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涉及醫療用品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霧化器本體、連接管和氣源接頭;所述連接管一端連接所述霧化器本體,另一端與所述氣源接頭固定連接;所述氣源接頭的遠端設有連接部,近端設有手柄;所述連接部呈圓臺形、用于與供氧裝置相連接;所述氣源接頭在靠近所述連接部的位置設有一環形卡槽;所述環形卡槽位于所述氣源接頭的外表面上,并向所述氣源接頭的內部凹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霧化器可通過氣源接頭直接與供氧裝置連接,簡化和方便了醫護人員的操作,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現象,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在保護患者的同時可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
本技術涉及醫療用品
,具體涉及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
技術介紹
霧化器是呼吸科常用用品,主要用于治療呼吸道疾病,其原理是,將藥液注入藥杯中,再通入醫用氧氣使藥液霧化并與氣體充分混合形成氣霧劑,患者通過霧化杯的呼吸端口或呼吸面罩吸入霧化后的藥液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呼吸科的病房多采用中心供氧的方式,在每個病房內都設有統一規格的供氧裝置。霧化時,霧化器需要與供氧裝置連接,通過供氧裝置為霧化器提供氧氣。現有的霧化器在與供氧裝置連接時,需要通過一個單獨的連接頭,將連接頭的兩端分別與霧化器的連接管和供氧裝置連接起來,以實現霧化器與供氧裝置之間的連接。這樣的操作方式存在著以下的缺陷:其一,在進行霧化器與供氧裝置的連接時,需要將連接頭分別與霧化器和供氧裝置連接,操作上較為繁瑣,不太方便,影響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其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霧化器的使用原則是專人專用,但單個供氧裝置卻通常只配有單個連接頭。這樣在上一位的患者使用完霧化器之后,下一位患者需要使用霧化器時,就需要將連接頭進行消毒處理,以避免不同的患者之間發生交叉感染的現象。這樣無疑會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給霧化器的使用過程帶來不便。綜上所述,現有的霧化器存在著連接時不便,使用后需要對連接頭進行消毒、操作繁瑣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本技術的霧化器可通過氣源接頭直接與供氧裝置連接,簡化和方便了醫護人員的操作,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現象,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在保護患者的同時可提高工作效率。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包括霧化器本體、連接管和氣源接頭;所述連接管一端連接所述霧化器本體,另一端與所述氣源接頭固定連接;所述氣源接頭的遠端設有連接部,近端設有手柄;所述連接部呈圓臺形、用于與供氧裝置相連接;所述氣源接頭在靠近所述連接部的位置設有一環形卡槽;所述環形卡槽位于所述氣源接頭的外表面上,并向所述氣源接頭的內部凹陷。優選地,所述連接部的外表面貼設有隔菌膜。優選地,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設有防滑紋。優選地,所述霧化器本體的側面設有與所述氣源接頭相適配的、用于收納所述氣源接頭的插槽。優選地,所述環形卡槽上套設有軟質的密封圈。優選地,所述霧化器還包括用于收納所述霧化器本體的收納袋,所述收納袋的袋口設有拉鏈。優選地,所述連接管的管身上設有綁繩。優選地,所述氣源接頭的長度為6.5-7.5cm。優選地,所述連接部的長度為1.5-2.5cm,所述連接部末端端面的直徑為0.5-0.8cm。優選地,所述環形卡槽的深度為0.1-0.2cm。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其優點在于,本技術的霧化器自帶有氣源接頭,在使用時可以直接與供氧裝置連接,無需通過連接頭作為中間件,簡化了醫護人員連接時的操作步驟,提高效率,操作更加方便。并且,由于無需采用連接頭作為中間件,每個霧化器上都單獨配備有氣源接頭,避免了連接頭重復使用所帶來的交叉感染的風險,安全性更高。同時,也可以減少醫護人員對連接頭進行消毒的操作,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使霧化器的使用更加方便高效。