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請求保護的可控硅系統及其飲品設備,其中可控硅系統包括可控硅、冷卻結構、以及電連接于可控硅的線路板;冷卻結構包括冷水管、以及固接于冷水管的導熱板,導熱板與冷水管配合并共同形成有容腔,且可控硅貼靠于導熱板設置;冷水管具有與容腔連通的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冷卻介質通過進水接頭導入至容腔內,以與導熱板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后的冷卻介質由出水接頭向外導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導熱板將可控硅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導出,并用冷水管內導通的冷卻介質實現對導熱板的散熱,以此實現對可控硅的散熱,其散熱效率高;同時用冷水管導通介質散熱,使得該冷卻結構整體體積小,適用于可控硅在小家電上的裝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控硅系統及其飲品設備
本技術屬于可控硅冷卻相關的
,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控硅系統及其飲品設備。
技術介紹
飲水機、咖啡機等小家電的電路板上通常會設置可控硅,可控硅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若不及時對可控硅散熱,會影響可控硅的工作性能,甚至造成可控硅的損壞。目前,用于可控硅的散熱多采用自然冷或者風冷的兩種方式,具體是將可控硅裝配于散熱鰭片上,并用散熱鰭片對可控硅進行散熱,使得現有的可控硅系統整體體積大,不適用于小家電中,且上述的散熱方式對可控硅的散熱效率差,無法滿足可控硅的散熱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控硅系統及其飲品設備。具體地,一種可控硅系統,包括可控硅、冷卻結構、以及電連接于所述可控硅的線路板;所述冷卻結構包括冷水管、以及固接于所述冷水管的導熱板,所述導熱板與所述冷水管配合并共同形成有容腔,且所述可控硅貼靠于所述導熱板設置;所述冷水管具有與所述容腔連通的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冷卻介質通過所述進水接頭導入至所述容腔內,以與所述導熱板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后的冷卻介質由所述出水接頭向外導出。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冷水管開設有開口,所述導熱板貼靠于所述冷水管,以封蓋所述開口。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冷水管與所述導熱板相貼合的端面設為平面狀結構。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可控硅貼靠于所述導熱板封蓋所述開口的部位,并與所述導熱板連接固定。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可控硅與所述導熱板之間用貫穿所述可控硅及所述導熱板并螺接于所述冷水管的第一螺釘固定連接;及/或,所述導熱板與所述冷水管之間用第二螺釘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冷水管上設有連接凸柱,所述第一螺釘及所述第二螺釘分別與所述連接凸柱螺接。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導熱板與所述冷水管相接觸的位置嵌裝有密封圈,以使所述導熱板與所述冷水管裝配密封。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導熱板為不銹鋼片。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冷水管設有連接凸耳,所述冷水管能夠通過所述連接凸耳進行裝配連接。本技術還請求保護一種飲品設備,包括上述所述的可控硅系統。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技術所提供的可控硅系統及其飲品設備,利用導熱板將可控硅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導出,并用冷水管內導通的冷卻介質實現對導熱板的散熱,以此實現對可控硅的散熱,其散熱效率高;同時用冷水管導通介質散熱,使得該冷卻結構整體體積小,適用于可控硅在小家電上的裝配。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可控硅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可控硅與冷卻結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其中,100、可控硅系統;10、可控硅;20、線路板;30、冷卻結構;31、導熱板;32、冷水管;321、進水接頭;322、出水接頭;323、連接凸柱;324、連接凸耳;101、容腔;102、密封圈。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術。本技術提供一種飲品設備(圖未示),該飲品設備主要為家用的小家電產品。飲品設備可以是飲水機、咖啡機等。具體地,飲品設備包括可控硅系統100,該可控硅系統100用于飲品設備的自動工作的控制。請參閱圖1、圖2,本技術一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可控硅系統100,其包括可控硅10、電連接于可控硅10的線路板20以及冷卻結構30。