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氣分離裝置,涉及環保用噴淋塔結構領域,包括筒體和筒體內的若干進氣內筒,筒體底部有氣水分隔板,進氣內筒將筒體內部分為進氣區和排水區,進氣內筒的內部為進氣區,外部為排水區,筒體的各進氣區在氣水分隔板分別設有進氣口,筒體的排水區在底板設有一排水口,進氣內筒頂部設有排氣口,進氣內筒之間由隔板隔開,每個進氣內筒的上方均設有配風擋雨帽,由支架固定在隔板或進氣內筒上,高度低于或等于隔板的高度,每個配風擋雨帽完全遮擋住每個進氣內筒排氣口,與進氣內筒頂部、隔板均存在間距,隔板的底部設有排水孔將排水區底部水連通,排水口與出水管連通。本裝置實現了筒體內水氣分離,氣體均勻分布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水氣分離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環保用噴淋塔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氣分離裝置。
技術介紹
工業廢氣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對人體、環境和生態系統存在著極大的危害,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嚴格,工業廢氣的處理變的越來越重要,工業廢氣的凈化技術通常是通過噴淋塔進行吸收。目前的噴淋塔通常包括塔身,塔身底部有儲液區,在儲液區的上部塔身上有進氣口,塔身近頂部有出氣口,塔身對應進氣口和出氣口中間位置設置有噴淋系統,塔身外安裝有從儲液區到噴淋系統的導管。儲液區的液體經導管由噴淋系統向下噴出,工業廢氣由進氣口吹入由塔身向上運動,與噴淋系統噴下的加藥池的液體發生物理或化學而達到凈化的作用。現有噴淋塔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噴淋產生的水霧氣很容易經進氣口進入鼓風設備,造成設備阻力增加,設備腐蝕等;2.通過進氣口直接進入噴淋塔內的氣體,布氣不均勻,從而反應不充分。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正是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水氣分離裝置。主要創新在于設置若干進氣內筒,相鄰的進氣內筒間以隔板分開,并在各個進氣內筒上方布設配風擋雨帽,配風擋雨帽的作用既能均布氣體,又能遮擋水流進入進氣內筒內,隔板的作用是避免了噴淋水在進氣內筒出來的氣體的吹動作用下進入相鄰的進氣內筒內,從而影響水氣分離,本裝置實現了筒體內水氣分離,氣體在筒體內均勻分布。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的目的,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水氣分離裝置,包括筒體和筒體內的若干進氣內筒,筒體底部有氣水分隔板,進氣內筒將筒體內部分為進氣區和排水區,進氣內筒的內部為進氣區,進氣內筒的外部為排水區,各進氣內筒共享氣水分隔板,筒體各進氣區的氣水分隔板上均設有進氣口,排水區的底板上設有排水口,筒體側壁設有和排水口連通的出水管;進氣內筒頂部設有排氣口,進氣內筒和進氣內筒之間由隔板隔開,每個進氣內筒的上方均設有配風擋雨帽,配風擋雨帽由支架固定在隔板或進氣內筒上,配風擋雨帽的高度低于或等于隔板的高度,每個配風擋雨帽完全遮擋住每個進氣內筒排氣口,配風擋雨帽與進氣內筒頂部、隔板均存在間距,隔板的底部設有排水孔將排水區底部水連通。氣體經氣水分隔板的進氣口進入各個進氣內筒,向上運動到配風擋雨帽,然后氣體在配風擋雨帽的遮擋下向四周均勻吹散,配風擋雨帽遮擋住進氣內筒頂部的排氣口防止水進入進氣內筒內,隔板則避免了經過配風擋雨帽的水進入相鄰的進氣內筒,水則順著隔板進入排水區,然后經過隔板上的排水孔流至排水口,通過出水管排出分離裝置。進一步的,筒體和進氣內筒均為圓柱體結構,有利于布氣的均勻。進一步的,進氣內筒的數量是7-11個。進一步的,進氣內筒分為中心進氣內筒和若干側進氣內筒,中心進氣內筒位于筒體中央,與筒體同中心軸,側進氣內筒均勻環繞在中心進氣筒外側,使進氣均勻。進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中心環形隔板和連接在中心環形隔板外側的呈放射狀布置的側隔板,所述中心進氣內筒和側進氣內筒之間通過中心環形隔板隔開,所述側進氣內筒和側進氣內筒之間通過側隔板隔開。噴淋向下的水在隔板的作用下不會進入到鄰近的進氣內筒內。進一步的,中心進氣內筒的直徑為筒體直徑的1/4~1/3。進一步的,側進氣內筒直徑為筒體直徑的1/5~1/4。進一步地,所述配風擋雨帽呈傘狀結構。進一步地,所述配風擋雨帽內設有一開口向上的傘狀導流板,氣體經配風擋雨帽向四周均勻吹散向上運動。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中噴淋產生的水因配風擋雨帽的遮擋和隔板作用,無法進入進氣區和鼓風設備,造成鼓風設備阻力增加,設備腐蝕等。2.本專利技術中進氣內筒與其上方的配風擋雨帽相互配合,實現了吹氣均勻,反應充分。