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礦物運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包括安裝座,安裝座的上方設置有升降件,安裝座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物料箱,物料箱的頂部鉸接有箱蓋,物料箱的底部一側設置有調節件,調節件的兩端與箱蓋的底部兩側均鉸接有連接桿,箱蓋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蓋板;通過驅動電機的驅動,不完全齒輪和齒環的配合作用,使得對物料箱內進行礦物的放置和取出操作便捷,同時能對物料箱進行保護,使得物料箱在升降運輸時礦物運輸的穩定性;物料箱的箱蓋和蓋板進行關閉時,可通過壓塊和限位塊分別對物料箱內的礦物進行頂部壓制和側面限位,進一步保證了物料箱在進行升降運輸時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
本專利技術涉及礦物運輸
,具體涉及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
技術介紹
采礦是自地殼內和地表開采礦產資源的技術和科學,一般指金屬或非金屬礦床的開采,廣義的采礦還包括煤和石油的開采及選礦,其實質是一種物料的選擇性采集和搬運過程,采礦工業是一種重要的原料采掘工業,如金屬礦石是冶金工業的主要原料,非金屬礦石是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多數礦石需經選礦富集,方能作為工業原料。采礦工程分為煤礦類和非煤礦類,采礦科學技術的基礎是巖石破碎、松散物料運移、流體輸送、礦山巖石力學和礦業系統工程等理論,需要運用數學、物理、力學、化學、地質學、系統科學、電子計算機等學科的最新成果,采礦工業在已基本達到的高度機械化基礎上,通過改進綜采設備的設計、造型、材質、制造工藝、檢驗方法和維修制度等,將進一步提高其生產能力和設備利用率,同時礦井在提升、運輸、排水、通風、瓦斯監控等許多環節將實現自動化和遙控。礦井下的礦物需要運輸到地表上,而現在現有的礦物運輸裝置,在礦物的運輸過程中一般將礦物放置在物料箱中進行放置,物料箱在進行升降運輸時較為不穩定,并且對物料箱內進行礦物的放置和取出時存在較大的不便利性,嚴重影響礦物運輸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二)技術方案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包括安裝座,安裝座的上方設置有升降件,安裝座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物料箱,物料箱的頂部鉸接有箱蓋,物料箱的底部一側設置有調節件,調節件的兩端與箱蓋的底部兩側均鉸接有連接桿,箱蓋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蓋板,其中,升降件包括設于安裝座頂部的升降電機,固定板的頂部通過對稱設置的支撐桿固定連接有升降桿,升降桿與升降電機的輸出軸的自由端均固定連接有帶輪,兩個帶輪通過皮帶傳動連接。優選的,調節件包括設于物料箱兩側內部的不完全齒輪,其中一個不完全齒輪的外側設置有驅動電機,不完全齒輪的外側設有與不完全齒輪嚙合相配合的齒環,物料箱位于齒環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滑動塊,兩個滑動塊內均穿設有與齒環固定連接的滑動桿,位于底部的兩個滑動桿之間固定連接有提升板,位于頂部的滑動桿與箱蓋之間鉸接有連接桿。優選的,不完全齒輪的齒牙占圓周的一半,齒環的兩端內側均設置有與不完全齒輪相適配的齒牙。優選的,當箱蓋位于物料箱的上方時,蓋板延伸出物料箱的外側。優選的,蓋板的底部設置有兩個呈對稱分布的壓塊,壓塊與蓋板之間通過按壓彈簧固定連接。優選的,箱蓋位于蓋板的內側設有限位塊,限位塊與箱蓋的側壁之間固定連接有限位彈簧。優選的,限位塊的截面呈三角形,限位塊的底端與壓塊的水平高度一致。(三)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具有以下優點:1,通過驅動電機的驅動,不完全齒輪和齒環的配合作用,使得對物料箱內進行礦物的放置和取出操作便捷,同時能對物料箱進行保護,使得物料箱在升降運輸時礦物運輸的穩定性;2,物料箱的箱蓋和蓋板進行關閉時,可通過壓塊和限位塊分別對物料箱內的礦物進行頂部壓制和側面限位,進一步保證了物料箱在進行升降運輸時的穩定性。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保護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物料箱主剖結構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2中A區域放大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調節件側視局部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箱蓋俯視局部圖。