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其包括有殼體,所述殼體的底部固定有多個光源模組,所述殼體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與路燈桿固定連接的安裝套,所述殼體的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容置倉,所述容置倉內放置有控制器和電池,所述光源模組和所述電池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殼體的底部設有倉蓋,所述倉蓋與所述殼體通過螺絲固定且二者密封配合,所述倉蓋覆蓋于所述容置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無需整體取下路燈,也無需操作人員爬到路燈頂部,不僅方便了維修操作,而且有助于完成高空作業,此外,因容置倉的開口朝下,可有效避免控制器和電池與雨水接觸,進而提高了路燈的防水能力,較好地滿足了應用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
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路燈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
技術介紹
路燈是城市道路照明環境中必不可少的設施,現有的路燈結構一般包括底殼和上蓋,其中底殼上嵌裝有光源模組,底殼和上蓋所形成的空腔中用于安裝控制器和電池等機構,這種路燈結構,在維修、維護時,必須將路燈整體從路燈桿上取下,或者操作人員爬到路燈頂部,將上蓋拆解之后才能對控制器、電池、光源模組等部分進行維修和更換,這種維修方式的操作過程繁瑣,需要拆解的部分較多,特別是在高空條件下,不便于操作人員進行高空作業,為后期維修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此外,現有路燈結構的防水性能不佳,難以滿足防水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易于拆卸、有助于完成高空作業、方便維修操作的路燈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其包括有殼體,所述殼體的底部固定有多個光源模組,所述殼體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與路燈桿固定連接的安裝套,所述殼體的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容置倉,所述容置倉內放置有控制器和電池,所述光源模組和所述電池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殼體的底部設有倉蓋,所述倉蓋與所述殼體通過螺絲固定且二者密封配合,所述倉蓋覆蓋于所述容置倉。優選地,所述容置倉包括有用于安裝控制器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安裝電池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與所述第二腔室之間通過隔板分隔。優選地,所述倉蓋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避讓凹口,所述避讓凹口與所述第二腔室對齊。優選地,所述殼體的底部形成有多個向上凹陷的安裝凹位,所述安裝凹位與所述光源模組一一對齊,所述光源模組固定于所述安裝凹位之內。優選地,所述安裝凹位的背側形成有多個散熱片。優選地,所述安裝凹位內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導熱板,所述導熱板與所述光源模組緊密貼合。優選地,所述殼體的頂部固定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電性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有電能轉換電路,所述電能轉換電路用于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輸出電能轉換為可供所述電池充電的電能。優選地,所述殼體的頂部設有開口,所述開口的邊緣形成有臺階部,所述臺階部沿所述開口的周向延伸,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邊緣搭接于所述臺階部上,且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所述臺階部密封配合。優選地,包括有兩個固定片,兩個固定片分設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兩端,所述固定片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夾設于所述固定片與所述臺階部之間。優選地,所述臺階部的外側邊緣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圍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邊緣與所述圍板之間形成有導水槽,所述導水槽與所述安裝套的頂部開口相連通。優選地,所述殼體內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內槽,所述內槽沿所述第二腔室的周向延伸,所述內槽的底部開設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貫穿于所述殼體的內外兩側。本技術公開的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中,在所述殼體的底部設置了容置倉,同時設置了與所述殼體底部可拆卸配合的倉蓋,當操作人員需要安裝、維修、更換作業時,只需拆下倉蓋即可對所述容置倉內的控制器和電池進行處理,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本技術無需整體取下路燈,也無需操作人員爬到路燈頂部,不僅方便了維修操作,而且有助于完成高空作業,此外,因容置倉的開口朝下,可有效避免控制器和電池與雨水接觸,進而提高了路燈的防水能力,較好地滿足了應用需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路燈結構的立體圖一;圖2為本技術路燈結構的分解圖一;圖3為本技術路燈結構的分解圖二;圖4為本技術路燈結構的分解圖三;圖5為本技術路燈結構的分解圖四;圖6為本技術路燈結構的立體圖二;圖7為圖6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8為本技術的內部局部結構圖;圖9為圖8中B部分的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更加詳細的描述。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結合圖1至圖9所示,其包括有殼體1,所述殼體1的底部固定有多個光源模組2,所述殼體1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與路燈桿固定連接的安裝套3,所述殼體1的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容置倉4,所述容置倉4內放置有控制器和電池,所述光源模組2和所述電池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殼體1的底部設有倉蓋5,所述倉蓋5與所述殼體1通過螺絲固定且二者密封配合,所述倉蓋5覆蓋于所述容置倉4。