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整體為一封閉多邊結構,至少包括功能邊、擺放邊和手持邊,所述功能邊為筒狀結構,其內至少安裝有發熱組件,所述功能邊的前端面上設置有出氣孔,所述擺放邊上成形有與外部接觸的接觸結構,所述手持邊上成形有握持部,所述發熱組件包括發熱體和安裝在所述發熱體內的發熱管,所述發熱體為立方體,所述發熱體的后端設置有進水口,前端設置有出氣口,所述發熱體的頂面成形有第一汽化室,所述發熱體的底面成形有第二汽化室,所述第一汽化室和第二汽化室通過氣孔連通,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第一汽化室相通。本發明專利技術給出了一種全新結構的蒸汽刷,蒸汽刷為一個至少三邊結構,至少由功能邊、擺放邊和手持邊三個基本邊構成,這種全新結構的蒸汽刷,體積更小,方便攜帶。通過三個基本邊實現蒸汽刷的全部功能,結構緊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小家電,尤其涉及用于熨燙的蒸汽刷。
技術介紹
傳統的蒸汽刷由刷頭和蒸汽發生器組成,刷頭和蒸汽發生器通過管路連接,使用時,蒸汽發生器產生蒸汽,通過管路傳輸到刷頭,刷頭進行熨燙。隨著蒸汽刷的發展,現有技術中出現一種手持式蒸汽刷,刷頭、蒸汽發生器和水箱集成到一起,體積小,可以實現簡單的熨燙。如中國專利號為CN201620587149.9號專利技術專利,公開日為2016年11月2日,公開了一種帶蒸汽擋板的手持蒸汽刷,包括主體及水箱,主體具有握柄、位于握柄上端的頭部,頭部內設有蒸汽發生裝置,頭部具有熨燙面板,熨燙面板上設有蒸汽出口,水箱連接在握柄的下端,頭部具有一個蒸汽擋板,蒸汽擋板將熨燙面板與握柄的上部隔離。在上述方案中,水箱位于底座中,整個蒸汽刷的體積偏大,使用時也非常不方便,手感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使用方便、體積小的新型手持式蒸汽刷。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整體為一封閉多邊結構,至少包括功能邊、擺放邊和手持邊,所述功能邊為筒狀結構,其內至少安裝有發熱組件,所述功能邊的前端面上設置有出氣孔,所述擺放邊上成形有與外部接觸的接觸結構,所述手持邊上成形有握持部,所述發熱組件包括發熱體和安裝在所述發熱體內的發熱管,所述發熱體為立方體,所述發熱體的后端設置有進水口,前端設置有出氣口,所述發熱體的頂面成形有第一汽化室,所述發熱體的底面成形有第二汽化室,所述第一汽化室和第二汽化室通過氣孔連通,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第一汽化室相通。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征: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汽化室中成形有至少兩個汽化通道,每個所述汽化通道的一端均與所述進水口相通,每個所述汽化通道的另外一端均與所述氣孔相通。進一步包括,每個所述汽化通道中設置有擋板。進一步包括,每個所述汽化通道的底面成形有多個錐形凸起。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汽化室中靠近所述進水口處設置有分水板。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汽化室中間靠近所述進水口處成形有感溫元件安裝凸臺。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二汽化室中成形有汽化迷宮,所述汽化迷宮的一端與所述氣孔相連,另外一端與所述出氣口相連。進一步包括,所述發熱體的前端設置有出氣分配盤,所述出氣分配盤與所述發熱體一體成形。進一步包括,所述出氣分配盤上成形有多條氣道,所述氣道與所述出氣分配盤的中心孔相通,所述中心孔與所述出氣口相通。進一步包括,所述功能邊的前端安裝有一熨燙板,所述出氣孔設置在所述熨燙板上。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本專利技術給出了一種全新結構的蒸汽刷,蒸汽刷為一個至少三邊結構,至少由功能邊、擺放邊和手持邊三個基本邊構成,這種全新結構的蒸汽刷,體積更小,方便攜帶。通過三個基本邊實現蒸汽刷的全部功能,結構緊湊。其次,本專利技術中的發熱組件體積小,為了能夠充分汽化,所述發熱體設置成立方體結構,并且在其兩個面分別設置汽化室,增大汽化路徑,使得水可以充分汽化。本專利技術中的發熱體為一種新型的發熱組件,其立方體結構更好適用安裝在筒狀功能邊中,這種雙面汽化結構,結構更為新穎。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仰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剖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中發熱組件的主視圖;圖6是圖5的俯視圖;圖7為圖5的剖視圖;圖8為圖5的另一剖視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中發熱組件去掉蓋板后的主視圖;圖10為圖9的后視圖;圖11為圖9的立體圖;圖12為圖9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圖13為圖9的再一視角的立體圖;圖14為本專利技術中發熱組件和水泵集成的主視圖;圖15為圖14的立體圖;圖16為圖14的剖視圖;圖17為本專利技術中發熱組件和熨燙板的立體分解圖;圖18為本專利技術中發熱組件和熨燙板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19為本專利技術中功能邊的剖視圖;圖20為本專利技術中擺放邊去掉蓋板的主視圖;圖21為本專利技術中接線柱的主視圖;圖22為圖21的后視圖;圖23為圖21的立體圖;圖24為圖21的俯視圖;圖25為本專利技術帶有外接水箱的主視圖;圖26為圖25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清楚的說明本專利技術中的方案,下面給出優選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以下的說明本質上僅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為了限制本公開的應用或用途。