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公路排水結構,包括:排水結構本體,篦板完全覆蓋在排水結構本體的上端;第一過濾裝置,安裝在排水結構本體內部,其邊緣與排水結構本體截面周邊可拆卸連接;第一排水管道,設置于第一過濾裝置的下方,解決了由于雨水沖刷,公路上的落葉,木條等路面上的雜物,被沖到公路排水結構內,很容易將排水管路堵塞,需要環衛人員借助其他工具將雜物取出,且不易清理干凈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公路排水結構
本技術涉及公路排水
,特別涉及一種公路排水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由于雨水沖刷,公路上的落葉,木條等路面上的雜物,被沖到公路排水結構內,很容易將排水管路堵塞,需要環衛人員借助其他工具將雜物取出,且不易清理干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公路排水結構,用以解決由于雨水沖刷,公路上的落葉,木條等路面上的雜物,被沖到公路排水結構內將排水管路堵塞,需要環衛人員借助其他工具將雜物取出,且不易清理干凈的問題。一種公路排水結構,包括:排水結構本體;篦板,完全覆蓋在排水結構本體的上端;第一過濾裝置,安裝在排水結構本體內部,所述第一過濾裝置的邊緣與排水結構本體截面周邊可拆卸連接;第一排水管道,設置于排水結構本體的下端。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第一過濾裝置包括:過濾結構,所述過濾結構為中空無上表面的腔體,腔體的側面為由上到下向內傾斜的斜面,腔體的底面和側面有均勻布置的過濾孔;上沿,所述上沿固定連接在所述過濾結構上端的周邊外側,所述過濾結構上端的周邊與所述上沿的內側周邊完全密封連接;手環,所述手環為半圓形金屬環,所述手環的下端連接在所述上沿的上端,所述手環數量為兩個,對稱布置在所述上沿的兩側。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還包括:支撐座,設置在排水結構本體內部,支撐座數量為三個、或者四個,沿排水結構本體橫截面周邊均勻布置,所述第一過濾裝置的上沿下端與所述支撐座的上端接觸。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支撐座包括:擋塊,所述擋塊的一側與排水結構本體連接,在排水結構本體內橫截面周邊均勻布置,導向柱的下端連接所述擋塊的上端中間,彈簧套在所述導向柱上,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擋塊的上端接觸,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下端與所述彈簧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高度大于所述導向柱的高度,所述第一過濾裝置的上沿下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上端接觸。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還包括:第二排水管道,所述第二排水管道傾斜設置,一端連通排水結構本體上第一過濾裝置上方一側的開孔處,另一端連通第一排水管道。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還包括:第二過濾裝置,設置于排水結構本體連通第二排水管道的所述開孔處。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第二過濾裝置還包括:過濾網,設置于過濾裝置內部,安裝件,與過濾網固定連接,用于將過濾網固定于所述排水結構本體與第二排水管道的所述開孔處,所述過濾網上均勻設置過濾孔。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篦板還包括:篦板框架,所述篦板框架上設置有拉環,拉環通過合頁與篦板框架連接,若干隔板條在篦板框架內間隔均勻布置。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所述第一過濾裝置與第二過濾裝置的過濾孔大小相同。優選的,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所述第一過濾裝置的過濾孔大小小于篦板的隔板條形成的過濾孔。本技術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技術而了解。本技術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公路排水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篦板結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第一過濾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第一過濾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第二過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支撐座的爆炸圖;圖中:1、排水結構本體;2、篦板;21、篦板框架;22、拉環;23、合頁;24、隔板條;3、第一過濾裝置;31、上沿;32、過濾結構;33、手環;4、第一排水管道;5、第二排水管道;6、第二過濾裝置;61、過濾網;62、安裝件;7、支撐座;71、支撐板;72、彈簧;73、導向柱;74、擋塊。