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道路維修養護領域內的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該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施工準備;S2放線定位;S3鉆孔;S4埋管:將注漿管插入注漿孔,到達布孔深度后,將留置槍頭插入注漿孔內并封閉注漿孔;S5制漿;S6注漿:將制備好的漿液通過留置槍頭注入注漿管內,注漿初始時按注漿壓力的2~3倍的高壓注漿,2~3s后按設計的注漿壓力注漿,當滿足停漿條件時終止注漿;S7拔管。該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通過上述方式提升注漿效率、提高道路修復效果、大幅減少漿液外溢、提高道路修復效果,同時減輕對道路修復后的清理工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本申請要求2019年06月19日提交中國專利局、申請號為201910533074.4、專利技術名稱為“一種用于道路修復加固的注漿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本專利技術涉及道路維修養護
,特別涉及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
技術介紹
當前,我國高等級公路正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已建和在建的高等級公路絕大部分都是瀝青路面,而基層基本上為水泥、石灰穩定的半剛性基層。對于路基的建設,由于受到資金、工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只能進行通常簡單的處理:如淺層換填、水泥石灰處治、強夯等。隨著交通量的劇增和超載超限日益嚴重,以及氣候環境和軟弱土地質條件的影響,一些公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嚴重影響了路面使用性能。國內多數道路出現病害的原因與地基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公路路基出現病害后,很難進行修復。目前一般釆用翻挖的修復方式,即全部挖除面層和基層,對路基進行處治修復后再新建路面。這種修復方式不僅工程量大、維修費用高,而且修復時間長、對交通影響顯著。而另一種方案是對路基和基層采用注漿處理,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壓力作用下將拌合好的漿液(地聚合物)壓入路基或基層,以達到加固基層和路基的目的。采用路基和基層注漿加固技術對道路進行養護,不必進行開挖,具有節約資源、施工方便快速、對交通影響小等優點。地聚合物注漿材料于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地聚物注漿材料是經過多項工程實踐均取得成功的優質注漿材料。地聚合物漿液具有流動性較好,早期強度高,微膨脹等特點,其在壓力下具有較好的保水性能及體積穩定性;其能夠較好的與土壤、渣石材料混合,夠滲透注入到土壤和碎石的縫隙中,經過一段時間后,漿液通過化學膠結,離子交換、惰性充填和擠密壓密作用把原來土壤及碎石膠結成一整體,形成一個結構新、強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學穩定性良好的“結石體”,從而達到提高道路承載力、降低彎沉值、提高結構層強度的設計標準。地聚合物注漿可以整體加固路基,但是地聚合物注漿材料特性決定著其注漿工藝與現有的水泥注漿、水玻璃注漿等不盡相同,從實際來看,地聚合物注漿工藝決定著整體注漿效果。注漿工藝主要包括注漿材料、注漿速率、注漿壓力、注漿量等因素,但是在現有的注漿工藝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影響道路修復加固效果最顯著的還是單孔實際注漿量。單孔實際注漿量偏多,偏多的漿液會將路面頂起,破壞道路原有的整體結構。單孔注漿量偏少,達不到注漿預期效果。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專利技術,申請號為CN201410809534.9,名稱用于道路修復加固的地聚合物注漿工藝。盡管現有技術中解決了注漿量難控制、路面拱起、破壞道路結構整體性等問題,但是實際鉆孔過程中高速沖擊鉆頭與道路基層和路基土沖擊、切割、摩擦過程中會破壞、封閉原狀基層和路基土中的原有毛細孔、間隙或脫空層從而形成界面封閉層,按設計壓力注漿時難以突破因鉆孔導致的界面封閉層導致漿液難以擴散至病害部位,影響道路修復效果,另外停止注漿后從注漿孔內拔出槍頭時注漿孔內漿液會因壓力噴出,不僅造成已注漿部位二次脫空,嚴重影響注漿效果,還會浪費注漿漿液,另外注漿漿液噴出注漿孔后污染道路路面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清洗。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道路修復加固的漿液浪費率低,注漿效果好的注漿方法。