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涉及到塑膠跑道技術領域,包括彈性結構層、基石結構層和減震結構,彈性結構層設置在基石結構層頂部,彈性結構層包括塑膠表層、第一彈性層和第二彈性層,塑膠表層、第一彈性層和第二彈性層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基石結構層包括細瀝青混凝土層、粗瀝青混凝土層、卵石墊層和基礎底層,細瀝青混凝土層、粗瀝青混凝土層、卵石墊層和基礎底層由上而下依次設置,第二彈性層與塑膠表層之間設置有粘膠層,減震結構包括固定塊和承壓塊,第一彈性層和第二彈性層內均設置有容放腔,承壓塊設置在容放腔內,細瀝青混凝土內設置有放置腔,固定塊設置在放置腔內,具有減震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
本技術涉及塑膠跑道
,特別涉及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
技術介紹
塑膠跑道又稱全天候田徑運動跑道,塑膠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壓強度高、硬度彈性適當、物理性能穩定的特性,有利于運動員速度和技術的發揮,有效地提高運動成績,降低摔傷率。因此塑膠跑道是優質的全天候室外運動場地坪材料,但是現在的塑膠跑道大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普通的塑膠跑道大都是多層材質疊加而成,具有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一般軟度較大,但是使用時也更加容易受損,另一方面,普通的塑膠跑道排水時,雨水會經過彈性層,因此會減少使用壽命,所以現在需要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來幫助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穩定性差,使用壽命短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包括彈性結構層、基石結構層和減震結構,所述彈性結構層設置在所述基石結構層頂部,所述彈性結構層包括塑膠表層、第一彈性層和第二彈性層,所述塑膠表層、所述第一彈性層和所述第二彈性層由上而下依次設置,所述基石結構層包括細瀝青混凝土層、粗瀝青混凝土層、卵石墊層和基礎底層,所述細瀝青混凝土層、所述粗瀝青混凝土層、所述卵石墊層和所述基礎底層由上而下依次設置,所述第二彈性層與所述塑膠表層之間設置有粘膠層,所述減震結構包括固定塊和承壓塊。優選的,所述第一彈性層和所述第二彈性層內均設置有容放腔,所述承壓塊設置在所述容放腔內,所述細瀝青混凝土內設置有放置腔,所述固定塊設置在所述放置腔內。優選的,所述承壓塊底部焊接有緩壓塊,所述緩壓塊底部焊接有連接塊。優選的,所述固定塊內設置有內腔,所述連接塊底部焊接有擋片,所述擋片與所述內腔的內壁之間焊接有彈簧。優選的,所述承壓塊一側設置有連接槽一和連接凸起一,所述承壓塊另一側設置有連接槽二和連接凸起二。優選的,所述承壓塊內設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為半圓弧形狀。優選的,所述連接塊內設置有分支槽,所述分支槽與所述排水槽之間設置有連通槽。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1、本技術在使用時,減震結構能夠啟動加固和減震的作用,塑膠表面受到擠壓后,承壓塊和緩壓塊向下移動時通過連接塊底部的擋片能夠擠壓彈簧,從而能夠起到高減震效果,并且有承壓塊之間是卡接在一起,因此能夠增強本技術的穩定性;2、塑膠表面上有積水時,水先滲透塑膠表層進入第一彈性層頂部時,水能夠進入承壓塊內的排水槽內,然后通過連接槽進入連接塊內的分支槽內,因此能夠從分支槽排放到下方的基石結構層內,從而能夠防止水在第一彈性層和第二彈性層內滯留,進而能夠延長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的剖面視圖。圖2為本技術結構的固定塊剖面視圖。圖3為本技術結構的承壓塊剖面視圖。圖4為本技術結構的立體圖。