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包括布置在墻面上的懸窗,其特殊之處是:在墻面內側均布設有多個固定支座,在每個固定支座上分別設有滑動支座,并在多個滑動支座上通過滑動間隙配合穿設有可沿滑動支座直線往復滑動的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與懸窗的開啟端通過傳動桿連接,所述傳動桿兩端分別通過轉向部套與驅動桿和懸窗的開啟端連接;所述轉向部套是由連接座和轉向節鉸接而成,所述連接座分別固定在所述驅動桿或懸窗的開啟端,所述轉向節鉸接在傳動桿的端部且鉸接軸與連接座和轉向節之間的鉸接軸垂直布置。該懸窗啟閉傳動機構結構簡單,控制方便,能夠保證長距離懸窗同步啟閉控制、保證懸窗關閉嚴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通風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
技術介紹
為了滿足建筑通風、排煙功能需要,很多建筑都在墻面高處設置懸窗,包括上懸窗、中懸窗、下懸窗等,還有很多通風排煙天窗內部也采用懸窗結構。應用上為確保通風效果,懸窗大都設置在不方便人為操作、需要遠程控制啟閉的建筑高處,而且都是沿較長的建筑縱向條形連續布設或間隔布設。這種長距離布設方式造成目前常用的轉矩式開窗機構的配置和使用難度較大,其中包括:1、轉矩式開窗機構是在驅動裝置作用下通過主軸桿旋轉分布在主軸桿不同位置的曲臂連桿旋動開窗,主軸桿受摩擦力、轉矩反力等多方面作用,使得距離驅動裝置越遠位置與主軸桿連接的連桿扭轉角度偏差越大,再加上多個轉動部件間復雜的旋轉傳動偏差,使得同一驅動裝置作用下的懸窗不能保持啟閉同步并造成懸窗關閉不嚴問題,因此,這種轉矩式開窗機構難以同時控制較長的懸窗。2、結構上,由于存在上述的旋轉傳動誤差問題,必然造成與主軸連接的傳動分支連桿受力不均,導致局部負荷過大而造成開窗機構和懸窗損壞問題。3、受開窗機構功能影響,應用中只能將較長的懸窗分成多個小窗扇與小窗框組合形式,因此增加大量的窗扇與窗框間的配合嚴密性和冷橋問題,包括小規格懸窗制作安裝、配置的啟閉裝置和配套電氣設施都大大增加建筑成本,大大增加產品使用耗能,增加維護檢修數量和難度。4、由于類似懸窗的啟閉機構配置數量多、維護難度大,造成很多建筑懸窗啟閉機構發生損壞不能及時修復,無法保證懸窗正常啟閉進行通風排煙功能,嚴重影響建筑通風環境和消防排煙應用。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的轉矩式開窗機構啟閉懸窗不可避免產生較大的轉動和彎曲形變,導致懸窗啟閉不同步和關閉嚴密性差等問題,并因此造成產品應用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開發一種能夠減小傳動機構形變誤差,能夠保證長距離懸窗同步啟閉控制、保證懸窗關閉嚴密的啟閉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控制方便的懸窗啟閉傳動機構,該機構能夠保證長距離懸窗同步啟閉控制、保證懸窗關閉嚴密。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包括布置在墻面上的懸窗,其特殊之處是:在墻面內側均布設有多個固定支座,在每個固定支座上分別設有滑動支座,并在多個滑動支座上通過滑動間隙配合穿設有可沿滑動支座直線往復滑動的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與懸窗的開啟端通過傳動桿連接,所述傳動桿兩端分別通過轉向部套與驅動桿和懸窗的開啟端連接;所述轉向部套是由連接座和轉向節鉸接而成,所述連接座分別固定在所述驅動桿或懸窗的開啟端,所述轉向節鉸接在傳動桿的端部且鉸接軸與連接座和轉向節之間的鉸接軸垂直布置。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驅動桿與傳動桿均為矩形管,以便于加工制造。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連接座為矩形管切割而成的梯形管座,以便于加工和安裝。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轉向節為矩形管加工而成且兩端分別設有方向垂直的插口,所述轉向節兩端分別通過插口插裝在連接座和傳動桿外端并通過鉸接軸鉸接。作為進一步優選,在驅動桿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通過驅動裝置帶動驅動桿沿軸向直線往復滑動,從而通過傳動桿帶動懸窗實現啟閉。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懸窗對稱布置在驅動桿兩側,所述驅動桿通過對稱布置的傳動桿與兩側懸窗的開啟端連接,用于同時帶動兩側懸窗同步啟閉。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懸窗為均布在墻面上的多組上懸窗,用于實現通過一組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同步控制多組懸窗實現啟閉。