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新能源汽車內置稀土永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所述電機本體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外接側板一和外接側板二,所述電機本體的外側套設有金屬接觸薄板,且金屬接觸薄板的一側固定焊接有散熱翅板,所述外接側板一和外接側板二之間固定焊接有橫圓桿和固定環,固定環位于電機本體的豎直上方,橫圓桿有兩個且均位于橫圓桿和固定環之間,橫圓桿分別位于電機本體的頂部兩側。本發明專利技術使得電機本體產生的熱量能夠快速的通過金屬接觸薄板和散熱翅板散發而出,且金屬接觸薄板能夠時刻與電機本體緊密接觸,保證了散熱效果,進而保證了電機本體的正常運行,增加了電機本體的使用壽命,滿足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新能源汽車內置稀土永磁電機
本專利技術涉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具體為新能源汽車內置稀土永磁電機。
技術介紹
永磁同步電機是由永磁體勵磁產生同步旋轉磁場的同步電機,永磁體作為轉子產生旋轉磁場,三相定子繞組在旋轉磁場作用下通過電樞反應,感應三相對稱電流。現有技術中現有的新能源內置稀土永磁電機在日程的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但是現有的永磁電機的散熱性能較差,極大的影響了永磁電機的正常使用,且影響了永磁電機的使用壽命,加快了永磁電機的更換頻率,增加了使用成本,滿足不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新能源汽車內置稀土永磁電機,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本專利技術使用方便,操作簡單,系統性高,實用性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新能源汽車內置稀土永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所述電機本體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外接側板一和外接側板二,所述電機本體的外側套設有金屬接觸薄板,且金屬接觸薄板的一側固定焊接有散熱翅板,所述外接側板一和外接側板二之間固定焊接有橫圓桿和固定環,固定環位于電機本體的豎直上方,橫圓桿有兩個且均位于橫圓桿和固定環之間,橫圓桿分別位于電機本體的頂部兩側,所述橫圓桿的桿體外側轉動連接有滾筒,所述固定環的底側內壁固定焊接有豎板,所述豎板的頂端滑動套設有滑動筒,所述滑動筒的底端開設有滑槽,豎板的頂端滑動連接在滑槽內并與滑槽的頂側內壁之間設置有彈簧組,所述滑動筒的兩側均固定焊接有掛鉤,所述金屬接觸薄板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掛環,且掛環分別掛設在掛鉤內,所述金屬接觸薄板的外部兩側均設置有外護環,所述外護環的頂側的內端面分別與滾筒接觸連接,外接側板一遠離電機本體的一側固定焊接有側箱,側箱遠離外接側板一的一側內壁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散熱風扇,所述外接側板一和外接側板二的板體均開設有通風孔。優選的,所述外護環的兩端均固定焊接有若干個固定耳板,固定耳板分別與外接側板一和外接側板二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電機本體的輸出軸延伸至外接側板二的一側。優選的,所述散熱翅板有若干個,且等距均勻的焊接在金屬接觸薄板遠離電機本體的一側。優選的,所述外護環的底端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置有封墊,且封墊之間接觸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通過增設金屬接觸薄板、散熱翅板、橫圓桿、滾筒、外護環、掛環、固定環、豎板、滑動筒、彈簧組、掛鉤、側箱、散熱風扇、封墊和固定耳板,以及各部件之間的相互協作,使得電機本體產生的熱量能夠快速的通過金屬接觸薄板和散熱翅板散發而出,且金屬接觸薄板能夠時刻與電機本體緊密接觸,保證了散熱效果,進而保證了電機本體的正常運行,增加了電機本體的使用壽命,滿足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需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A部分的細節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中:電機本體1、外接側板一2、外接側板二3、金屬接觸薄板4、散熱翅板5、橫圓桿6、滾筒7、外護環8、掛環9、固定環10、豎板11、滑動筒12、彈簧組13、掛鉤14、側箱15、散熱風扇16、封墊17、固定耳板18。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本專利技術提供技術方案:新能源汽車內置稀土永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1,電機本體1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電機本體1的外側套設有金屬接觸薄板4,且金屬接觸薄板4的一側固定焊接有散熱翅板5,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之間固定焊接有橫圓桿6和固定環10,固定環10位于電機本體1的豎直上方,橫圓桿6有兩個且均位于橫圓桿6和固定環10之間,橫圓桿6分別位于電機本體1的頂部兩側,橫圓桿6的桿體外側轉動連接有滾筒7,固定環10的底側內壁固定焊接有豎板11,豎板11的頂端滑動套設有滑動筒12,滑動筒12的底端開設有滑槽,豎板11的頂端滑動連接在滑槽內并與滑槽