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吸管瓶的吸管結構及具有該吸管結構的吸管瓶,所述吸管結構包括含有抗菌粒子的硅膠重力球及與硅膠重力球一體成型的硅膠管體,硅膠重力球上形成有吸取通孔,吸取通孔與硅膠管體的管道連通,硅膠重力球內設有內嵌重件,以增重硅膠重力球重量,以供硅膠重力球在吸管瓶內下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吸管結構的硅膠重力球與硅膠管體均含有抗菌粒子,可起到殺菌的作用,硅膠管體與硅膠重力球一體成型,從而管體不會與硅膠重力球分離脫落,此外,通過在硅膠重力球內置入有內嵌重件,增加硅膠重力球的重量,使得沉頭便于下沉到吸管瓶底部。
Pipette structure and bottle for pipette bottl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吸管瓶的吸管結構及吸管瓶
本技術涉及用于吸管瓶的吸管結構以及具有該吸管結構的吸管瓶。
技術介紹
大多數嬰兒奶瓶中都置有吸管,吸管與奶嘴結構連接,在嬰兒吸奶嘴時,吸管將奶瓶內的奶液傳送至奶嘴。目前嬰兒奶瓶中的吸管結構較常見的有:軟管管體下端連接有沉頭,或僅為直管兩種,直管管體的一般為硬質管體,不具有彈性,軟管管體具有彈性,通過沉頭吊墜在軟管管體的底端,以下沉到瓶底。然,現有的管體底端連接沉頭的吸管結構,管體都是直接插接在沉頭的插接端,如圖7所示,管體101直接插接在沉頭102外周表面的凸接管嘴103上,沉頭102內開設有吸取通孔104連通到沉頭102的底面。這種吸管結構的管體101與沉頭102容易分離,在反復使用后由于經常高溫水燙易出現套接不牢固的現象,在取出清洗時,沉頭102取下后,很容易滾落丟失,或者小朋友將吸管結構拿出來玩耍,將沉頭102從管體101上取下弄丟。此外,現有的沉頭較多地整體為塑性材質,重量較輕,出現懸浮在吸管瓶液體中的現象,不能很好地將吸管瓶內的底部的液體吸取。再有,現有的吸管結構不抗菌,使用久了會滋生很多細菌。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種管體與沉頭不易分拆、抗菌并且能充分沉底的吸管結構。一種吸管結構,包括含有抗菌粒子的硅膠重力球及與硅膠重力球一體成型的硅膠管體,硅膠重力球上形成有吸取通道,吸取通道與硅膠管體的管道連通,硅膠重力球內嵌有重件。進一步地,所述硅膠重力球為球體,吸取通道在球體的直徑方向貫通,所述重件采用鋼環,鋼環環繞吸取通道與吸取通道同軸心線。進一步地,所述硅膠重力球為球體,吸取通道在球體的直徑方向貫通,所述重件采用鋼柱,設置在球體內,位于吸取通道的兩側。進一步地,所述硅膠重力球的相對連接硅膠管體的表面為平面,平面上凸設有若干凸點。進一步地,所述抗菌粒子采用納米銀粒子。另外,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所述吸管結構的吸管瓶。一種吸管瓶,包括瓶身部、瓶頸連接環、瓶嘴部以及鎖緊連接環,瓶頸連接環固定地套設在瓶身部的頂端口,瓶嘴部從鎖緊連接環底端穿入,瓶嘴部頂端在鎖緊連接環穿出,底端卡接在鎖緊連接環內,鎖緊連接環可拆卸地套接所述瓶頸連接環,所述吸管瓶包括吸管結構,吸管結構可拆卸地連接在瓶嘴部底部,容置在瓶身部內,以供吸取瓶身部內液體時導液。進一步地,所述瓶身部為硅膠瓶身,所述瓶頸連接環為硬質環,所述瓶頸連接環的外周底側向外凸伸卡勾,瓶身部的瓶口內側形成卡槽,瓶身部的瓶口彈性擴大套接在瓶頸連接環的底端。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所述的吸管結構的硅膠重力球與硅膠管體均含有抗菌粒子,可起到殺菌的作用,硅膠管體與硅膠重力球一體成型,從而管體不會與硅膠重力球分離脫落,此外,通過在硅膠重力球內置入有內嵌重件,增加硅膠重力球的重量,使得沉頭便于下沉到吸管瓶底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吸管瓶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吸管瓶的分解圖;圖3是圖1所示的吸管瓶的截面圖;圖4是圖2所示的吸管瓶的截面圖;圖5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吸管瓶的瓶嘴端連同吸取組件的截面圖;圖6是技術較佳實施例吸管瓶的吸管結構的立體圖;圖7是現有吸管瓶的吸管結構的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圖2,本技術提供一種吸管瓶,包括瓶身部10、瓶頸連接環20、瓶嘴部30、鎖緊連接環40、以及吸管結構50。瓶頸連接環20固定地套設在瓶身部10的頂端口,瓶嘴部30從鎖緊連接環40底端穿入,瓶嘴部30頂端在鎖緊連接環40穿出,底端卡接在鎖緊連接環40內,通過鎖緊連接環40可拆卸地套接所述瓶頸連接環20,使得瓶嘴部30可拆卸地安裝在瓶身部10上,吸管結構50可拆卸地連接在瓶嘴部30底部,以在瓶嘴部30安裝在瓶身部10上后,吸管結構50容置在瓶身部10內,以在吮吸瓶嘴部30時,通過吸管結構50將瓶身內的溶液導出。