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包括渠底墊底,所述渠底墊底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灌溉渠,所述灌溉渠的右側設置有灌溉鋼管,所述灌溉鋼管一端的外表面設置有鋼止水,所述灌溉鋼管的另一端設置有出水口,所述灌溉鋼管的內部設置有出水控制閥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水利工程設備技術領域。該小型閥式灌溉口門通過鋼管的設置將灌溉渠內的水輸送給農田灌溉,通過出水灌溉閥門的設置用于控制水流的打開和水流的大小,通過鋼止水的設置防止漏水,防止了水源的浪費,適用灌溉流量0.1m3/s以下,短邊小于40m的狹長地塊灌溉,相對于傳統灌水口門具有省水、省地、省力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
本技術涉及水利工程設備
,具體為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
技術介紹
由于歷史等多種原因,我國大部分地區存在劃分不規則的農田地塊,田塊面積小或有現狀排水溝穿過,灌水條件較差,農民自發提水或采用小型抽水機抽水灌溉,跑水漏水現象比較嚴重的同時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為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進一步提高灌溉效益,本技術適用灌溉流量0.1m3/s以下,短邊小于40m的狹長地塊灌溉,相對于傳統灌水口門具有省水、省地、省力等優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解決了農民自發提水或采用小型抽水機抽水灌溉,跑水漏水現象比較嚴重的同時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問題。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包括渠底墊底,所述渠底墊底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灌溉渠,所述灌溉渠的右側設置有灌溉鋼管,所述灌溉鋼管一端的外表面設置有鋼止水,所述灌溉鋼管的另一端設置有出水口,所述灌溉鋼管的內部設置有出水控制閥門。進一步地,還包括濾板,所述灌溉渠內壁的左側設置有卡槽,所述灌溉渠的右側設置有接頭,所述接頭的右側開設有通孔。進一步地,所述接頭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底部活動連接有活動板,所述活動板的左側設置有密封塞。進一步地,所述接頭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壁的頂部和底部之間滑動連接有滑動塊,所述滑動塊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移動桿,所述移動桿的右端貫穿所述安裝槽并延伸至所述安裝槽的外部,所述移動桿的右端轉動連接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卡緊塊。進一步地,所述滑動塊的左側與所述安裝槽內壁的左側之間設置有伸縮彈簧。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板的一側開設有開口槽,所述活動板的一側且位于開口槽的兩側均設置有凹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具有遠程監控的膠囊填充設備,通過鋼管的設置將灌溉渠內的水輸送給農田灌溉,通過出水灌溉閥門的設置用于控制水流的打開和水流的大小,通過鋼止水的設置防止漏水,防止了水源的浪費,對于部分現狀被道路或排水溝隔開的田塊,一般結合地面或溝底高程,采用倒虹或涵管等水工建筑物穿路、溝,本技術采用閥門接鋼管,鋼管后接小白龍代替傳統閘門接田間毛渠的型式,更省水、省地、省力,切實實現“設計科學、群眾滿意”的“農田自來水”。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的第一實施例連接板的俯視圖;圖2為該裝置通過排水溝之后的連接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鎮墩的俯視圖;圖5為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的第二實施例連接板的俯視圖;圖6為圖5所示的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的安裝槽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6所示的活動板的側視圖。圖中:1-渠底墊底、2-灌溉渠、3-灌溉鋼管、4-鋼止水、5-出水口、6-出水控制閥門、7-濾板、8-卡槽、9-接頭、10-通孔、11-固定塊、12-活動板、13-密封塞、14-安裝槽、15-滑動塊、16-移動桿、17-轉動桿、18-卡緊塊、19-伸縮彈簧、20-開口槽、21-凹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8,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包括渠底墊底1,所述渠底墊底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灌溉渠2,所述灌溉渠2的右側設置有灌溉鋼管3,所述灌溉鋼管3一端的外表面設置有鋼止水4,所述灌溉鋼管3的另一端設置有出水口5,所述灌溉鋼管3的內部設置有出水控制閥門6。當該裝置連接兩個被被道路或排水溝22隔開的田塊時,通過設置鎮墩23,將鋼管3延伸至鎮墩23的另一側,跨過排水溝22實現灌溉。