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包括閥體、閥蓋、閥桿、閥座及閥芯,閥座為一體式的塊狀結構,其中部形成有沿介質流動方向延伸的貫通孔,閥座靠近閥腔開口的一側形成有第一楔形面,第一楔形面的左右兩邊緣形成有第一弧形面;閥腔的開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楔形面相適配的第二楔形面,第二楔形面與第一楔形面相貼合;閥腔的上游兩側邊緣處形成有與第一弧形面相適配的第二弧形面,第二弧形面與第一弧形面相貼合;閥芯抵在閥座的貫通孔上;閥體頂部形成有一環形槽,該環形槽內設置有環形的彈性組件,且彈性組件的內徑小于所述環形槽的內徑。該閥門通過改變閥座與閥體之間的配合結構,有效降低了小口徑低溫浮動球閥的加工難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
本技術涉及一種閥門,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大型機械、石油、化工、新能源、核工業等行業的飛速發展,行業內對閥門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尤其對閥門的密封安全可靠性要求愈來愈高。在液化天然氣及空分等低溫工藝管道裝置上,小口徑低溫球閥應用數量最大,范圍最廣。其中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由于其外泄露點少、受管道應力影響微小的特點,逐漸取代常規小口徑三片或兩片式浮動球閥。但是,由于小口徑低溫球閥的閥門口徑小,閥體上的閥座安裝孔加工困難和維修困難大,且閥腔兩側,即閥腔的介質入口與介質出口處的閥座安裝孔難以保證同軸度和粗糙度,因此影響閥座與閥芯之間的密封性,這限制了小口徑上裝式浮動球閥生產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該閥門通過改變閥座與閥體之間的配合結構,避免在閥體內部兩側車削閥座安裝孔,有效降低了小口徑低溫浮動球閥的加工難度。基于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包括閥體、閥蓋、閥桿、閥座及閥芯,所述閥體內形成有閥腔,所述閥座及閥芯固定于閥體的閥腔內,且所述閥座設置于閥體與閥芯之間,所述閥蓋固定于閥體頂部,所述閥桿的一端與閥芯連接,另一端貫穿閥蓋伸出于閥體外;其中,所述閥座為一體式的塊狀結構,其中部形成有沿介質流動方向延伸的貫通孔,閥座靠近閥腔開口的一側形成有第一楔形面,該第一楔形面的左右兩邊緣形成有第一弧形面;所述閥腔的開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楔形面相適配的第二楔形面,所述第二楔形面與所述第一楔形面相貼合,使得所述閥座靠近閥芯的一面為一豎直面;閥腔的上游兩側邊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弧形面相適配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與第一弧形面相貼合,從而對閥座進行前后方向的限位,避免在閥門開關過程中,閥座與閥芯之間發生相對移動;所述閥芯抵在閥座的貫通孔上,從而對其進行左右方向的限位及密封;所述閥體頂部形成有一環形槽,該環形槽內設置有環形的彈性組件,且所述彈性組件的內徑小于所述環形槽的內徑;當所述閥座固定于閥體上時,所述彈性組件的外部邊緣壓制在環形槽上,內部邊緣壓制在閥座上,從而該彈性組件的彈性力向下施加在閥座上,對閥座進行豎直方向的限位。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楔形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2.5°-5°。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楔形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2.5°。作為優選,所述閥座的貫通孔與閥芯靠近的一端形成有與閥芯表面相適配的環形凹面,當閥芯抵在閥座的貫通孔端部時,閥芯的表面與該環形凹面相貼合。作為優選,所述彈性組件包括墊片及碟簧,所述墊片設置于環形槽內,所述碟簧設置于墊片與閥蓋之間。作為優選,所述閥座為兩個,分別設置于閥腔的上游入口及下游出口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的閥座與閥腔之間采用楔形面及弧形面配合,通過改變閥座與閥體之間的配合結構,不僅避免在閥體內部兩側車削閥座安裝孔,有效降低小口徑低溫浮動球閥的加工難度,且閥座與閥腔之間三面貼合,密封性能可靠。閥座拆裝方便快捷,互換性好,且與其適配的閥芯加工簡單。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限定。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去除閥蓋及彈性組件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去除閥桿組件后的俯視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閥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閥座豎直方位的剖視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閥座水平方位的剖視圖;其中,1、閥體;2、閥蓋;3、閥座;4、閥芯;5、閥桿;11、第二楔形面;12、第二弧形面;13、環形槽;31、第一楔形面;32、第一弧形面;33、貫通孔;331、環形凹面;51、碟簧;52、墊片。