應當理解的是,在全部的附圖中,對應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對應的部件和特征。如圖1至圖26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整體為一封閉多邊結構,至少包括功能邊1、擺放邊2和手持邊3,所述功能邊1為筒狀結構,其內至少安裝有發熱組件4,所述功能邊1的前端面上設置有出氣孔11,所述擺放邊2上成形有與外部接觸的接觸結構,所述手持邊3上成形有握持部。本實施例中的蒸汽刷整體為近似三角形結構,三角形結構的三個邊分別為連接在一起的所述功能邊1、所述擺放邊2和所述手持邊3。本專利技術的這種結構可以將體積盡量減小,并具有蒸汽刷的全部功能,每個邊都得到充分利用。上述結構不僅穩固,而且使用方便,該結構完全不同于現有技術蒸汽刷結構,是一種新型的手持式蒸汽刷結構。所述擺放邊2和手持邊3為管狀結構,其內部成形有空腔,可以安裝不同的組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擺放邊2中的空腔用于走線,其尾部設置有電源線出孔23,電源線從所述電源線出孔接入。所述手持邊3上設置有開關31,所述開關31位于所述握持部處或其附近,便于操作。所述手持邊3中的空腔中設置有電路板。所述擺放邊2的接觸結構可以是擺放邊2的前側面為平板結構21,平板結構與外部面接觸,也可以是擺放邊2的前側面上成形有多個支撐凸點22,所述凸點22為接觸結構,所述凸點22與外部點接觸。所述手持邊3的握持部是用于手把握,其截面可以是圓弧結構,也可以是帶有手指凹槽式結構。主要作用使利于握持。在本專利技術中,蒸汽刷主要包括殼體,發熱組件、水泵、水箱和電路板等,這些部件組合在一起,實現蒸汽刷的主要功能。本專利技術改變了傳統蒸汽刷的結構形式,作出了一種新結構蒸汽刷,其蒸汽刷的功能未做改變。參見圖2、圖3和圖4,在本專利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功能邊1的前端為熨燙端面,所述熨燙端面上設置有所述出氣孔11。所述熨燙端面用于熨燙,所述發熱組件4靠近所述熨燙端面。參見圖4,在本專利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功能邊1中安裝有發熱組件4、水泵5和水箱6,所述發熱組件4與所述水泵5相連接,所述水泵5與所述水箱6相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發熱組件4、水泵5和水箱6整體連接在一起,然后都安裝在所述功能邊1中。本專利技術的功能邊1中的空腔較大,可以將上述組件都安裝在其中。將主要組件都安裝在所述功能邊1中,使得結構更加緊湊,連接更加方便。參見圖2至圖4,在本專利技術給出的上述實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其特征在于:整體為一封閉多邊結構,至少包括功能邊、擺放邊和手持邊,所述功能邊為筒狀結構,其內至少安裝有發熱組件,所述功能邊的前端面上設置有出氣孔,所述擺放邊上成形有與外部接觸的接觸結構,所述手持邊上成形有握持部,所述發熱組件包括發熱體和安裝在所述發熱體內的發熱管,所述發熱體為立方體,所述發熱體的后端設置有進水口,前端設置有出氣口,所述發熱體的頂面成形有第一汽化室,所述發熱體的底面成形有第二汽化室,所述第一汽化室和第二汽化室通過氣孔連通,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第一汽化室相通。/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其特征在于:整體為一封閉多邊結構,至少包括功能邊、擺放邊和手持邊,所述功能邊為筒狀結構,其內至少安裝有發熱組件,所述功能邊的前端面上設置有出氣孔,所述擺放邊上成形有與外部接觸的接觸結構,所述手持邊上成形有握持部,所述發熱組件包括發熱體和安裝在所述發熱體內的發熱管,所述發熱體為立方體,所述發熱體的后端設置有進水口,前端設置有出氣口,所述發熱體的頂面成形有第一汽化室,所述發熱體的底面成形有第二汽化室,所述第一汽化室和第二汽化室通過氣孔連通,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第一汽化室相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化室中成形有至少兩個汽化通道,每個所述汽化通道的一端均與所述進水口相通,每個所述汽化通道的另外一端均與所述氣孔相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汽化通道中設置有擋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手持式蒸汽刷,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汽化通道的底面成形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聶運鐸,裘善國,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新樂生活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