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包括背心,背心上設有多個豎向延伸的充氣導管,該多個充氣導管沿背心的周向均布;各充氣導管分別與一充氣抽氣軟管連接,充氣抽氣軟管上設有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背心的前片內側還設有壓力傳感器,該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內置頻率控制電路,頻率控制電路與充氣抽氣泵以及電磁閥連接;頻率控制電路用于控制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開閉,對背心上的各充氣導管進行有節律的充氣和抽氣。本發明專利技術能減少穿著者胸廓前后徑和左右徑的活動范圍,從而增加胸廓垂直活動距離,增加膈肌活動幅度,提高腹內壓,增加穿著者的腹式呼吸,且便于穿著者在各種體位下進行腹式呼吸訓練。
Abdominal breathing t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及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保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及方法。
技術介紹
呼吸是維持機體新陳代謝和其他活動所必須的生理過程之一,呼吸過程是由三個相互銜接并且同時進行的環節來完成的,包括肺通氣、肺換氣和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這個過程在呼吸道和肺泡內完成。吸氣時,膈肌和肋間肌收縮,胸廓擴張,膈頂下降,胸腔內負壓減小,空氣經氣道進入肺泡,氧氣透過肺泡壁進入毛細血管內,而毛細血管內由組織新陳代謝而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到肺泡內。呼氣時,膈肌及肋間肌松弛,胸廓依靠彈性回收,二氧化碳經氣道排出體外。這樣一吸一呼,便構成了一次呼吸。在這個呼吸過程中,一直以來,胸廓被視為一個整體,而實際情況是,胸腔中肋骨與膈肌的協調運動,共同使胸腔容積發生三維變化,肋骨改變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活動范圍,形成胸式呼吸;而膈肌收縮推擠腹部臟器,從而改變胸廓的垂直活動距離,形成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相比胸式呼吸可以更具有針對性的增加膈肌位移,增強膈肌能力,增大無效腔的利用率,改善肺功能。從通氣力學的角度可見,通過限制胸廓前后徑和左右徑,增加胸廓的垂直活動距離,可以強化腹式呼吸,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呼吸能力。同時,增加胸廓的垂直活動距離,可以增加腹內壓,有助于維持軀干穩定,而軀干保持伸展穩定,也同樣促進呼吸功能改善。一個正常成年人平均每分鐘15次,一天24小時大約要呼吸至少21600次,激活腹式呼吸,對于改善和提高呼吸功能具有積極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及方法,用于輔助使用者進行腹式呼吸。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包括背心,背心上設有多個豎向延伸的充氣導管,該多個充氣導管沿背心的周向均布;各充氣導管分別與一充氣抽氣軟管連接,充氣抽氣軟管遠離各充氣導管的一端敞口,該敞口端為通氣口;充氣抽氣軟管上設有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位于各充氣導管和通氣口之間;所述背心的前片內側還設有壓力傳感器,該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內置頻率控制電路,頻率控制電路與充氣抽氣泵以及電磁閥連接;頻率控制電路用于控制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開閉,對背心上的各充氣導管進行有節律的充氣和抽氣。優選的,所述充氣導管的數量為12個。優選的,所述電磁閥設置在控制器中。優選的,所述控制器上設有壓力數據顯示面板,該壓力數據顯示面板用于顯示壓力傳感器所檢測的壓力數據。優選的,所述控制器上還設有呼氣指示燈和吸氣指示燈;控制器根據充氣和抽氣的狀態控制呼氣指示燈或吸氣指示燈點亮:當充氣抽氣泵對背心上各充氣導管進行充氣時,呼氣指示燈點亮;當充氣抽氣泵對背心上各充氣導管進行抽氣時,吸氣指示燈點亮。優選的,所述壓力傳感器上設有粘貼件,壓力傳感器可粘貼在背心前片內側。優選的,各充氣導管的頂端延伸至背心的上部,且各充氣導管的頂端位于同一高度;各充氣導管的底端延伸至背心的底部,且各充氣導管的底端位于同一高度;各充氣導管都豎向分為多段,相鄰兩段之間由通氣閥隔離,通氣閥用于控制該相鄰兩段之間的通氣;同一充氣導管上的各段長度相同,各段長度不大于2cm,各段豎向等間隔排布,且相鄰兩段之間的間距不大于1cm;充氣抽氣軟管與各充氣導管的豎向中部連接。本專利技術還提供采用上述訓練裝置進行腹式呼吸訓練的方法,詳見實施例。特別的,本專利技術能對各充氣導管的可充氣區域進行調節,包括如下具體步驟:將各充氣導管上的通氣閥全部開啟,并開啟電磁閥,然后充氣抽氣泵對各充氣導管抽氣,使充氣導管上各段中的空氣排出,然后關閉電磁閥和充氣抽氣泵,然后找出各充氣導管上高度與穿著者乳頭高度相對應的一段,將這些段頂端的通氣閥關閉,并將各充氣導管上位于穿著者兩髂前上棘與肋弓最下緣之間的某一通氣閥關閉,其余通氣閥保持開啟;此時,任一充氣導管上僅有兩個通氣閥關閉,以充氣導管上位于該兩個通氣閥之間的區域為充氣導管的可充氣區域,各充氣導管可充氣區域的頂端與穿著者乳頭高度相對應,各充氣導管可充氣區域的底端位于穿著者兩髂前上棘與肋弓最下緣之間。本專利技術能對背心上的各充氣導管進行有節律的充氣和抽氣,實現對背心穿著者胸廓節律性加壓,使得穿著者的胸廓前后徑和左右徑的活動半徑范圍減少,胸廓垂直活動距離增加,膈肌活動幅度增加,從而提高穿著者的腹內壓,激發穿著者的腹式呼吸。本專利技術能使穿著者通過腹式呼吸增大無效腔的利用率,改善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增加肌體供氧能力,同時提高腹內壓。而且,本專利技術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適用于各種體位下使用,不受活動限制,并具有結構簡單、便于穿著等特點。