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安裝座;2、升降件;21、升降電機;22、支撐桿;23、升降桿;24、帶輪;25、皮帶;3、固定板;4、物料箱;5、箱蓋;6、調節件;61、不完全齒輪;62、驅動電機;63、齒環;64、滑動塊;65、滑動桿;66、提升板;7、連接桿;8、蓋板;9、壓塊;10、按壓彈簧;11、限位塊;12、限位彈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實施例一:請參閱圖1-4,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包括安裝座1,安裝座1的上方設置有升降件2,安裝座1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物料箱4,物料箱4的頂部鉸接有箱蓋5,具體的,安裝座1用來提供固定板3進行升降的,對礦物進行升降運輸的,通過升降件2的驅動實現升降,物料箱4用于對礦物進行放置,箱蓋5用于對物料箱4進行封閉,保證礦物在升降運輸時的穩定性,避免發生意外等;物料箱4的底部一側設置有調節件6,調節件6的兩端與箱蓋5的底部兩側均鉸接有連接桿7,箱蓋5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蓋板8,具體的,調節件6用于對物料箱4進行調節,通過連接桿7的作用,使得箱蓋5進行打開或關閉,實現對礦物的放置和取出,從而保證礦物在進行升降運輸時的穩定性;其中,升降件2包括設于安裝座1頂部的升降電機21,固定板3的頂部通過對稱設置的支撐桿22固定連接有升降桿23,升降桿23與升降電機21的輸出軸的自由端均固定連接有帶輪24,兩個帶輪24通過皮帶25傳動連接,具體的,通過升降電機21的驅動,帶動帶輪24發生轉動,使得皮帶25進行收卷,帶動升降桿23進行上升,通過支撐桿22的作用,實現對固定板3進行升降,從而達到對物料箱4進行升降運輸。進一步的,調節件6包括設于物料箱4兩側內部的不完全齒輪61,其中一個不完全齒輪61的外側設置有驅動電機62,不完全齒輪61的外側設有與不完全齒輪61嚙合相配合的齒環63,物料箱4位于齒環63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滑動塊64,兩個滑動塊64內均穿設有與齒環63固定連接的滑動桿65,位于底部的兩個滑動桿65之間固定連接有提升板66,位于頂部的滑動桿65與箱蓋5之間鉸接有連接桿7,具體的,通過驅動電機62的轉動,使得不完全齒輪61發生轉動,由于齒環63與不完全齒輪61的齒牙處嚙合,使得齒環63在隨著不完全齒輪61的轉動做往復運動,從而使得滑動桿65在滑動塊64內做往復運動,使得提升板66做往復運動;當對物料箱4進行打開時,此時通過驅動電機62的驅動,帶動不完全齒輪61轉動,使得齒環63上頂部的滑動桿65向上運動,通過連接桿7的作用,帶動物料箱4的箱蓋5進行打開,此時,底部的滑動桿65向上運動,帶動提升板66上升,對物料箱4內的礦物通過提升板66的提升進行取出,防止在物料箱4底部的物料取出不便的問題;當對物料箱4進行放置物料時,此時將提升板66處于物料箱4內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包括安裝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1)的上方設置有升降件(2),所述安裝座(1)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物料箱(4),所述物料箱(4)的頂部鉸接有箱蓋(5),所述物料箱(4)的底部一側設置有調節件(6),所述調節件(6)的兩端與所述箱蓋(5)的底部兩側均鉸接有連接桿(7),所述箱蓋(5)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蓋板(8),其中,/n所述升降件(2)包括設于安裝座(1)頂部的升降電機(21),所述固定板(3)的頂部通過對稱設置的支撐桿(22)固定連接有升降桿(23),所述升降桿(23)與所述升降電機(21)的輸出軸的自由端均固定連接有帶輪(24),兩個所述帶輪(24)通過皮帶(25)傳動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包括安裝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1)的上方設置有升降件(2),所述安裝座(1)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物料箱(4),所述物料箱(4)的頂部鉸接有箱蓋(5),所述物料箱(4)的底部一側設置有調節件(6),所述調節件(6)的兩端與所述箱蓋(5)的底部兩側均鉸接有連接桿(7),所述箱蓋(5)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蓋板(8),其中,
所述升降件(2)包括設于安裝座(1)頂部的升降電機(21),所述固定板(3)的頂部通過對稱設置的支撐桿(22)固定連接有升降桿(23),所述升降桿(23)與所述升降電機(21)的輸出軸的自由端均固定連接有帶輪(24),兩個所述帶輪(24)通過皮帶(25)傳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礦用的礦物升降運輸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件(6)包括設于物料箱(4)兩側內部的不完全齒輪(61),其中一個所述不完全齒輪(61)的外側設置有驅動電機(62),所述不完全齒輪(61)的外側設有與不完全齒輪(61)嚙合相配合的齒環(63),所述物料箱(4)位于所述齒環(63)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滑動塊(64),兩個所述滑動塊(64)內均穿設有與齒環(63)固定連接的滑動桿(65),位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東明,趙月光,王學良,黃振朝,李國雨,代明剛,
申請(專利權)人:趙東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