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鍛煉器材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包括鍛煉器主體、支撐桿、底座和座椅,鍛煉器主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鍛煉器主體的另一側活動連接有座椅,鍛煉器主體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支撐桿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牽引鋼索,牽引鋼索的一側底端固定連接有承重塊,承重塊的底部嵌入連接有加重塊,加重塊可以根據術后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加重,使得術后患者可以通過鍛煉器主體進行關節恢復鍛煉,鍛煉機構使得術后患者在自己感覺自己術后的腿部不能再繼續用力時可以使用自己的手臂將承重塊放下,從而使得術后患者可以自己對自己進行保護,體現了該裝置的實用性,可以在未來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
本實用涉及鍛煉器材
,具體為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
技術介紹
關節是指骨與骨之間連接在一起,因動物各部分骨的功能不同與骨連接的關節可分為不動關節和可動關節,不動關節:骨與骨之間的纖維結縮組織緊緊相連如頭骨的骨片之間,可動關節:兩骨相接觸的一般個為凸面另一個為凹面,從而使形狀相互適應。關節在進行外科手術后會對人的肢體協調能力造成影響,肢體助力鍛煉器是用來幫助關節外科手術后需要恢復的患者進行鍛煉的一種器械。現有的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在術后恢復患者鍛煉時,不能很好的對患者進行保護,從而使得患者在使用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鍛煉時可能會發生二次傷害,進而使得患者不能更快的通過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進行恢復,同時現有的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的座椅不能進行前后調節,從而使得現有的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不適用于手臂或腿部長度不同的患者進行使用,進而使得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如何設計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成為當前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患者使用鍛煉器時容易對患者產生二次傷害和座椅不能前后進行移動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包括鍛煉器主體、支撐桿、底座和座椅,所述鍛煉器主體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牽引鋼索,所述牽引鋼索的一側底端固定連接有承重塊,所述鍛煉器主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所述鍛煉器主體的另一側活動連接有座椅,所述支撐桿的中間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收納盒,所述收納盒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底部外圍活動連接有輔牽引繩,所述輔牽引繩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魔術貼綁帶,所述座椅的底部活動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內部嵌入連接有氣缸,所述氣缸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活塞,所述伸縮桿的底部兩側固定連接有凸出塊,所述凸出塊的外圍嵌入連接有卡塊,所述伸縮桿的底端活動連接有滑輪塊,所述收納盒的頂部活動連接有活動塊,所述收納盒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手握環。優選的,所述支撐桿的頂部一側活動連接有主力滾輪。優選的,所述承重塊的底部嵌入連接有加重塊。優選的,所述手握環的另一側嵌套連接有摩擦層。優選的,由所述收納盒、手握環、轉軸、輔牽引繩和魔術貼綁帶共同組成鍛煉機構。優選的,由所述伸縮桿、氣缸、活塞、凸出塊、卡塊和滑輪塊共同組成調節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種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該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鍛煉機構通過這樣的設置使得術后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對自己進行保護,從而使得術后患者可以通過自己對自己進行一個術后鍛煉的保護,進而使得術后患者可以更加安全的通過鍛煉器主體進行術后鍛煉,體現了該裝置的實用性。2.該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調節機構通過這樣的設置使得術后患者在使用鍛煉器主體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手臂長度和身高對座椅進行相應的調節,從而使得術后患者可以更好的坐在座椅上使用鍛煉器主體進行相應的鍛煉動作,進而使得鍛煉器主體的鍛煉效果更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鍛煉器主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收納盒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鍛煉器主體,2、支撐桿,3、主力滾輪,4、牽引鋼索,5、承重塊,6、加重塊,7、底座,8、座椅,9、收納盒,901、活動塊,902、摩擦層,10、手握環,11、轉軸,12、輔牽引繩,13、魔術貼綁帶,14、伸縮桿,15、氣缸,16、活塞,17、凸出塊,18、卡塊,19、滑輪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