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包括:基座、網絡控制器、鎖具機構、固定機構、充電接口、指示燈箱和擋雨棚;沿上下方向設置在所述基座的頂端右側中心位置;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從左至右間隙設置在基座的頂端中部;若干個所述固定機構從左至右間隙設置在基座的頂端且位于鎖具機構的后側對應位置處;若干個所述充電接口分別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的前側頂端。該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可實現共享電單車的風力自動充電,無需工作人員手動更換充電電瓶,減少人力浪費同時更加環保節能,并且可對共享電單車進行固定,使其擺放更加整齊,避免單車傾倒,影響交通的同時破壞路面整潔美觀,實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風能
,具體為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
技術介紹
風能(windenergy)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由于地面各處受太陽輻照后氣溫變化不同和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氣壓的差異,在水平方向高壓空氣向低壓地區流動,即形成風,風能資源決定于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而共享單車是指企業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是一種分時租賃模式。共享單車是一種新型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實質是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賃業務-自行車租賃業務,其主要依靠載體為(單車)自行車。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經濟發展而帶來的自行車出行萎靡狀況;最大化的利用了公共道路通過率;現有
內,共享電單車多為工作人員手動更換充電電瓶,操作較為麻煩,且浪費大量人力,并且共享電單車停車地點擺放較為凌亂,單車容易傾倒,影響交通的同時破壞路面整潔美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的共享電單車多為工作人員手動更換充電電瓶,操作較為麻煩,且浪費大量人力,并且共享電單車停車地點擺放較為凌亂,單車容易傾倒,影響交通的同時破壞路面整潔美觀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包括:基座;網絡控制器,沿上下方向設置在所述基座的頂端右側中心位置;鎖具機構,所述鎖具機構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從左至右間隙設置在基座的頂端中部;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固定機構從左至右間隙設置在基座的頂端且位于鎖具機構的后側對應位置處;充電接口,所述充電接口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充電接口分別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的前側頂端,所述指示燈箱和充電接口電性連接;指示燈箱,所述指示燈箱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指示燈箱分別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的頂端,所述指示燈箱和網絡控制器電性連接;擋雨棚,沿左右方向通過支架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的頂端。優選的,所述鎖具機構包括:鎖具機構殼體、電推桿和外殼;鎖具機構殼體沿上下方向設置在所述基座的頂端;電推桿沿上下方向安裝在所述鎖具機構殼體的內腔底端,所述鎖具機構殼體和網絡控制器電性連接;外殼設置在所述電推桿的頂端。優選的,所述鎖具機構還包括:第一電機、多線蝸桿、轉軸和蝸輪;第一電機沿上下方向安裝在所述外殼的底端前側,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延伸進外殼的內腔,所述第一電機和網絡控制器電性連接;多線蝸桿沿上下方向螺釘連接在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轉軸沿左右方向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所述外殼的內腔右側中心位置,所述軸承的內環與轉軸的外壁過盈配合,且軸承的外環與外殼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轉軸的右側延伸出外殼的外壁;蝸輪鍵連接在所述轉軸的外壁左側,所述蝸輪與多線蝸桿相嚙合。優選的,所述鎖具機構還包括:限位槽、限位滑塊和環形電子鎖;限位槽沿上下方向開始在所述鎖具機構殼體的內腔右側頂端,所述限位槽的內腔左右兩側分別與鎖具機構殼體的內腔和外壁相貫通;限位滑塊插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內腔,所述轉軸的右側貫穿限位滑塊的外壁;環形電子鎖安裝在所述轉軸的右端,所述環形電子鎖和網絡控制器電性連接。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固定機構殼體、固定架、安裝槽和卡槽座;固定機構殼體設置在基座(1)的頂端且位于鎖具機構殼體的后側對應位置處;固定架安裝在所述固定機構殼體的上表面;安裝槽沿前后方向開設在所述固定機構殼體的前側中心位置;卡槽座設置在所述固定架的頂端前側。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還包括:絲杠螺桿、第一齒輪、第二電機、第二齒輪和絲杠螺母;絲杠螺桿沿左右方向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所述固定機構殼體的內腔后側,所述軸承的內環與絲杠螺桿的外壁過盈配合,且軸承的外環與固定機構殼體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絲杠螺桿的外壁左右兩側螺紋為正反螺紋;第一齒輪鍵連接在所述絲杠螺桿的外壁中心位置;第二電機沿左右方向設置在所述固定機構殼體的內腔底端后側且位于絲杠螺桿的前側,所述第二電機和網絡控制器電性連接;第二齒輪螺釘連接在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所述第二齒輪和第一齒輪相嚙合;所述絲杠螺母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絲杠螺母分別螺接在絲杠螺桿的外壁左右兩側。