瓶身部10具有底壁與底壁一體成型的周壁,底壁與周壁均為硅膠材質,周壁可以為直筒壁或者多個弧形段相連的波浪狀壁,周壁上設有圖案或者LOGO。瓶頸連接環20固定地卡套在瓶身部10的頂端。瓶頸連接環20采用硬質材質,可為塑料制成,硬度比硅膠大,如可選用PPSU(Ployphenylenesulfone聚苯砜)樹脂、PP材料等。瓶頸連接環20可卡套在瓶身部10的頂端,如瓶頸連接環20的外周底側向外凸伸卡勾,瓶身部10的瓶口內側形成卡槽,外力作用將瓶身部10瓶口彈性擴大將瓶身部10瓶口套接在瓶頸連接環20的底端,卡勾與卡槽相配合??梢岳斫?,瓶頸連接環20與瓶身部10也可以通過在成型時兩種材料一體注塑形成,成型時,注入塑料形成瓶頸連接環20并其底端外側形成側伸卡勾,注入硅膠形成瓶身部10,瓶身部10頂端的硅膠包裹在瓶頸連接環20底端外周,實現卡勾嵌入在瓶身部10頂端內。瓶頸連接環20用以與所述鎖緊連接環40配合,瓶頸連接環20的外周形成有螺紋21,以供所述鎖緊連接環40螺接到瓶頸連接環20上。瓶頸連接環20的頂側形成有凸緣22,用以與所述瓶嘴部30配合。請參閱圖5,瓶嘴部30包括圓周段31、嘴頭端32、以及連接圓周段31與嘴頭端32的弧形過渡段33。所述圓周段31與所述鎖緊連接環40相配合。圓周段31外側鄰近底端向內側凹設有扣槽311,扣槽311環繞圓周段31分布,扣槽311未貫通圓周段31壁厚,圓周段31的底端對應于扣槽311的下方形成有貼合緣312,貼合緣312成環片狀,貼合緣312的底面開設有密封槽313,用以與瓶頸連接環20的頂側的凸緣22卡合,增強瓶嘴部30與瓶身部10連接的密封效果。所述嘴頭端32用以供嬰兒吸允,呈中空圓柱形凸包狀,嘴頭端32的頂部開設有吮吸孔(圖未示),供嬰兒在吮吸時奶液流出。嘴頭端32的內壁上設置有繞圓周的間斷的若干加固筋321,較佳地,每一環的加固筋431經間斷成分四小段,可利于嘴頭端32不容易萎陷。所述弧形過渡段33靠近所述圓周段31的外側內陷有單向進氣閥331,在瓶身部10內的壓強小于外界壓強時,空氣可以從單向進氣閥331內進入到吸管瓶,減小因嬰兒吮吸瓶內液體時造成的負壓,瓶身內液體不能通過單向進氣閥331滲漏到瓶身外。本實施例中,單向進氣閥331數量為兩個,分居嘴頭端32兩側相對設置。此外,所述弧形過渡段33內壁頂部設置若干加固塊332,每一加固塊332沿縱向延伸,在環面上等間距圍成環狀分布,以供在瓶內負壓過大時過渡段33不容易萎陷,可增強瓶嘴部30的回彈效果。瓶嘴部30采用軟質材質制成。瓶嘴部30進一步包括連接環套34,用于連接所述吸管結構50,連接環套34設置在弧形過渡段33內頂部處,與嘴頭端32底部連接且同軸線心線,相當于嘴頭端32底部進一步延伸一套筒。本實施例中,連接環套34呈圓筒狀,其內徑與嘴頭端32底端內徑大致相等,連接環套34與圓周段31、嘴頭端32以及弧形過渡段3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吸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菌粒子硅膠重力球(51)及與硅膠重力球(51)一體成型的硅膠管體(52),硅膠重力球(51)上形成有吸取通道(511),吸取通道(511)與硅膠管體(52)的管道連通,硅膠重力球(51)內嵌有重件(53)。/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吸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菌粒子硅膠重力球(51)及與硅膠重力球(51)一體成型的硅膠管體(52),硅膠重力球(51)上形成有吸取通道(511),吸取通道(511)與硅膠管體(52)的管道連通,硅膠重力球(51)內嵌有重件(5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重力球(51)為球體,吸取通道(511)在球體的直徑方向貫通,所述重件(53)采用鋼環,鋼環環繞吸取通道(511)與吸取通道(511)同軸心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重力球(51)為球體,吸取通道(511)在球體的直徑方向貫通,所述重件(53)采用鋼柱,設置在球體內,位于吸取通道(511)的兩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重力球(51)的相對連接硅膠管體(52)的表面為平面,平面上凸設有若干凸點(512)。
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世維,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希貝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