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包括抽氣箱、排風扇與安裝座,所述抽氣箱、排風扇與安裝座組成了輔助散熱裝置,且安裝座設置在抽氣箱的一側,所述排風扇設置在抽氣箱的另一側,所述抽氣箱的內部螺絲連接有抽氣泵,且抽氣箱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通風管,所述抽氣箱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風管,其中所述安裝座與通風管固定連接,所述抽氣泵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抽氣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設置了由抽氣箱、排風扇與安裝座組成的輔助散熱裝置用于安裝在風機齒輪箱散熱口的外部,抽氣泵能夠快速的將風機齒輪箱散發的熱氣抽出,排風扇將熱氣消散,兩者相互配合能夠加快散熱速度,使得散熱效果更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輔助散熱裝置,具體為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屬于散熱裝置應用
技術介紹
風機齒輪箱是風力發電機組的重要組件,風機齒輪箱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風輪的低轉速對其進行增速,再將轉速和扭矩傳遞到發電機,使發電機轉子轉速滿足運行條件,由于風機齒輪箱在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為了能夠讓風機齒輪箱在運行時更好散熱,避免風機齒輪箱內部組件因溫度過高而燒損的情況發生設置了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包括抽氣箱、排風扇與安裝座,所述抽氣箱、排風扇與安裝座組成了輔助散熱裝置,且安裝座設置在抽氣箱的一側,所述排風扇設置在抽氣箱的另一側,所述抽氣箱的內部螺絲連接有抽氣泵,且抽氣箱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通風管,所述抽氣箱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風管,其中所述安裝座與通風管固定連接,所述抽氣泵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抽氣管,且抽氣泵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氣管。優選的,所述通風管的內部螺紋連接有第一過濾網環與第二過濾網環,且第一過濾網環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過濾網,所述第二過濾網環的內部設置有第二過濾網。優選的,所述排風扇的內部設置有軸承座,且軸承座的內部貫穿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的一端焊接有葉輪,且葉輪的外表面焊接有葉片,所述排風扇的內部靠近上方的位置設置有蓄電池,排風扇靠近抽氣箱的一側外表面中間位置處螺絲連接有微型電機。優選的,所述排風扇靠近抽氣箱的一側外表面與另一側外表面中間位置均開設有通風網。優選的,所述排風扇靠近抽氣箱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連接管,且連接管與排風管螺紋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設置了由抽氣箱、排風扇與安裝座組成的輔助散熱裝置用于安裝在風機齒輪箱散熱口的外部,抽氣箱中的抽氣泵抽取散熱口散發出的熱氣體同時通過排氣管與排風管排出,其次設置的排風扇中的葉輪與葉片運行轉動產生風力消散熱空氣,從而抽氣泵能夠快速的將風機齒輪箱散發的熱氣抽出,排風扇將熱氣消散,兩者相互配合能夠加快散熱速度,使得散熱效果更好。附圖說明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的平面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通風管與安裝座的立體剖視圖。圖中:1、輔助散熱裝置;11、抽氣箱;111、抽氣泵;112、抽氣管;113、排氣管;114、通風管;115、排風管;116、第一過濾網環;117、第一過濾網;118、第二過濾網環;119、第二過濾網;12、排風扇;121、軸承座;122、轉軸;123、葉輪;124、葉片;125、通風網;126、蓄電池;127、連接管;128、微型電機;13、安裝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所示,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包括抽氣箱11、排風扇12與安裝座13,抽氣箱11、排風扇12與安裝座13組成了輔助散熱裝置1,抽氣箱1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設置有檢修門,打開檢修門可以對抽取泵111進行檢修,抽氣箱11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設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設置有排風扇12的開關按鈕與抽氣泵111的開關按鈕,通過安裝座13與螺絲能夠將輔助散熱裝置1安裝在風機齒輪箱散熱口的外部,且安裝座13設置在抽氣箱11的一側,排風扇12設置在抽氣箱11的另一側,抽氣箱11的內部螺絲連接有抽氣泵111,且抽氣箱11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通風管114,通風管114與抽氣管112相通,抽氣箱11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風管115,排風管115與排氣管113相通,其中安裝座13與通風管114固定連接,抽氣泵111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抽氣管112,且抽氣泵111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氣管113。