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家用手提式電子秤,它包括外殼(1),外殼(1)內設有數字顯示電路和力傳感器;力傳感器包括彈性體、感應裝置;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AD轉換器輸入給數字顯示電路;彈性體為棒體(2),棒體(2)的一端與外殼(1)連接,另一端為與被測物的連接端;感應裝置為應變片(4),應變片(4)粘貼在棒體(2)壁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棒體作為彈性體,取代現有技術中使用的彈簧機構和其它較復雜的彈性體;另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靈敏度很高的應變片作為感應裝置,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精度高。(*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衡器,具體涉及電子衡器,特別是適用于家庭的手提式電子秤。
技術介紹
到目前為止,除了大商場外,絕大多數的小商家和私人,在銷售活動中所使用的衡器仍為彈簧秤和桿秤,此類衡器除了精度差外,還極易做手腳,經常出現在交易活動中的短斤少兩現象,嚴重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和利益,必須加以解決。擁有高精度的手提式電子秤是消費者自我保護的一種好辦法。家用手提式電子秤一般由外殼、外殼內的數字顯示電路和力傳感器組成;力傳感器一般由彈性體和感應裝置組成。力傳感器是電子秤的核心,它將力轉換成電信號,它的輸出信號通過AD轉換器輸入給數字顯示電路。對于家用手提式電子秤來說,體積小、精度高、成本低是關鍵,而現有的電子秤,如中國專利公告號CN2234610Y,公開的“便攜式電子秤”,它的彈性體為彈簧機構,彈簧機構的體積一般都很大,而且精度不高,另外,與彈簧機構配套使用的感應裝置結構也很復雜,造成現有的電子秤體積大、精度不高、成本高,因此,現有的電子秤進入市場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體積小、精度高、成本低的家用手提式電子秤。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家用手提式電子秤,它包括外殼,外殼內設有數字顯示電路和力傳感器;力傳感器包括彈性體、感應裝置;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AD轉換器輸入給數字顯示電路。其中,彈性體為棒體,棒體的一端與外殼連接,另一端為與被測物的連接端;感應裝置為應變片,應變片粘貼在棒體壁上。上述應變片為兩片,兩片應變片沿棒體的軸心線對稱設置。上述棒體上包括一段與受力的方向成40-50°角的傾斜力臂,應變片粘貼在棒體的傾斜力臂上。上述棒體開有平面,應變片粘貼在平面上。上述外殼的底部開有孔,棒體與被測物的連接端通過孔伸出殼外;外殼內的棒體上還包括一段與受力的方向垂直的水平力臂,水平力臂與外殼底面的距離為棒體稱量極限量時的變形量。上述外殼內固定設有一剛性金屬棒,棒體的與外殼連接端為吊環,棒體通過吊環懸掛在金屬棒上。上述外殼的四個角上設有4個擋手。上述外殼的上部設有一手提吊環。上述棒體的與被測物的連接端為用于掛被測物的吊鉤。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為將被測物掛在棒體的與被測物的連接端上,在被測物重力的作用下,棒體發生彈性變形,粘貼在棒體上的應變片感應到棒體發生的變形,其電阻值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通過電路將其轉變為電信號的變化,并通過AD轉換器輸入給數字顯示電路,數字顯示電路將被測物的重量顯示出來。本技術的優點為1、本技術采用棒體作為彈性體,取代現有技術中使用的彈簧機構和其它較復雜的彈性體;另外,本技術采用靈敏度很高的應變片作為感應裝置,因此,本技術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精度高。2、本技術采用應變片為兩片,兩片應變片沿棒體的軸心線對稱設置,使外部條件基本一致,所以,受溫度的影響小,輸出精度高。3、通過實驗證明,應變片粘貼在與受力的方向成40-50°角的傾斜力臂上時,力傳感器可以線性的反映受力的大小,因此本技術電子秤性能穩定,精度高。4、本技術的棒體開有平面,應變片粘貼在平面上,可使應變片的感應精度大大提高。5、為了保證稱量超過規定量程的重物時不會損壞傳感器,本技術外殼內的棒體上包括一段與受力的方向垂直的水平力臂,水平力臂與外殼底面的距離為桿體稱量時的極限變形量,即在稱量規定內的載荷時,彈性體可自由變形,保證稱量正常進行,而當載荷超過規定量程時,水平力臂與外殼底面接觸,彈性體不再繼續變形,從而起到過載保護的作用。6、本技術的外殼內固定設有一剛性金屬棒,棒體的與外殼連接端為吊環,棒體通過吊環懸掛在金屬棒上。