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屬于污水處理領域,包括初沉池、絮凝沉淀池、厭氧池、曝氣池、二沉池、污水源、安裝架、引水筒、引水桿、引水螺旋片、減速機、引水傘齒、傳動傘齒、動力桿、轉動扇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初沉池、絮凝沉淀池、厭氧池、曝氣池、二沉池將污水進行處理,在對污水源內的污水進行提升時嗎,利用風力帶動轉動扇葉轉動進而帶動動力桿轉動,經由減速機減速增大力矩后通過傳動傘齒帶動引水傘齒轉動進而帶動引水桿轉動,在引水螺旋片的作用下污水被提升至初沉池內進而對污水進行處理,引水螺旋片不易被污水中的泥沙阻塞,進而具有較好的污水提升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
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污水處理,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現有污水處理常采用提升泵進行驅動對水進行提升,然后進入污水處理設備進行處理,進而造成很大的能源消耗,進而需要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設計了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初沉池、絮凝沉淀池、厭氧池、曝氣池、二沉池、污水源、安裝架、引水筒、引水桿、引水螺旋片、減速機、引水傘齒、傳動傘齒、動力桿、轉動扇葉,所述絮凝沉淀池與初沉池連接,所述厭氧池與初沉池連接,所述曝氣池與厭氧池連接,所述二沉池與曝氣池連接;所述污水源設于初沉池前側,所述安裝架安裝于初沉池前側上,所述引水筒安裝于安裝架上,所述引水桿可轉動安裝于安裝架上且插入引水筒內,所述引水螺旋片套裝安裝于引水桿外,所述減速機安裝于安裝架上,所述引水傘齒安裝于引水桿上端,所述傳動傘齒安裝于減速機輸出軸上且與引水傘齒咬合連接,所述動力桿可轉動豎直安裝于安裝架上且其下端與減速機輸入端連接,所述轉動扇葉安裝于動力桿上端。優選的,所述轉動扇葉為三個水平分布的碗狀結構,且此碗狀結構的碗面朝向水平方向。優選的,所述引水筒下端伸入污水源底部,所述引水螺旋片位于引水筒內,所述引水筒上端位于初沉池上方前部。優選的,所述動力桿上設有轉速傳感器,所述轉速傳感器的輸入軸與動力桿上端連接且轉速傳感器機體與安裝架連接。優選的,所述安裝架上安裝有備用水泵,所述備用水泵吸水端伸入污水源底部,所述備用水泵出水端排入初沉池前部。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本裝置通過其結構設計,利用初沉池、絮凝沉淀池、厭氧池、曝氣池、二沉池將污水進行處理,在對污水源內的污水進行提升時嗎,利用風力帶動轉動扇葉轉動進而帶動動力桿轉動,經由減速機減速增大力矩后通過傳動傘齒帶動引水傘齒轉動進而帶動引水桿轉動,在引水螺旋片的作用下污水被提升至初沉池內進而對污水進行處理,引水螺旋片不易被污水中的泥沙阻塞,進而具有較好的污水提升效果,利用備用水泵配合轉速傳感器,在環境風力較小時,利用備用水泵對進入初沉池的污水進行補充,進而利用風力帶動解決能源,進而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初沉池;2、絮凝沉淀池;3、厭氧池;4、曝氣池;5、二沉池;6、污水源;7、安裝架;8、引水筒;9、引水桿;10、引水螺旋片;11、減速機;12、引水傘齒;13、傳動傘齒;14、動力桿;15、轉動扇葉;16、轉速傳感器;17、備用水泵。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初沉池1、絮凝沉淀池2、厭氧池3、曝氣池4、二沉池5、污水源6、安裝架7、引水筒8、引水桿9、引水螺旋片10、減速機11、引水傘齒12、傳動傘齒13、動力桿14、轉動扇葉15,絮凝沉淀池2與初沉池1連接,厭氧池3與初沉池1連接,曝氣池4與厭氧池3連接,二沉池5與曝氣池4連接,初沉池1、絮凝沉淀池2、厭氧池3、曝氣池4、二沉池5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方法和設備的結構為現有技術,為本技術的非特征部分,本技術針對現有污水處理設備的污水提升部分進行改進;本技術中,污水源6設于初沉池1前側,安裝架7安裝于初沉池1前側上,引水筒8安裝于安裝架7上,引水桿9可轉動安裝于安裝架7上且插入引水筒8內,引水螺旋片10套裝安裝于引水桿9外,引水螺旋片10的外部與飲水筒8內壁滑動相抵,進而便于將污水進行提升嗎,防止污水從引水螺旋片10和飲水筒8內壁間的縫隙落下,減速機11安裝于安裝架7上,引水傘齒12安裝于引水桿9上端,傳動傘齒13安裝于減速機11輸出軸上且與引水傘齒12咬合連接,動力桿14可轉動豎直安裝于安裝架7上且其下端與減速機11輸入端連接,轉動扇葉15安裝于動力桿14上端。