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婦產科用護理床,導軌上面架設有可活動支撐板,可活動支撐板下面相對旋轉安裝有左右成對設置的轉輪,可活動支撐板相對于導軌運動時,轉輪沿導軌行進,可活動支撐板固定架設在導軌上時,轉輪位于導軌外側;可活動支撐板上面左右兩端分別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擋桿,擋桿為開口向下的“U”型,擋桿的其中一端與可活動支撐板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擋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定位板,可活動支撐板上面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一對外定位卡和一對內定位卡,外定位卡和內定位卡的縱向截面形狀均為“L”型,外定位卡和內定位卡與可活動支撐板之間形成的開口均朝向同一側,定位板對應扣接在外定位卡或內定位卡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婦產科用護理床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婦產科用護理床。
技術介紹
育齡婦女在生產后需要臥床休息,特別是對于剖婦產的產婦來說,是不能直接行走的,產婦在從產房到病房的轉移過程中需要使用可移動的推床,首先將產婦從產床抬到推床上,然后還需要將產婦從推床抬到病床上,產婦需要經歷兩次搬抬,由于產婦剛剛做過手術,因此,在搬抬產婦時,很有可能給產婦帶來更多的痛苦,對于剖婦產的產婦來說,更有可能傷及刀口。而且,搬抬產婦往往需要多人共同操作,占用太多人力,同時,多個護理人員擠在一起,也不方便搬抬病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避免對產婦帶來痛苦、省時省工、操作使用方便的婦產科用護理床。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婦產科用護理床,包括支撐架(1),其特征在于,支撐架(1)上面固定連接有兩根左右對應設置的導軌(11),左右導軌(11)互相平行,導軌(11)上面架設有可活動支撐板(5),可活動支撐板(5)下面相對旋轉安裝有左右成對設置的轉輪(3),轉輪(3)與導軌(11)相對應,可活動支撐板(5)相對于導軌(11)運動時,轉輪(3)沿導軌(11)行進,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架設在導軌(11)上時,轉輪(3)位于導軌(11)外側;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左右兩端分別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擋桿(7),擋桿(7)為開口向下的“U”型,擋桿(7)的其中一端與可活動支撐板(5)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擋桿(7)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定位板(8),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一對外定位卡(4)和一對內定位卡(9),外定位卡(4)位于擋桿(7)外側,內定位卡(9)位于擋桿(7)內側,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的縱向截面形狀均為“L”型,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的其中一端分別與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相連接,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與可活動支撐板(5)之間形成的開口均朝向同一側,每一側的一個擋桿(7)、定位板(8)、一個外定位卡(4)和一個內定位卡(9)組成一組,定位板(8)對應扣接在外定位卡(4)或內定位卡(9)內。根據所述的婦產科用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11)上表面向下凹陷開設有凹槽(10),凹槽(10)同時帶有向上、向前和向后的開口,所述轉輪(3)在行進的過程中位于凹槽(10)內。根據所述的婦產科用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的縱向截面為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根據所述的婦產科用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11)的自由端固定連接有導向板(2),所述可活動支撐板(5)相對于所述導軌(11)運動時,所述轉輪(3)沿導向板(2)行進,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架設在導軌(11)上時,轉輪(3)位于導向板(2)上側。根據所述的婦產科用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2)的外端向下傾斜設置。根據所述的婦產科用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2)為弧形板。根據所述的婦產科用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連接有軸承(6),所述擋桿(7)與軸承(6)相連接。根據所述的婦產科用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動支撐板(5)下面的前端和后端分別相對旋轉安裝兩對所述轉輪(3)。根據所述的婦產科用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的前部和后部分別連接兩對所述擋桿(7)。本技術對原有的病床進行了改進,將床板設計成可活動支撐板,在轉移產婦的過程中,產婦可以一直躺在可活動支撐板上,將可活動支撐板和產婦同時轉移,而不是單獨搬抬產婦,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對產婦帶來痛苦。而且,只需要兩個成年人護理人員便能進行對產婦的轉移,操作使用方便,省時省工,護理人員不再是擁擠在一起,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位置,方便操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的轉輪在導軌的凹槽內行走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支撐架;2、導向板;3、轉輪;4、外定位卡;5、可活動支撐板;6、軸承;7、擋桿;8、定位板;9、內定位卡;10、凹槽;11、導軌。