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復印機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包括:提供碳素鋼線材,碳素鋼線材的碳含量為0.18wt%~0.23wt%,磷含量≤0.030wt%,硫含量≤0.030wt%,鋁含量≥0.020wt%;將碳素鋼線材進行第一拉拔處理,獲得第一拉拔產物;將第一拉拔產物進行球化退火處理,獲得球化退火產物;球化退火處理包括:在保護氣氛下,將第一拉拔產物升溫到730~760℃,保溫2~4小時;以5~20℃/小時的速度冷卻至680~690℃,保溫4~6小時;之后,自然冷卻至常溫;將第二產物進行第二拉拔處理,即得;其中,第二拉拔處理采用拉絲模,拉絲模的定徑帶的長度為碳素鋼線材直徑的0.4~0.6倍,工作錐角為12~14°,拉絲模的定徑帶部分呈直筒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復印機制造
,具體涉及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說到復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38年,美國利用靜電復印技術印出世界第一份復印文件,“復印”技術開始為人類服務。自從1959年靜電復印機在美國問世,引起了全世界各國信息技術界的關注和興趣。我國復印技術應用出現比較晚,一直到1964年才開始使用靜電復印機,復印機機械分別經歷了基礎建設階段(1964-1983年),發展時期(1984-2000年),數字時代(2001-2009年),也就是從黑白到彩色,從單一功能到多功能,從模擬技術向數字化,網絡化的道路發展,今后將繼續沿著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目標前進。復印機軸心作為復印機的重要精密零部件,對復印機的工作效率和質量起著較為關鍵的作用。復印機軸心在加工成型過程中,需要采用冷鐓成型,會產生較大的變形量,所以要求用于制備復印機軸心的線材具有很好的塑性變形能力,確保在冷鐓成型過程中不會因變形量大產生開裂等不良的現象。同時,為了保證復印機的穩定的精密工作,復印機軸心必須保證有好的同心度,以及直線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機器在運行的過程中沒有噪音且平穩的工作,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數字復印機辦公設備和辦公耗材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全球60%以上的復印設備都在中國生產和制造。但是,目前國內制備的復印機軸心存在多種問題,例如,成型率低,軸心同心度和直線度無法保證。因而,復印機軸心的制備技術仍然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旨在提供一種具有高同心度和直線度的復印機軸心。為了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提供了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包括:提供碳素鋼線材,所述碳素鋼線材的碳含量為0.18wt%~0.23wt%,磷含量≤0.030wt%,硫含量≤0.030wt%,鋁含量為0.030wt%~0.060wt%;將所述碳素鋼線材進行第一拉拔處理,獲得第一拉拔產物;將所述第一拉拔產物進行球化退火處理,獲得球化退火產物;所述球化退火處理包括:在保護氣氛下,將所述第一拉拔產物升溫到730~760℃,保溫2~4小時;以10~20℃/小時的速度冷卻至680~690℃,保溫4~6小時;之后,自然冷卻至常溫;將所述球化退火產物進行第二拉拔處理,即得;其中,所述第二拉拔處理采用拉絲模進行拉拔處理,所述拉絲模的定徑帶的長度為所述碳素鋼線材直徑的0.4~0.6倍,工作錐角為12~14°,所述拉絲模的定徑帶部分呈直筒狀。與現有技術相比,一方面,本專利技術選擇具有特定化學成分組成的碳素鋼線材作為原材料,并通過對球化退火處理作進一步的工藝優化,確保熱處理后得到良好的球化組織,進一步提高線材的塑性變形能力,提高其成型率,同時為后續產品熱處理提供良好的組織,使最終產品的性能穩定;另一方面,第二拉拔處理采用的拉絲模的定徑帶長度和工作錐角優化,且該拉絲模的定徑帶部分相互平行且呈直筒狀,可保證復印機軸心具有良好的直線度和同心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第二拉拔處理所采用的拉絲模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提供一種具有高同心度和直線度的復印機軸心,以確保機器在運行的過程中沒有噪音且平穩的工作,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一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包括:S01、提供碳素鋼線材,所述碳素鋼線材的碳含量為0.18wt%~0.23wt%,磷含量≤0.030wt%,硫含量≤0.030wt%,鋁含量為0.030wt%~0.060wt%;S02、將所述碳素鋼線材進行第一拉拔處理,獲得第一拉拔產物;S03、將所述第一拉拔產物進行球化退火處理,獲得球化退火產物;所述球化退火處理包括:在保護氣氛下,將所述第一拉拔產物升溫到730~760℃,保溫2~4小時;以10~20℃/小時的速度冷卻至680~690℃,保溫4~6小時;之后,自然冷卻至常溫;S04、將所述球化退火產物進行第二拉拔處理,即得;其中,所述第二拉拔處理采用拉絲模進行拉拔處理,所述拉絲模的定徑帶的長度為所述碳素鋼線材直徑的0.4~0.6倍,工作錐角為12~14°,所述拉絲模的定徑帶部分呈直筒狀。