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將脫硫廢水在第一處理池中加入第一處理劑,在室溫下進行攪拌,調節pH,反應。步驟二:將步驟一處理后的脫硫廢水通入分離池過濾,經分離池所得的濾液進入第二處理池,加入第二處理劑后,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反應,而后將脫硫廢水通入細菌分解池,通過細菌的分解得到處理的廢水。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的廢水經過微濾池過濾,過濾后過濾后經液相檢測達到排放標準。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生化聯用方式進行,能夠有效的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有機物,有效的減少了水體中化學需氧量的含量。用分流式管式微濾膜過濾,進一步保證了脫硫廢水的達標排放。并且該生產工藝簡單,有利于節能環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污水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
技術介紹
脫硫廢水是一種火力發電廠廢水,它是在國家加強大氣環境污染源控制后出現的產物。脫硫廢水就是燃煤電廠在對鍋爐煙氣進行脫硫時,由于煤經過燃燒會形成大量的煙氣、懸浮物和雜質,石灰石在溶解后形成的漿液在去除煙氣中二氧化硫的同時會生成硫酸鈣和亞硫酸鈣,能有效降低將夜中F-和Cl-以及灰塵顆粒的濃度。而為了確保脫硫效果,就必須保持漿液的品質,需要將產生的廢液排出做進一步的處理。脫硫廢水中的亞硫酸鹽、硫酸鹽和懸浮物較多,且脫硫廢水中的酸性物質較多,腐蝕性往往較強,而這會對設備和系統帶來腐蝕,甚至導致廢水泄露和機械故障的出現,所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利用合適的處理方法,做到廢水處理合格排放并回收利用。火電廠脫硫廢水的雜質來自煙氣和脫硫用的石灰石,主要包括懸浮物、過飽和的亞硫酸鹽、硫酸鹽以及重金屬:其中很多是國家環保標準中要求控制的第一類污染物由于水質的特殊性,脫硫廢水處理難度較大;同時,由于各種重金屬離子對環境有很強的污染性,因此,必須對脫硫廢水進行單獨處理。與火電廠其他廢水相比,脫硫廢水產生的水量雖然不大,但是重金屬離子的濃度和種類變極大,產生的重金屬無法降解,是一種永久性的污染物,因此重金屬是脫硫廢水重點控制的指標之一。燃煤電廠的脫硫廢水主要來源于持液槽或石膏脫硫系統排放水,不僅含有一類污染物(鎘、汞鉻、鉛、鎳等重金屬元素),而且含有二類污染物(銅、鋅、氟化物、硫化物等)。另外,高濃度的懸浮物、還原性的無機物(引起COD超標)都比較高。脫硫廢水為間斷排放,煤質、石灰石成分、補充水的水質以及脫硫吸收塔的運行方式等都對廢水水質產生較大影響,水質會因煤質和脫硫吸收塔運行方式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其廢水處理系統是脫硫工程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是整個FGD系統中比較重要和獨立的單元,廢水中所含重金屬更是重點控制的污染物,處理不當會造成二次環境污染。目前,傳統的脫硫廢水處理多數采用化學沉淀法,通過調節控制pH值對重金屬離子進行堿化沉淀處理,對不能形成氫氧化物沉淀析出的金屬離子和一些難溶物質進行硫化處理。德國德固薩公司生產的有機硫化物(TMT-15)是被世界各國電廠公認,最好去除廢水中重金屬離子汞的添加劑。但因其價格昂貴,令多數企業望而卻步;而替用品選擇不當又會造成水資源的二次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操作簡單、環境效益高,能有效去除重金屬離子和有機污染物。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將脫硫廢水在第一處理池中加入第一處理劑,在室溫下進行攪拌,調節pH,反應。步驟二:將步驟一處理后的脫硫廢水通入分離池過濾,經分離池所得的濾液進入第二處理池,加入第二處理劑后,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反應,而后將脫硫廢水通入細菌分解池,通過細菌的分解得到處理的廢水。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的廢水經過微濾池過濾,過濾后過濾后經液相檢測達到標準排放。優選地,步驟一中所述第一處理劑包括金屬氧化物、2-硫脲嘧啶。優選地,金屬氧化物為氧化鈣。進一步優選地,步驟一中加入第一處理劑時,首先加入金屬氧化物,反應后加入2-硫脲嘧啶。優選地,步驟一中首先加入氧化鈣調節脫硫廢水的pH值為8.0-10.0,在室溫下加入2-硫脲嘧啶進行攪拌,反應。優選地,步驟二中第二處理劑包括硫酸鈉和碳酸鈉。優選地,步驟二中加入第二處理劑時,首先加入硫酸鈉,待基本沉淀完成后,加入碳酸鈉。優選地,步驟二中細菌分解池的溫度保持在25℃~30℃,曝氣8小時。優選地,步驟二中細菌分解池中的活性成分為含有脫氮硫桿菌和硫酸鹽還原菌的活性污泥。優選地,步驟三中微濾池采用分流的方式通過管式微濾膜進行過濾。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專利技術采用氧化鈣為pH調節劑,成本廉價,氧化鈣與水反應后生成氫氧化鈣,與脫硫廢水中的鎂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并且氫氧化鎂能進一步與二氧化硅作用,產生共沉淀作用,能夠有效的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質與金屬離子。