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苗木栽植領域,尤其為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包括電機,電機的下端連接有連接倉,連接倉的下端連接有轉動軸,轉動軸的外表面環繞設置有螺紋邊,連接倉的兩端均連接有連接桿,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有握桿,握桿的內側貫穿設置有孔洞,握桿的內側靠近握桿幾何中心的位置設置有軸承,軸承的內側貫穿設置有螺紋孔,孔洞的內側設置有固定桿,螺紋孔的內側連接有壓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傳統的手提式挖坑裝置需要人力固定打洞方向的問題,同時給出了一種可以對握把進行加熱的技術方案,并且可以解決打洞較深時,使用者不便對握把施力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
本技術涉及苗木栽植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
技術介紹
苗木栽植,通常指用播種或營養繁殖方法培育的小苗,苗木密度大,每個苗木所占營養空間小,要培育大苗必須進行移栽。根據園林綠化對各種規格苗木的要求和培育方式需要,可移栽一次或多次。移栽能夠擴大苗木生長的營養空間,如光照空間,通風空間和枝干生長空間,根系生長、吸收水分和營養的空間。移栽時對根系的修剪,還能刺激苗木根系發育,多生須根,提高綠化成活率。而移植苗木時第一步便是挖坑,市面上常見的挖坑裝置為一種手提式挖坑裝置。存在以下問題:1、傳統的手提式挖坑裝置,在挖坑時需要人力固定打洞方向,不利于長時間大量的挖坑作業。2、傳統的手提式挖坑裝置,挖坑較深時,握把需要人彎腰向下壓,不但不利于使用者使力,長時間彎腰也影響使用者的身體健康,同時握把金屬材質在冬日時溫度較低,影響使用者抓握時的觸感。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解決了傳統的手提式挖坑裝置需要人力固定打洞方向的問題,同時給出了一種可以對握把進行加熱的技術方案,并且可以解決打洞較深時,使用者不便對握把施力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包括電機,所述電機的下端連接有連接倉,所述連接倉的下端連接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外表面環繞設置有螺紋邊,所述連接倉的兩端均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有握桿,所述握桿的內側貫穿設置有孔洞,所述握桿的內側靠近握桿幾何中心的位置設置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內側貫穿設置有螺紋孔,所述孔洞的內側設置有固定桿,所述螺紋孔的內側連接有壓桿。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握桿由金屬把、加熱圈、絨毛套組成,所述金屬把的外表面連接有絨毛套,所述金屬把的內部設置有加熱圈。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孔洞的數量為四組,所述固定桿的數量為四組,所述孔洞的內徑尺寸大小與固定桿的外徑尺寸大小相適配。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螺紋孔的數量為兩組,所述壓桿的數量為兩組,所述螺紋孔的內徑尺寸大小與壓桿的外徑尺寸大小相適配。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機與連接倉電性連接,所述加熱圈與握桿電性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連接桿通過焊接與連接倉固定連接,所述握桿通過焊接與連接倉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軸承與握桿活動連接,所述軸承的數量為兩組。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壓桿的形狀為T字形,所述固定桿的形狀為圓柱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通過設置孔洞,固定桿,可以通過固定桿與對面相固定從而固定挖坑裝置的挖坑方向。