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防泥砂桿式抽油泵,包括泵筒、抽油桿、柱塞、連接管和進油固定管,抽油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柱塞,柱塞內安裝有出油凡爾閥座,出油凡爾閥座上設有出油凡爾球,柱塞的頂部設有出油孔,柱塞可跟隨抽油桿在泵筒內上下移動;連接管由一接箍固定連接于泵筒的下方,連接管內固定安裝進油固定管,且進油固定管與連接管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泄砂空間,泄砂空間向下延伸至進油固定管的下側;進油固定管的上側安裝有進油凡爾閥座,進油凡爾閥座上設有進油凡爾球,進油固定管上于進油凡爾閥座的上方設有進油孔。本發(fā)明專利技術解決了柱塞與泵筒之間的泥砂刮傷柱塞以及柱塞需要的拉拔力大,導致抽油泵的使用壽命短、工作能耗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防泥砂桿式抽油泵
本專利技術屬于采油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防泥砂桿式抽油泵。
技術介紹
抽油泵是將井內原油抽汲至地面的裝置,通常包括抽油桿、泵筒、柱塞、進油球閥以及出油球閥,抽油桿固定連接柱塞,柱塞位于泵筒內,柱塞內部為空腔結構,進油球閥與柱塞上的出油孔通常是直上直下式設置,通過柱塞的上下往復移動,實現進油球閥與出油球閥交替關閉和開啟,完成油液的抽汲動作。由于地下油液中通常含泥砂量大,柱塞抽汲過程中會將泥砂與油液一起向上抽吸,導致泥砂進入柱塞與泵筒之間的縫隙內,出現泥砂粘住柱塞銅壁和刮傷現象,同時導致施加給柱塞的拉拔力增加,柱塞移動受阻,增加了能耗,降低了抽油泵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泥砂桿式抽油泵,以解決柱塞與泵筒之間的泥砂刮傷柱塞以及柱塞需要的拉拔力大,導致抽油泵的使用壽命短、工作能耗高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防泥砂桿式抽油泵,包括泵筒、抽油桿、柱塞、連接管和進油固定管,所述抽油桿與所述柱塞均位于所述泵筒內且與所述泵筒同軸設置,所述抽油桿的底部固定連接內部設有空腔的柱塞,所述柱塞內安裝有出油凡爾閥座,所述出油凡爾閥座上設有出油凡爾球,所述柱塞的頂部設有至少一個出油孔,所述柱塞可跟隨所述抽油桿在所述泵筒內上下移動;所述連接管由一接箍固定連接于所述泵筒的下方,所述連接管內固定安裝所述進油固定管,且所述進油固定管與所述連接管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泄砂空間,所述泄砂空間向下延伸至所述進油固定管的下側;所述進油固定管的上側安裝有進油凡爾閥座,所述進油凡爾閥座上設有進油凡爾球,所述進油固定管上于所述進油凡爾閥座的上方設有至少一個進油孔。優(yōu)選的,所述進油孔位于所述進油固定管的側壁上,且所述泄砂空間與所述泵筒在縱向上錯開設置。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管的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的阻砂環(huán),且所述阻砂環(huán)與所述進油固定管之間留有進砂通道;或者所述進油固定管的外壁上設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的阻砂環(huán),所述阻砂環(huán)與所述連接管之間留有進砂通道。優(yōu)選的,所述進砂通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導砂部和進砂部,所述導砂部的橫截面呈漸縮的倒圓臺型。優(yōu)選的,相鄰的阻砂環(huán)之間的進砂通道的寬度由上至下依次縮小。進一步的,所述抽油桿包括上桿體、上連接板、下桿體、下連接板、彈性連接件和滾珠,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下連接板內均設有出油通道,所述上桿體固定于所述上連接板的中央,所述下桿體固定于所述下連接板的中央且所述下桿體固定連接所述柱塞,所述上桿體與所述下桿體之間安裝所述滾珠,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下連接板的肩部外緣安裝所述彈性連接件,所述彈性連接件可帶動所述下桿體與所述上桿體一起上下移動,所述上桿體與所述下桿體之間可發(fā)生徑向上的相對擺動。優(yōu)選的,所述上桿體的底面與所述下桿體的頂面均設有弧形的卡槽,所述滾珠的上下兩側分別嵌入相應的卡槽內。優(yōu)選的,所述彈性連接件為彈性橡膠。進一步的,柱塞的外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的刮砂槽。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將進油凡爾閥座安裝于進油固定管上,進油固定管與連接管之間設置環(huán)形的泄砂空間,泥沙沉降至該泄砂空間內,且泄砂空間向下延伸至進油固定管的下側,而進油凡爾閥座和進油孔均位于進油固定管的上側,因此利用進油孔與該泄砂空間之間在縱向上的距離增加泄砂空間的容砂量,減少抽汲入泵筒內的泥砂量,改善柱塞與泵筒之間因泥砂卡滯而出現活塞運動受阻或者刮傷柱塞外壁的現象,同時減小了柱塞上下移動所需要的拉拔力,降低了抽油泵的工作能耗。本專利技術的進油孔位于進油固定管的側壁上,且泄砂空間與泵筒在縱向上錯開設置,進油孔與泄砂空間均不正對著柱塞,可防止柱塞將泄砂空間內的泥砂二次抽出而使柱塞與泵筒之間的相對移動出現卡滯。本專利技術的抽油桿為分體式結構,其上桿體與下桿體之間安裝滾珠和彈性連接件,因此二者之間可在徑向發(fā)生輕微的相對移動,長期使用后,因柱塞與泵筒之間滯留少量泥砂而出現偏磨現象時,下桿體可自動地輕微調整柱塞的軸心,防止柱塞與泵筒之間受到泥砂的剛性摩擦而出現刮傷現象,延長了柱塞與泵筒的使用壽命。柱塞的外側壁上設有環(huán)形的刮砂槽,在柱塞上下移動的過程中,柱塞和泵筒縫隙內的泥砂可被刮入刮砂槽內暫存,進一步保護柱塞或者泵筒不被泥砂磨傷。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上連接板與上桿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泵筒;2.