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包括支撐底座、搭扣一和上護板,所述支撐底座上端一側成型有支撐托架,所述支撐底座的側壁上成型有透氣孔一,所述透氣孔一上方設置有透氣孔二,所述透氣孔一以及所述透氣孔二上均內嵌有過濾網。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保護氣囊、充氣管、閥門、上護板、護墊、搭扣一、搭扣二、固定帶一和固定帶二,使護理支撐架即使面對比較瘦的腳型也能很好的進行貼合固定,以對患者的足踝形成良好的支撐,且保護氣囊在充氣后可在患者的腳面上形成保護,防止患者的腳被物品砸傷,提高了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
本技術涉及足踝扭傷護理
,具體涉及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
技術介紹
足踝關節扭傷是最高發的運動損傷,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40%,踝關節由脛骨腓骨遠端和距骨構成,由內外踝和脛骨后緣構成踝穴,距骨上面的鞍型關節面位于踝穴中,距骨的鞍型關節面前寬后窄,背伸時較寬處進入踝穴,跖屈時較窄部進入踝穴,所以踝關節在跖屈位稍松動,又因為踝關節外踝腓骨較長踝穴較深而內踝脛骨較短踝穴較淺,故踝關節更易發生內翻扭傷,外踝韌帶包括距腓前韌帶及跟腓韌帶的損傷更常見,踝關節扭傷的臨床表現包括傷后迅即出現扭傷部位的疼痛和腫脹,在足踝扭傷時需要通過護理支撐架對足踝進行固定支承,以對足踝進行保護,使足踝能夠更好的恢復。現有的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難以貼合腳瘦的患者的腳,對于較瘦的腳型難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支撐效果,無法在患者的腳面形成保護,患者的腳被物品砸到時會受到二次傷害,實用性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現提出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解決了現有的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難以貼合腳瘦的患者的腳、對于較瘦的腳型難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支撐效果、無法在患者的腳面形成保護、患者的腳被物品砸到時會受到二次傷害的問題。(二)技術方案本技術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本技術提出了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包括支撐底座、搭扣一和上護板,所述支撐底座上端一側成型有支撐托架,所述支撐底座的側壁上成型有透氣孔一,所述透氣孔一上方設置有透氣孔二,所述透氣孔一以及所述透氣孔二上均內嵌有過濾網,所述支撐托架內壁上設置有內襯墊,所述透氣孔一一側設置有所述搭扣一,所述搭扣一上設置有固定帶一,所述支撐托架兩側壁上設置有搭扣二,所述搭扣二上設置有固定帶二,所述固定帶一下端設置有保護氣囊,所述保護氣囊上端一側設置有充氣管,所述充氣管上設置有閥門,所述保護氣囊下端設置有所述上護板,所述上護板下端設置有護墊。進一步的,所述透氣孔二成型于所述支撐托架上,所述內襯墊與所述支撐底座以及所述支撐托架均為膠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內襯墊可使患者在使用護理支撐架時感覺舒適,所述透氣孔一和所述透氣孔二可使護理支撐架的透氣性大大增強,所述過濾網可防止外界的灰塵等雜物通過所述透氣孔一或所述透氣孔二進入護理支撐架內。進一步的,所述搭扣一與所述支撐底座通過鉚釘鏈接,所述固定帶一纏繞在所述搭扣一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搭扣一采用金屬材料制成,與所述支撐底座連接十分牢固,所述固定帶一上縫紉連接有魔術貼,可便捷的撕開。進一步的,所述搭扣二與所述支撐托架通過鉚釘鏈接,所述固定帶二纏繞在所述搭扣二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搭扣二采用金屬材料制成,與所述支撐托架連接十分牢固,所述固定帶二上縫紉連接有魔術貼,可便捷的撕開。進一步的,所述保護氣囊與所述固定帶一以及所述固定帶二均為縫紉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保護氣囊在充氣后會鼓脹起來,可在患者的腳面形成保護,防止患者的腳被物品砸傷。進一步的,所述充氣管與所述保護氣囊熔接,所述閥門與所述充氣管通過螺紋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所述閥門打開后可通過所述充氣管向所述保護氣囊內充氣,在充氣完成后再將所述閥門關閉,以使所述保護氣囊不會漏氣。進一步的,所述保護氣囊以及所述護墊均與所述上護板膠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護墊可使患者在使用護理支撐架時感到舒適,在所述保護氣囊充氣后,可使所述上護板以及所述護墊與患者的腳更加貼合,即使患者的腳比較瘦,也可十分貼合,這樣可使護理支撐架對患者的足踝有更好的固定支撐效果。