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包括下箱體,其特征是:所述下箱體固定連通上箱體,所述下箱體固定連通斜槽,所述上箱體固定連接U形板,所述下箱體固定連通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排水閥,所述U形板螺紋連接擠壓機構,所述下箱體鉸接擺位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環(huán)保設備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有利于實現(xiàn)垃圾裝袋瀝水。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
本技術涉及環(huán)保設備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
技術介紹
垃圾桶,又名廢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裝放垃圾的地方。多數(shù)以金屬或塑膠制,用時放入塑料袋,當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丟掉。垃圾桶是人們生活中“藏污納垢”的容器,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折射。現(xiàn)有的垃圾桶只是將垃圾袋套入期內,沒辦法實現(xiàn)固體垃圾與液體垃圾的分離。固體垃圾與液體垃圾容易滋生細菌,而且容易產(chǎn)生異味。此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有利于實現(xiàn)垃圾裝袋瀝水。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專利技術目的:一種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包括下箱體,其特征是:所述下箱體固定連通上箱體,所述下箱體固定連通斜槽,所述上箱體固定連接U形板,所述下箱體固定連通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排水閥,所述U形板螺紋連接擠壓機構,所述下箱體鉸接擺位機構。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擠壓機構包括螺桿一,所述U形板螺紋連接所述螺桿一,所述螺桿一固定連接轉盤一,所述螺桿一鉸接圓塊,所述圓塊上設置有直槽。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直槽匹配方板三,所述方板三固定連接把手,所述方板三穿過對稱的回形板,對稱的所述回形板分別固定連接方板一,所述方板一匹配所述上箱體,所述方板一設置有凹槽,所述方板一對應所述凹槽固定連接圓軸,所述圓塊匹配所述凹槽,所述圓塊鉸接所述圓軸。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一個回形板對應所述方板三螺紋連接頂絲。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擺位機構包括螺桿二,所述螺桿二鉸接所述下箱體,所述螺桿二固定連接轉盤二,所述螺桿二螺紋連接滑塊,所述滑塊鉸接連桿的一端,所述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固定連接方板二,所述方板二鉸接所述下箱體。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方板二匹配所述上箱體,所述方板二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圓孔,所述方板二匹配所述斜槽,所述弧形板匹配所述斜槽。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1)本裝置容易實現(xiàn)固體垃圾與液體垃圾的快速分離,避免固體垃圾與液體垃圾混合存放時容易滋生細菌,產(chǎn)生異味;(2)本裝置設置有擺位機構,操作擺位機構,使方板二移動與斜槽平齊,方便垃圾下落,收集到垃圾袋中;(3)本裝置通過操作擠壓機構壓縮垃圾實現(xiàn)固體垃圾與液體垃圾的快速分離,同時壓縮垃圾體積,方便收集,減少垃圾袋的使用。本技術為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有利于實現(xiàn)垃圾裝袋瀝水。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技術的局部剖開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圖3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圖4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二。圖5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三。圖6為本技術的局部剖開立體結構示意圖二。圖7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四。