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料斗干燥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干燥風扇設于出風管道上,可將抽取自蜂巢式除濕轉輪的除濕區以及經由電熱器加熱后的干燥空氣經過該干燥風扇的加壓輸送入干燥料斗,使干燥空氣可以加大壓力進入該干燥料斗,避免干燥料斗的上方吸料口或下方排料口滲入含有高濕度的濕氣,相對具有可確保干燥料斗內的塑料的干燥效果而不滲入外界空氣的優點。(*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料斗干燥改進結構,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其干燥風扇裝設于出風管道上,將抽取自蜂巢式除濕轉輪的除濕區以及經由電熱器加熱后的干燥空氣加壓送入干燥料斗中維持塑料的干燥度。
技術介紹
習用的料斗干燥結構如圖1所示,由于其干燥風扇37設于回風管道32上,而位于干燥料斗31內部的濕冷空氣經由回風管道32抽出之后經由過濾器33過濾再經電熱器34加熱將濕冷空氣加熱干燥,并經由干燥風扇37加壓后送入蜂巢式除濕轉輪30的除濕區301予以除濕,再經由出風管道35將干燥空氣送回干燥料斗31,而經查當干燥風扇37將氣體加壓送入蜂巢式除濕轉輪30的除濕區301時,由于冷凝空氣被除濕區301內部吸附水氣的作用會產生壓力損失,相對導致出風管道35內的干燥空氣壓力變小,進而當干燥料斗31在進行入料作業或出料作業或者打開維修孔等作業時,外在空氣壓力大于出風管道35內部的干燥空氣壓力,使干燥空氣不能順利進入干燥料斗31內,因而使干燥料斗31內的塑料的干燥效果大打折扣。新型內容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料斗干燥改進結構。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其包括有干燥裝置與再生裝置,其中該干燥裝置包括有一裝有塑料的干燥料斗,該干燥料斗的一側可供銜接一回風管道,而該回風管道分別設置有一過濾器與一電熱器,該回風管道的另一側對準蜂巢式除濕轉輪的除濕區并接續延伸一出風管道,且出風管道的一側分支有一回溯至蜂巢式除濕轉輪的冷卻區的冷卻管道,且該冷卻管道的另一側并回接至前述回風管道的接近其所設過濾器的部位;再者,該再生裝置則包括有一再生管道,該再生管道設有過濾器、再生風扇以及再生電熱器,且該再生管道對準蜂巢式除濕轉輪的再生區。本技術的特點是該干燥裝置的出風管道上方加設有干燥風扇和電熱器。該干燥風扇可將抽取自蜂巢式除濕轉輪的除濕區以及經由電熱器加熱后的干燥空氣經其加壓輸送入干燥料斗,使干燥空氣可以加大壓力進入該干燥料斗,避免干燥料斗的上方吸料口或下方排料口滲入含有高濕度的濕氣,以確保干燥料斗內的塑料的干燥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習用具有蜂巢式除濕轉輪的干燥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具有蜂巢式除濕轉輪的干燥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本技術為一種料斗干燥改進結構,包括有干燥裝置1與再生裝置2,其中該干燥裝置1包括有一裝有塑料的干燥料斗11,通過該干燥料斗11的一側111可供銜接一回風管道12,而該回風管道12并分別設置有一過濾器13與一電熱器14,且由該回風管道12的另一側121對準蜂巢式除濕轉輪10的除濕區101并接續延伸出一出風管道15,該出風管道15并分別設有一電熱器16與干燥風扇17,且出風管道15的一側并分支有一冷卻管道150,該冷卻管道150回溯至蜂巢式除濕轉輪10的冷卻區102,且該冷卻管道150的另一側并回接至前述回風管道12而使該冷卻管道150的另一側位于回風管道12所設的過濾器13與電熱器14之間;再者,該再生裝置2則包括有一再生管道21,該再生管道21設有過濾器22、再生風扇23以及再生電熱器24,且該再生管道21對準蜂巢式除濕轉輪10的再生區103; 