2、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通過設置軸承,壓桿,可以方便使用者在挖坑較深的時候對握桿施加向下的壓力,同時設置有加熱圈,絨毛套,可以對握桿進行加熱,提高使用者抓我握桿時的觸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外觀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握桿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壓桿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握桿截面圖圖中:1、電機;2、連接倉;3、轉動軸;4、螺紋邊;5、連接桿;6、握桿;601、金屬把;602、加熱圈;603、絨毛套;7、孔洞;8、軸承;9、螺紋孔;10、固定桿;11、壓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4,本實施方案中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包括電機1,電機1的下端連接有連接倉2,連接倉2的下端連接有轉動軸3,轉動軸3的外表面環繞設置有螺紋邊4,連接倉2的兩端均連接有連接桿5,連接桿5的一端連接有握桿6,握桿6的內側貫穿設置有孔洞7,握桿6的內側靠近握桿6幾何中心的位置設置有軸承8,軸承8的內側貫穿設置有螺紋孔9,孔洞7的內側設置有固定桿10,螺紋孔9的內側連接有壓桿11;通過設置孔洞7,固定桿10,可以通過固定桿10與對面相固定從而固定挖坑裝置的挖坑方向,通過設置軸承8,壓桿11,可以方便使用者在挖坑較深的時候對握桿6施加向下的壓力,同時設置有加熱圈602,絨毛套603,可以對握桿6進行加熱,提高使用者抓我握桿6時的觸感。本實施例中,握桿6由金屬把601、加熱圈602、絨毛套603組成,金屬把601的外表面連接有絨毛套603,金屬把601的內部設置有加熱圈602,構成握桿6的加熱結構;孔洞7的數量為四組,固定桿10的數量為四組,孔洞7的內徑尺寸大小與固定桿10的外徑尺寸大小相適配,固定挖坑方向;螺紋孔9的數量為兩組,壓桿11的數量為兩組,螺紋孔9的內徑尺寸大小與壓桿11的外徑尺寸大小相適配,方便使用者對握桿6施加壓力;電機1與連接倉2電性連接,加熱圈602與握桿6電性連接,使用電設備正常運作;連接桿5通過焊接與連接倉2固定連接,握桿6通過焊接與連接倉2固定連接,使結構更加的穩定;軸承8與握桿6活動連接,軸承8的數量為兩組,方便對握桿6施加靈活的壓力;壓桿11的形狀為T字形,固定桿10的形狀為圓柱形,使結構更加的合理。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確保轉動軸3與地面垂直后,將固定桿10穿過孔洞7,然后將固定桿10的下端打入泥土中,通過四組固定桿10,從而固定轉動軸3的方向不發生變化,隨后啟動電機1,并向下按動握桿6進行挖坑作業,當坑挖的較深,握桿6較為接近地面,此時使用者以不便向下按壓握桿6時,即可將壓桿11通過旋轉嵌合入螺紋孔9中,通過向下按壓壓桿11,已達到向下按壓握桿6的目的,軸承8的活動連接方式,使壓桿11受力更加靈活,方式使用者的使用。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包括電機(1),所述電機(1)的下端連接有連接倉(2),所述連接倉(2)的下端連接有轉動軸(3),所述轉動軸(3)的外表面環繞設置有螺紋邊(4),所述連接倉(2)的兩端均連接有連接桿(5),所述連接桿(5)的一端連接有握桿(6),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桿(6)的內側貫穿設置有孔洞(7),所述握桿(6)的內側靠近握桿(6)幾何中心的位置設置有軸承(8),所述軸承(8)的內側貫穿設置有螺紋孔(9),所述孔洞(7)的內側設置有固定桿(10),所述螺紋孔(9)的內側連接有壓桿(11)。/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包括電機(1),所述電機(1)的下端連接有連接倉(2),所述連接倉(2)的下端連接有轉動軸(3),所述轉動軸(3)的外表面環繞設置有螺紋邊(4),所述連接倉(2)的兩端均連接有連接桿(5),所述連接桿(5)的一端連接有握桿(6),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桿(6)的內側貫穿設置有孔洞(7),所述握桿(6)的內側靠近握桿(6)幾何中心的位置設置有軸承(8),所述軸承(8)的內側貫穿設置有螺紋孔(9),所述孔洞(7)的內側設置有固定桿(10),所述螺紋孔(9)的內側連接有壓桿(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桿(6)由金屬把(601)、加熱圈(602)、絨毛套(603)組成,所述金屬把(601)的外表面連接有絨毛套(603),所述金屬把(601)的內部設置有加熱圈(60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苗木栽植的手提式挖坑裝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7)的數量為四組,所述固定桿(10)的數量為四組,所述孔洞(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華磊,蔣文正,李俊杰,
申請(專利權)人:平湖東郁園林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