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技術優化方案,通風管114的內部螺紋連接有第一過濾網環116與第二過濾網環118,且第一過濾網環116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過濾網117,第二過濾網環118的內部設置有第二過濾網119,第一過濾網117與第一過濾網環116固定連接,第二過濾網環118與第二過濾網119固定連接,通風管114的內表面設置有螺紋,第一過濾網環116與第二過濾網環118的外表面設置有螺紋,從而第一過濾網環116與第二過濾網環118與通風管114螺紋連接,設置的此連接結構能夠對第一過濾網環116與第二過濾網環118進行拆卸更換,抽氣泵111通電運行抽取散熱口散發的熱氣時,熱氣被抽入到通風管114中同時穿過第一過濾網117,第一過濾網117為靜電吸附網能夠吸附熱空氣中的灰塵與顆粒物,同時第二過濾網119為活性炭過濾網能夠去除熱空氣中的異味,避免風機齒輪箱散發的熱空氣中帶有灰塵與異味對工作環境造成污染,也防止對工作人員產生危害的情況發生,并且也能夠減少灰塵進入到抽氣箱11中,防止抽氣箱11中積攢大量灰塵。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技術優化方案,排風扇12的內部設置有軸承座121,且軸承座121的內部貫穿設置有轉軸122,轉軸122的一端焊接有葉輪123,且葉輪123的外表面焊接有葉片124,排風扇12的內部靠近上方的位置設置有蓄電池126,蓄電池126為微型電機128供電,排風扇12靠近抽氣箱11的一側外表面中間位置處螺絲連接有微型電機128,微型電機128通電運行能夠帶動轉軸122在軸承座121中轉動,從而轉軸122帶動葉輪123與葉片124轉動產生風力。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技術優化方案,排風扇12靠近抽氣箱11的一側外表面與另一側外表面中間位置均開設有通風網125,通風網125用于通風消散熱風。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技術優化方案,排風扇12靠近抽氣箱11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連接管127,且連接管127與排風管115螺紋連接,排風扇12通過連接管127與排風管115和抽氣箱11固定連接。本技術在使用時,先通過安裝座13將輔助散熱裝置1安裝在風機齒輪箱散熱口的外部,再使用螺絲對其進行固定,風機齒輪箱運行時通過散熱口散發熱氣,使用者按動抽氣箱11的前端外表面的控制面板上的抽氣泵111的開關按鈕使其運行抽取熱氣,熱氣進入通風管114與抽氣管112之后熱氣通過排氣管113與排風管115排出,再按動排風扇12的開關按鈕使得微型電機128通電運行,微型電機128通電運行帶動轉軸122在軸承座121中轉動,從而轉軸122帶動葉輪123與葉片124轉動產生風力消散通過排氣管113與排風管115排出的熱風從而實現散熱,其中抽氣泵111的型號為PYP528,微型電機128的型號為RS-365S。以上公開的本技術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技術。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氣箱(11)、排風扇(12)與安裝座(13),所述抽氣箱(11)、排風扇(12)與安裝座(13)組成了輔助散熱裝置(1),且安裝座(13)設置在抽氣箱(11)的一側,所述排風扇(12)設置在抽氣箱(11)的另一側;/n所述抽氣箱(11)的內部螺絲連接有抽氣泵(111),且抽氣箱(11)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通風管(114),所述抽氣箱(11)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風管(115),其中所述安裝座(13)與通風管(114)固定連接;/n所述抽氣泵(111)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抽氣管(112),且抽氣泵(111)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氣管(113)。/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氣箱(11)、排風扇(12)與安裝座(13),所述抽氣箱(11)、排風扇(12)與安裝座(13)組成了輔助散熱裝置(1),且安裝座(13)設置在抽氣箱(11)的一側,所述排風扇(12)設置在抽氣箱(11)的另一側;
所述抽氣箱(11)的內部螺絲連接有抽氣泵(111),且抽氣箱(11)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通風管(114),所述抽氣箱(11)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風管(115),其中所述安裝座(13)與通風管(114)固定連接;
所述抽氣泵(111)的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抽氣管(112),且抽氣泵(111)的另一側外表面焊接有排氣管(1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機齒輪箱用輔助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管(114)的內部螺紋連接有第一過濾網環(116)與第二過濾網環(118),且第一過濾網環(116)的內部設置有第一過濾網(117),所述第二過濾網環(11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超,
申請(專利權)人:孔超,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黑龍江;2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