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應該指出,以下詳細說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對本申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包括閥體1、閥蓋2、閥桿5、閥座3及閥芯4,所述閥體1內形成有閥腔,所述閥座3及閥芯4固定于閥體1的閥腔內,且所述閥座3設置于閥體1與閥芯4之間,所述閥蓋2固定于閥體1頂部,所述閥桿5的一端與閥芯4連接,另一端貫穿閥蓋2伸出于閥體1外;其中,如圖4-圖6所示,所述閥座3為一體式的塊狀結構,其中部形成有沿介質流動方向延伸的貫通孔33,閥座3靠近閥腔開口的一側形成有第一楔形面31,該第一楔形面31的左右兩邊緣形成有第一弧形面32;如圖2所示,所述閥腔的開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楔形面31相適配的第二楔形面11,所述第二楔形面11與所述第一楔形面31相貼合,使得所述閥座3靠近閥芯4的一面為一豎直面;如圖3所示,閥腔的上游兩側邊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弧形面32相適配的第二弧形面12,所述第二弧形面12與第一弧形面32相貼合,從而對閥座3進行前后方向的限位,避免在閥門開關過程中,閥座3與閥芯4之間發生相對移動;所述閥芯4抵在閥座3的貫通孔33上,從而對其進行左右方向的限位及密封;所述閥體1頂部形成有一環形槽13,該環形槽13內設置有環形的彈性組件,且所述彈性組件的內徑小于所述環形槽13的內徑;當所述閥座3固定于閥體1上時,所述彈性組件的外部邊緣壓制在環形槽13上,內部邊緣壓制在閥座3上,從而該彈性組件的彈性力向下施加在閥座3上,對閥座3進行豎直方向的限位。作為一種較優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一楔形面31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2.5°-5°。作為一種較優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一楔形面31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2.5°。作為一種較優的實施方案,所述閥座3的貫通孔33與閥芯4靠近的一端形成有與閥芯4表面相適配的環形凹面331,當閥芯4抵在閥座3的貫通孔33端部時,閥芯4的表面與該環形凹面331相貼合。作為一種較優的實施方案,所述彈性組件包括墊片52及碟簧51,所述墊片52設置于環形槽13內,所述碟簧51設置于墊片52與閥蓋2之間。作為一種較優的實施方案,所述閥座3為兩個,分別設置于閥腔的上游入口及下游出口處。綜上,本技術的閥座與閥腔之間采用楔形面及弧形面配合,通過改變閥座與閥體之間的配合結構,不僅避免在閥體內部兩側車削閥座安裝孔,有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包括閥體(1)、閥蓋(2)、閥桿(5)、閥座(3)及閥芯(4),所述閥體(1)內形成有閥腔,所述閥座(3)及閥芯(4)固定于閥體(1)的閥腔內,且所述閥座(3)設置于閥體(1)與閥芯(4)之間,所述閥蓋(2)固定于閥體(1)頂部,所述閥桿(5)的一端與閥芯(4)連接,另一端貫穿閥蓋(2)伸出于閥體(1)外;其特征在于,/n所述閥座(3)為一體式的塊狀結構,其中部形成有沿介質流動方向延伸的貫通孔(33),閥座(3)靠近閥腔開口的一側形成有第一楔形面(31),該第一楔形面(31)的左右兩邊緣形成有第一弧形面(32);所述閥腔的開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楔形面(31)相適配的第二楔形面(11),所述第二楔形面(11)與所述第一楔形面(31)相貼合,使得所述閥座(3)靠近閥芯(4)的一面為一豎直面;閥腔的上游兩側邊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弧形面(32)相適配的第二弧形面(12),所述第二弧形面(12)與第一弧形面(32)相貼合,從而對閥座(3)進行前后方向的限位,避免在閥門開關過程中,閥座(3)與閥芯(4)之間發生相對移動;所述閥芯(4)抵在閥座(3)的貫通孔(33)上,從而對其進行左右方向的限位及密封;/n所述閥體(1)頂部形成有一環形槽(13),該環形槽(13)內設置有環形的彈性組件,且所述彈性組件的內徑小于所述環形槽(13)的內徑;當所述閥座(3)固定于閥體(1)上時,所述彈性組件的外部邊緣壓制在環形槽(13)上,內部邊緣壓制在閥座(3)上,從而該彈性組件的彈性力向下施加在閥座(3)上,對閥座(3)進行豎直方向的限位。/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小口徑上裝式低溫浮動球閥,包括閥體(1)、閥蓋(2)、閥桿(5)、閥座(3)及閥芯(4),所述閥體(1)內形成有閥腔,所述閥座(3)及閥芯(4)固定于閥體(1)的閥腔內,且所述閥座(3)設置于閥體(1)與閥芯(4)之間,所述閥蓋(2)固定于閥體(1)頂部,所述閥桿(5)的一端與閥芯(4)連接,另一端貫穿閥蓋(2)伸出于閥體(1)外;其特征在于,
所述閥座(3)為一體式的塊狀結構,其中部形成有沿介質流動方向延伸的貫通孔(33),閥座(3)靠近閥腔開口的一側形成有第一楔形面(31),該第一楔形面(31)的左右兩邊緣形成有第一弧形面(32);所述閥腔的開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楔形面(31)相適配的第二楔形面(11),所述第二楔形面(11)與所述第一楔形面(31)相貼合,使得所述閥座(3)靠近閥芯(4)的一面為一豎直面;閥腔的上游兩側邊緣處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弧形面(32)相適配的第二弧形面(12),所述第二弧形面(12)與第一弧形面(32)相貼合,從而對閥座(3)進行前后方向的限位,避免在閥門開關過程中,閥座(3)與閥芯(4)之間發生相對移動;所述閥芯(4)抵在閥座(3)的貫通孔(33)上,從而對其進行左右方向的限位及密封;
所述閥體(1)頂部形成有一環形槽(13),該環形槽(13)內設置有環形的彈性組件,且所述彈性組件的內徑小于所述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玉庭,李俊,林仁策,趙磊,劉云飛,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歐菲石油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