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屬于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包括混凝土疊合板底板鋪設,制作多用途附加鋼筋,綁扎單側連接鋼筋,綁扎雙側連接鋼筋以及澆筑并養護混凝土,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多用途附加鋼筋,將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作為混凝土疊合板支座負彎矩鋼筋使用,鋼筋桁架上弦鋼筋得到有效利用;同時,將連接鋼筋桁架上弦鋼筋的多用途附加鋼筋在搭接連接區外側下彎,使其錨固在混凝土疊合板底板的頂面位置,代替一部分板端設置伸入支座的附加鋼筋段;這樣就做到了混凝土疊合板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在生產、吊運、安裝施工和使用的各個階段均發揮作用,達到了節約鋼筋、降低建造成本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土木工程
,涉及到裝配式建筑,特別是涉及到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
技術介紹
用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的混凝土疊合板,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是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底板加后澆混凝土疊合層的方式建造?;炷怜B合板底板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僅用于生產和施工階段增加混凝土疊合板底板的剛度,以防止混凝土疊合板底板出現過大的撓度和裂縫。在作混凝土疊合板結構設計時,沒有將混凝土疊合板底板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作為負彎矩鋼筋使用,使得上弦鋼筋在混凝土疊合板的使用階段處于閑置狀態,造成鋼筋材料資源的浪費。為了便于在鋪設混凝土疊合板底板后支座位置結構構件的鋼筋綁扎,混凝土疊合板底板板端在制作時不出筋的形式已經成為發展趨勢,為了解決板端底部鋼筋伸入支座端的問題,要在板端設置伸入支座的附加鋼筋段,又浪費的鋼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通過在支座位置設置連接鋼筋桁架上弦鋼筋的多用途附加鋼筋,將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作為混凝土疊合板支座負彎矩鋼筋使用,鋼筋桁架上弦鋼筋得到有效利用;同時,將連接鋼筋桁架上弦鋼筋的多用途附加鋼筋在搭接連接區外側下彎,使其錨固在混凝土疊合板底板的頂面位置,代替一部分板端設置伸入支座的附加鋼筋段;可以達到節省鋼筋的目的。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且以下步驟順次進行,步驟一、混凝土疊合板底板鋪設采用傳統方法,支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的模板及綁扎其鋼筋,鋪設混凝土疊合板底板;步驟二、制作多用途附加鋼筋所述多用途附加鋼筋包括單側連接鋼筋和雙側連接鋼筋;制作單側連接鋼筋,所述單側連接鋼筋錨入支座構件的錨固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單側連接鋼筋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的搭接連接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單側連接鋼筋在搭接連接段的外端部向下彎折至混凝土疊合板底板上表面位置,并沿水平方向留單側連接鋼筋的錨固長度后截斷;制作雙側連接鋼筋,所述雙側連接鋼筋兩側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的搭接連接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雙側連接鋼筋兩側在搭接連接段的外端部向下彎折至混凝土疊合板底板上表面位置,并沿水平方向留雙側連接鋼筋的錨固長度后截斷;步驟三、綁扎單側連接鋼筋在混凝土疊合板的端部支座構件位置,或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的兩側均有混凝土疊合板,但支座兩側混凝土疊合板底板中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位置未同軸對應,采用單側連接鋼筋,綁扎在鋼筋桁架上弦鋼筋支座端一側,綁扎搭接連接單側連接鋼筋和鋼筋桁架上弦鋼筋;步驟四、綁扎雙側連接鋼筋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的兩側均有混凝土疊合板,且支座兩側混凝土疊合板底板中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位置同軸對應,采用雙側連接鋼筋,綁扎搭接連接雙側連接鋼筋和兩側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步驟五、澆筑并養護混凝土澆筑混凝土疊合板的疊合層混凝土,養護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至此,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完成。通過上述設計方案,本專利技術可以帶來如下有益效果: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通過設置多用途附加鋼筋,將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作為混凝土疊合板支座負彎矩鋼筋使用,鋼筋桁架上弦鋼筋得到有效利用;同時,將連接鋼筋桁架上弦鋼筋的多用途附加鋼筋在搭接連接區外側下彎,使其錨固在混凝土疊合板底板的頂面位置,代替一部分板端設置伸入支座的附加鋼筋段;這樣就做到了混凝土疊合板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在生產、吊運、安裝施工和使用的各個階段均發揮作用,達到了節約鋼筋、降低建造成本的目的。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混凝土板端部支座位置混凝土疊合板底板鋪設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單側連接鋼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單側連接鋼筋綁扎后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單側連接鋼筋位置混凝土疊合板完成后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雙側連接鋼筋位置混凝土疊合板底板鋪設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雙側連接鋼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雙側連接鋼筋綁扎后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雙側連接鋼筋位置混凝土疊合板完成后的剖面示意圖。圖中1-混凝土疊合板底板、2-鋼筋桁架上弦鋼筋、3-模板、4-單側連接鋼筋、5-支座構件、6-雙側連接鋼筋。