水或冰晶冰水,由風機通過風道送出冷風。使用常溫水時,在干燥地區,水蒸發致冷的效果有限,只能使周圍溫度降低3-5度;在潮濕地區,則根本體現不出致冷的效果。若采用冰晶冰水,其致冷效果較好,但因為冰塊在常溫下快速融化,因此導致致冷時間短暫,不能長時間連續工作。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冰塊致冷,還要專門用冰箱等制作冰塊,既不方便,又浪費能源。目前比較成熟的半導體致冷致熱晶片,是利用帕爾帖效應產生的溫差電致冷致熱。當正向電流通過半導體晶片時,晶片的一面會吸收熱量,另一面會散發熱量;當通過反向電流時,原來吸收熱量的一面散發熱量,而原來散發熱量的一面吸收熱量。同時,致冷致熱的功率大小還可以通過控制電流的大小來進行調節。如一公開號為2118848的技術專利就公開了一種具冰溫效果的風扇裝置,涉及空氣調節裝置,包括一個中空的本體,本體內部中央設有隔板,將本體分隔成相等的冷空間和熱空間,隔板的中央設有冷熱極界面的半導體制冷器冷、熱極界面分別冷、熱空的致冷排散熱排接觸,冷空間內,有一將冷風送出本體外的風扇;于熱空間內,設有將地面的冷空氣吸入熱空間另一風扇和一交/直流變電器,該技術由于采用了半導體致冷技術,具有較傳統風扇更佳的冷卻效果,甚為省電。但其結構復雜,并且傳熱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結構簡單、傳熱效率較高的冷熱兩用電風扇。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冷熱兩用電風扇,包括可致冷致熱的半導體晶片、換熱器件、散熱器件、風扇葉片,其中所述半導體晶片的放熱面與散熱器件緊密連接,吸熱面與換熱器件的一面緊密連接,風扇葉片靠近換熱器件安裝,所述換熱器件的另一面設置有散熱片,在所述散熱片之間設置有出氣孔,在所述換熱器件的側周設置有通風孔,所述通風孔與所述出氣孔相連通,氣流可以從所述換熱器件側周的通風孔進入并從所述出氣孔流出。所述半導體晶片與散熱器件和換熱器件的接觸面可涂布有硅脂。所述散熱片可以為平行均布設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采用散熱片設計,散熱片之間設置有出氣孔,所以傳熱效率較高,并且結構簡單。另外,半導體晶片與散熱器件和換熱器件的接觸面涂布有導熱性能良好的硅脂,可以加強半導體晶片與散熱器件和換熱器件的熱量交換效果,散熱片平行均布設置可以使散熱均勻,進一步提高傳熱效率。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的電風扇頭部的結構示意圖(剖視)。圖2是圖1中換熱器件的右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冷熱兩用電風扇,包括可致冷致熱的半導體晶片3、換熱器件4、散熱器件2、風扇葉片5,其中所述半導體晶片3的放熱面與散熱器件2緊密連接,吸熱面與換熱器件4的一面緊密連接,風扇葉片5靠近換熱器件4安裝,所述換熱器件4的另一面設置有三條以上散熱片14,在所述散熱片14之間設置有出氣孔11,在所述換熱器件4的側周設置有通風孔10,所述通風孔10與所述出氣孔11相連通,氣流可以從所述換熱器件4側周的通風孔10進入并從所述出氣孔11流出。如圖1中標示的箭頭方向所示。所述半導體晶片3與散熱器件2和換熱器件4的接觸面可涂布有硅脂。所述散熱片14可以為平行均布設置。在致冷時,所述半導體致冷致熱晶片3正向通以一定大小的直流電,所述晶片的一面會發冷,另一面會發熱。由于致冷面與換熱器件4緊密相連,換熱器件4上的熱量被迅速吸收,使換熱器件4的溫度迅速降低。同時,風扇5工作,負壓區12內部的壓強減小,空氣就通過換熱器件4上的致冷空氣入口10、11進入負壓區12。空氣在通過換熱器件4時,因與換熱器件4發生熱交換而被冷卻。在負壓區12內的冷氣在風扇5連續不斷的工作中,通過換熱空氣出口13被排放到外部。如圖1中標示的箭頭方向所示。在所述晶片3的放熱面,由于放熱面與散熱器件2緊密連接,熱量會傳遞到散熱器件2上使之溫度升高。同時散熱器件2上的強制散熱風扇1工作,將外部的空氣吹向散熱器件2,以達到降低散熱器件2溫度的作用。在致熱時,半導體致冷致熱晶片3反向通以一定大小的直流電,所述晶片與換熱器件4接觸的一面會發熱,另一面會變冷。由于致熱面與換熱器件4緊密相連,熱量會傳遞到換熱器件4上使換熱器件4的溫度迅速升高。同時,風扇5工作,負壓區12內部的壓強減小,空氣就通過換熱器件4上的致冷空氣入口10、11進入負壓區12。空氣在通過換熱器件4時,因與換熱器件4發生熱交換而被加熱。在負壓區12內的熱氣在風扇5連續不斷的工作中,通過換熱空氣出口13被排放到外部。如圖1中標示的箭頭方向所示。在半導體致冷致熱晶片3的冷面,由于所述晶片的放熱面與散熱器件2緊密連接,會吸收散熱器件2上的熱量,使之溫度降低。同時散熱器件2上的強制散熱風扇1工作,將外部的空氣吹向散熱器件2,以達到升高散熱器件2溫度的作用。(3)調節致冷致熱的效果。如果改變通過半導體致冷致熱晶片3直流電電流的大小,可以很方便的控制所述半導體致冷致熱晶片致冷致熱的功率大小,實際上就是達到調節致冷致熱的效果。本技術的功率150W至250W,亦可根據需要增加半導體致冷致熱晶片以增大其致冷致熱功率。本技術在工作時,所排放的冷氣和熱氣的溫度與普通空調效果一樣,而電力損耗卻小得多。1、如附圖1所示,本技術的電風扇中有用于致冷致熱的半導體晶片3,半導體晶片3分別與換熱器件4、散熱器件2相連接。換熱器件4與風扇5相連接。2、為了加強半導體晶片3與散熱器件2和換熱器件4的熱量交換效果,安裝時注意將半導體晶片3與散熱器件2和換熱器件4的接觸面涂上導熱性能良好的硅脂。3、為了減少整機的重量,并考慮熱交換的效果,散熱器件2和換熱器件4使用鋁合金材料制成,盡量增大散熱器件2和換熱器件4的表面積。4、給半導體晶片3通以正向電流,其與換熱器件4接觸的一面開始大量吸收周圍的熱量,使周圍的溫度下降,同時換熱器件4的溫度也急劇下降。此時風扇5開始工作,使風扇5與換熱器件4之間的負壓區12中的壓強降低,于是將要被致冷的空氣通過換熱器件4中的致冷空氣入口10、11,在進入負壓區12前與換熱器件4進行熱交換,被冷卻后進入負壓區12,再由風扇5源源不斷的通過導流風葉6向外部排放,以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的目的。此時換熱空氣出口13排出的是冷氣。5、半導體晶片3在工作時,其熱面會產生大量的熱能,此熱能與散熱器件2進行熱交換,使散熱器件2變熱。與此同時,安裝在散熱器件2上的強制散熱風扇1開始工作,使外部的空氣從散熱空氣入口7向散熱空氣出口8和9的方向進行流通,將散熱器件2上的熱量帶走以達到強制散熱的目的。6、改變半導體晶片3的電流方向,其與換熱器件4接觸的一面會致熱,同時與散熱器件2接觸的一面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東法,
申請(專利權)人:許東法,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