(三)有益效果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為解決現有的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難以貼合腳瘦的患者的腳,對于較瘦的腳型難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支撐效果,無法在患者的腳面形成保護,患者的腳被物品砸到時會受到二次傷害的問題,本技術通過設置保護氣囊、充氣管、閥門、上護板、護墊、搭扣一、搭扣二、固定帶一和固定帶二,使護理支撐架即使面對比較瘦的腳型也能很好的進行貼合固定,以對患者的足踝形成良好的支撐,且保護氣囊在充氣后可在患者的腳面上形成保護,防止患者的腳被物品砸傷,提高了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中保護氣囊、充氣管、閥門、上護板和護墊的連接關系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支撐底座;2、支撐托架;3、透氣孔一;4、透氣孔二;5、過濾網;6、內襯墊;7、搭扣一;8、固定帶一;9、搭扣二;10、固定帶二;11、保護氣囊;12、充氣管;13、閥門;14、上護板;15、護墊。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圖2所示,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包括支撐底座1、搭扣一7和上護板14,支撐底座1上端一側成型有支撐托架2,支撐底座1的側壁上成型有透氣孔一3,透氣孔一3上方設置有透氣孔二4,透氣孔一3以及透氣孔二4上均內嵌有過濾網5,支撐托架2內壁上設置有內襯墊6,透氣孔一3一側設置有搭扣一7,搭扣一7上設置有固定帶一8,支撐托架2兩側壁上設置有搭扣二9,搭扣二9上設置有固定帶二10,固定帶一8下端設置有保護氣囊11,保護氣囊11上端一側設置有充氣管12,充氣管12上設置有閥門13,保護氣囊11下端設置有上護板14,上護板14下端設置有護墊15。如圖1所示,透氣孔二4成型于支撐托架2上,內襯墊6與支撐底座1以及支撐托架2均為膠接,內襯墊6可使患者在使用護理支撐架時感覺舒適,透氣孔一3和透氣孔二4可使護理支撐架的透氣性大大增強,過濾網5可防止外界的灰塵等雜物通過透氣孔一3或透氣孔二4進入護理支撐架內。如圖1所示,搭扣一7與支撐底座1通過鉚釘鏈接,固定帶一8纏繞在搭扣一7上,搭扣一7采用金屬材料制成,與支撐底座1連接十分牢固,固定帶一8上縫紉連接有魔術貼,可便捷的撕開。如圖1所示,搭扣二9與支撐托架2通過鉚釘鏈接,固定帶二10纏繞在搭扣二9上,搭扣二9采用金屬材料制成,與支撐托架2連接十分牢固,固定帶二10上縫紉連接有魔術貼,可便捷的撕開。如圖1-圖2所示,保護氣囊11與固定帶一8以及固定帶二10均為縫紉連接,保護氣囊11在充氣后會鼓脹起來,可在患者的腳面形成保護,防止患者的腳被物品砸傷。如圖1-圖2所示,充氣管12與保護氣囊11熔接,閥門13與充氣管12通過螺紋連接,將閥門13打開后可通過充氣管12向保護氣囊11內充氣,在充氣完成后再將閥門13關閉,以使保護氣囊11不會漏氣。如圖1-圖2所示,保護氣囊11以及護墊15均與上護板14膠接,護墊15可使患者在使用護理支撐架時感到舒適,在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底座(1)、搭扣一(7)和上護板(14),所述支撐底座(1)上端一側成型有支撐托架(2),所述支撐底座(1)的側壁上成型有透氣孔一(3),所述透氣孔一(3)上方設置有透氣孔二(4),所述透氣孔一(3)以及所述透氣孔二(4)上均內嵌有過濾網(5),所述支撐托架(2)內壁上設置有內襯墊(6),所述透氣孔一(3)一側設置有所述搭扣一(7),所述搭扣一(7)上設置有固定帶一(8),所述支撐托架(2)兩側壁上設置有搭扣二(9),所述搭扣二(9)上設置有固定帶二(10),所述固定帶一(8)下端設置有保護氣囊(11),所述保護氣囊(11)上端一側設置有充氣管(12),所述充氣管(12)上設置有閥門(13),所述保護氣囊(11)下端設置有所述上護板(14),所述上護板(14)下端設置有護墊(15)。/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底座(1)、搭扣一(7)和上護板(14),所述支撐底座(1)上端一側成型有支撐托架(2),所述支撐底座(1)的側壁上成型有透氣孔一(3),所述透氣孔一(3)上方設置有透氣孔二(4),所述透氣孔一(3)以及所述透氣孔二(4)上均內嵌有過濾網(5),所述支撐托架(2)內壁上設置有內襯墊(6),所述透氣孔一(3)一側設置有所述搭扣一(7),所述搭扣一(7)上設置有固定帶一(8),所述支撐托架(2)兩側壁上設置有搭扣二(9),所述搭扣二(9)上設置有固定帶二(10),所述固定帶一(8)下端設置有保護氣囊(11),所述保護氣囊(11)上端一側設置有充氣管(12),所述充氣管(12)上設置有閥門(13),所述保護氣囊(11)下端設置有所述上護板(14),所述上護板(14)下端設置有護墊(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足踝扭傷護理支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孔二(4)成型于所述支撐托架(2)上,所述內襯墊(6)與所述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文華,張磊,李頂,王勉,祁翼,
申請(專利權)人:南方醫科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