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隔爆電氣設備故障狀態檢測裝置,其構成包含殼體、電源單元1,與電源單元1輸出相接的復位單元2,與復位單元2輸出相接的待機延時單元3,待機延時單元3的輸出與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的一個輸入端相接,檢測單元4的另一個輸入端與待機/啟動狀態輸入信號相接;檢測單元4有二路輸出,一路控制待機狀態記錄單元5接收和記錄測量點的待機狀態信號,并將信號輸出至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一路經啟動延時單元6控制啟動狀態記錄單元7接收和記錄測量點的啟動狀態信號,并將信號輸出至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它可供井下電氣設備檢修時使用,消除井下常有的帶電檢修電氣設備現象。(*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對電氣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檢測的裝置,特別是一種對煤礦隔爆電氣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檢測的裝置。在煤礦井下使用的電氣設備,為防爆需要,都必須有一個封閉的隔爆外殼。電氣設備發生故障后,在不打開外殼的情況下帶電檢修,很難弄清楚內部元器件的動作情況。打開外殼后,按安全規程要求是不準帶電檢修的,只能通過觀察來判斷故障,再合上殼體試運行。由于斷電狀態下由人眼睛觀察判斷故障,準確性很差,經常要多次將殼體打開、合上,才能做到試運行正常。使得檢修時間很長,對生產影響很大。為了減少影響生產的時間,在井下檢修電氣設備時,常有帶電檢修電氣設備的情況發生,這也是導致發生瓦斯煤塵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煤礦隔爆電氣設備故障狀態檢測裝置,它可以在不打開電氣設備隔爆外殼的情況下,自動記錄下電氣設備在待機和啟動兩種狀態下被測點的狀態,供檢修人員判斷故障。既可滿足停電檢修的要求,又可大大縮小檢修時間。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煤礦隔爆電氣設備故障狀態記錄裝置,其構成包含殼體、電源單元(1);還包含有復位單元(2),待機延時單元(3),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待機記錄單元(5),啟動延時單元(6),啟動記錄單元(7),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其中使裝置復位的復位單元(2)與電源單元(1)輸出相接,復位單元(2)的輸出與待機延時單元(3)輸入相接,待機延時單元(3)的輸出與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的一個輸入端相接,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的另一個輸入端與待機/啟動狀態輸入信號相接;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有二路輸出,一路控制待機狀態記錄單元(5)接收和記錄測量點的待機狀態信號,并將待機狀態信號輸出至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另一路經啟動延時單元(6)控制啟動狀態記錄單元(7)接收和記錄測量點的啟動狀態信號,并將其輸出至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上述的煤礦隔爆電氣設備故障狀態記錄裝置中,復位單元(2)包含二條支路,一條由常閉觸點J1-1和并聯的繼電器J5、J6、J7、J8的復位線圈串接構成,一條由串聯的觸點J5-1、J6-1、J7-1、J8-1和常開觸點J1-2并接后再與繼電器J1串聯構成;待機延時單元(3)包含常開觸點J1-3、J3-2和三極管Q4,接在Q4基極的電阻R4、電容C4,接在Q4集電極的繼電器J3構成;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包含三極管Q3,接在Q3集電極的繼電器J2,接在Q3基極的電阻R3,光電耦合器件Q2的輸出側,常開觸點J3-1,常閉觸點J2-1,還包含接在光電耦合器件Q2輸入側由電阻R1、可調電阻R2、電容C3,二極管V2構成的接收待機/啟動狀態輸入信號的整流、濾波、調壓電路;待機狀態記錄單元(5)由常觸點J2-3和二條并聯支路構成,一條支路包含三極管Q9,接在Q9集電極的繼電器J6的動作線圈,接在Q9基極的光電耦合器件Q8輸出側,電阻R11,還包含接在光電耦合器件Q8輸入側由電阻R9,可調電阻R7,電容C6,二極管V3構成的接收待測點電壓輸入信號的整流、濾波、調壓電路;另一條支路由繼電器J8的動作線圈和與其串接的待測觸點構成;啟動延時單元(6)由常閉觸點J2-2,三極管Q5,接在Q5集電極的繼電器J4,接在Q5基極的電阻R5,電容C5構成;啟動狀態記錄單元(7)由常閉觸點J4-1和二條并聯支路組成,一條支路包含三極管Q7,接在Q7集電極的繼電器J5的動作線圈,接在Q7基極的光電耦合器件Q6的輸出側,電阻R8,還包含接在光電耦合器件Q6輸入側的由電阻R6、可調電阻R7、電容C6、二極管V3構成的接收待測點電壓輸入信號的整流、濾波、調壓電路,另一條支路由繼電器J7的動作線圈和與其串接的待測觸點構成;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包含電池電源E和二條并接的顯示支路,一條是待機狀態顯示支路,包含三極管Q10、Q11、Q12組成的復合放大器,接在放大器集電極的發光二極管V5,接在放大器基極的選擇開關K2以及并接的觸點J6-2、J8-2;另一條支路是啟動狀態顯示支路,由三極管Q13、Q14、Q15構成的復合放大器,接在放大器集電極的發光二極管V6,接在放大器基極的選擇開關K1以及并接的觸點J5-2、J7-2構成。