本技術中,轉動扇葉15為三個水平分布的碗狀結構,且此碗狀結構的碗面朝向水平方向,進而在任意方向的水平風吹動下轉動扇葉10可以沿同一方向轉動。本技術中,引水筒8下端伸入污水源6底部,引水螺旋片10位于引水筒8內,引水筒8上端位于初沉池1上方前部,進而可以將污水源6污水抽入初沉池1。本技術中,動力桿14上設有轉速傳感器16,轉速傳感器16的輸入軸與動力桿14上端連接且轉速傳感器16機體與安裝架7連接,轉速傳感器16用于檢測動力桿14轉速。本技術中,安裝架7上安裝有備用水泵17,備用水泵17吸水端伸入污水源6底部,備用水泵17出水端排入初沉池1前部,在轉速傳感器16檢測的動力桿14轉速過低后,上位機(如PLC組成的控制系統,屬于現有技術)控制備用水泵17工作對預沉池1進行補充污水。通過本領域人員,將本案中所有電氣件與其適配的電源通過導線進行連接,并且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控制器,以滿足控制需求,具體連接以及控制順序,應參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電氣件之間先后工作順序完成電性連接,其詳細連接手段,為本領域公知技術,下述主要介紹工作原理以及過程,不再對電氣控制做說明。在本實施方案中:當有風時,風推動轉動扇葉15進而帶動動力桿14轉動,然后在減速機11作用下帶動傳動傘齒13轉動進而帶動引水傘齒12轉動,進而帶動引水桿9轉動,進而帶動引水螺旋片10轉動,進而將污水源6內的水通過引水筒8內抽到初沉池1內;然后經過初沉池1沉淀,絮凝沉淀池2絮凝沉淀,厭氧池3將有機物分解,曝氣池4利用微生物對有機物進行進一步分解,進而經過二沉池5沉淀后完成污水處理;當風力減小時,轉速傳感器16檢測到動力桿14轉速不足(轉速不足通過上位機與內部設定的閾值比較確定),進而上位機控制備用水泵17工作向初沉池1內補充污水。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初沉池(1)、絮凝沉淀池(2)、厭氧池(3)、曝氣池(4)、二沉池(5)、污水源(6)、安裝架(7)、引水筒(8)、引水桿(9)、引水螺旋片(10)、減速機(11)、引水傘齒(12)、傳動傘齒(13)、動力桿(14)、轉動扇葉(15),所述絮凝沉淀池(2)與初沉池(1)連接,所述厭氧池(3)與初沉池(1)連接,所述曝氣池(4)與厭氧池(3)連接,所述二沉池(5)與曝氣池(4)連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源(6)設于初沉池(1)前側,所述安裝架(7)安裝于初沉池(1)前側上,所述引水筒(8)安裝于安裝架(7)上,所述引水桿(9)可轉動安裝于安裝架(7)上且插入引水筒(8)內,所述引水螺旋片(10)套裝安裝于引水桿(9)外,所述減速機(11)安裝于安裝架(7)上,所述引水傘齒(12)安裝于引水桿(9)上端,所述傳動傘齒(13)安裝于減速機(11)輸出軸上且與引水傘齒(12)咬合連接,所述動力桿(14)可轉動豎直安裝于安裝架(7)上且其下端與減速機(11)輸入端連接,所述轉動扇葉(15)安裝于動力桿(14)上端。/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環保型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初沉池(1)、絮凝沉淀池(2)、厭氧池(3)、曝氣池(4)、二沉池(5)、污水源(6)、安裝架(7)、引水筒(8)、引水桿(9)、引水螺旋片(10)、減速機(11)、引水傘齒(12)、傳動傘齒(13)、動力桿(14)、轉動扇葉(15),所述絮凝沉淀池(2)與初沉池(1)連接,所述厭氧池(3)與初沉池(1)連接,所述曝氣池(4)與厭氧池(3)連接,所述二沉池(5)與曝氣池(4)連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源(6)設于初沉池(1)前側,所述安裝架(7)安裝于初沉池(1)前側上,所述引水筒(8)安裝于安裝架(7)上,所述引水桿(9)可轉動安裝于安裝架(7)上且插入引水筒(8)內,所述引水螺旋片(10)套裝安裝于引水桿(9)外,所述減速機(11)安裝于安裝架(7)上,所述引水傘齒(12)安裝于引水桿(9)上端,所述傳動傘齒(13)安裝于減速機(11)輸出軸上且與引水傘齒(12)咬合連接,所述動力桿(14)可轉動豎直安裝于安裝架(7)上且其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秀花,
申請(專利權)人:馬秀花,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