可控硅(SiliconControlledRectifier,簡稱SCR)是一種大功率電器元件,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若不及時對可控硅散熱會影響可控硅的工作性能。因此,本優選實施例中,通過冷卻結構30對可控硅10進行散熱,以提高可控硅10的工作性能,并延長可控硅10的使用后面。具體地,冷卻結構30包括貼靠于可控硅10的導熱板31、以及冷水管32。導熱板31固接于冷水管32,且導熱板31與冷水管32配合并共同形成有容腔101,其中,冷水管32具有與所述容腔101連通進水接頭321和出水接頭322,冷卻介質通過進水接頭321導入至容腔101內,以與導熱板31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后的冷卻介質由出水接頭322向外導出,使得介質途經導熱板31,利用熱傳導將導熱板31上熱量吸走,而導熱板31與可控硅10貼靠設置,并可將可控硅10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及時地傳遞給導熱板31,以此實現該冷卻結構工作時對可控硅10的散熱。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的冷卻介質優選為水。其中,本實施方式的導熱板31為不銹鋼片,以便于該導熱板31整體的生產制備,防止導熱板31與介質直接接觸而污染介質;且將導熱板31用作不銹鋼片,也便于導熱板31與冷水管32之間裝配連接。當然了,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的導熱板31不局限于為不銹鋼片,對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將導熱板31設為導熱鋁板等其他具有導熱功能的部件。可以理解,冷水管32的進水接頭321及出水接頭322分別連接管路,使得該冷卻結構工作時,冷卻介質能夠不斷地途經該容腔101,并將可控硅10工作時所產生的熱量帶走,以此實現對可控硅10及時、高效的散熱,其散熱效率高。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的冷卻結構應用于飲水機、咖啡機等小家電上,工作時需要對水加熱,使得該冷卻結構上冷水管32的出水接頭322可與加熱器(圖未示)連通,以此達到對加熱器待加熱的水進行預加熱,進而具有提高應用該冷卻結構的小家電的加熱效率。具體地,本實施方式的冷水管32開設有開口(圖未示),導熱板31貼靠于冷水管32,以封蓋該開口。也就是說,本實施方式的導熱板31具體貼置于冷水管32上開口所在的部位,并將導熱板31與冷水管32連接固定,以此便于導熱板31與冷水管32之間的裝配連接。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導熱板31與冷水管32之間的裝配不局限于上述所示,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將導熱板31置于冷水管32的開口內,并將導熱板31的外周緣與冷水管32的開口邊緣進行焊接。其中,本實施方式的冷水管32與導熱板31相貼合的端面設為平面狀結構,以此便于導熱板31與冷水管32之間的貼靠,進而起到便于對導熱板31與冷水管32裝配連接的作用;同時,本實施方式的冷水管32與導熱板31相貼合的端面設為平面狀結構,具有便于對導熱板31與冷水管32進行裝配密封的作用。優選地,本實施方式將冷水管32上用于裝配導熱板31的端面設為平面狀結構。相應地,本實施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可控硅系統,包括可控硅、冷卻結構、以及電連接于所述可控硅的線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結構包括冷水管、以及固接于所述冷水管的導熱板,所述導熱板與所述冷水管配合并共同形成有容腔,且所述可控硅貼靠于所述導熱板設置;所述冷水管具有與所述容腔連通的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冷卻介質通過所述進水接頭導入至所述容腔內,以與所述導熱板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后的冷卻介質由所述出水接頭向外導出。/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控硅系統,包括可控硅、冷卻結構、以及電連接于所述可控硅的線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結構包括冷水管、以及固接于所述冷水管的導熱板,所述導熱板與所述冷水管配合并共同形成有容腔,且所述可控硅貼靠于所述導熱板設置;所述冷水管具有與所述容腔連通的進水接頭和出水接頭,冷卻介質通過所述進水接頭導入至所述容腔內,以與所述導熱板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后的冷卻介質由所述出水接頭向外導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開設有開口,所述導熱板貼靠于所述冷水管,以封蓋所述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硅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與所述導熱板相貼合的端面設為平面狀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硅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貼靠于所述導熱板封蓋所述開口的部位,并與所述導熱板連接固定。
5.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諸杰,魯定堯,何成,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綠之品電器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