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熱管散熱器,屬于電力電子器件的散熱技術。這種散熱器包括熱管、鞍座、翅片、集風器和軸流風機,長方體型鞍座的通孔中穿入熱管,薄板形翅片設有與熱管對應的管孔,3層以上翅片靠管孔摞套入熱管上,鞍座靠搭扣與CPU固連在一起。翅片的一側或兩側端面連有集風器,集風器又與軸流風機相連。熱管散熱器中的熱管上部傾斜,與熱管下部垂直軸線的傾斜角α為1°-89°,或熱管上部與水平下部垂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適用性強、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的新型熱管散熱器,特別適合于臺式電腦CPU的散熱和其他類似CPU電子元器件的散熱。有較高的推廣價值。(*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為熱管散熱器,屬于電力電子器件的散熱技術。臺式機CPU耗散功率很大,以市面常見的INTEL CPU為例INTELCELERON系列最大功率在15瓦以上,PENTIUM III系列最大功率在25瓦以上,PENTIUM IV(478-pin pachage)則至少50瓦(2GHz的CPU達到了75瓦)。自冷散熱片很難滿足CPU正常使用要求。半導體制冷器工作效率低,散熱效果不明顯,亦不適于大功耗的電子元件。因此目前應用較多的是風冷、水冷散熱器。風冷散熱器由鋁型材散熱片和軸流風機組成,通過提高軸流風機的轉速達到增強散熱能力。常見的軸流風機的軸承有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兩種形式。滑動軸承一般為軸瓦式的含油軸承結構,轉軸在軸瓦上摩擦轉動,靠軸瓦上微孔中的潤滑油潤滑,轉速一般在4500轉左右,這種散熱器散熱效果一般,長期使用后由于軸承磨損,噪音增大。風機采用滾動軸承的散熱器由于摩擦力小,風機轉速高,散熱效果好。但在高轉速下(6000轉以上)風機噪音大。水冷散熱器用水作為工質,由于水的熱容相當大,流動的水能迅速帶走CPU的熱量,使用效果比風冷顯著。水冷散熱系統由水箱、水泵、水桶、水、導管和水冷散熱器組成,水泵將水桶中的冷卻水通過管道送到安裝在CPU散熱面上的水箱內,將CPU傳導到水箱上的熱量帶走,再沿導管送回水桶。除了水桶外,循環過程都處于封閉的狀態,防止水的泄漏。水冷散熱器的原理并不復雜,制作工藝和材料大同小異,目前國內已有數種產品問世。但水冷散熱器目前存在水的凝露、水泵噪音、體積大、較笨重等缺陷。目前流行的熱管散熱器,重力輔助熱管軸線與鞍座和CPU垂直,使用時,散熱器易受周圍空間幾何尺寸限制,熱管有效吸熱面積不到蒸發段表面積的1/5。因而,散熱效果較差。附圖說明圖1為熱管散熱器整體結構主視圖;圖2為熱管散熱器整體結構側視圖;圖3為熱管散熱器整體結構俯視圖;圖4熱管上部傾斜的熱管散熱器整體結構示意圖;圖5熱管上部與水平下部垂直的熱管散熱器整體結構示意圖。圖6翅片兩側端面連有集風器及軸流風機的熱管散熱器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主要結構為熱管1、集風器2、軸流風機3、翅片4、鞍座5、搭扣6、CPU7、通孔8、管孔9、主板10。本技術熱管散熱器所用的熱管(1)類型為重力輔助熱管,亦可采用其它類型的熱管,如非重力輔助熱管。熱管是一種高性能的熱傳導元件,熱管的軸線與CPU(7)平行,通過鞍座(5)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CPU產生的熱量,再由熱管傳致翅片(4),經軸流風機(3)將外界空氣吹入集風器(2),通過翅片(4)將熱量傳出。為了使熱管散熱器可靠工作,本技術采用冗余設計,散熱器上若采用3只微型熱管,當一只損壞時,散熱器仍能正常工作,保證CPU的結溫在安全工作溫度下工作。本技術的熱管(1)與水平面成垂直或小于90°的任意角度時,均能正常工作,因此適用于臺式電腦空間小的要求,而又不干涉電腦其他電子元器件,充分利用電腦機箱內部空間。本技術在散熱器的翅片(4)與軸流風機(3)之間設集風器(2)。采用薄鋁板或工程塑料制成的集風器(2)可迫使冷空氣快速流過翅片表面。為增強換熱能力,集風器(2)可安裝單風機或雙風機。當CPU的功耗較大,可采取增大翅片面積或采用雙風機散熱的形式。當CPU功耗不大時,本技術也可采用不帶軸流風機(3)和集風器(2)的被動自冷散熱。本技術對流換熱熱阻約為0.36°C/W,市面常見風冷散熱器熱阻約為0.50~0.60°C/W。權利要求1.一種熱管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熱管(1)、鞍座(5)、翅片(4)、集風器(2)和軸流風機(3),長方體型鞍座(5)中沿縱向平行均布設有一個以上通孔(8),通孔(8)中穿入熱管(1),熱管(1)與通孔(8)緊密配合,薄板形翅片(4)設有與熱管(1)對應的管孔(9),3層以上翅片(4)靠管孔(9)摞套入熱管(1)上,鞍座(5)的縱向側端面上設有搭扣(6),鞍座(5)靠搭扣(6)與CPU(7)固連在一起。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散熱器,其特征在于翅片(4)的一側端面連有集風器,集風器(2)的另一端面與軸流風機(3)相連。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散熱器,其特征在于翅片(4)的兩側端面分別連有集風器(2),集風器(2)又分別與軸流風機(3)相連。4.如權利要求1、2、3所述的熱管散熱器,其特征在于熱管散熱器中的熱管(1)上部傾斜,與熱管(1)下部垂直軸線的傾斜角α為1°-89°,或熱管(1)上部與水平下部垂直。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熱管散熱器,屬于電力電子器件的散熱技術。這種散熱器包括熱管、鞍座、翅片、集風器和軸流風機,長方體型鞍座的通孔中穿入熱管,薄板形翅片設有與熱管對應的管孔,3層以上翅片靠管孔摞套入熱管上,鞍座靠搭扣與CPU固連在一起。翅片的一側或兩側端面連有集風器,集風器又與軸流風機相連。熱管散熱器中的熱管上部傾斜,與熱管下部垂直軸線的傾斜角α為1°-89°,或熱管上部與水平下部垂直。本技術是一種適用性強、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的新型熱管散熱器,特別適合于臺式電腦CPU的散熱和其他類似CPU電子元器件的散熱。有較高的推廣價值。文檔編號F28F1/18GK2535753SQ0223320公開日2003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25日專利技術者楊光 申請人:楊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管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熱管(1)、鞍座(5)、翅片(4)、集風器(2)和軸流風機(3),長方體型鞍座(5)中沿縱向平行均布設有一個以上通孔(8),通孔(8)中穿入熱管(1),熱管(1)與通孔(8)緊密配合,薄板形翅片(4)設有與熱管(1)對應的管孔(9),3層以上翅片(4)靠管孔(9)摞套入熱管(1)上,鞍座(5)的縱向側端面上設有搭扣(6),鞍座(5)靠搭扣(6)與CPU(7)固連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光,
申請(專利權)人:楊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