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是由一個或多個的模板主體型材通過錨位互鎖結構經橫向和縱向拼接而成,所述的模板主體型材由一個或多個四周封閉的空腔經擠壓機一次擠壓而成。本發明專利技術在使用、安裝過程中由于采用錨位互鎖結構與卡扣固緊的方式,徹底拋棄了傳統的銷釘銷片,降低了消耗品的浪費,節約了安裝費用,且安裝更方便快捷,定位更加精確、強度更高。同時,由于更輕,則進一步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也進一步降低了對機械設備的依賴,使用更靈活簡便,安裝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
技術介紹
建筑模板是一種建筑混凝土成型模具,使混凝土在澆筑時能夠按照預定的結構、尺寸、位置和形狀成型,是現代混凝土建筑必不可少的基礎工具。傳統建筑模板都是使用木模板或者鋼模板制作而成。木模板不防火、易腐爛、不耐用、不環保、浪費嚴重。鋼模板則比較笨重,易變形、使用周期短、易生銹、不利于現場施工,目前已基本退出建筑市場。近年來,更適合高層建筑的鋁合金模板在我國快速發展,目前,鋁合金模板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了20%,預計今后每年還將以很快的速度發展。我國現有的鋁合金模板均采用美國1962年專利技術的原型(以下簡稱“美式模板”),進入我國后雖然在局部有些改良和優化,但總體結構依然相同。沒有突破性、革命性的改革或提升。1、“美式模板”的生產“美式模板”的成型需經過擠壓、切割、機加工、打孔、組裝、焊接、校平、打磨、表面處理等多個工序,工藝線長、零部件多、分量重、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同時,由于經過多達數十個焊點的焊接,產品變形量很大,平整度、繞曲度均不理想。2、“美式模板”的使用“美式模板”使用時要根據不同的建筑進行設計,然后再進行生產加工,生產周期長,在建筑施工現場則需要大量的銷釘銷片或螺栓進行組合,安裝、拆卸均不方便,而且分量重、強度低、易積灰、難清理、產品粗糙、精確度差,使用、維護成本高。針對以上問題,在綜合考慮了上下游產業鏈、生產、使用、維護、效益等方面的因素后,我們提出了具有全方位提升、革命性創新的“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無切削、無焊接加工,結構力更強且生產、安裝更方便、重量更輕、成本更低的輕合金建筑模板系統。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是由一個或多個的模板主體型材通過錨位互鎖結構經橫向和縱向拼接而成,所述的模板主體型材由一個或多個四周封閉的空腔經擠壓機一次擠壓而成。優選地:所述的錨位互鎖結構包括錨位互鎖結構A和錨位互鎖結構B。優選地:所述模板主體型材的頂面設有一通體工字槽及預留的螺絲孔。優選地:所述模板主體型材包括三種結構:模板主體型材兩側分別設置有相互對應的錨位互鎖結構A和錨位互鎖結構B、模板主體型材兩側設置有相互對稱的錨位互鎖結構A、模板主體型材兩側設置有相互對稱的錨位互鎖結構B。優選地:當模板主體型材左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A與模板主體型材右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B配合時,錨位互鎖結構A契合于錨位互鎖結構B且完全重合,從而實現錨位及互鎖的目的。優選地:所述模板主體型材右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B與模板主體型材左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A配合時,錨位互鎖結構A契合于錨位互鎖結構B且完全重合,從而實現錨位及互鎖的目的。優選地:所述模板主體型材右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B與模板主體型材左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A配合時,錨位互鎖結構A契合于錨位互鎖結構B且完全重合,從而實現錨位及互鎖的目的。優選地:所述模板主體型材與側向相鄰的模板主體型材通過錨位互鎖連接后,再通過鎖緊扣件實現緊固鎖死;所述鎖緊扣件與模板主體型材之間通過錨位活動連接和解鎖。優選地:還包括端蓋和縱向連接型材;所述端蓋設置在所述模板主體型材的一端或兩端的開口位置;所述端蓋的頂面設置有的錨位互鎖結構;設置在同一所述模板主體型材兩端的所述端蓋的錨位互鎖結構為相互對應配合的結構;所述端蓋頂面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與模板主體型材兩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為分別對應配合的結構。優選地:所述縱向連接型材通過模板主體型材一端相對應的開口位置插入即能縱向連接相鄰的模板主體型材,起到加長作用,縱向連接時,在連接的一端不需要安裝端蓋。本專利技術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該建筑模板主體部分由擠壓機擠出,一次成型;模板主體型材與端蓋之間用螺栓連接固緊,徹底杜絕了焊接變形等問題,極大地簡化了生產工藝與設計流程;本專利技術整體采用模塊化設計,生產、安裝、施工、用材、品質等方面均得到了顯著優化,極大地節約了人工與時間,為建筑產業走向現代化與高效化提供了一種可靠的保證。