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婦產科用護理床,包括支撐架(1),支撐架(1)上面固定連接有兩根左右對應設置的導軌(11),左右導軌(11)互相平行,導軌(11)上面架設有可活動支撐板(5),可活動支撐板(5)下面相對旋轉安裝有左右成對設置的轉輪(3),轉輪(3)與導軌(11)相對應,可活動支撐板(5)相對于導軌(11)運動時,轉輪(3)沿導軌(11)行進,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架設在導軌(11)上時,轉輪(3)位于導軌(11)外側;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左右兩端分別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擋桿(7),擋桿(7)為開口向下的“U”型,擋桿(7)的其中一端與可活動支撐板(5)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擋桿(7)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定位板(8),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一對外定位卡(4)和一對內定位卡(9),外定位卡(4)位于擋桿(7)外側,內定位卡(9)位于擋桿(7)內側,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的縱向截面形狀均為“L”型,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的其中一端分別與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相連接,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與可活動支撐板(5)之間形成的開口均朝向同一側,每一側的一個擋桿(7)、定位板(8)、一個外定位卡(4)和一個內定位卡(9)組成一組,定位板(8)對應扣接在外定位卡(4)或內定位卡(9)內。進一步的,所述導軌(11)上表面向下凹陷開設有凹槽(10),凹槽(10)同時帶有向上、向前和向后的開口,所述轉輪(3)在行進的過程中位于凹槽(10)內。凹槽(10)的縱向截面為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所述導軌(11)的自由端固定連接有導向板(2),所述可活動支撐板(5)相對于所述導軌(11)運動時,所述轉輪(3)沿導向板(2)行進,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架設在導軌(11)上時,轉輪(3)位于導向板(2)上側。在本實施例中,導向板(2)的外端向下傾斜設置。導向板(2)為弧形板。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連接有軸承(6),所述擋桿(7)與軸承(6)相連接。可活動支撐板(5)下面的前端和后端分別相對旋轉安裝兩對所述轉輪(3)??苫顒又伟澹?)上面的前部和后部分別連接兩對所述擋桿(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婦產科用護理床,包括支撐架(1),其特征在于,支撐架(1)上面固定連接有兩根左右對應設置的導軌(11),左右導軌(11)互相平行,導軌(11)上面架設有可活動支撐板(5),可活動支撐板(5)下面相對旋轉安裝有左右成對設置的轉輪(3),轉輪(3)與導軌(11)相對應,可活動支撐板(5)相對于導軌(11)運動時,轉輪(3)沿導軌(11)行進,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架設在導軌(11)上時,轉輪(3)位于導軌(11)外側;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左右兩端分別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擋桿(7),擋桿(7)為開口向下的“U”型,擋桿(7)的其中一端與可活動支撐板(5)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擋桿(7)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定位板(8),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一對外定位卡(4)和一對內定位卡(9),外定位卡(4)位于擋桿(7)外側,內定位卡(9)位于擋桿(7)內側,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的縱向截面形狀均為“L”型,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的其中一端分別與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相連接,外定位卡(4)和內定位卡(9)與可活動支撐板(5)之間形成的開口均朝向同一側,每一側的一個擋桿(7)、定位板(8)、一個外定位卡(4)和一個內定位卡(9)組成一組,定位板(8)對應扣接在外定位卡(4)或內定位卡(9)內。/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婦產科用護理床,包括支撐架(1),其特征在于,支撐架(1)上面固定連接有兩根左右對應設置的導軌(11),左右導軌(11)互相平行,導軌(11)上面架設有可活動支撐板(5),可活動支撐板(5)下面相對旋轉安裝有左右成對設置的轉輪(3),轉輪(3)與導軌(11)相對應,可活動支撐板(5)相對于導軌(11)運動時,轉輪(3)沿導軌(11)行進,可活動支撐板(5)固定架設在導軌(11)上時,轉輪(3)位于導軌(11)外側;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左右兩端分別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擋桿(7),擋桿(7)為開口向下的“U”型,擋桿(7)的其中一端與可活動支撐板(5)鉸接或相對旋轉連接,擋桿(7)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定位板(8),可活動支撐板(5)上面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左右成對設置的一對外定位卡(4)和一對內定位卡(9),外定位卡(4)位于擋桿(7)外側,內定位卡(9)位于擋桿(7)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莉,張艷,
申請(專利權)人:張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