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包括本體,本體為中空結構,且本體內形成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將本體分隔成第一分隔部、第二分隔部和第三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內設有第一接插件,第二分隔部內設有第二接插件,第三分隔部內設有第三接插件,且本體外壁上設有第四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所述本體兩側形成有第一支架固定孔和第二支架固定孔;與現有技術相比,第一接插件、第二接插件、第三接插件、第四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的設置,可以滿足不同PIN數和相同系列的接插件固定,同時可以滿足fakra和HSD接插件固定需求,增加固定可靠性,降低噪音,提高總裝裝配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
本技術屬于線束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電子電器的飛速發展,汽車電器越來越多,回路也越來越多,為了考慮線束裝配的便利性以及線束裝配固定的可靠性、美觀性等,一些線束固定支架隨之產生。而現有的線束固定支架內回路較多,接插件較多,使得線束固定支架內部較為凌亂,同時線束固定支架設置完成后,后期維修較為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裝配效率高,可滿足不同pin數插接件的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包括本體,本體為中空結構,且本體內形成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將本體分隔成第一分隔部、第二分隔部和第三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內設有第一接插件,第二分隔部內設有第二接插件,第三分隔部內設有第三接插件,且本體外壁上設有第四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所述本體兩側形成有第一支架固定孔和第二支架固定孔。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四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位于本體一側,本體另一側形成格柵網格結構。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接插件與第四接插件的位置相對應,第一接插件與第四接插件的朝向相同,且第一接插件與第四接插件位于本體的相對兩側。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的位置相對應,第二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的朝向相同,且第二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位于本體的相對兩側。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接插件和第三接插件為開口朝上的網格結構。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本體外壁上形成有第一接插孔,第一接插孔位于第三分隔部,且第一接插孔與本體內部相連通。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接插孔、第四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位于本體同側。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本體兩側形成有沿本體長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支撐架固定孔位于第一延伸段上,第二支架固定孔位于第二延伸段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延伸段上還設有第二插接孔,第二插接孔位于第二支架固定孔上方。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接插件、第二接插件和第三接插件位于本體內部同側。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第一接插件、第二接插件、第三接插件、第四接插件和第五接插件的設置,可以滿足不同PIN數和相同系列的接插件固定,同時可以滿足fakra和HSD接插件固定需求,增加固定可靠性,降低噪音,提高總裝裝配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左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右視圖;圖中附圖標記:本體1,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格柵網格結構1-3,第一分隔部2,第一接插件2-1,第二分隔部3,第二接插件3-1,第三分隔部4,第三接插件4-1,第四接插件5,第五接插件6,第一接插孔7,第一延伸段8,第一支架固定孔8-1,第二延伸段9,第二支架固定孔9-1,第二插接孔9-2。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作詳細說明。如圖1-4所示,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包括本體1,本體1為中空結構,且本體1內形成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將本體1分隔成第一分隔部2、第二分隔部3和第三分隔部4;第一分隔部2內設有第一接插件2-1,第二分隔部3內設有第二接插件3-1,第三分隔部4內設有第三接插件4-1,且本體1外壁上設有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本體1兩側形成有第一支架固定孔8-1和第二支架固定孔9-1。第一接插件2-1、第二接插件3-1、第三接插件4-1、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根據回路數量的多少,在同一系列接插件中進行選型以滿足線束布置要求,第一支架固定孔8-1和第二支架固定孔9-1為車架的固定點,第一支架固定孔8-1和第二支架固定孔9-1固定至車身或CCB支架上,對支架進行固定定位。第一接插件2-1、第二接插件3-1、第三接插件4-1、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用于連接不同的線束,第一接插件2-1、第二接插件3-1、第三接插件4-1、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本體1上,帶有另一端接插件母端的線束與第一接插件2-1、第二接插件3-1、第三接插件4-1、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相連。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位于本體1一側,本體1另一側形成格柵網格結構1-3,使得本體1具有更好的強度。第一接插件2-1與第四接插件5的位置相對應,第一接插件2-1與第四接插件5的朝向相同,且第一接插件2-1與第四接插件5位于本體1的相對兩側。第二接插件3-1和第五接插件6的位置相對應,第二接插件3-1和第五接插件6的朝向相同,且第二接插件3-1和第五接插件6位于本體1的相對兩側。第二接插件3-1和第三接插件4-1為開口朝上的網格結構。本體1外壁上形成有第一接插孔7,第一接插孔7位于第三分隔部4,且第一接插孔7與本體1內部相連通,第一接插孔7、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位于本體1同側,本體1兩側形成有沿本體1長度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段8和第二延伸段9,第一支撐架固定孔位于第一延伸段8上,第二支架固定孔9-1位于第二延伸段9上,第二延伸段9上還設有第二插接孔9-2,第二插接孔9-2位于第二支架固定孔9-1上方。第一接插孔7和第二插接孔9-2用于固定fakra或HSD接插件。第一接插件2-1、第二接插件3-1和第三接插件4-1位于本體1內部同側。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圖中附圖標記:本體1,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格柵網格結構1-3,第一分隔部2,第一接插件2-1,第二分隔部3,第二接插件3-1,第三分隔部4,第三接插件4-1,第四接插件5,第五接插件6,第一接插孔7,第一延伸段8,第一支架固定孔8-1,第二延伸段9,第二支架固定孔9-1,第二插接孔9-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技術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技術精神相違背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1),本體(1)為中空結構,且本體(1)內形成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將本體(1)分隔成第一分隔部(2)、第二分隔部(3)和第三分隔部(4);所述第一分隔部(2)內設有第一接插件(2-1),第二分隔部(3)內設有第二接插件(3-1),第三分隔部(4)內設有第三接插件(4-1),且本體(1)外壁上設有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所述本體(1)兩側形成有第一支架固定孔(8-1)和第二支架固定孔(9-1)。/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1),本體(1)為中空結構,且本體(1)內形成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將本體(1)分隔成第一分隔部(2)、第二分隔部(3)和第三分隔部(4);所述第一分隔部(2)內設有第一接插件(2-1),第二分隔部(3)內設有第二接插件(3-1),第三分隔部(4)內設有第三接插件(4-1),且本體(1)外壁上設有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所述本體(1)兩側形成有第一支架固定孔(8-1)和第二支架固定孔(9-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接插件(5)和第五接插件(6)位于本體(1)一側,本體(1)另一側形成格柵網格結構(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插件(2-1)與第四接插件(5)的位置相對應,第一接插件(2-1)與第四接插件(5)的朝向相同,且第一接插件(2-1)與第四接插件(5)位于本體(1)的相對兩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線束接插件固定的塑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插件(3-1)和第五接插件(6)的位置相對應,第二接插件(3-1)和第五接插件(6)的朝向相同,且第二接插件(3-1)和第五接插件(6)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年鋒,孫敏杰,夏巍,于波,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