抽油桿;3.柱塞;4.連接管;5.進油固定管;6.出油凡爾閥座;7.出油凡爾球;8.出油孔;9.接箍;10.泄砂空間;11.進油凡爾閥座;12.進油凡爾球;13.進油孔;14.阻砂環(huán);15.進砂通道;16.導砂部;17.進砂部;18.上桿體;19.上連接板;20.下桿體;21.下連接板;22.彈性連接件;23.滾珠;24.下腔體;25.上腔體;26.刮砂槽;27.出油通道。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防泥砂桿式抽油泵,包括泵筒1、抽油桿2、柱塞3、連接管4和進油固定管5,抽油桿2與柱塞3均位于泵筒1內且與泵筒1同軸設置,抽油桿2的底部固定連接內部設有空腔的柱塞3,柱塞3內安裝有出油凡爾閥座6,出油凡爾閥座6上設有出油凡爾球7,柱塞3的頂部設有多個出油孔8,柱塞3可跟隨抽油桿2在泵筒1內上下移動。連接管4由一接箍9固定連接于泵筒1的下方,連接管4內固定安裝進油固定管5,且進油固定管5與連接管4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泄砂空間10,泄砂空間10向下延伸至進油固定管5的下側,且泄砂空間10與泵筒1在縱向上錯開設置。進油固定管5的上側安裝有進油凡爾閥座11,進油凡爾閥座11上設有進油凡爾球12,進油固定管5上于進油凡爾閥座11的上方設有至少一個進油孔13,進油孔13位于進油固定管5的側壁上。上拉抽油桿2時,進油凡爾球12向上浮起,進油凡爾閥座11開啟,原油經過進油孔13后被抽汲至泵筒1的下腔體24內,而大部分泥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泄砂空間10內。進油孔13不正對著泵筒的下腔體,有助于原油中的泥砂沉降入泄砂空間10內,并且泄砂空間10與泵筒1在縱向上錯開設置,可防止二次抽汲時泄砂空間10內的泥砂再次被抽走。連接管4的內壁上間隔地設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的阻砂環(huán)14,且阻砂環(huán)14與進油固定管5之間留有進砂通道15。也可以在進油固定管5的外壁上設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的阻砂環(huán),阻砂環(huán)與連接管之間留有進砂通道。阻砂環(huán)14進一步增加泄砂空間10內泥砂上行的阻力,防止泥砂被二次抽出泄砂空間10。具體地,進砂通道15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導砂部16和進砂部17,導砂部16的橫截面呈漸縮的倒圓臺型,泥砂可沿著導砂部16順利下滑。相鄰的阻砂環(huán)14之間的進砂通道的寬度由上至下依次縮小,增加了泄砂空間底部泥砂的抽汲阻力。為了防止在抽油過程中少量進入泵筒內的泥砂卡阻柱塞3與泵筒1,本抽油泵的抽油桿2包括上桿體18、上連接板19、下桿體20、下連接板2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防泥砂桿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筒、抽油桿、柱塞、連接管和進油固定管,所述抽油桿與所述柱塞均位于所述泵筒內且與所述泵筒同軸設置,所述抽油桿的底部固定連接一內部設有空腔的柱塞,所述柱塞內安裝有出油凡爾閥座,所述出油凡爾閥座上設有出油凡爾球,所述柱塞的頂部設有至少一個出油孔,所述柱塞可跟隨所述抽油桿在所述泵筒內上下移動;所述連接管由一接箍固定連接于所述泵筒的下方,所述連接管內固定安裝所述進油固定管,且所述進油固定管與所述連接管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泄砂空間,所述泄砂空間向下延伸至所述進油固定管的下側;所述進油固定管的上側安裝有進油凡爾閥座,所述進油凡爾閥座上設有進油凡爾球,所述進油固定管上于所述進油凡爾閥座的上方設有至少一個進油孔。/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泥砂桿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筒、抽油桿、柱塞、連接管和進油固定管,所述抽油桿與所述柱塞均位于所述泵筒內且與所述泵筒同軸設置,所述抽油桿的底部固定連接一內部設有空腔的柱塞,所述柱塞內安裝有出油凡爾閥座,所述出油凡爾閥座上設有出油凡爾球,所述柱塞的頂部設有至少一個出油孔,所述柱塞可跟隨所述抽油桿在所述泵筒內上下移動;所述連接管由一接箍固定連接于所述泵筒的下方,所述連接管內固定安裝所述進油固定管,且所述進油固定管與所述連接管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泄砂空間,所述泄砂空間向下延伸至所述進油固定管的下側;所述進油固定管的上側安裝有進油凡爾閥座,所述進油凡爾閥座上設有進油凡爾球,所述進油固定管上于所述進油凡爾閥座的上方設有至少一個進油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泥砂桿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孔位于所述進油固定管的側壁上,且所述泄砂空間與所述泵筒在縱向上錯開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泥砂桿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的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的阻砂環(huán),且所述阻砂環(huán)與所述進油固定管之間留有進砂通道;或者所述進油固定管的外壁上設有至少一個環(huán)形的阻砂環(huán),所述阻砂環(huán)與所述連接管之間留有進砂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泥砂桿式抽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雪晶,劉敬欽,王傳榮,
申請(專利權)人:鹽城華遠石油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