具體的,在步驟S01中,碳素鋼線材的碳含量為0.18wt%~0.23wt%。碳含量影響其熱處理產品硬度的大小,當碳含量低于0.18wt%時,硬度較低;當碳含量高于0.23wt%時,硬度較高,塑形差,在冷鐓成型后容易開裂,成型率低。鋁含量為0.030wt%~0.060wt%,在碳含量為0.18wt%~0.23wt%的碳素鋼線材中加入少量的鋁,可細化晶粒,提高球化退火后的線材塑性,有利于產品冷鐓加工成型,提高最終的產品抗斷裂性。在一實施例中,選擇的碳素鋼線材的碳含量為0.18wt%~0.23wt%,硅含量≤0.10wt%,錳含量為0.70wt%~1.00wt%,磷含量≤0.030wt%,硫含量≤0.030wt%,鋁含量為0.030wt%~0.060wt%。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該碳素鋼線材的磷含量≤0.030wt%,硫含量≤0.030wt%。S、P為雜質元素,其在該碳素鋼線材的含量過多會導致產品成型開裂。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碳素鋼線材的晶粒度為7~9級,非金屬夾雜物≤1級,不含魏氏組織。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碳素鋼線材的橢圓度≤0.20mm。在步驟S02中,進行第一拉拔處理,用于對線材進行粗拉,為后續球化退火處理提供準備,獲取組織均勻的線材。在一實施例中,在第一拉拔處理過程中,總壓縮率≥50%,部分壓縮率≤15%。在進行第一拉拔處理之前,將所述碳素鋼線材依次進行酸洗和磷化,在拉拔處理前對線材進行表面處理,可起到良好的潤滑效果,且具有良好的防銹性能。在一實施例中,酸洗采用鹽酸水溶液,所述鹽酸水溶液的質量濃度為10%~15%。在另一實施例中,酸洗的時間為15~20min。磷化,通過在其表面形成磷化膜,提高其防腐蝕能力,且使得線材表面更加耐磨,增加拉拔的潤滑性。在酸洗之后進行磷化,可防止酸液對線材表面進行腐蝕,確保線材表面質量及其質量的穩定性。在一實施例中,采用的磷化液包括氧化鋅、磷酸和促進劑,促進劑為亞硝酸鈉,磷化后形成的磷化膜厚度為5~8μm。在另一實施例中,磷化的溫度為70~80℃,時間為8~10分鐘。在又一實施例中,所述磷化的總酸度為20~30。在步驟S03中,對所述第一拉拔產物進行球化退火處理。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鋼鐵材料的微觀組織中的碳化物球化,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材料的塑性,降低材料的變形抗力,使材料易于塑性加工成形。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球化退火處理包括:在保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碳素鋼線材,所述碳素鋼線材的碳含量為0.18wt%~0.23wt%,磷含量≤0.030wt%,硫含量≤0.030wt%,鋁含量為0.030wt%~0.060wt%;/n將所述碳素鋼線材進行第一拉拔處理,獲得第一拉拔產物;/n將所述第一拉拔產物進行球化退火處理,獲得球化退火產物;所述球化退火處理包括:在保護氣氛下,將所述第一拉拔產物升溫到730~760℃,保溫2~4小時;以10~20℃/小時的速度冷卻至680~690℃,保溫4~6小時;之后,自然冷卻至常溫;/n將所述球化退火產物進行第二拉拔處理,即得;/n其中,所述第二拉拔處理采用拉絲模進行拉拔處理,所述拉絲模的定徑帶的長度為所述碳素鋼線材直徑的0.4~0.6倍,工作錐角為12~14°,所述拉絲模的定徑帶部分呈直筒狀。/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復印機軸心線材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碳素鋼線材,所述碳素鋼線材的碳含量為0.18wt%~0.23wt%,磷含量≤0.030wt%,硫含量≤0.030wt%,鋁含量為0.030wt%~0.060wt%;
將所述碳素鋼線材進行第一拉拔處理,獲得第一拉拔產物;
將所述第一拉拔產物進行球化退火處理,獲得球化退火產物;所述球化退火處理包括:在保護氣氛下,將所述第一拉拔產物升溫到730~760℃,保溫2~4小時;以10~20℃/小時的速度冷卻至680~690℃,保溫4~6小時;之后,自然冷卻至常溫;
將所述球化退火產物進行第二拉拔處理,即得;
其中,所述第二拉拔處理采用拉絲模進行拉拔處理,所述拉絲模的定徑帶的長度為所述碳素鋼線材直徑的0.4~0.6倍,工作錐角為12~14°,所述拉絲模的定徑帶部分呈直筒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曉祥,羅安武,郝小龍,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科力線材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