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另外,在本技術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其僅僅是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以及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公路排水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排水結構本體1;篦板2,完全覆蓋在排水結構本體1的上端;第一過濾裝置3,安裝在排水結構本體1內部,所述第一過濾裝置3的邊緣與排水結構本體1截面周邊可拆卸連接;第一排水管道4,設置于排水結構本體的下端;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為:沖刷路面的雨水,夾帶一些雜物進入排水結構,先通過篦板,過濾了一部分大的雜物,然后通過第一過濾裝置,過濾掉剩余雜物,雨水進入第一排水管道,第一過濾裝置與排水結構本體可拆卸連接;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第一過濾裝置防止了未被篦板過濾的雜物進入管道,堵塞管道,另外由于第一過濾裝置為可拆卸連接,當環衛人員清理時,打開篦板后可將整個過濾裝置取出傾倒雜物,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方便清理干凈。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4所示,所述第一過濾裝置3包括:過濾結構32,所述過濾結構32為中空無上表面的腔體,腔體的側面為由上到下向內傾斜的斜面,腔體的底面和側面有均勻布置的過濾孔;上沿31;所述上沿固定連接在所述過濾結構32上端的周邊外側,所述過濾結構32上端的周邊與所述上沿31的內側周邊完全密封連接;手環33,所述手環33為半圓形金屬環,所述手環33的下端連接在所述上沿31的上端,所述手環33數量為兩個,對稱布置在所述上沿31的兩側;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為:第一過濾裝置的上沿為整體裝置的上邊緣,用于與排水結構本體連接,來支撐第一過濾裝置,腔體表面和側面設置的過濾孔可以進一步過濾雜物,腔體側面的傾斜設置有利于雜物在重力的作用下的匯集,手環大小可以通過人員的手,手環設置為兩個,在第一過濾裝置的上沿對稱設置,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到第一過濾裝置的上沿;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第一過濾裝置可以進一步過濾雜物,防止雜物進入管道,腔體的設置有利于雜物的匯集,手環方便環衛人員在清理第一過濾裝置里的雜物時,將第一過濾裝置整體取出。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種公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公路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n排水結構本體(1);/n篦板(2),完全覆蓋在排水結構本體(1)的上端;/n第一過濾裝置(3),安裝在排水結構本體(1)內部,所述第一過濾裝置(3)的邊緣與排水結構本體(1)截面周邊可拆卸連接;/n第一排水管道(4),設置于排水結構本體(1)的下端。/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公路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結構本體(1);
篦板(2),完全覆蓋在排水結構本體(1)的上端;
第一過濾裝置(3),安裝在排水結構本體(1)內部,所述第一過濾裝置(3)的邊緣與排水結構本體(1)截面周邊可拆卸連接;
第一排水管道(4),設置于排水結構本體(1)的下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過濾裝置(3),包括:過濾結構(32),所述過濾結構(32)為中空無上表面的腔體,腔體的側面為由上到下向內傾斜的斜面,腔體的底面和側面有均勻布置的過濾孔;
上沿(31),所述上沿固定連接在所述過濾結構(32)上端的周邊外側,所述過濾結構(32)上端的周邊與所述上沿(31)的內側周邊完全密封連接;
手環(33),所述手環(33)為半圓形金屬環,所述手環(33)的下端連接在所述上沿(31)的上端,所述手環(33)數量為兩個,對稱布置在所述上沿(31)的兩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支撐座(7),設置在排水結構本體(1)內部,所述支撐座(7)數量為三個、或者四個,沿排水結構本體(1)橫截面周邊均勻布置,所述第一過濾裝置(3)的上沿(31)下端與所述支撐座(7)的上端接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公路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
支撐座(7)包括:擋塊(74),所述擋塊(74)的一側與排水結構本體(1)連接,在排水結構本體(1)內橫截面周邊均勻布置,導向柱(73)的下端連接所述擋塊(74)的上端中間,彈簧(72)套在所述導向柱(73)上,所述彈簧(72)的下端與所述擋塊(74)的上端接觸,支撐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蕓,賀姣姣,李自強,趙宇濤,喬小龍,劉雪婷,
申請(專利權)人:王蕓,賀姣姣,李自強,趙宇濤,喬小龍,劉雪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