通過前述構件的組成,當干燥料斗11中的冷濕空氣經由回風管道12導出之后,經過過濾器13過濾空氣中的雜質后再通過電熱器14將該濕冷空氣先行加熱干燥,使濕冷的空氣在蜂巢式除濕轉輪10的除濕區101可以再次被吸附水份;而干燥風扇17吸取經過蜂巢式除濕轉輪10的除濕區101除濕后的干燥空氣并經由電熱器16加熱后輸入出風管道15,一部份干燥空氣進入干燥料斗11維持該干燥料斗11內塑料的干燥度,而另一部份干燥空氣經由冷卻管道150送進蜂巢式除濕轉輪10的冷卻區102進行空氣水份的進一步冷卻以使空氣進入蜂巢式除濕轉輪10后可得到更低濕度的空氣,另外由冷卻區102凝結得到冷凝水伴隨著再生管道21的加熱空氣而排出于干燥裝置1之外;而前述本技術相較于先前的技術,其特征在于該出風管道15上方加設有干燥風扇17和電熱器16,該干燥風扇17設于出風管道15上,可將抽取自蜂巢式除濕轉輪10的除濕區101以及經由電熱器16加熱后的干燥空氣經過該干燥風扇17的加壓輸送入干燥料斗11中維持塑料的干燥度,相對可避免干燥料斗11因工作需要而在打開過程中因為出風壓力僅略大于大氣壓力的情形下而導致在打開部位吸入外氣的缺點。綜上所述,本技術通過將干燥風扇17設于出風管道15上,可將抽取自蜂巢式除濕轉輪10的除濕區101以及經由電熱器16加熱后的干燥空氣經過該干燥風扇17的加壓輸送入干燥料斗11,使干燥空氣可以加大壓力進入該干燥料斗11,避免干燥料斗11的上方吸料口(圖未示)或下方排料口(圖未示)滲入含有高濕度的濕氣,相對具有可確保干燥料斗兒內的塑料的干燥效果而不滲入外界空氣的優點。權利要求1.一種料斗干燥改進結構,包括有干燥裝置與再生裝置,其中該干燥裝置包括有一裝有塑料的干燥料斗,該干燥料斗的一側可供銜接一回風管道,而該回風管道分別設置有一過濾器與一電熱器,該回風管道的另一側對準蜂巢式除濕轉輪的除濕區并接續延伸一出風管道,且出風管道的一側分支有一回溯至蜂巢式除濕轉輪的冷卻區的冷卻管道,且該冷卻管道的另一側并回接至回風管道而使該冷卻管道的另一側位于回風管道所設的過濾器與電熱器之間;再者,該再生裝置則包括有一再生管道,該再生管道設有過濾器、再生風扇以及再生電熱器,且該再生管道對準蜂巢式除濕轉輪的再生區;其特征在于該干燥裝置的出風管道上方加設有干燥風扇和電熱器。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料斗干燥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干燥風扇設于出風管道上,可將抽取自蜂巢式除濕轉輪的除濕區以及經由電熱器加熱后的干燥空氣經過該干燥風扇的加壓輸送入干燥料斗,使干燥空氣可以加大壓力進入該干燥料斗,避免干燥料斗的上方吸料口或下方排料口滲入含有高濕度的濕氣,相對具有可確保干燥料斗內的塑料的干燥效果而不滲入外界空氣的優點。文檔編號F26B21/06GK2837753SQ20052001249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16日專利技術者吳一夫 申請人:信易電熱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料斗干燥改進結構,包括有干燥裝置與再生裝置,其中該干燥裝置包括有一裝有塑料的干燥料斗,該干燥料斗的一側可供銜接一回風管道,而該回風管道分別設置有一過濾器與一電熱器,該回風管道的另一側對準蜂巢式除濕轉輪的除濕區并接續延伸一出風管道,且出風管道的一側分支有一回溯至蜂巢式除濕轉輪的冷卻區的冷卻管道,且該冷卻管道的另一側并回接至回風管道而使該冷卻管道的另一側位于回風管道所設的過濾器與電熱器之間;再者,該再生裝置則包括有一再生管道,該再生管道設有過濾器、再生風扇以及再生電熱器,且該再生管道對準蜂巢式除濕轉輪的再生區;其特征在于:該干燥裝置的出風管道上方加設有干燥風扇和電熱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一夫,
申請(專利權)人:信易電熱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