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內置有中空纖維膜,殼體左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前端蓋,前端蓋焊接有進水口,前端蓋套接有濾板,殼體右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后端蓋,后端蓋焊接有出水口,殼體和前端蓋之間,以及殼體和后端蓋之間均卡嵌有承接板,承接板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中空纖維膜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樹脂支架,樹脂支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承接板,承接板和樹脂支架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卡嵌連接的方式,使得承接板、樹脂支架和中空纖維膜三者作為一個整體,可以快速從殼體從取出,有利于維護中空纖維膜的完整形狀而不變形,方便安裝維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
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
,具體為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氨氮廢水主要來源于化肥、焦化、石化、制藥、食品、垃圾填埋場等,大量氨氮廢水排入水體不僅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體黑臭,給水處理的難度和成本加大,甚至對人群及生物產生毒害作用?,F有技術中,采用能夠分離廢水中氨氮的中空纖維膜,是對現有的高氨氮廢水處理理念的革新,其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進行氨氮脫除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無二次污染。目前中空纖維膜安裝復雜,不便于拆卸維護。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以達到簡化中空纖維膜安裝,方便安裝維護的目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置有中空纖維膜,所述中空纖維膜呈圓柱形排列,所述殼體左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前端蓋,所述前端蓋焊接有進水口,前端蓋套接有濾板,所述殼體右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后端蓋,所述后端蓋焊接有出水口,殼體和前端蓋之間,以及殼體和后端蓋之間均卡嵌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中空纖維膜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樹脂支架,所述樹脂支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和樹脂支架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優選的,所述承接板靠近樹脂支架的一側開設有圓槽,所述圓槽恰好容納樹脂支架,承接板遠離樹脂支架的一側設有圓孔,所述圓孔連通圓槽,承接板外周設有圓環架,所述圓環架與承接板一體成型,位于左側的承接板上的圓環架嵌入殼體和前端蓋之間,位于右側的承接板上的圓環架嵌入殼體和后端蓋之間。優選的,所述濾板靠近殼體的一側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環形架,所述環形架的外徑與前端蓋的內徑相等,所述濾板前側設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焊接有前端蓋。優選的,所述濾板開設有濾孔,所述濾孔在濾板表面呈同心圓式均勻分布,濾孔呈錐面孔形,且濾孔靠近進水口一側的直徑小于濾孔遠離進水口一側的直徑。優選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的豎直截面均呈圓形,且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表面均涂覆有耐酸堿腐蝕涂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混凝沉淀設備,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采用卡嵌連接的方式,使得承接板、樹脂支架和中空纖維膜三者作為一個整體,可以快速從殼體從取出,有利于維護中空纖維膜的完整形狀而不變形,方便安裝維護,并通過第一、第二和第三密封圈,對殼體、前端蓋、后端蓋和承接板的連接處進行充分密封,提高裝置密封能力;2、本技術通過在中空纖維膜前側設置濾板,一方面可以降低從進水口流入的污水對濾板的沖擊,保護中空纖維膜;另一方面可以均勻分配的污水,并增加水流湍流,有利于提高中空纖維膜分離氨氮效率;3、采用錐面孔設計的濾孔中不容易阻塞,而污水中大顆粒物質被濾板阻擋而集聚在濾板前側,避免大顆粒物質遮擋中空纖維膜的中空內腔,打開排渣口即可排走大顆粒,方便清洗。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部結構示意圖。圖中:1殼體、2前端蓋、3后端蓋、4承接板、401圓槽、402圓孔、403圓環架、5樹脂支架、6螺栓、7濾板、701濾孔、702環形架、8中空纖維膜、9第一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11第三密封圈、12進水口、13出水口、14排渣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和圖2,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殼體1,殼體1左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前端蓋2,前端蓋2焊接有進水口12,殼體1右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后端蓋3,后端蓋3焊接有出水口13。