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包衣機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包括包衣器和混合機構,消音層的內表面與側裝管的外表面右側連接,外裝箱的外表面頂部與輸送彎管的外表面底部連接,輸送彎管的外表面左側與加熱管的內表面連接,加熱管的內表面底部右側與安裝元件的外表面底部連接,安裝元件的外表面頂部與散熱管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散熱管的內部設置有電熱絲。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進料短管和內裝箱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的讓糖衣原料進行混合,然后方便進行包衣,又因電熱絲和安裝元件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對經過的原料進行預熱,從而可以更好的讓藥品進行包衣,所以該裝置可以達到具有混合和預熱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
本技術涉及包衣機
,具體為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
技術介紹
包衣機是對藥品裹上一側糖衣外殼的機器,然而其原料往往需要人工混合然后投入機器中加熱才能裹上外衣,所以耽誤生產,加工效率不高,費時費力,現有的加工方式也是需要人工參與這一部分,所以針對此問題,可以設計出一種具有混合和預熱功能的包衣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達到具有混合和預熱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包括包衣器和混合機構,所述混合機構包括進料短管、輸送機、輸送彎管、加熱管、包衣鍋、消音層、外裝箱、側裝管、混合葉、轉動桿、銜接圈、驅動電機、固定圈、內裝箱、散熱管、電熱絲和安裝元件,所述包衣器的內表面頂部與內裝箱的外表面頂部連接,所述內裝箱的內表面頂部與驅動電機的外表面頂部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轉動桿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轉動桿的外表面頂部體與銜接圈的內表面連接,所述銜接圈的外表面右側與混合葉的外表面左側連接,所述包衣器的外表面頂部右側與外裝箱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外裝箱的內表面與消音層的外表面連接,所述消音層的內表面與側裝管的外表面右側連接,所述外裝箱的外表面頂部與輸送彎管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輸送彎管的外表面左側與加熱管的內表面連接,所述加熱管的內表面底部右側與安裝元件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安裝元件的外表面頂部與散熱管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散熱管的內部設置有電熱絲。所述包衣器的內表面底部右側與頂板的外表面頂部連接。優選的,所述頂板的外表面底部與安裝體的外表面頂部連接,且安裝體的外表面底部與移動輪的外表面連接。優選的,所述包衣器的右側頂部與豎板的外表面左側連接,且豎板的外表面右側與推桿的外表面左側連接。優選的,所述包衣器的外表面頂部左側與包衣鍋的外表面一側連接,且外裝箱的外表面頂部與輸送機的外表面底部連接。優選的,所述外裝箱的外表面右側中部與進料短管的外表面左側連接,且進料短管的外表面頂部與堵塞蓋的內表面套接。優選的,所述驅動電機的外表面中部與固定圈的內表面連接,且固定圈的內徑大于驅動電機的外徑。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通過驅動電機、轉動桿、混合葉、消音層、輸送彎管、進料短管和內裝箱等結構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的讓糖衣原料進行混合,然后方便進行包衣,又因為有加熱管、散熱管、電熱絲和安裝元件等結構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對經過的原料進行預熱,從而可以更好的讓藥品進行包衣,所以由此可知,該裝置可以達到具有混合和預熱的目的。(2)、本技術通過移動輪、安裝體、頂板、包衣器、豎板和推桿等結構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方便機器整體的移動,而且方便操作者對空間的規劃和對機器的騰挪,所以由此可知,該裝置更實用且更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圖1的A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加熱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包衣器、2移動輪、3安裝體、4頂板、5豎板、6推桿、8混合機構、801進料短管、802輸送機、803輸送彎管、804加熱管、805包衣鍋、806消音層、807外裝箱、808側裝管、809混合葉、810轉動桿、811銜接圈、812驅動電機、813固定圈、814內裝箱、815散熱管、816電熱絲、817安裝元件。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包括安裝體31和混合機構8,所述混合機構8包括進料短管801、輸送機802、輸送彎管803、加熱管804、包衣鍋805、消音層806、外裝箱807、側裝管808、混合葉809、轉動桿810、銜接圈811、驅動電機812、固定圈813、內裝箱814、散熱管815、電熱絲816和安裝元件817,所述安裝體31的內表面頂部與內裝箱814的外表面頂部焊接,所述內裝箱814的內表面頂部與驅動電機812的外表面頂部搭接,所述驅動電機812的輸出軸與轉動桿810的外表面底部插接,所述轉動桿810的外表面頂部體與銜接圈811的內表面套接,所述銜接圈811的外表面右側與混合葉809的外表面左側焊接,所述安裝體31的外表面頂部右側與外裝箱807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外裝箱807的內表面與消音層806的外表面粘接,所述消音層806的內表面與側裝管808的外表面右側粘接,所述外裝箱807的外表面頂部與輸送彎管803的外表面底部插接,所述輸送彎管803的外表面左側與加熱管804的內表面套接,所述加熱管804的內表面底部右側與安裝元件817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安裝元件817的外表面頂部與散熱管815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散熱管815的內部設置有電熱絲816。