包括鍛煉器主體1、支撐桿2、底座7和座椅8,鍛煉器主體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桿2,支撐桿2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牽引鋼索4,牽引鋼索4的一側底端固定連接有承重塊5,鍛煉器主體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7,鍛煉器主體1的另一側活動連接有座椅8,支撐桿2的中間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收納盒9,收納盒9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轉軸11,轉軸11的底部外圍活動連接有輔牽引繩12,輔牽引繩12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魔術貼綁帶13,座椅8的底部活動連接有伸縮桿14,伸縮桿14的內部嵌入連接有氣缸15,氣缸15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活塞16,伸縮桿14的底部兩側固定連接有凸出塊17,凸出塊17的外圍嵌入連接有卡塊18,伸縮桿14的底端活動連接有滑輪塊19,收納盒9的頂部活動連接有活動塊901,收納盒9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手握環10。優選的,支撐桿2的頂部一側活動連接有主力滾輪3,主力滾輪3是固定在支撐桿2頂部的,但主力滾輪3可以在原地進行相應的旋轉,當術后患者通過鍛煉器主體1進行鍛煉時,術后患者需要通過拉動牽引鋼索4帶動承重塊5進行鍛煉,在術后使用者通過牽引鋼索4帶動承重塊5進行鍛煉時,主力滾輪3可以使得術后使用者更加輕松的帶動牽引鋼索4進行相應的運動,從而使得術后患者可以更好的通過鍛煉器主體1進行相應的關節鍛煉。優選的,承重塊5的底部嵌入連接有加重塊6,加重塊6設置有四塊,分別是兩千克、四千克、六千克和八千克,在術后患者初次使用鍛煉器主體1進行鍛煉時,術后患者不需要使用增加加重塊6進行鍛煉,因為承重塊5本身自帶兩千克的重量,當術后患者使用承重塊5使用一段時間之后,術后患者可以通過將加重塊6增加到承重塊5上進行相應的鍛煉,通過這樣的設置使得術后患者可以通過自身的情況適當的加加重塊6進行鍛煉,從而使得鍛煉器主體1可以更好的幫助術后患者進行術后鍛煉。優選的,手握環10的另一側嵌套連接有摩擦層902,在術后患者使用鍛煉器主體1進行鍛煉時,術后患者可以先將魔術貼綁帶13通過魔術貼固定在自己關節受傷的腳上,固定好之后,術后患者再通過手掌握起手握環10進行使用,在術后患者手掌握緊手握環10時,術后患者的手掌會緊緊的握在手握環10外圍的摩擦層902處,摩擦層902的外表面是由凹凸表面制成,從而使得術后患者的手掌與摩擦層902的接觸面的摩擦力更大,進而使得術后患者可以更好的握緊手握環10進行鍛煉。優選的,由收納盒9、手握環10、轉軸11、輔牽引繩12和魔術貼綁帶13共同組成鍛煉機構,在術后患者使用鍛煉器主體1進行鍛煉時,術后患者需要根據自身身高及手臂長短的情況去調節座椅8的擺放位置,擺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包括鍛煉器主體(1)、支撐桿(2)、底座(7)和座椅(8),其特征在于:所述鍛煉器主體(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桿(2),所述支撐桿(2)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牽引鋼索(4),所述牽引鋼索(4)的一側底端固定連接有承重塊(5),所述鍛煉器主體(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7),所述鍛煉器主體(1)的另一側活動連接有座椅(8),所述支撐桿(2)的中間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收納盒(9),所述收納盒(9)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轉軸(11),所述轉軸(11)的底部外圍活動連接有輔牽引繩(12),所述輔牽引繩(12)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魔術貼綁帶(13),所述座椅(8)的底部活動連接有伸縮桿(14),所述伸縮桿(14)的內部嵌入連接有氣缸(15),所述氣缸(15)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活塞(16),所述伸縮桿(14)的底部兩側固定連接有凸出塊(17),所述凸出塊(17)的外圍嵌入連接有卡塊(18),所述伸縮桿(14)的底端活動連接有滑輪塊(19)。/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包括鍛煉器主體(1)、支撐桿(2)、底座(7)和座椅(8),其特征在于:所述鍛煉器主體(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桿(2),所述支撐桿(2)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牽引鋼索(4),所述牽引鋼索(4)的一側底端固定連接有承重塊(5),所述鍛煉器主體(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7),所述鍛煉器主體(1)的另一側活動連接有座椅(8),所述支撐桿(2)的中間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收納盒(9),所述收納盒(9)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轉軸(11),所述轉軸(11)的底部外圍活動連接有輔牽引繩(12),所述輔牽引繩(12)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魔術貼綁帶(13),所述座椅(8)的底部活動連接有伸縮桿(14),所述伸縮桿(14)的內部嵌入連接有氣缸(15),所述氣缸(15)的內部中間活動連接有活塞(16),所述伸縮桿(14)的底部兩側固定連接有凸出塊(17),所述凸出塊(17)的外圍嵌入連接有卡塊(18),所述伸縮桿(14)的底端活動連接有滑輪塊(1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關節外科手術后的肢體助力鍛煉器,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卉,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