還包括濾板7,所述灌溉渠2內壁的左側設置有卡槽8,所述灌溉渠2的右側設置有接頭9,所述接頭9的右側開設有通孔10。所述接頭9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1,所述固定塊11的底部活動連接有活動板12,所述活動板12的左側設置有密封塞13。所述接頭9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安裝槽14,所述安裝槽14內壁的頂部和底部之間滑動連接有滑動塊15,所述滑動塊15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移動桿16,所述移動桿16的右端貫穿所述安裝槽14并延伸至所述安裝槽14的外部,所述移動桿16的右端轉動連接有轉動桿17,所述轉動桿17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卡緊塊18。所述滑動塊15的左側與所述安裝槽14內壁的左側之間設置有伸縮彈簧19。所述活動板12的一側開設有開口槽20,所述活動板12的一側且位于開口槽20的兩側均設置有凹槽21。工作時,通過鋼管3的設置將灌溉渠2內的水輸送給農田灌溉,通過出水灌溉閥門6的設置用于控制水流的打開和水流的大小,通過鋼止水4的設置防止漏水,防止了水源的浪費,對于部分現狀被道路或排水溝隔開的田塊,一般結合地面或溝底高程,采用倒虹或涵管等水工建筑物穿路、溝,本技術采用閥門接鋼管,鋼管后接小白龍代替傳統閘門接田間毛渠的型式,更省水、省地、省力,切實實現“設計科學、群眾滿意”的“農田自來水”。第二實施例請結合參閱圖5-圖8,基于本申請的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本申請的第二實施例提出另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第二實施例僅僅是第一實施例優選的方式,第二實施例的實施對第一實施例的單獨實施不會造成影響。具體的,本申請的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的不同之處在于:還包括濾板7,所述灌溉渠2內壁的左側設置有卡槽8,所述灌溉渠2的右側設置有接頭9,所述接頭9的右側開設有通孔10,濾板7通過接頭9插入,卡于卡槽8內,對灌溉渠2內部水進行過濾。所述接頭9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1,所述固定塊11的底部活動連接有活動板12,所述活動板12的左側設置有密封塞13,密封塞13與通孔10相適配,密封塞13的設置方便對接頭9進行密封。所述接頭9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安裝槽14,所述安裝槽14內壁的頂部和底部之間滑動連接有滑動塊15,所述滑動塊15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移動桿16,所述移動桿16的右端貫穿所述安裝槽14并延伸至所述安裝槽14的外部,所述移動桿16的右端轉動連接有轉動桿17,所述轉動桿17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卡緊塊18。所述滑動塊15的左側與所述安裝槽14內壁的左側之間設置有伸縮彈簧19。所述活動板12的一側開設有開口槽20,所述活動板12的一側且位于開口槽20的兩側均設置有凹槽21,開口槽20和凹槽21均與卡緊塊18相適配,凹槽21的設置用于卡住卡緊塊18,進而對活動板12進行固定。通過濾板7的設置,使得灌溉渠2內部的水會進行過濾后輸入農田,防止了灌溉渠2內部存在落葉或者石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包括渠底墊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渠底墊底(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灌溉渠(2),所述灌溉渠(2)的右側設置有灌溉鋼管(3),所述灌溉鋼管(3)一端的外表面設置有鋼止水(4),所述灌溉鋼管(3)的另一端設置有出水口(5),所述灌溉鋼管(3)的內部設置有出水控制閥門(6)。/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包括渠底墊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渠底墊底(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灌溉渠(2),所述灌溉渠(2)的右側設置有灌溉鋼管(3),所述灌溉鋼管(3)一端的外表面設置有鋼止水(4),所述灌溉鋼管(3)的另一端設置有出水口(5),所述灌溉鋼管(3)的內部設置有出水控制閥門(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濾板(7),所述灌溉渠(2)內壁的左側設置有卡槽(8),所述灌溉渠(2)的右側設置有接頭(9),所述接頭(9)的右側開設有通孔(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小型閥式灌溉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9)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1),所述固定塊(11)的底部活動連接有活動板(12),所述活動板(12)的左側設置有密封塞(1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璨,顏廷方,王建眾,牛超,李振,侯龍潭,宮雪亮,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