上述結構中,在所述殼體1的底部設置了容置倉4,同時設置了與所述殼體1底部可拆卸配合的倉蓋5,當操作人員需要安裝、維修、更換作業時,只需拆下倉蓋5即可對所述容置倉4內的控制器和電池進行處理,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本技術無需整體取下路燈,也無需操作人員爬到路燈頂部,不僅方便了維修操作,而且有助于完成高空作業,此外,因容置倉4的開口朝下,可有效避免控制器和電池與雨水接觸,進而提高了路燈的防水能力,較好地滿足了應用需求。為了將供電部分和控制部分分離,本實施例中,所述容置倉4包括有用于安裝控制器的第一腔室40和用于安裝電池的第二腔室41,所述第一腔室40與所述第二腔室41之間通過隔板42分隔。為了能夠容納較大尺寸的電池,本實施例中,所述倉蓋5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避讓凹口50,所述避讓凹口50與所述第二腔室41對齊。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1的底部形成有多個向上凹陷的安裝凹位6,所述安裝凹位6與所述光源模組2一一對齊,所述光源模組2固定于所述安裝凹位6之內。在上述多個安裝凹位6的作用下,可以方便對所述光源模組2進行拆卸、更換和維修,此外,底部安裝方式還可以對所述光源模組2起到防水作用。為了便于所述光源模組2散熱,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凹位6的背側形成有多個散熱片7。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凹位6內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導熱板8,所述導熱板8與所述光源模組2緊密貼合。本實施例優選采用具有發電能力的太陽能電池板,具體是指,所述殼體1的頂部固定有太陽能電池板9,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電性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有電能轉換電路,所述電能轉換電路用于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輸出電能轉換為可供所述電池充電的電能。其中,所述電能轉換電路可以是現有技術中任意一種能夠實現電能轉換和充電功能的電路。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殼體1的頂部設有開口10,所述開口10的邊緣形成有臺階部11,所述臺階部11沿所述開口10的周向延伸,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的邊緣搭接于所述臺階部11上,且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與所述臺階部11密封配合。為了能夠將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進行固定,本實施例包括有兩個固定片12,兩個固定片12分設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的兩端,所述固定片12與所述殼體1固定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夾設于所述固定片12與所述臺階部11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述臺階部11的外側邊緣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圍板13,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的邊緣與所述圍板13之間形成有導水槽14,所述導水槽14與所述安裝套3的頂部開口相連通。在上述導水槽14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太陽能電池板9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殼體(1),所述殼體(1)的底部固定有多個光源模組(2),所述殼體(1)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與路燈桿固定連接的安裝套(3),所述殼體(1)的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容置倉(4),所述容置倉(4)內放置有控制器和電池,所述光源模組(2)和所述電池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殼體(1)的底部設有倉蓋(5),所述倉蓋(5)與所述殼體(1)通過螺絲固定且二者密封配合,所述倉蓋(5)覆蓋于所述容置倉(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殼體(1),所述殼體(1)的底部固定有多個光源模組(2),所述殼體(1)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與路燈桿固定連接的安裝套(3),所述殼體(1)的底部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容置倉(4),所述容置倉(4)內放置有控制器和電池,所述光源模組(2)和所述電池分別電性連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殼體(1)的底部設有倉蓋(5),所述倉蓋(5)與所述殼體(1)通過螺絲固定且二者密封配合,所述倉蓋(5)覆蓋于所述容置倉(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倉(4)包括有用于安裝控制器的第一腔室(40)和用于安裝電池的第二腔室(41),所述第一腔室(40)與所述第二腔室(41)之間通過隔板(42)分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倉蓋(5)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避讓凹口(50),所述避讓凹口(50)與所述第二腔室(41)對齊。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的底部形成有多個向上凹陷的安裝凹位(6),所述安裝凹位(6)與所述光源模組(2)一一對齊,所述光源模組(2)固定于所述安裝凹位(6)之內,所述安裝凹位(6)的背側形成有多個散熱片(7)。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維修的路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凹位(6)內形成有向下凸出的導熱板(8),所述導熱板(8)與所述光源模組(2)緊密貼合。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哲,
申請(專利權)人:奧拓照明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