圖中:1、塑膠表層;2、第一彈性層;3、第二彈性層;4、細瀝青混凝土層;5、粗瀝青混凝土層;6、卵石墊層;7、基礎底層;8、粘膠層;9、固定塊;10、承壓塊;11、緩壓塊;12、連接塊;13、擋片;14、彈簧;15、連接槽一;16、連接凸起一;17、連接槽二;18、連接凸起二;19、排水槽;20、分支槽;21、連接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4所示的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包括彈性結構層、基石結構層和減震結構,彈性結構層設置在基石結構層頂部,彈性結構層包括塑膠表層1、第一彈性層2和第二彈性層3,塑膠表層1、第一彈性層2和第二彈性層3由上而下依次設置,基石結構層包括細瀝青混凝土層4、粗瀝青混凝土層5、卵石墊層6和基礎底層7,細瀝青混凝土層4、粗瀝青混凝土層5、卵石墊層6和基礎底層7由上而下依次設置,第二彈性層3與塑膠表層1之間設置有粘膠層8,減震結構包括固定塊9和承壓塊10,第一彈性層2和第二彈性層3內均設置有容放腔,承壓塊10設置在容放腔內,細瀝青混凝土內設置有放置腔,固定塊9設置在放置腔內,承壓塊10底部焊接有緩壓塊11,緩壓塊11底部焊接有連接塊12,固定塊9內設置有內腔,連接塊12底部焊接有擋片13,擋片13與內腔的內壁之間焊接有彈簧14,承壓塊10一側設置有連接槽一15和連接凸起一16,承壓塊10另一側設置有連接槽二17和連接凸起二18,本技術在使用時,減震結構能夠啟動加固和減震的作用,塑膠表面1受到擠壓后承壓塊10和第一彈性層2能夠向下移動,承壓塊10和緩壓塊11向下移動時通過連接塊12底部的擋片13能夠擠壓彈簧14,從而能夠起到高減震效果,并且有承壓塊10一側的連接槽一15和連接凸起一16與另一塊承壓塊10另一側的連接凸起二18和連接槽二17卡接在一起,因此承壓塊10能夠固定連接在一起,從而能夠增強本技術的穩定性。結合圖1、圖3和圖4所示,承壓塊10內設置有排水槽19,排水槽19為半圓弧形狀,連接塊12內設置有分支槽20,分支槽20與排水槽19之間設置有連通槽21,本技術在使用時,塑膠表面1上有積水時,水先滲透塑膠表層1進入第一彈性層2頂部時,水能夠進入承壓塊10內的排水槽19內,然后通過連接槽21進入連接塊12內的分支槽20內,因此能夠從分支槽20排放到下方的基石結構層內,從而能夠防止水在第一彈性層2和第二彈性層3內滯留,進而能夠延長使用壽命。本實用工作原理:本技術在使用時,減震結構能夠啟動加固和減震的作用,塑膠表面1受到擠壓后承壓塊10和第一彈性層2能夠向下移動,承壓塊10和緩壓塊11向下移動時通過連接塊12底部的擋片13能夠擠壓彈簧14,從而能夠起到高減震效果,并且有承壓塊10一側的連接槽一15和連接凸起一16與另一塊承壓塊10另一側的連接凸起二18和連接槽二17卡接在一起,因此承壓塊10能夠固定連接在一起,從而能夠增強本技術的穩定性;塑膠表面1上有積水時,水先滲透塑膠表層1進入第一彈性層2頂部時,水能夠進入承壓塊10內的排水槽19內,然后通過連通槽21進入連接塊12內的分支槽20內,因此能夠從分支槽20排放到下方的基石結構層內,從而能夠防止水在第一彈性層2和第二彈性層3內滯留,進而能夠延長使用壽命。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包括彈性結構層、基石結構層和減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結構層設置在所述基石結構層頂部,所述彈性結構層包括塑膠表層(1)、第一彈性層(2)和第二彈性層(3),所述塑膠表層(1)、所述第一彈性層(2)和所述第二彈性層(3)由上而下依次設置,所述基石結構層包括細瀝青混凝土層(4)、粗瀝青混凝土層(5)、卵石墊層(6)和基礎底層(7),所述細瀝青混凝土層(4)、所述粗瀝青混凝土層(5)、所述卵石墊層(6)和所述基礎底層(7)由上而下依次設置,所述第二彈性層(3)與所述塑膠表層(1)之間設置有粘膠層(8),所述減震結構包括固定塊(9)和承壓塊(10)。/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包括彈性結構層、基石結構層和減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結構層設置在所述基石結構層頂部,所述彈性結構層包括塑膠表層(1)、第一彈性層(2)和第二彈性層(3),所述塑膠表層(1)、所述第一彈性層(2)和所述第二彈性層(3)由上而下依次設置,所述基石結構層包括細瀝青混凝土層(4)、粗瀝青混凝土層(5)、卵石墊層(6)和基礎底層(7),所述細瀝青混凝土層(4)、所述粗瀝青混凝土層(5)、所述卵石墊層(6)和所述基礎底層(7)由上而下依次設置,所述第二彈性層(3)與所述塑膠表層(1)之間設置有粘膠層(8),所述減震結構包括固定塊(9)和承壓塊(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減震功能的塑膠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層(2)和所述第二彈性層(3)內均設置有容放腔,所述承壓塊(10)設置在所述容放腔內,所述細瀝青混凝土內設置有放置腔,所述固定塊(9)設置在所述放置腔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減震功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守梓,趙方越,高凱,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合創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