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傳動桿在驅動桿的帶動下擺轉到與驅動桿呈90度夾角時,所述懸窗開啟到最大,并能夠實現對懸窗開啟的自動鎖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通過在墻面內側均布多個固定支座,在每個固定支座上分別設有滑動支座,并在多個滑動支座上通過滑動間隙配合穿設有驅動桿,驅動桿與懸窗的開啟端通過傳動桿連接,傳動桿兩端分別通過轉向部套與驅動桿和懸窗的開啟端連接;能夠將驅動桿受驅動裝置作用進行的直線運動通過傳動桿轉變為剛性控制懸窗的旋轉啟閉動作;由于驅動桿在驅動裝置帶動下沿滑動支座直線運動,不會產生伸縮形變,同時傳動桿工作時不會對驅動桿產生轉矩作用,不會產生扭轉形變;通過設置在固定支座上的滑動支座能夠控制驅動桿受力后的側向變形,克服了現有懸窗啟閉機構受開窗轉矩作用產生扭曲變形造成的開窗不同步和不嚴密問題。所述傳動桿在驅動桿的帶動下擺轉到與驅動桿呈90度夾角時,便可將懸窗開啟到最大,并能夠實現對懸窗開啟的自動鎖定。2、由于驅動桿工作時只在驅動裝置推拉力作用下往復直線運動,不會發生扭曲變形破壞,使得本專利技術可以配置較長驅動桿形成更大長度懸窗的啟閉控制功能,可配套控制30米、60米等長距離間的懸窗,將大大減少啟閉機構電動裝置及配套電氣設施配置,大大降低產品成本造價,減少懸窗啟閉機構維護難度。3、通過在所述驅動桿上對稱布置傳動桿與兩側懸窗的開啟端連接,能夠帶動兩側懸窗實現同步啟閉,可方便的與目前大量應用的采取兩側懸窗啟閉的排煙天窗配套應用。4、本專利技術主要部件采用常規型材簡單切割鉆孔處理,通過銷軸和螺釘組合連接即可,形成完全無需焊接和復雜機加成型的懸窗啟閉傳動機構,產品結構簡單,便于大眾化普及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轉向部套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滑動支座1,驅動桿2,傳動桿3,轉向部套4,轉向節401,連接座402,鉸接軸403,懸窗5,墻面6,固定支座7,框架8。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實施例1參照圖1、圖2和圖6所示,本專利技術涉及的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包括布置在墻面6上同一高度的一組懸窗5,該懸窗5為上懸窗并通過框架8安裝在墻面6上,在墻面6內側均布固定有多個固定支座7,在每個固定支座7上分別固定支撐有滑動支座1,滑動支座1為套管狀,并在多個滑動支座1上通過滑動間隙配合穿設有一根可沿滑動支座直線往復滑動的驅動桿2,所述驅動桿2與每扇懸窗5的開啟端通過傳動桿3連接,所述傳動桿3兩端分別通過轉向部套4與驅動桿2和懸窗5的開啟端連接。所述驅動桿2與傳動桿3均為矩形管制成,以便于加工制造。所述轉向部套4是由連接座402和轉向節401鉸接而成,所述連接座402為矩形管切割而成的梯形管座,且分別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驅動桿2或懸窗5的開啟端窗框上。所述轉向節401鉸接在傳動桿3的端部且鉸接軸403與連接座和轉向節之間的鉸接軸403垂直布置。所述轉向節為矩形管加工而成且兩端分別沿橫向和縱向設有方向垂直的插口,所述轉向節兩端分別通過插口插裝在連接座和傳動桿3外端并通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包括布置在墻面上的懸窗,其特征是:在墻面內側均布設有多個固定支座,在每個固定支座上分別設有滑動支座,并在多個滑動支座上通過滑動間隙配合穿設有可沿滑動支座直線往復滑動的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與懸窗的開啟端通過傳動桿連接,所述傳動桿兩端分別通過轉向部套與驅動桿和懸窗的開啟端連接;所述轉向部套是由連接座和轉向節鉸接而成,所述連接座分別固定在所述驅動桿或懸窗的開啟端,所述轉向節鉸接在傳動桿的端部且鉸接軸與連接座和轉向節之間的鉸接軸垂直布置。/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包括布置在墻面上的懸窗,其特征是:在墻面內側均布設有多個固定支座,在每個固定支座上分別設有滑動支座,并在多個滑動支座上通過滑動間隙配合穿設有可沿滑動支座直線往復滑動的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與懸窗的開啟端通過傳動桿連接,所述傳動桿兩端分別通過轉向部套與驅動桿和懸窗的開啟端連接;所述轉向部套是由連接座和轉向節鉸接而成,所述連接座分別固定在所述驅動桿或懸窗的開啟端,所述轉向節鉸接在傳動桿的端部且鉸接軸與連接座和轉向節之間的鉸接軸垂直布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驅動桿與傳動桿均為矩形管,以便于加工制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連接座為矩形管切割而成的梯形管座,以便于加工和安裝。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懸窗啟閉傳動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轉向節為矩形管加工而成且兩端分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單嘉恒,于澤群,沈宇,姜博,李兆,宋奇衡,曲安琪,單簡,
申請(專利權)人:石億兵,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