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還包括:導軌、滑塊、連接架和固定板;導軌沿左右方向設置在所述固定機構殼體的內腔后側;所述滑塊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滑塊分別在導軌的外壁左右兩側;所述連接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連接架分別沿前后方向設置在左右兩個滑塊的前側,左右兩個所述連接架的內側分別延伸進安裝槽的內腔左右兩側;所述固定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板分別在左右兩個連接架的內側。優選的,所述基座還包括:電源箱和風力發電機;電源箱沿上下方向設置在所述基座的頂端右后方,所述電源箱和網絡控制器電性連接;風力發電機設置在所述電源箱的頂端,所述風力發電機分別與電源箱和網絡控制器電性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通過風力發電機進行發電,并將電力存儲在電源箱內,并使用對應位上的充電接口與電單車連接進行充電,通過電推桿自身伸長以在外殼和轉軸的配合下驅動環形電子鎖移動至指定高度,第一電機驅動多線蝸桿轉動,促使蝸輪在多線蝸桿旋轉力的作用下驅動轉軸驅動環形電子鎖轉動并套接在電單車車座支撐架外部,環形電子鎖內部鎖芯轉動對電單車鎖住的同時對電單車后部進行固定,通過第二電機驅動第二齒輪轉動,促使第一齒輪在第二齒輪旋轉力的作用下驅動絲杠螺桿逆時針轉動,絲杠螺母在絲杠螺桿旋轉力的作用下在接架的配合驅動對應位置上的固定板向內側移動以夾緊電單車前輪底部,進而對電單車前部進行固定,從而可實現共享電單車的風力自動充電,無需工作人員手動更換充電電瓶,減少人力浪費同時更加環保節能,并且可對共享電單車進行固定,使其擺放更加整齊,避免單車傾倒,影響交通的同時破壞路面整潔美觀,實用性強。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鎖具機構爆炸圖;圖3為圖1的固定機構爆炸圖。圖中:1、基座,2、網絡控制器,3、鎖具機構,31、鎖具機構殼體,32、電推桿,33、外殼,34、第一電機,35、多線蝸桿,36、轉軸,37、蝸輪,38、限位槽,39、限位滑塊,310、環形電子鎖,4、固定機構,41、固定機構殼體,42、固定架,43、安裝槽,44、絲杠螺桿,45、第一齒輪,46、第二電機,47、第二齒輪,48、絲杠螺母,49、導軌,410、滑塊,411、連接架,412、固定板,413、卡槽座,5、充電接口,6、指示燈箱,7、擋雨棚,8、電源箱,9、風力發電機。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n網絡控制器(2),沿上下方向設置在所述基座(1)的頂端右側中心位置;/n鎖具機構(3),所述鎖具機構(3)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3)從左至右間隙設置在基座(1)的頂端中部;/n固定機構(4),所述固定機構(4)的數量為若干個;/n充電接口(5),所述充電接口(5)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充電接口(5)分別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3)的前側頂端,所述充電接口(5)和網絡控制器(2)電性連接;/n指示燈箱(6),所述指示燈箱(6)的數量為若個,若干個所述指示燈箱(6)分別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3)的頂端,所述指示燈箱(6)和網絡控制器(2)電性連接;/n擋雨棚(7),沿左右方向通過支架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3)的頂端。/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網絡控制器(2),沿上下方向設置在所述基座(1)的頂端右側中心位置;
鎖具機構(3),所述鎖具機構(3)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3)從左至右間隙設置在基座(1)的頂端中部;
固定機構(4),所述固定機構(4)的數量為若干個;
充電接口(5),所述充電接口(5)的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充電接口(5)分別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3)的前側頂端,所述充電接口(5)和網絡控制器(2)電性連接;
指示燈箱(6),所述指示燈箱(6)的數量為若個,若干個所述指示燈箱(6)分別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3)的頂端,所述指示燈箱(6)和網絡控制器(2)電性連接;
擋雨棚(7),沿左右方向通過支架設置在若干個所述鎖具機構(3)的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具機構(3)包括:
鎖具機構殼體(31),沿上下方向設置在所述基座(1)的頂端;
電推桿(32),沿上下方向安裝在所述鎖具機構殼體(31)的內腔底端;
外殼(33),設置在所述電推桿(32)的頂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具機構(3)還包括:
第一電機(34),沿上下方向安裝在所述外殼(33)的底端前側,所述第一電機(34)的輸出端延伸進外殼(33)的內腔,所述第一電機(34)和網絡控制器(2)電性連接;
多線桿(35),沿上下方向螺釘連接在所述電機(34)的輸出端;
轉軸(36),沿左右方向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所述外殼(33)的內腔右側中心位置,所述軸承的內環與轉軸(36)的外壁過盈配合,且軸承的外環與外殼(33)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轉軸(36)的右側延伸出外殼(33)的外壁;
蝸輪(37),鍵連接在所述轉軸(36)的外壁左側,所述蝸輪(37)與多線蝸桿(35)相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風能共享電單車充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具機構(3)還包括:
限位槽(38),沿上下方向開始在所述鎖具機構殼體(31)的內腔右側頂端,所述限位槽(38)的內腔左右兩側分別與鎖具機構殼體(31)的內腔和外壁相貫通;
限位滑塊(39),插接在所述限位槽(38)的內腔,所述轉軸(36)的右側貫穿限位滑塊(39)的外壁;
環形電子鎖(310),安裝在所述轉軸(36)的右端,所述環形電子鎖(310)和網絡控制器(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李霖,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