現有的呼吸訓練設備,多是以穿著者使用氣嘴口,通過設備內部的壓力調節裝置,進行呼吸訓練,該訓練方法多訓練胸式呼吸的吸氣和呼氣量而不具備腹式呼吸訓練的功能。與現有的呼吸訓練設備相比,本專利技術所設計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能夠幫助人們進行腹式呼吸訓練,使人們養成正確的呼吸方式。本專利技術中的背心可使用SCR超彈面料,背心穿著方便舒適,可在任何體位時穿著,即不受運動功能的影響,任何狀態下的穿著者都能通過背心的充氣導管進行呼吸訓練。本專利技術中的充氣導管可采用LDPE軟性材質,不僅減輕設備重量,而且提高設備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例1中腹式呼吸訓練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2中腹式呼吸訓練裝置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包括背心1,背心1上設有多個豎向延伸的充氣導管2,該多個充氣導管2沿背心1的周向均布;各充氣導管2分別與一充氣抽氣軟管3連接,充氣抽氣軟管3遠離各充氣導管2的一端敞口,該敞口端為通氣口;充氣抽氣軟管3上設有充氣抽氣泵4和電磁閥5,充氣抽氣泵4和電磁閥5位于各充氣導管2和通氣口之間;所述背心1的前片內側還設有壓力傳感器6,該壓力傳感器6與控制器7連接;控制器7內置頻率控制電路,頻率控制電路與充氣抽氣泵4以及電磁閥5連接;頻率控制電路用于控制充氣抽氣泵4和電磁閥5開閉,對背心1上的各充氣導管2進行有節律的充氣和抽氣;更具體的:所述充氣導管2的數量為12個;所述電磁閥5設置在控制器7中;所述控制器7上設有壓力數據顯示面板,該壓力數據顯示面板用于顯示壓力傳感器6所檢測的壓力數據;所述控制器7上還設有呼氣指示燈和吸氣指示燈;控制器7根據充氣和抽氣的狀態控制呼氣指示燈或吸氣指示燈點亮:當充氣抽氣泵4對背心1上各充氣導管2進行充氣時,呼氣指示燈點亮;當充氣抽氣泵4對背心1上各充氣導管2進行抽氣時,吸氣指示燈點亮;所述壓力傳感器6上設有粘貼件,壓力傳感器6可粘貼在背心1前片內側。患者(背心1的穿著者)可采用上述訓練裝置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包括如下步驟:穿著者穿著與其相匹配的背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背心上設有多個豎向延伸的充氣導管,該多個充氣導管沿背心的周向均布;/n各充氣導管分別與一充氣抽氣軟管連接,充氣抽氣軟管遠離各充氣導管的一端敞口,該敞口端為通氣口;充氣抽氣軟管上設有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位于各充氣導管和通氣口之間;/n所述背心的前片內側還設有壓力傳感器,該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內置頻率控制電路,頻率控制電路與充氣抽氣泵以及電磁閥連接;頻率控制電路用于控制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開閉,對背心上的各充氣導管進行有節律的充氣和抽氣。/n
【技術特征摘要】
1.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背心上設有多個豎向延伸的充氣導管,該多個充氣導管沿背心的周向均布;
各充氣導管分別與一充氣抽氣軟管連接,充氣抽氣軟管遠離各充氣導管的一端敞口,該敞口端為通氣口;充氣抽氣軟管上設有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位于各充氣導管和通氣口之間;
所述背心的前片內側還設有壓力傳感器,該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內置頻率控制電路,頻率控制電路與充氣抽氣泵以及電磁閥連接;頻率控制電路用于控制充氣抽氣泵和電磁閥開閉,對背心上的各充氣導管進行有節律的充氣和抽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導管的數量為12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閥設置在控制器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設有壓力數據顯示面板,該壓力數據顯示面板用于顯示壓力傳感器所檢測的壓力數據。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還設有呼氣指示燈和吸氣指示燈;控制器根據充氣和抽氣的狀態控制呼氣指示燈或吸氣指示燈點亮:當充氣抽氣泵對背心上各充氣導管進行充氣時,呼氣指示燈點亮;當充氣抽氣泵對背心上各充氣導管進行抽氣時,吸氣指示燈點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上設有粘貼件,壓力傳感器可粘貼在背心前片內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各充氣導管的頂端延伸至背心的上部,且各充氣導管的頂端位于同一高度;各充氣導管的底端延伸至背心的底部,且各充氣導管的底端位于同一高度;各充氣導管都豎向分為多段,相鄰兩段之間由通氣閥隔離,通氣閥用于控制該相鄰兩段之間的通氣;同一充氣導管上的各段長度相同,各段長度不大于2cm,各段豎向等間隔排布,且相鄰兩段之間的間距不大于1cm;充氣抽氣軟管與各充氣導管的豎向中部連接。
8.腹式呼吸訓練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腹式呼吸訓練裝置進行呼吸訓練,包括如下步驟:
穿著者穿著與其相匹配的背心:背心橫向寬度短于穿著者兩側腋中線連線距離;壓力傳感器位于穿著者的心前區;背心上各充氣導管的頂端高度與穿著者乳頭高度相對應,且各充氣導管的底端位于穿著者兩髂前上棘與肋弓最下緣之間;
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冬梅,鄒穎,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立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