的頂側內壁之間設置有彈簧組13,滑動筒12的兩側均固定焊接有掛鉤14,金屬接觸薄板4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掛環9,且掛環9分別掛設在掛鉤14內,金屬接觸薄板4的外部兩側均設置有外護環8,外護環8的頂側的內端面分別與滾筒7接觸連接,外接側板一2遠離電機本體1的一側固定焊接有側箱15,側箱15遠離外接側板一2的一側內壁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散熱風扇16,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的板體均開設有通風孔,外護環8的兩端均固定焊接有若干個固定耳板18,固定耳板18分別與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電機本體1的輸出軸延伸至外接側板二3的一側,散熱翅板5有若干個,且等距均勻的焊接在金屬接觸薄板4遠離電機本體1的一側,外護環8的底端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置有封墊17,且封墊17之間接觸連接。本專利技術在工作時:工作時,電機本體1散發的熱量傳遞到與外側接觸的金屬接觸薄板4,并通過金屬接觸薄板4和散熱翅板5進行散熱,兩側的掛環9掛設在固定環10內,在彈簧組13的作用下,金屬接觸薄板4始終與電機本體1的外壁緊密接觸,并不會因為在長期的使用中因為螺絲的松動或溫度的改變使得金屬接觸薄板4與電機本體1脫離,且通過金屬接觸薄板4與外部空氣接觸,防止了電機本體1外壁的在降溫的過程中受到腐蝕,進而保證了電機本體1的正常使用并延長使用壽命,降低了保養成本,滾筒7的設置,使得金屬接觸薄板4安裝更加便捷,并更加穩定,散熱風扇16加速了散熱過程,本專利技術使得電機本體產生的熱量能夠快速的通過金屬接觸薄板和散熱翅板散發而出,且金屬接觸薄板能夠時刻與電機本體緊密接觸,保證了散熱效果,進而保證了電機本體的正常運行,增加了電機本體的使用壽命,滿足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需求。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專利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專利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專利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新能源汽車內置稀土永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1),所述電機本體(1)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本體(1)的外側套設有金屬接觸薄板(4),且金屬接觸薄板(4)的一側固定焊接有散熱翅板(5),所述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之間固定焊接有橫圓桿(6)和固定環(10),固定環(10)位于電機本體(1)的豎直上方,橫圓桿(6)有兩個且均位于橫圓桿(6)和固定環(10)之間,橫圓桿(6)分別位于電機本體(1)的頂部兩側,所述橫圓桿(6)的桿體外側轉動連接有滾筒(7),所述固定環(10)的底側內壁固定焊接有豎板(11),所述豎板(11)的頂端滑動套設有滑動筒(12),所述滑動筒(12)的底端開設有滑槽,豎板(11)的頂端滑動連接在滑槽內并與滑槽的頂側內壁之間設置有彈簧組(13),所述滑動筒(12)的兩側均固定焊接有掛鉤(14),所述金屬接觸薄板(4)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掛環(9),且掛環(9)分別掛設在掛鉤(14)內,所述金屬接觸薄板(4)的外部兩側均設置有外護環(8),所述外護環(8)的頂側的內端面分別與滾筒(7)接觸連接,外接側板一(2)遠離電機本體(1)的一側固定焊接有側箱(15),側箱(15)遠離外接側板一(2)的一側內壁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散熱風扇(16),所述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的板體均開設有通風孔。/n...
【技術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車內置稀土永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1),所述電機本體(1)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本體(1)的外側套設有金屬接觸薄板(4),且金屬接觸薄板(4)的一側固定焊接有散熱翅板(5),所述外接側板一(2)和外接側板二(3)之間固定焊接有橫圓桿(6)和固定環(10),固定環(10)位于電機本體(1)的豎直上方,橫圓桿(6)有兩個且均位于橫圓桿(6)和固定環(10)之間,橫圓桿(6)分別位于電機本體(1)的頂部兩側,所述橫圓桿(6)的桿體外側轉動連接有滾筒(7),所述固定環(10)的底側內壁固定焊接有豎板(11),所述豎板(11)的頂端滑動套設有滑動筒(12),所述滑動筒(12)的底端開設有滑槽,豎板(11)的頂端滑動連接在滑槽內并與滑槽的頂側內壁之間設置有彈簧組(13),所述滑動筒(12)的兩側均固定焊接有掛鉤(14),所述金屬接觸薄板(4)的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掛環(9),且掛環(9)分別掛設在掛鉤(14)內,所述金屬接觸薄板(4)的外部兩側均設置有外護環(8),所述外護環(8)的頂側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偉明,
申請(專利權)人:柳州永安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