殼體1內置有中空纖維膜8,中空纖維膜8選用具有中空內腔的纖維絲,中空纖維膜8呈圓柱形排列,中空纖維膜8兩端各貫穿一塊樹脂支架5,樹脂支架5采用環氧樹脂制作而成,樹脂支架5與中空纖維膜8膠連接,并且樹脂支架5通過螺栓6固定連接承接板4。如圖2所示,承接板4靠近樹脂支架5的一側開設有圓槽401,圓槽401恰好容納樹脂支架5,承接板4遠離樹脂支架5的一側設有圓孔402,圓孔402連通圓槽401,承接板4外周設有圓環架403,圓環架403與承接板4一體成型,位于左側的承接板4上的圓環架403嵌入殼體1和前端蓋2之間,位于右側的承接板4上的圓環架403嵌入殼體1和后端蓋3之間。殼體1和前端蓋2之間,以及殼體1和后端蓋3之間均卡嵌有承接板4,承接板4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10,承接板4和樹脂支架5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11。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和第三密封圈11的豎直截面均呈圓形,且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和第三密封圈11表面均涂覆有耐酸堿腐蝕涂層。通過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和第三密封圈11,對殼體1、前端蓋2、后端蓋3和承接板4的連接處進行充分密封,避免污水泄漏,采用卡嵌連接的方式,使得承接板4、樹脂支架5和中空纖維膜8三者作為一個整體,可以快速從殼體1從取出,樹脂支架5和中空纖維膜8通過承接板4被約束在殼體1中,防止中空纖維膜8在殼體內移動,中空纖維膜8安裝穩定性好,有利于維護中空纖維膜8的完整形狀而不變形,方便安裝維護。前端蓋2套接有濾板7,濾板7靠近殼體1的一側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環形架702,環形架702的外徑與前端蓋2的內徑相等,即環形架702套設在前端蓋2中。濾板7開設有濾孔701,濾孔701在濾板7表面呈同心圓式均勻分布,通過在中空纖維膜8前側設置濾板7,一方面可以降低從進水口12流入的污水對濾板7的沖擊,保護中空纖維膜8;另一方面可以均勻分配的污水,并增加水流湍流,有利于提高中空纖維膜8分離氨氮效率。設計濾板7如下:濾孔701呈錐面孔形,且濾孔701靠近進水口12一側的直徑小于濾孔701遠離進水口12一側的直徑。采用錐面孔設計的濾孔701中不容易阻塞,而污水中大顆粒物質被濾板7阻擋而集聚在濾板7前側,避免大顆粒物質遮擋中空纖維膜8的中空內腔,提高中空纖維膜8分離氨氮效率。濾板7前側設有排渣口14,排渣口14焊接有前端蓋2,打開排渣口14即可排走大顆粒,方便清洗濾板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內置有中空纖維膜(8),所述中空纖維膜(8)呈圓柱形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左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前端蓋(2),所述前端蓋(2)焊接有進水口(12),前端蓋(2)套接有濾板(7),所述殼體(1)右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后端蓋(3),所述后端蓋(3)焊接有出水口(13),殼體(1)和前端蓋(2)之間,以及殼體(1)和后端蓋(3)之間均卡嵌有承接板(4),所述承接板(4)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10),所述中空纖維膜(8)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樹脂支架(5),所述樹脂支架(5)通過螺栓(6)固定連接承接板(4),所述承接板(4)和樹脂支架(5)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11)。/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內置有中空纖維膜(8),所述中空纖維膜(8)呈圓柱形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左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前端蓋(2),所述前端蓋(2)焊接有進水口(12),前端蓋(2)套接有濾板(7),所述殼體(1)右側通過法蘭連接有后端蓋(3),所述后端蓋(3)焊接有出水口(13),殼體(1)和前端蓋(2)之間,以及殼體(1)和后端蓋(3)之間均卡嵌有承接板(4),所述承接板(4)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10),所述中空纖維膜(8)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樹脂支架(5),所述樹脂支架(5)通過螺栓(6)固定連接承接板(4),所述承接板(4)和樹脂支架(5)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4)靠近樹脂支架(5)的一側開設有圓槽(401),所述圓槽(401)恰好容納樹脂支架(5),承接板(4)遠離樹脂支架(5)的一側設有圓孔(402),所述圓孔(402)連通圓槽(401),承接板(4)外周設有圓環架(403),所述圓環架(403)與承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裘知,余侃侃,董紅兵,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西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