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涉及口腔技術領域,包括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后端位置均呈弧形設置,且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為裝置的主體結構,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的背面對應于卡條設置有卡塊。本實用通過弧形設置的背板和內側位置的卡條,對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進行連接,同時弧形設置的背板吻合口腔內部形狀,通過上頂板和下頂板,在使用的時候,對患者口腔進行支撐,減少患者長時間張嘴導致的不適感,通過呈拱形設置的弧形板,在將本裝置放置在患者口腔內部的時候,對患者的口腔上顎位置進行支撐,且在使用完畢之后,弧形表面便于清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
本技術涉及口腔
,更具體的,涉及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
技術介紹
口腔是人體中很重要的結構,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如兒童時期,主要是齲壞和牙列不齊的問題,家長應半年帶孩子檢查一次;成年時期:主要是齲病和牙周病,在一部分人的腦子里,牙痛不是病的觀念仍然存在,以至于齲病,牙周病任其發展,結果牙的壽命比其生命短的多,所以成年人應每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每半年洗一次牙;老年時期,主要失去牙和修復牙的問題,殘根殘冠及時處理,以免成為病灶,使心、腎、眼受到損害,所以老年人應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現有中人們在進行口腔檢查時,常常需要長時間將嘴張開給牙科醫生檢查和治療,長時間張開嘴巴容易出現酸疼感,治療時無法對患者臉部進行輔助固定,無法降低患者治療時的不適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于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的指出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包括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后端位置均呈弧形設置,且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為裝置的主體結構,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的背面對應于卡條設置有卡塊,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的背部均固定連接有背板,背板的內側表面固定設置有卡條,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的前端位置固定連接有上頂板和下頂板,上頂板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弧形板,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支撐柱為連接件連接主體板結構,支撐柱的前端位置固定設置有支撐板,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的前端表面開設有固定槽,固定槽對應支撐板。優選的,所述背板呈外凸弧形狀,同時橫向設置。優選的,所述卡條分布在背板的內側兩邊,且卡條呈橫向設置,卡條表面均勻分布開設多個卡槽。優選的,所述上頂板和下頂板均呈半圓狀設置,且上頂板和下頂板和各自連接的主體板結構呈向上傾斜設置,傾斜角為30°-40°之間。優選的,所述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總體側面成三角狀。優選的,所述弧形板位于上頂板的頂端表面,呈拱形設置,弧形板采用醫療標準塑膠板。優選的,所述支撐板兩端位置同時連接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結構,且支撐板表面鋪設有一層無紡布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該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通過弧形設置的背板和內側位置的卡條,對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進行連接,同時弧形設置的背板吻合口腔內部形狀。2、該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通過上頂板和下頂板,在使用的時候,對患者口腔進行支撐,減少患者長時間張嘴導致的不適感。3、該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通過呈拱形設置的弧形板,在將本裝置放置在患者口腔內部的時候,對患者的口腔上顎位置進行支撐,且在使用完畢之后,弧形表面便于清潔。4、該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通過支撐板對主體板結構進行連接支撐,且表面設置的無紡布可以對口腔內部的津液進行吸附,便于后期的清潔消毒。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分解圖。圖1-2中:1-第一主體板,2-第二主體板,3-上頂板,4-下頂板,5-弧形板,6-支撐板,7-固定槽,8-支撐柱,9-背板,10-卡條。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至2,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包括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后端位置均呈弧形設置,且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為裝置的主體結構,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背面對應于卡條10設置有卡塊,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背部均固定連接有背板9,背板9的內側表面固定設置有卡條10,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前端位置固定連接有上頂板3和下頂板4,上頂板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弧形板5,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柱8,支撐柱8為連接件連接主體板結構,支撐柱8的前端位置固定設置有支撐板6,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前端表面開設有固定槽7,固定槽7對應支撐板6。本實施例中,背板9呈外凸弧形狀,同時橫向設置。本實施例中,卡條10分布在背板9的內側兩邊,且卡條10呈橫向設置,卡條10表面均勻分布開設多個卡槽,通過弧形設置的背板9和內側位置的卡條10,對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進行連接,同時弧形設置的背板9吻合口腔內部形狀。本實施例中,上頂板3和下頂板4均呈半圓狀設置,且上頂板3和下頂板4和各自連接的主體板結構呈向上傾斜設置,傾斜角為30°-40°之間。本實施例中,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總體側面成三角狀,通過上頂板3和下頂板4,在使用的時候,對患者口腔進行支撐,減少患者長時間張嘴導致的不適感。本實施例中,弧形板5位于上頂板3的頂端表面,呈拱形設置,弧形板5采用醫療標準塑膠板,通過呈拱形設置的弧形板5,在將本裝置放置在患者口腔內部的時候,對患者的口腔上顎位置進行支撐,且在使用完畢之后,弧形表面便于清潔。本實施例中,支撐板6兩端位置同時連接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結構,且支撐板6表面鋪設有一層無紡布層,通過支撐板6對主體板結構進行連接支撐,且表面設置的無紡布可以對口腔內部的津液進行吸附,便于后期的清潔消毒。在使用本技術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時,首先,使用人員將本裝置放置在患者口腔內部,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以及背板9呈弧形設置,吻合患者口腔內部形狀,在將本裝置放置在口腔內部的時候,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分別位于口腔內部的上下位置,此時上頂板3和下頂板4分別對口腔內部的上下位進行支撐,下頂板4從舌根位置對舌頭進行壓舌固定,整個裝置位于口腔內部,同時處于牙齒內側位置,牙齒環繞在裝置外側,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支撐,使用人員對口腔內部進行檢查即可。以上的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包括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后端位置均呈弧形設置,且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為裝置的主體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背面對應于卡條(10)設置有卡塊,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背部均固定連接有背板(9),背板(9)的內側表面固定設置有卡條(10),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前端位置固定連接有上頂板(3)和下頂板(4),上頂板(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弧形板(5),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柱(8),支撐柱(8)為連接件連接主體板結構,支撐柱(8)的前端位置固定設置有支撐板(6),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前端表面開設有固定槽(7),固定槽(7)對應支撐板(6)。/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包括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后端位置均呈弧形設置,且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為裝置的主體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背面對應于卡條(10)設置有卡塊,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背部均固定連接有背板(9),背板(9)的內側表面固定設置有卡條(10),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前端位置固定連接有上頂板(3)和下頂板(4),上頂板(3)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弧形板(5),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柱(8),支撐柱(8)為連接件連接主體板結構,支撐柱(8)的前端位置固定設置有支撐板(6),第一主體板(1)和第二主體板(2)的前端表面開設有固定槽(7),固定槽(7)對應支撐板(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科專用口腔科檢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9)呈外凸弧形狀,同時橫向設置。
3.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寧剛,
申請(專利權)人:寧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