與現有技術比較,本技術由于采用帶電檢測、記錄被測點的狀態,停電由安全電源提供狀態顯示,既滿足了不準帶電檢修電氣設備的要求,又可使檢修人員快速準確地判斷故障,提高檢修速度。可消除井下常有的帶電檢修電氣設備現象,提高井下工作人員工作環境的安全性。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測量數據準確,易于操作,制作成本較低的特點。可供井下電氣設備檢修時使用。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附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框附圖2是本技術的電路原理圖。實施例煤礦隔爆電氣設備故障狀態記錄裝置,其構成包含殼體、電源單元1;復位單元2,待機延時單元3,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待機記錄單元5,啟動延時單元6,啟動記錄單元7,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其中復位單元2與電源單元1輸出相接,復位單元2的輸出與待機延時單元3輸入相接,待機延時單元3的輸出與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的一個輸入端相接,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的另一個輸入端與待機/啟動狀態輸入信號相接;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有二路輸出,一路控制待機狀態記錄單元5接收和記錄測量點的待機狀態信號,并將待機狀態信號輸出至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另一路經啟動延時單元6控制啟動狀態記錄單元7接收和記錄測量點的啟動狀態信號,并將其輸出至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復位單元2包含二條支路,一條由常閉觸點J1-1和并聯的繼電器J5、J6、J7、J8的復位線圈串接構成,一條由串聯的觸點J5-1、J6-1、J7-1、J8-1和常開觸點J1-2并接后再與繼電器J1串聯構成;待機延時單元3包含常開觸點J1-3、J3-2和三極管Q4,接在Q4基極的電阻R4、電容C4,接在Q4集電極的繼電器J3構成;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包含三極管Q3,接在Q3集電極的繼電器J2,接在Q3基極的電阻R3,光電耦合器件Q2的輸出側,常開觸點J3-1,常閉觸點J2-1,還包含接在光電耦合器件Q2輸入側由電阻R1、可調電阻R2、電容C3,二極管V2構成的接收待機/啟動狀態輸入信號的整流、濾波、調壓電路;待機狀態記錄單元5由常觸點J2-3和二條并聯支路構成,一條支路包含三極管Q9,接在Q9集電極的繼電器J6的動作線圈,接在Q9基極的光電耦合器件Q8輸出側,電阻R11,還包含接在光電耦合器件Q8輸入側由電阻R6,可調電阻R7,電容C6,二極管V3構成的接收待測點電壓輸入信號的整流、濾波、調壓電路;另一條支路由繼電器J8的動作線圈和與其串接的待測觸點構成;啟動延時單元6由常閉觸點J2-2三極管Q5,接在Q5集電極的繼電器J4,接在Q5基極的電阻R5,電容C5構成;啟動狀態記錄單元7由常閉觸點J4-1和二條并聯支路組成,一條支路包含三極管Q7,接在Q7集電極的繼電器J5的動作線圈,接在Q7基極的光電耦合器件Q6的輸出側,電阻R8,還包含接在光電耦合器件Q6輸入側的由電阻R6、可調電阻R7、電容C6、二極管V3構成的接收待測點電壓輸入信號的整流、濾波、調壓電路,另一條支路由繼電器J7的動作線圈和與其串接的待測觸點構成;記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煤礦隔爆電氣設備故障狀態檢測裝置,其構成包含殼體、電源單元(1);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復位單元(2),待機延時單元(3),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待機記錄單元(5),啟動延時單元(6),啟動記錄單元(7),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其中使裝置復位的復位單元(2)與電源單元(1)輸出相接,復位單元(2)的輸出與待機延時單元(3)輸入相接,待機延時單元(3)的輸出與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的一個輸入端相接,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的另一個輸入端與待機/啟動狀態輸入信號相接;待機/啟動檢測單元(4)有二路輸出,一路控制待機狀態記錄單元(5)接收和記錄測量點的待機狀態信號,并將待機狀態信號輸出至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另一路經啟動延時單元(6)控制啟動狀態記錄單元(7)接收和記錄測量點的啟動狀態信號,并將其輸出至記錄狀態比較單元(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中躍,
申請(專利權)人:陳中躍,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52[中國|貴州]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