本專利技術的模板主體型材與端蓋經螺栓緊固而成為單體模板,所述單體模板與相鄰的單體模板可進行側向拼接,側向拼接時,單體模板一側的錨位結構與另一單體模板相對應一側的錨位結構可相容配合。當兩側的單體模板經錨位配合后,經鎖緊扣件固緊,即可實現大寬幅拼接。所述單體模板與相鄰的單體模板可通過連接器型材縱向連接,實現增加長度的目的。與現有技術對比,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工藝線短、零部件少、生產方便且節省材料,由于摒棄了傳統的焊接工藝,產品的平整度與直線度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實現了無切削加工,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可以實現大批量重復制備。本專利技術在使用、安裝過程中由于采用錨位互鎖結構與卡扣固緊的方式,徹底拋棄了傳統的銷釘銷片,降低了消耗品的浪費,節約了安裝費用,且安裝更方便快捷,定位更加精確、強度更高。同時,由于更輕,則進一步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也進一步降低了對機械設備的依賴,使用更靈活簡便,安裝效率得到明顯提高。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本專利技術所述模板主體型材的截面結構示意圖之一;圖2:本專利技術所述模板主體型材的截面結構示意圖之二;圖3:本專利技術所述模板主體型材的截面結構示意圖之三;圖4:本專利技術所述模板主體型材錨位互鎖配合狀態下通過鎖緊扣件鎖死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5:本專利技術所述模板主體型材錨位互鎖配合狀態下解鎖的結構示意圖;圖6:本專利技術所述模板主體型材通過所述縱向連接型材實現縱向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7:本專利技術的端蓋與主體模板型材的配合安裝示意圖;圖8:本專利技術端蓋頂面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示意圖;圖9:本專利技術端蓋與模板主體型材一側的錨位互鎖結構配合安裝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如圖1至圖9所示,一種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是由一個或多個的模板主體型材1通過錨位互鎖結構經橫向和縱向拼接而成,所述的模板主體型材1由一個或多個四周封閉的空腔經擠壓機一次擠壓而成。錨位互鎖結構是由數個呈臺階狀排列的凹槽與凸筋組成。所述的錨位互鎖結構包括錨位互鎖結構A4和錨位互鎖結構B5。所述模板主體型材1的頂面設有一通體工字槽6及預留的螺絲孔7。所述模板主體型材1包括三種結構:模板主體型材1兩側分別設置有相互對應的錨位互鎖結構A4和錨位互鎖結構B5、模板主體型材1兩側設置有相互對稱的錨位互鎖結構A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個或多個的模板主體型材(1)通過錨位互鎖結構經橫向和縱向拼接而成,所述的模板主體型材(1)由一個或多個四周封閉的空腔經擠壓機一次擠壓而成。/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個或多個的模板主體型材(1)通過錨位互鎖結構經橫向和縱向拼接而成,所述的模板主體型材(1)由一個或多個四周封閉的空腔經擠壓機一次擠壓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錨位互鎖結構包括錨位互鎖結構A(4)和錨位互鎖結構B(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主體型材(1)的頂面設有一通體工字槽(6)及預留的螺絲孔(7)。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主體型材(1)包括三種結構:模板主體型材(1)兩側分別設置有相互對應的錨位互鎖結構A(4)和錨位互鎖結構B(5)、模板主體型材(1)兩側設置有相互對稱的錨位互鎖結構A(4)、模板主體型材(1)兩側設置有相互對稱的錨位互鎖結構B(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當模板主體型材(1)左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A(4)與模板主體型材(1)右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B(5)配合時,錨位互鎖結構A(4)契合于錨位互鎖結構B(5)且完全重合,從而實現錨位及互鎖的目的。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錨位互鎖式輕合金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主體型材(1)右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B(5)與模板主體型材(1)左側設置的錨位互鎖結構A(4)配合時,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歡,王薰,張懷萱,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尚格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