圖中:1、轉盤一,2、螺桿一,3、U形板,4、上箱體,5、下箱體,6、斜槽,7、方板一,8、方板二,9、轉盤二,10、排水閥,11、排水管,12、螺桿二,14、弧形板,15、連桿,16、滑塊,17、圓軸,18、凹槽,19、回形板,20、頂絲,21、方板三,22、把手,23、圓塊,24、直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如圖1-圖7所示,本技術包括下箱體5,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上箱體4,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斜槽6,所述上箱體4固定連接U形板3,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排水管11,所述排水管11上設置有排水閥10,所述U形板3螺紋連接擠壓機構,所述下箱體5鉸接擺位機構。所述擠壓機構包括螺桿一2,所述U形板3螺紋連接所述螺桿一2,所述螺桿一2固定連接轉盤一1,所述螺桿一2鉸接圓塊23,所述圓塊23上設置有直槽24。所述直槽24匹配方板三21,所述方板三21固定連接把手22,所述方板三21穿過對稱的回形板19,對稱的所述回形板19分別固定連接方板一7,所述方板一7匹配所述上箱體4,所述方板一7設置有凹槽18,所述方板一7對應所述凹槽18固定連接圓軸17,所述圓塊23匹配所述凹槽18,所述圓塊23鉸接所述圓軸17。一個回形板19對應所述方板三21螺紋連接頂絲20。所述擺位機構包括螺桿二12,所述螺桿二12鉸接所述下箱體5,所述螺桿二12固定連接轉盤二9,所述螺桿二12螺紋連接滑塊16,所述滑塊16鉸接連桿15的一端,所述連桿15的另一端鉸接弧形板14,所述弧形板14固定連接方板二8,所述方板二8鉸接所述下箱體5。所述方板二8匹配所述上箱體4,所述方板二8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圓孔,所述方板二8匹配所述斜槽6,所述弧形板14匹配所述斜槽6。所述上箱體4、所述下箱體5及所述斜槽6的材料為透明塑料。所述螺桿一2及所述螺桿二12均具有自鎖功能。本技術工作流程為:初始狀態(tài)時,方板一7處于上箱體4上部,方板三21遠離直槽24,方板二8封閉上箱體4。當向上箱體4扔垃圾時,按壓方板一7一側,方板一7繞圓塊23轉動,方板一7帶動圓軸17及回形板19擺動,回形板19帶動方板三21及把手22擺動,直到方板一7另一側向上擺動與上箱體4形成合適的角度,將垃圾扔入上箱體4,按壓方板一7另一側,使方板一7恢復初始位置。當垃圾中攜帶液體時,擰松頂絲20,移動把手22,把手22帶動方板三21沿回形板19移動,插入直槽24,擰緊頂絲20。轉動轉盤一1,轉盤一1帶動螺桿一2轉動,螺桿一2帶動圓塊23向下移動,圓塊23帶動方板三23向下移動,方板三23帶動回形板19向下移動,回形板19帶動方板一7及圓軸17向下移動接觸并擠壓垃圾,將垃圾中的液體擠壓出來,從方板二8中圓孔落到下箱體5中,直到?jīng)]有液體落下,反向轉動轉盤一1,使方板一7恢復原位,擰松頂絲20,移動把手22,使方板三21遠離直槽24,擰緊頂絲20。使用水管,一端連接排水管11,另一端放入下水道,打開排水閥10,將液體排盡,關閉排水閥10。當上箱體4垃圾較多時,使用垃圾袋環(huán)套斜槽6,轉動轉盤二9,轉盤二9帶動螺桿二12轉動,螺桿二12帶動滑塊16移動,滑塊16帶動連桿15擺動,連桿15帶動弧形板14擺動,弧形板14帶動方板二8擺動,直到方板二8與斜槽6平齊,停止轉動轉盤二19,垃圾沿方板二8向下滑動到斜槽6內,沿斜槽6落到垃圾袋中,當所有垃圾落到垃圾袋中,反向轉動轉盤二9,使方板二8恢復原位。以上公開的僅為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技術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包括下箱體(5),其特征是:/n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上箱體(4);/n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斜槽(6);/n所述上箱體(4)固定連接U形板(3);/n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排水管(11);/n所述排水管(11)上設置有排水閥(10);/n所述U形板(3)螺紋連接擠壓機構;/n所述下箱體(5)鉸接擺位機構。/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包括下箱體(5),其特征是:
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上箱體(4);
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斜槽(6);
所述上箱體(4)固定連接U形板(3);
所述下箱體(5)固定連通排水管(11);
所述排水管(11)上設置有排水閥(10);
所述U形板(3)螺紋連接擠壓機構;
所述下箱體(5)鉸接擺位機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其特征是:所述擠壓機構包括螺桿一(2),所述U形板(3)螺紋連接所述螺桿一(2),所述螺桿一(2)固定連接轉盤一(1),所述螺桿一(2)鉸接圓塊(23),所述圓塊(23)上設置有直槽(24)。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裝袋可瀝水廚房用垃圾桶,其特征是:所述直槽(24)匹配方板三(21),所述方板三(21)固定連接把手(22),所述方板三(21)穿過對稱的回形板(19),對稱的所述回形板(19)分別固定連接方板一(7),所述方板一(7)匹配所述上箱體(4),所述方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孫建軍,
申請(專利權)人:諸暨市虹景塑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