為了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采用的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施工準備:查明道路病害路段基本信息和病害情況,并設計注漿孔的分布和深度、注漿量以及注漿壓力,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地質狀況、設計路面結構、施工質量狀況、大中修情況、地下管線狀況、設計交通量、設計彎沉值,所述病害情況包括道路病害類型、范圍、層位和病害嚴重程度;S2放線定位:按設計的注漿孔的分布定位,對局部特殊區域病害可根據施工經驗靈活布置注漿孔的分布;S3鉆孔:按設計的注漿孔的深度和分布垂直鉆出注漿孔,注漿孔深度可根據施工經驗調整,注漿孔深度一般超過路基底深度10cm;S4埋管:將注漿管插入注漿孔,到達布孔深度后,將留置槍頭插入注漿孔內并封閉注漿孔,所述留置槍頭一端連通注漿管,另一端通過閥門連通注漿槍頭,當采用振動沉管法或液壓沉管法時,注漿管應采用鋼管,注漿管前端宜采用活絡錐形頭;S5制漿:根據設計要求并通過現場試驗確定注漿漿液配合比,并現場制漿,將制作好的注漿漿液送入注漿設備,注漿漿液自制備完成至用完的時間不得超過其凝結時間,且不得大于30min,從而保證注漿效果;S6注漿:將注漿設備的注漿槍頭與留置槍頭連接,打開留置槍頭的閥門,將制備好的漿液通過留置槍頭注入注漿管內,注漿初始時按設計注漿壓力的2~3倍的高壓注漿,以方便注漿漿液突破界面封閉層,2~3s后按設計注漿壓力注漿,當滿足停漿條件時終止注漿;S7拔管:注漿結束后,關閉留置槍頭閥門,當漿液達到初凝狀態方可拔出留置槍頭,因漿液凝結時間長,留置槍頭成本高,在留置槍頭準備不足時可在注漿孔內壓力較小時提前取出,并及時用封孔塞替代封堵注漿孔;S8封孔:在拔出留置槍頭或封孔塞后應及時采用改性地聚合物混合料封堵抹平,確保注漿孔內填充密實,填補至路面齊平;S9養生:施工結束后應對道路加固施工區域進行封閉養護。進一步地:針對病害嚴重區域采用二次補注漿措施,在原注漿孔中間重新布孔、鉆孔、再次注漿,確保道路的修復加固效果。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5與所述步驟S4同步進行。因制漿時間較長,在埋管過程中可同時開始制漿,節約道路修復工作整體時間,但注漿漿液自制備完成至用完的時間不得超過其凝結時間,從而保證注漿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增強初始注漿壓力,方便將注漿漿液突破界面封閉層從而注入到道路結構病害部位或道路中原含有水和空氣部位,提升注漿效率,提高道路修復效果;2、注漿槍頭通過留置槍頭往注漿管內注漿,留置槍頭可隨時關閉閥門穩壓,盡可能長時間保持注漿孔內壓力,提高道路修復效果,同時大幅減少漿液外溢,節約注漿漿液,減少對道路修復后的清理工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專利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專利技術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專利技術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如圖1所示,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施工準備:查明道路病害路段基本信息和病害情況,并通過試驗段施工從而設計注漿孔的分布和深度、注漿量以及注漿壓力,準備與工藝相適應的鉆孔、注漿管安裝、注漿、攪拌、發電、運輸等主要機械設備及其他設備,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地質狀況、設計路面結構、施工質量狀況、大中修情況、地下管線狀況、設計交通量、設計彎沉值,所述病害情況包括道路病害類型、范圍、層位和病害嚴重程度;S2放線定位:按設計的注漿孔的分布放線定位,注漿孔一般似梅花樁布置,對局部特殊區域病害可根據施工經驗靈活布置注漿孔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nS1施工準備:查明道路病害路段基本信息和病害情況,并設計注漿孔的分布和深度、注漿量以及注漿壓力;/nS2放線定位:按設計的注漿孔的分布定位;/nS3鉆孔:按設計的注漿孔的深度和分布垂直鉆出注漿孔;/nS4埋管:將注漿管插入注漿孔,到達布孔深度后,將留置槍頭插入注漿孔內并封閉注漿孔;/nS5制漿: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注漿漿液配合比,并制造漿液;/nS6注漿:將制備好的漿液通過留置槍頭注入注漿管內,注漿初始時按設計注漿壓力的2~3倍注漿,2~3s后按設計注漿壓力注漿,當滿足停漿條件時終止注漿;/nS7拔管:注漿結束后,拔出留置槍頭;/nS8封孔:在拔出留置槍頭后應及時封堵抹平。/n
【技術特征摘要】
20190619 CN 20191053307441.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施工準備:查明道路病害路段基本信息和病害情況,并設計注漿孔的分布和深度、注漿量以及注漿壓力;
S2放線定位:按設計的注漿孔的分布定位;
S3鉆孔:按設計的注漿孔的深度和分布垂直鉆出注漿孔;
S4埋管:將注漿管插入注漿孔,到達布孔深度后,將留置槍頭插入注漿孔內并封閉注漿孔;
S5制漿: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注漿漿液配合比,并制造漿液;
S6注漿:將制備好的漿液通過留置槍頭注入注漿管內,注漿初始時按設計注漿壓力的2~3倍注漿,2~3s后按設計注漿壓力注漿,當滿足停漿條件時終止注漿;
S7拔管:注漿結束后,拔出留置槍頭;
S8封孔:在拔出留置槍頭后應及時封堵抹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道路修復注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拜永征,陳牧,陸兆祥,姜亞君,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智仝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