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屬于手機配件技術領域,包括主框架,主框架的兩端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外側表面位置固定連接有支撐板,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內側表面固定連接有承托平臺,主框架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架橋和第二架橋。通過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有效的屏幕進行限位固定,同時在將主框架和手機主體框架進行連接的時候,凸出設置的支撐板對主框架進行防護支撐,有效的對外力進行緩沖,通過承托平臺,對屏幕的兩端位置進行支撐,通過固定板,有效的屏幕進行支撐承托,且表面嵌入設置的柱套,有效的對屏幕的連接線路進行防護,同時對線路連接點進行封閉處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
本技術涉及手機配件
,更具體的,涉及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
技術介紹
目前眾多高端消費電子金屬外殼,尤其是高檔手機的中框支架,均是采用純鋁型材或不銹鋼板材,并先使其經過數控銑床加工而成型出基本框架結構。其中對于數控銑這種工藝,尤其是采用一個完整的型材通過多道工序直接成型,也即是外框和內框為一個整體結構,其對設備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并且還有加工周期長、占用設備多、原材料浪費多、不良率高和成本高等不足,一旦某一客戶需求量大,受限于生產量能不足,必須先配置大量的數控銑床設備,前期投入過大,對中小企業是一道巨大的門檻。現有的手機屏幕在進行安裝固定的時候,通常手機主體框架的邊緣位置對應設置支撐平面,通過黏貼的連接方式對屏幕進行壓實固定,在使用外部工件對多出的黏貼劑進行清除,在一些的無邊框的手機中,屏幕在安裝的時候通過屏幕總成與框架進行連接,在收到外力的時候,手機的主框架受力直接影響到屏幕,導致連接位置和線路發生斷裂和破損,同時在進行屏幕黏貼的時候,多余的黏貼劑清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于解決背景中的問題,從而提供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包括主框架,主框架的兩端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外側表面位置固定連接有支撐板,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內側表面固定連接有承托平臺,主框架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架橋和第二架橋,主框架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主框架的邊緣位置固定開設擴展槽,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前端表面固定連接有擴容板。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兩端位置與主框架的頂端邊緣位置相互嵌合,且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表面前端位置均設置開孔。優選的,所述支撐板后端位置凸出固定框設置,且支撐板設置為塑膠板,表面對應主框架表面設置開孔。優選的,所述支撐板的后端位置呈折角設置,對主框架的底部呈覆蓋狀態。優選的,所述承托平臺位于固定框結構的內壁后端位置,呈豎向設置,設置多個。優選的,所述固定板位于主框架的內側兩端位置,垂直連接,且固定板的前端表面開設柱套,柱套垂直嵌入固定板中。優選的,所述擴展槽為內向三角槽,位于架橋結構的兩側,擴容板同時位于承托平臺的前端,擴容板和固定框結構之間存在空間。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該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通過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配合表面設置的支撐板,有效的屏幕進行限位固定,同時在將主框架和手機主體框架進行連接的時候,凸出設置的支撐板對主框架進行防護支撐,有效的對外力進行緩沖。2、該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通過承托平臺達到對屏幕的兩端位置進行支撐。3、該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通過固定板,有效的屏幕進行支撐承托,且表面嵌入設置的柱套,有效的對屏幕的連接線路進行防護,同時對線路連接點進行封閉處理,達到防護的效果。4、該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通過擴展槽,在連接屏幕的時候,內向三角槽對屏幕進行支撐限位的同時,防止黏貼劑溢出,加固屏幕連接。5、該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通過擴容板便于對屏幕以及相關的部件進行防護和限位。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平面圖。圖2為本技術的整體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1-2中:1-主框架,2-第一固定框,3-第二固定框,4-支撐板,5-承托平臺,6-第一架橋,7-第二架橋,8-固定板,9-擴展槽,10-擴容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至2,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包括主框架1,主框架1的兩端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外側表面位置固定連接有支撐板4,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內側表面固定連接有承托平臺5,主框架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架橋6和第二架橋7,主框架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8,主框架1的邊緣位置固定開設擴展槽9,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前端表面固定連接有擴容板10。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兩端位置與主框架1的頂端邊緣位置相互嵌合,且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表面前端位置均設置開孔。本實施例中,支撐板4后端位置凸出固定框設置,且支撐板4設置為塑膠板,表面對應主框架1表面設置開孔。本實施例中,支撐板4的后端位置呈折角設置,對主框架1的底部呈覆蓋狀態,通過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配合表面設置的支撐板4,有效的屏幕進行限位固定,同時在將主框架1和手機主體框架進行連接的時候,凸出設置的支撐板4對主框架1進行防護支撐,有效的對外力進行緩沖。本實施例中,承托平臺5位于固定框結構的內壁后端位置,呈豎向設置,設置多個,通過承托平臺5達到對屏幕的兩端位置進行支撐。本實施例中,固定板8位于主框架1的內側兩端位置,垂直連接,且固定板8的前端表面開設柱套,柱套垂直嵌入固定板8中,通過固定板8,有效的屏幕進行支撐承托,且表面嵌入設置的柱套,有效的對屏幕的連接線路進行防護,同時對線路連接點進行封閉處理,達到防護的效果。本實施例中,擴展槽9為內向三角槽,位于架橋結構的兩側,通過擴展槽9,在連接屏幕的時候,內向三角槽對屏幕進行支撐限位的同時,防止黏貼劑溢出,加固屏幕連接。本實施例中,擴容板10同時位于承托平臺5的前端,擴容板10和固定框結構之間存在空間,通過擴容板10便于對屏幕以及相關的部件發聲單元和送話器,攝像頭線路等進行防護和限位。在使用本技術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時,首先,使用人員在對屏幕進行安裝固定的時候,使得屏幕兩端對應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進行安裝,使得屏幕底面接觸到承托平臺5,之后使得屏幕的連接線路穿過固定板8表面的柱套,此時屏幕位于固定板8正上方,之后使用人員通過黏貼劑將屏幕與主框架1進行連接,黏貼劑在使用的時候,擴展槽9防止其溢出,之后使用人員將外部相關部件固定在屏幕在頂端位置,使其位于擴容板10下方,擴容板10對其進行覆蓋,最后使用人員通過外部固定螺絲將本裝置固定連接手機主體框架中,支撐板4使得主框架1和手機主體框架之間存有空間,便于對線路的排布分布。以上的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包括主框架(1),其特征在于:主框架(1)的兩端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外側表面位置固定連接有支撐板(4),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內側表面固定連接有承托平臺(5),主框架(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架橋(6)和第二架橋(7),主框架(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8),主框架(1)的邊緣位置固定開設擴展槽(9),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前端表面固定連接有擴容板(10)。/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包括主框架(1),其特征在于:主框架(1)的兩端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外側表面位置固定連接有支撐板(4),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內側表面固定連接有承托平臺(5),主框架(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架橋(6)和第二架橋(7),主框架(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8),主框架(1)的邊緣位置固定開設擴展槽(9),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前端表面固定連接有擴容板(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兩端位置與主框架(1)的頂端邊緣位置相互嵌合,且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的表面前端位置均設置開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機外屏安裝用固定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4)后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曉娜,
申請(專利權)人:戴曉娜,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