其次,2-硫脲嘧啶與脫硫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穩定金屬螯合物,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汞、鉛、銅、鎘、鎳、錳、鋅、鉻離子。先加入的硫酸鈉處理廢水中的鈣離子,可以得到副產品石膏,并且后加入的碳酸鈉可以進一步去除廢水中多余的鈣離子及其他重金屬離子。本專利技術采用生化聯用方式進行,能夠有效的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有機物,含脫氮硫桿菌和硫酸鹽還原菌的活性污泥能夠還原廢水中硫酸鹽的硫酸根離子,使其分解,再者,活性污泥還能降解小分子有機物,有效的減少了水體中化學需氧量的含量。用分流式管式微濾膜過濾,進一步保證了脫硫廢水的達標排放。并且本專利技術公開的火力發電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簡單易行,成本低,處理效果好,有利于節能環保。說明書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但下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簡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專利技術的權利保護范圍。本實施例的脫硫廢水取自佛山市三水恒益電廠,處理前廢水中離子濃度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實施例1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如圖1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將脫硫廢水在第一處理池中首先加入氧化鈣,攪拌,調節脫硫廢水的pH值為8.0,在室溫下加入2-硫脲嘧啶,使其質量濃度達到1.5g/L,進行攪拌,反應。步驟二:將步驟一處理后的脫硫廢水通入分離池過濾,經分離池所得的濾液進入第二處理池,首先加入硫酸鈉,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反應,基本沉淀完全后,然后加入碳酸鈉,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反應,過濾而后將脫硫廢水通入細菌分解池,將細菌分解池的溫度保持在25℃~30℃,曝氣8小時,通過細菌的分解得到處理的廢水。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的廢水經過微濾池過濾,其中微濾池采用分流的方式通過管式微濾膜進行過濾,過濾后經液相檢測達到標準排放。實施例2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如圖1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將脫硫廢水在第一處理池中首先加入氧化鈣,攪拌,調節脫硫廢水的pH值為8.5,在室溫下加入2-硫脲嘧啶,使其質量濃度達到1.5g/L,進行攪拌,反應。步驟二:將步驟一處理后的脫硫廢水通入分離池過濾,經分離池所得的濾液進入第二處理池,首先加入硫酸鈉,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反應,基本沉淀完全后,然后加入碳酸鈉,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反應,過濾而后將脫硫廢水通入細菌分解池,將細菌分解池的溫度保持在25℃~30℃,曝氣8小時,通過細菌的分解得到處理的廢水。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的廢水經過微濾池過濾,其中微濾池采用分流的方式通過管式微濾膜進行過濾,過濾后過濾后經液相檢測達到標準排放。實施例3一種火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藝包括如下步驟:/n步驟一:將脫硫廢水在第一處理池中加入第一處理劑,在室溫下進行攪拌,調節pH,反應;/n步驟二:將步驟一處理后的脫硫廢水通入分離池過濾,經分離池所得的濾液進入第二處理池,加入第二處理劑后,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反應,而后將脫硫廢水通入細菌分解池,通過細菌的分解得到處理的廢水;/n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的廢水經過微濾池過濾,過濾后經液相檢測達到標準排放。/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脫硫廢水在第一處理池中加入第一處理劑,在室溫下進行攪拌,調節pH,反應;
步驟二:將步驟一處理后的脫硫廢水通入分離池過濾,經分離池所得的濾液進入第二處理池,加入第二處理劑后,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反應,而后將脫硫廢水通入細菌分解池,通過細菌的分解得到處理的廢水;
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的廢水經過微濾池過濾,過濾后經液相檢測達到標準排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第一處理劑包括金屬氧化物和2-硫脲嘧啶,所述金屬氧化物為氧化鈣;所述步驟一中加入第一處理劑時,首先加入金屬氧化物,反應后,加入2-硫脲嘧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火力發電廠的脫硫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婷婷,
申請(專利權)人:朱婷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