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包括除塵室、出風管、集塵室、吸風機、滑桿、螺紋桿、刷柄、刷頭、限位殼、扇葉以及馬達,除塵室上端面中間連接有出風管,出風管右側設置有集塵室,集塵室右側設置有吸風機,滑桿設置在吸塵罩下側,滑桿外表面套設有滑套,滑桿下側設置有螺紋桿,螺紋桿外表面套設有螺紋套,螺紋套下側連接有刷柄,刷柄下側連接有刷頭,限位殼設置在除塵室左右兩側,限位殼右側設置有扇葉,馬達設置在限位殼內部,該設計解決了原有除塵裝置除塵效率低、消耗人力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便于傳送帶除塵,除塵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
本技術是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屬于食品加工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食品生產企業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粉塵不但有害健康,還會影響機器設備使用壽命,破壞電氣系統絕緣而發生事故,因此需要在加工過程中進行除塵。現有技術中,現有的除塵裝置不能滿足除塵時空氣的凈化,在使用過程中灰塵會隨著空氣波動漂浮,從而對車間工作的工人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食品加工傳送帶除塵消耗人力,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現在急需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來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本技術結構合理,便于食品除塵,除塵效率高。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包括除塵室、出風管、集塵室、吸風機、放置口、主電機以及除塵機構,所述除塵室上端面中間連接有出風管,所述出風管右側設置有集塵室,所述集塵室右側設置有吸風機,所述除塵室前端面下側開設有放置口,所述除塵室左側設置有主電機,所述主電機上側設置有除塵機構,所述除塵室內部上側設置有吸塵罩,所述吸塵罩下側設置有傳送帶,所述除塵機構包括滑桿、螺紋桿、刷柄、刷頭、限位殼、扇葉以及馬達,所述滑桿設置在吸塵罩下側,所述滑桿外表面套設有滑套,所述滑桿下側設置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外表面套設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下側連接有刷柄,所述刷柄下側連接有刷頭,所述限位殼設置在除塵室左右兩側,所述限位殼右側設置有扇葉,所述馬達設置在限位殼內部。進一步地,所述集塵室內部右側安裝有過濾網。進一步地,所述螺紋桿左側連接有副電機,所述螺紋桿通過軸承與除塵室、副電機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滑套通過連接柱與螺紋套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螺紋套通過齒牙與刷柄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扇葉通過轉軸與馬達相連接,所述傳送帶通過轉軸與主電機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主電機、副電機、吸風機以及馬達均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滑桿上端面左右兩側分別裝配有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所述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均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所述副電機通過導線與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相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因本技術添加了滑桿、螺紋桿、刷柄、刷頭、限位殼、扇葉以及馬達,該設計能夠對傳送帶進行除塵,解決了原有除塵裝置除塵效率低、消耗人力問題,提高了本技術的便捷性。因螺紋桿左側連接有副電機,螺紋桿通過軸承與除塵室、副電機相連接,該設計方便螺紋桿的固定及運作,因滑套通過連接柱與螺紋套相連接,該設計對螺紋套進行固定,使刷頭可以左右移動除塵,因滑桿上端面左右兩側分別裝配有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均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副電機通過導線與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相連接,該設計方便刷頭左右反復運動進行反復除塵,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術結構合理,便于傳送帶除塵,除塵效率高。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的剖面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中除塵刷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中A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除塵室、2-出風管、3-集塵室、4-吸風機、5-放置口、6-主電機、7-除塵機構、8-吸塵罩、9-傳送帶、71-滑桿、72-滑套、73-螺紋桿、74-螺紋套、75-刷柄、76-刷頭、77-限位殼、78-扇葉、79-馬達。