所述安裝體31的內表面底部右側與頂板4的外表面頂部焊接,所述頂板4的外表面底部與安裝體的外表面頂部焊接,且安裝體的外表面底部與移動輪2的外表面活動連接,所述安裝體31的右側頂部與豎板5的外表面左側粘接,且豎板5的外表面右側與推桿6的外表面左側焊接,所述安裝體31的外表面頂部左側與包衣鍋805的外表面一側焊接,且外裝箱807的外表面頂部與輸送機802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所述外裝箱807的外表面右側中部與進料短管801的外表面左側插接,且進料短管801的外表面頂部與堵塞蓋的內表面套接,所述驅動電機812的外表面中部與固定圈813的內表面套接,且固定圈813的內徑大于驅動電機812的外徑,該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通過驅動電機812、轉動桿810、混合葉809、消音層806、輸送彎管803、進料短管801和內裝箱814等結構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的讓糖衣原料進行混合,然后方便進行包衣,又因為有加熱管804、散熱管815、電熱絲816和安裝元件817等結構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對經過的原料進行預熱,從而可以更好的讓藥品進行包衣,所以由此可知,該裝置可以達到具有混合和預熱的目的,通過移動輪2、安裝體3、頂板4、包衣器1、豎板5和推桿6等結構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方便機器整體的移動,而且方便操作者對空間的規劃和對機器的騰挪,所以由此可知,該裝置更實用且更方便。在使用時,將原料放入外裝箱807內,然后啟動驅動電機812讓其輸出軸帶動轉動桿810,所以可以讓混合葉809跟著一起轉動,從而對原料進行混合,然后啟動輸送機802,所以可以讓原料從順著輸送彎管803進入包衣鍋805,然后經過加熱管804被加熱,從而可以使原料更好的包裹在藥品的外表面。綜上可得,該高效智能包衣機,通過驅動電機812、轉動桿810、混合葉809、消音層806、輸送彎管803、進料短管801和內裝箱814等結構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的讓糖衣原料進行混合,然后方便進行包衣,又因為有加熱管804、散熱管815、電熱絲816和安裝元件817等結構的相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包括包衣器(1)和混合機構(8),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機構(8)包括進料短管(801)、輸送機(802)、輸送彎管(803)、加熱管(804)、包衣鍋(805)、消音層(806)、外裝箱(807)、側裝管(808)、混合葉(809)、轉動桿(810)、銜接圈(811)、驅動電機(812)、固定圈(813)、內裝箱(814)、散熱管(815)、電熱絲(816)和安裝元件(817),所述包衣器(1)的內表面頂部與內裝箱(814)的外表面頂部連接,所述內裝箱(814)的內表面頂部與驅動電機(812)的外表面頂部連接,所述驅動電機(812)的輸出軸與轉動桿(810)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轉動桿(810)的外表面頂部體與銜接圈(811)的內表面連接,所述銜接圈(811)的外表面右側與混合葉(809)的外表面左側連接,所述包衣器(1)的外表面頂部右側與外裝箱(807)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外裝箱(807)的內表面與消音層(806)的外表面連接,所述消音層(806)的內表面與側裝管(808)的外表面右側連接,所述外裝箱(807)的外表面頂部與輸送彎管(803)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輸送彎管(803)的外表面左側與加熱管(804)的內表面連接,所述加熱管(804)的內表面底部右側與安裝元件(817)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安裝元件(817)的外表面頂部與散熱管(815)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散熱管(815)的內部設置有電熱絲(816);/n所述包衣器(1)的內表面底部右側與頂板(4)的外表面頂部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智能包衣機,包括包衣器(1)和混合機構(8),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機構(8)包括進料短管(801)、輸送機(802)、輸送彎管(803)、加熱管(804)、包衣鍋(805)、消音層(806)、外裝箱(807)、側裝管(808)、混合葉(809)、轉動桿(810)、銜接圈(811)、驅動電機(812)、固定圈(813)、內裝箱(814)、散熱管(815)、電熱絲(816)和安裝元件(817),所述包衣器(1)的內表面頂部與內裝箱(814)的外表面頂部連接,所述內裝箱(814)的內表面頂部與驅動電機(812)的外表面頂部連接,所述驅動電機(812)的輸出軸與轉動桿(810)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轉動桿(810)的外表面頂部體與銜接圈(811)的內表面連接,所述銜接圈(811)的外表面右側與混合葉(809)的外表面左側連接,所述包衣器(1)的外表面頂部右側與外裝箱(807)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外裝箱(807)的內表面與消音層(806)的外表面連接,所述消音層(806)的內表面與側裝管(808)的外表面右側連接,所述外裝箱(807)的外表面頂部與輸送彎管(803)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輸送彎管(803)的外表面左側與加熱管(804)的內表面連接,所述加熱管(804)的內表面底部右側與安裝元件(817)的外表面底部連接,所述安裝元件(817)的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衛,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為康制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