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水氣分離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方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B-B方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水氣分離裝置隔板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2水氣分離裝置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A-A方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5中B-B方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其中,1-進氣內筒,1.1-中心進氣內筒,1.2側進氣內筒,2-配風擋雨帽,3-隔板,4-出水管,5-筒體,6-排水孔,7-進氣口,8-排水口,9-傘狀導流板,10-氣水分隔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1:如圖1、2、3、4所示,一種水氣分離裝置,包括筒體5和筒體5內的若干進氣內筒1,筒體底部有氣水分隔板10,筒體5和進氣內筒1為圓柱體結構,進氣內筒1分為中心進氣內筒1.1和8個側進氣內筒1.2,中心進氣內筒1.1位于筒體5中央,與筒體5同中心軸,側進氣內筒1.2均勻環繞在中心進氣筒1.1外側,中心進氣內筒1.1的直徑為筒體5直徑的1/3,側進氣內筒1.2直徑為筒體5直徑的1/4,進氣內筒1將筒體5內部分為進氣區和排水區,進氣內筒1的內部為進氣區,進氣內筒1的外部為排水區,各進氣內筒1共享氣水分隔板10,筒體的各進氣區的氣水分隔板10上均設有進氣口7,排水區的底板上設有排水口8,筒體5側壁設有和排水口8連通的出水管4;進氣口7連通進氣區,每個進氣內筒1頂部設有排氣口,進氣筒1和進氣筒1之間由隔板3隔開,隔板3包括中心環形隔板3.1和連接在中心環形隔板3.1外側的呈放射狀布置的側隔板3.2,中心進氣內筒1.1和側進氣內筒1.2之間通過中心環形隔板3.1隔開,側進氣內筒1.2和側進氣內筒1.2之間通過側隔板3.2隔開。每個進氣內筒1的上方均設有配風擋雨帽2,配風擋雨帽2由支架11固定在隔板3或進氣內筒1上,配風擋雨帽2的高度低于或等于隔板3的高度,每個配風擋雨帽2完全遮擋住每個進氣內筒1排氣口,配風擋雨帽2與隔板3、進氣內筒1頂部均存在間距,配風擋雨帽2呈傘狀結構,配風擋雨帽2內設有一開口向上的傘狀導流板9,隔板3的底部設有排水孔6將排水區底部水連通。氣體經氣水分隔板10的進氣口7進入各個進氣內筒1,經過進氣內筒1向上運動到配風擋雨帽2,氣體經傘狀導流板9導流并向四周均勻吹散,從而使氣體分散均勻,吹脫的更完全,噴淋向下的水與氣體發生反應,水在配風擋雨帽2的遮擋后向四周分散運動,經過隔板3阻擋水不會進入到鄰近的進氣內筒1內,而是延著隔板3向下流動進入排水區,在排水區內通過排水口8進入出水管4排出筒體5,達到水氣分離的目的。實施例2:如圖5、6、7所示,一種水氣分離裝置,包括筒體5和筒體5內的若干進氣內筒1,筒體底部有氣水分隔板10,筒體5和進氣內筒1為圓柱體結構,進氣內筒的中心軸方向與筒體5的中心軸方向一致,進氣內筒的直徑為筒體5直徑的1/5,進氣內筒1將筒體5內部分為進氣區和排水區,進氣內筒1的內部為進氣區,進氣內筒1的外部為排水區,各進氣內筒1共享氣水分隔板10,筒體的各進氣區的氣水分隔板10上均設有進氣口7,排水區的氣水分隔板10設有排水口8,筒體5側壁設有和排水口8連通的出水管4;進氣口7連通進氣區,進氣內筒1頂部敞口,進氣內筒1和進氣內筒1之間由隔板3隔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氣分離裝置,包括筒體和筒體內的若干進氣內筒,其特征在于,筒體底部有氣水分隔板,進氣內筒將筒體內部分為進氣區和排水區,進氣內筒的內部為進氣區,進氣內筒的外部為排水區,各進氣內筒共享氣水分隔板,筒體的各進氣區的底板上均設有進氣口,排水區的底板上設有排水口,筒體側壁設有和排水口連通的出水管;進氣內筒頂部設有排氣口,進氣內筒和進氣內筒之間由隔板隔開,每個進氣內筒的上方均設有配風擋雨帽,配風擋雨帽由支架固定在隔板或進氣內筒上,配風擋雨帽的高度低于或等于隔板的高度,每個配風擋雨帽完全遮擋住每個進氣內筒排氣口,配風擋雨帽與進氣內筒頂部、隔板均存在間距,隔板的底部設有排水孔將排水區底部水連通。/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氣分離裝置,包括筒體和筒體內的若干進氣內筒,其特征在于,筒體底部有氣水分隔板,進氣內筒將筒體內部分為進氣區和排水區,進氣內筒的內部為進氣區,進氣內筒的外部為排水區,各進氣內筒共享氣水分隔板,筒體的各進氣區的底板上均設有進氣口,排水區的底板上設有排水口,筒體側壁設有和排水口連通的出水管;進氣內筒頂部設有排氣口,進氣內筒和進氣內筒之間由隔板隔開,每個進氣內筒的上方均設有配風擋雨帽,配風擋雨帽由支架固定在隔板或進氣內筒上,配風擋雨帽的高度低于或等于隔板的高度,每個配風擋雨帽完全遮擋住每個進氣內筒排氣口,配風擋雨帽與進氣內筒頂部、隔板均存在間距,隔板的底部設有排水孔將排水區底部水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氣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筒體和進氣內筒為圓柱體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氣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氣內筒的數量為7~11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宏林,鄧賢文,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藍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