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請參閱圖1-圖4,本技術提供技術方案: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包括除塵室1、出風管2、集塵室3、吸風機4、放置口5、主電機6以及除塵機構7,除塵室1上端面中間連接有出風管2,出風管2右側設置有集塵室3,集塵室3右側設置有吸風機4,除塵室1前端面下側開設有放置口5,除塵室1左側設置有主電機6,主電機6上側設置有除塵機構7,除塵室1內部上側設置有吸塵罩8,吸塵罩8下側設置有傳送帶9。除塵機構7包括滑桿71、螺紋桿73、刷柄75、刷頭76、限位殼77、扇葉78以及馬達79,滑桿71設置在吸塵罩8下側,滑桿71外表面套設有滑套72,滑桿71下側設置有螺紋桿73,螺紋桿73外表面套設有螺紋套74,螺紋套74下側連接有刷柄75,刷柄75下側連接有刷頭76,限位殼77設置在除塵室1左右兩側,限位殼77右側設置有扇葉78,馬達79設置在限位殼77內部,該設計能夠對傳送帶除塵,解決了原有除塵裝置除塵效率低、消耗人力問題。集塵室3內部右側安裝有過濾網,該設計方便灰塵的過濾,提高吸風機4的使用壽命,方便灰塵收集處理,螺紋桿73左側連接有副電機,螺紋桿73通過軸承與除塵室1、副電機相連接,該設計方便螺紋桿73的固定及運作,滑套72通過連接柱與螺紋套74相連接,該設計對螺紋套74進行固定,使刷頭76可以左右移動除塵。螺紋套74通過齒牙與刷柄75相連接,該設計方便對刷柄和刷頭上下調節,扇葉78通過轉軸與馬達79相連接,傳送帶9通過轉軸與主電機6相連接,該設計有助于灰塵徹底吸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主電機6、副電機、吸風機4以及馬達79均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該設計方便主電機6、副電機、吸風機4以及馬達79的運作,從而帶動螺紋桿73、傳送帶9以及扇葉78運作,滑桿71上端面左右兩側分別裝配有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均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副電機通過導線與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相連接,該設計方便刷頭76左右反復運動進行反復除塵。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工人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為了增加機器使用壽命,需要食品加工所用的傳送帶進行除塵,工人可通過放置口5將刷頭76拉下,使刷頭76可接觸傳送帶9,主電機6、副電機、吸風機4以及馬達79均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主電機6通電帶動轉軸轉動,從而帶動傳送帶9轉動,使傳送帶9可全方面進行除塵,副電機通電帶動螺紋桿73轉動,螺紋桿73轉動帶動螺紋套74轉動,滑套72通過連接柱與螺紋套74相連接,滑套72在滑桿71上只能進行左右移動,因此對螺紋套74進行固定,使螺紋套74在螺紋桿73上只能左右移動,螺紋套74左右移動帶動刷柄75移動,刷柄75與刷頭76相連接,刷頭76左右移動對傳送帶9進行除塵,因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均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副電機通過導線與正向開關和反向開關相連接,當滑套72移動到最右端即可打開反向開關,副電機反向轉動帶動螺紋桿73反向轉動,從而帶動螺紋套74反向轉動,因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包括除塵室、出風管、集塵室、吸風機、放置口、主電機以及除塵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室上端面中間連接有出風管,所述出風管右側設置有集塵室,所述集塵室右側設置有吸風機,所述除塵室前端面下側開設有放置口,所述除塵室左側設置有主電機,所述主電機上側設置有除塵機構,所述除塵室內部上側設置有吸塵罩,所述吸塵罩下側設置有傳送帶;/n所述除塵機構包括滑桿、螺紋桿、刷柄、刷頭、限位殼、扇葉以及馬達,所述滑桿設置在吸塵罩下側,所述滑桿外表面套設有滑套,所述滑桿下側設置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外表面套設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下側連接有刷柄,所述刷柄下側連接有刷頭,所述限位殼設置在除塵室左右兩側,所述限位殼右側設置有扇葉,所述馬達設置在限位殼內部。/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包括除塵室、出風管、集塵室、吸風機、放置口、主電機以及除塵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室上端面中間連接有出風管,所述出風管右側設置有集塵室,所述集塵室右側設置有吸風機,所述除塵室前端面下側開設有放置口,所述除塵室左側設置有主電機,所述主電機上側設置有除塵機構,所述除塵室內部上側設置有吸塵罩,所述吸塵罩下側設置有傳送帶;
所述除塵機構包括滑桿、螺紋桿、刷柄、刷頭、限位殼、扇葉以及馬達,所述滑桿設置在吸塵罩下側,所述滑桿外表面套設有滑套,所述滑桿下側設置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外表面套設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下側連接有刷柄,所述刷柄下側連接有刷頭,所述限位殼設置在除塵室左右兩側,所述限位殼右側設置有扇葉,所述馬達設置在限位殼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室內部右側安裝有過濾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品加工傳送帶用除塵裝置,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曉龍,
申請(專利權)人:陳曉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