具體實施方式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如圖1~圖8所示,包括以下步驟,且以下步驟順次進行,步驟一、混凝土疊合板底板鋪設如圖1和圖5所示,采用傳統方法,支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5的模板3及綁扎其鋼筋,鋪設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步驟二、制作多用途附加鋼筋多用途附加鋼筋包括單側連接鋼筋4和雙側連接鋼筋6;如圖2~圖4所示,制作單側連接鋼筋4,單側連接鋼筋4錨入支座構件5的錨固長度C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單側連接鋼筋4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的搭接連接長度A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單側連接鋼筋4在搭接連接段的外端部向下彎折至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上表面位置,并沿水平方向留單側連接鋼筋4的錨固長度B后截斷;如圖6~圖8所示,制作雙側連接鋼筋6,雙側連接鋼筋6兩端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的搭接連接長度A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整體搭接段的長度為雙側連接鋼筋6兩側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的搭接長度A的2倍與支座構件5的寬度D之和;雙側連接鋼筋6兩側在搭接連接段的外端部向下彎折至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上表面位置,并沿水平方向留雙側連接鋼筋6的錨固長度B后截斷;步驟三、綁扎單側連接鋼筋4如圖3所示,在混凝土疊合板的端部支座構件5位置,或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5的兩側均有混凝土疊合板,但支座兩側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中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位置未同軸對應,則采用單側連接鋼筋4,綁扎在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支座端一側,綁扎搭接連接單側連接鋼筋4和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步驟四、綁扎雙側連接鋼筋6如圖7所示,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5的兩側均有混凝土疊合板,且支座兩側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中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位置同軸對應,則采用雙側連接鋼筋6,綁扎搭接連接雙側連接鋼筋4和兩側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步驟五、澆筑并養護混凝土如圖4和圖8所示,澆筑混凝土疊合板的疊合層混凝土,養護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至此,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完成。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專利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且以下步驟順次進行,/n步驟一、混凝土疊合板底板鋪設/n采用傳統方法,支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5)的模板(3)及綁扎其鋼筋,鋪設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n步驟二、制作多用途附加鋼筋/n所述多用途附加鋼筋包括單側連接鋼筋(4)和雙側連接鋼筋(6);/n制作單側連接鋼筋(4),所述單側連接鋼筋(4)錨入支座構件(5)的錨固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單側連接鋼筋(4)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的搭接連接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單側連接鋼筋(4)在搭接連接段的外端部向下彎折至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上表面位置,并沿水平方向留單側連接鋼筋(4)的錨固長度后截斷;/n制作雙側連接鋼筋(6),所述雙側連接鋼筋(6)兩側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的搭接連接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雙側連接鋼筋(6)兩側在搭接連接段的外端部向下彎折至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上表面位置,并沿水平方向留雙側連接鋼筋(6)的錨固長度后截斷;/n步驟三、綁扎單側連接鋼筋(4)/n在混凝土疊合板的端部支座構件(5)位置,或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5)的兩側均有混凝土疊合板,但支座兩側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中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位置未同軸對應,采用單側連接鋼筋(4),綁扎在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支座端一側,綁扎搭接連接單側連接鋼筋(4)和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n步驟四、綁扎雙側連接鋼筋(6)/n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5)的兩側均有混凝土疊合板,且支座兩側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中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位置同軸對應,采用雙側連接鋼筋(6),綁扎搭接連接雙側連接鋼筋(4)和兩側的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n步驟五、澆筑并養護混凝土/n澆筑混凝土疊合板的疊合層混凝土,養護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n至此,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完成。/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多用途附加鋼筋的設置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且以下步驟順次進行,
步驟一、混凝土疊合板底板鋪設
采用傳統方法,支混凝土疊合板支座構件(5)的模板(3)及綁扎其鋼筋,鋪設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
步驟二、制作多用途附加鋼筋
所述多用途附加鋼筋包括單側連接鋼筋(4)和雙側連接鋼筋(6);
制作單側連接鋼筋(4),所述單側連接鋼筋(4)錨入支座構件(5)的錨固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單側連接鋼筋(4)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的搭接連接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單側連接鋼筋(4)在搭接連接段的外端部向下彎折至混凝土疊合板底板(1)上表面位置,并沿水平方向留單側連接鋼筋(4)的錨固長度后截斷;
制作雙側連接鋼筋(6),所述雙側連接鋼筋(6)兩側與鋼筋桁架上弦鋼筋(2)的搭接連接長度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要求取值,雙側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孟凡林,孟祥瑞,吳永亮,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省中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