這樣的安裝方式既保證吊環有較大的承載能力,又保證吊環能充分的自由伸縮,從而保證稱量精度。7、本技術的外殼設計有4個檔手,以利于稱重時秤體不易從手中滑落。8、本技術的外殼上部設計有一提手,稱量時,可用手指提著或掛在一固定物上。9、本技術的棒體與被測物的連接端為用于掛被測物的吊鉤,可方便掛被測物。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電子秤實施例剖視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電子秤實施例的外觀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電路部分的電路框圖圖中,1為外殼,101為外殼上的擋手,102為外殼上的吊環,103為外殼低部上的孔,104為外殼內帶孔的凸臺,2為棒體,201為棒體上的傾斜力臂,202為棒體上的水平力臂,203為棒體上開的平面,204為用于與外殼連接的吊環,205為用于掛被測物的吊鉤,3為金屬棒,4為應變片。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的本技術電子秤實施例,它包括外殼1,外殼1內設有力傳感器;力傳感器包括彈性體、感應裝置。外殼1的內壁上設有兩個帶孔的凸臺104,一剛性金屬棒3的兩端嵌在凸臺104的孔內,凸臺104將剛性金屬棒3固定在外殼1上。力傳感器的彈性體為棒體2,棒體2的一端為吊環204,棒體2通過吊環204懸掛在金屬棒3上,棒體2通過吊環204、金屬棒3與外殼1連接;棒體2的另一端為與被測物的連接端,連接端為用于鉤掛被測物的吊鉤205;棒體2上包括一段與受力的方向成40-50°角α的傾斜力臂201,和一段與受力的方向垂直的水平力臂202;傾斜力臂201的壁上,沿棒體2的軸心線對稱銑出兩個小平面203。力傳感器的感應裝置為兩片應變片4,應變片4粘貼在棒體2傾斜力臂201的上,即兩片應變片4沿棒體2的軸心線對稱粘貼在平面203上。外殼1的底部開有孔103,棒體2與被測物的連接端通過孔103伸出殼外1;水平力臂202與外殼1底面的距離為棒體2稱量極限量時的變形量。上述棒體2為馬氏體不銹鋼絲,它彈性好,強度高,所以,用它做成的力傳感器的彈性體,精度高、壽命長,成本低。如圖1、2、3所示的本技術電子秤實施例,外殼1的四個角上設有4個擋手101,外殼1的上部設有一手提吊環102。如圖3所示,外殼1上設有電子秤的電源開關和顯示屏。本技術電子秤實施例,它的外殼1內還設有數字顯示電路和AD轉換器,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AD轉換器輸入給數字顯示電路。如圖4所示,本技術電子秤實施例電路部分還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穩壓電路利用7805和7905獲得穩定的±5V電壓以滿足電橋和AD轉換器的需要。電橋電路用4片應變片構成一標準電橋,其中2片貼在傳感器的彈性體上,從而輸出電信號。調零電路利用一電位器調節輸出信號,保證在不受力時,輸出信號為零。放大電路利用調節AD轉換器自身的參考電壓,可對電信號進行放大,參考電壓越大則放大倍數越小,參考電壓越小則放大倍數越大。另外,為了簡化電路,和考慮到AD轉換器本身具有放大功能,本技術電子秤電路部分,也可以省掉放大電路,也就是不用放大器放大而直接利用AD轉換器進行信號放大和模擬數字轉換。這樣做的好處除了簡化電路外,還避免了由于放大器放大而產生的信號漂移,提高了信號的精度,當然,這樣做還可以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大量的實驗證明,本技術電子秤實施例在其彈性范圍內,輸出誤差小于1%,完全能滿足手提電子秤的要求。權利要求1.一種家用手提式電子秤,它包括外殼(1),外殼(1)內設有數字顯示電路和力傳感器;力傳感器包括彈性體、感應裝置;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AD轉換器輸入給數字顯示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家用手提式電子秤,它包括外殼(1),外殼(1)內設有數字顯示電路和力傳感器;力傳感器包括彈性體、感應裝置;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AD轉換器輸入給數字顯示電路;其特征在于:彈性體為棒體(2),棒體(2)的一端與外殼(1)連接,另一端為與被測物的連接端;感應裝置為應變片(4),應變片(4)粘貼在棒體(2)壁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光南,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理工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3[中國|武漢]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