另外,本技術的霧化器可以良好地應用于各類采用中心供氧的呼吸科病房,實用性和適用性較為良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2是本技術所述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的結構示意圖之二(氣源接頭收納于插槽中);圖3是本技術所述氣源接頭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霧化器本體,11-插槽,2-連接管,3-氣源接頭,31-連接部,32-環形卡槽,33-手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包括霧化器本體1、連接管2和氣源接頭3。連接管2為軟質橡膠管,連接管2一端連接霧化器本體1,另一端與所述氣源接頭3固定連接。請參閱圖3,氣源接頭3的遠端設有連接部31,近端設有手柄33。連接部31具體呈圓臺形,且其直徑自近端向遠端逐漸減小,形成“尖頭”結構,以方便連接部31與供氧裝置之間進行連接。手柄33的具體結構是:氣源接頭3的近端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一個環形的凸起,以方便操作者手持手柄33進行施力,來完成氣源接頭3的拔插操作。氣源接頭3在靠近連接部31的位置設有一環形卡槽32,環形卡槽32的具體結構是:位于氣源接頭3的外表面上,環繞氣源接頭3,且向氣源接頭3的內部凹陷,形成一個“卡口”的結構,該結構是用于當氣源接頭3與供氧裝置連接時,環形卡槽32會卡入供氧裝置連接孔相適配的凸起內,以使氣源接頭3與供氧裝置的連接穩固。本技術所述的霧化器的具體使用過程如下所述。當需要進行霧化給藥時,取出連接管2,手持連接管2末端氣源接頭3的手柄33處,將氣源接頭3的連接部31對準供氧裝置的連接孔,然后將連接部31插入供氧裝置的連接孔內。由于環形卡槽32的結構,在連接部31插入到一定深度時,會感受到較為明顯的阻礙感,此時稍微增大力度,就能使連接部31繼續向內插入,進而環形卡槽32與連接孔內壁的凸起相卡合,這樣就將連接管2穩固的連接到供氧裝置上了。然后再將連接管2的另一端連接到霧化器本體1的藥杯上。為霧化器本體1安裝噴嘴或是呼吸面罩。然后在霧化器本體1的藥杯中倒入所需的藥液,打開供氧裝置,使供氧裝置為霧化器供氧,調節供氧裝置的出氧量至合適的流量,就可以實現氧氣霧化供藥了。本技術的霧化器自帶有氣源接頭3,在使用時可以直接與供氧裝置連接,無需通過連接頭作為中間件,簡化了醫護人員連接時的操作步驟,提高效率,操作更加方便。并且,由于無需采用連接頭作為中間件,每個霧化器上都單獨配備有氣源接頭3,避免了連接頭重復使用所帶來的交叉感染的風險,安全性更高。同時,也可以減少醫護人員對連接頭進行消毒的操作,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使霧化器的使用更加方便高效。另外,本技術的霧化器可以良好地應用于各類采用中心供氧的呼吸科病房,實用性和適用性較為良好。連接部31用于與供氧裝置連接,其內部的通道為氧氣的流通通道,其末端開設有一作為氧氣入口的進氣孔。供氧裝置所輸出的氧氣會經由進氣孔和上述通道,流入霧化器本體1中,霧化藥液后一并被患者吸入。因而需要保證連接部31處的無菌性和清潔性,以防止患者吸入連接部31處攜帶的細菌。所以本實施例中,在連接部31的外表面貼設有隔菌膜,該隔菌膜為一次性的薄膜,其主要作用是隔離連接部31與外部環境,防止連接部31在取出時沾染到環境中的細菌。在霧化器取出使用時將該隔菌膜撕下即可,隔菌膜可提高連接部31的無菌性和清潔性,使霧化器的使用更加安全衛生。本實施例中,在手柄33的外表面設置有防滑紋,防滑紋主要是設置在手柄33的外周面上的一排沿著手柄33的周向排列的斜紋。防滑紋的作用是增大操作者手部與手柄33之間的摩擦力,防止操作者在手持手柄33施力時出現打滑現象,使霧化器的使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霧化器本體、連接管和氣源接頭;所述連接管一端連接所述霧化器本體,另一端與所述氣源接頭固定連接;所述氣源接頭的遠端設有連接部,近端設有手柄;所述連接部呈圓臺形、用于與供氧裝置相連接;所述氣源接頭在靠近所述連接部的位置設有一環形卡槽;所述環形卡槽位于所述氣源接頭的外表面上,并向所述氣源接頭的內部凹陷。/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霧化器本體、連接管和氣源接頭;所述連接管一端連接所述霧化器本體,另一端與所述氣源接頭固定連接;所述氣源接頭的遠端設有連接部,近端設有手柄;所述連接部呈圓臺形、用于與供氧裝置相連接;所述氣源接頭在靠近所述連接部的位置設有一環形卡槽;所述環形卡槽位于所述氣源接頭的外表面上,并向所述氣源接頭的內部凹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的外表面貼設有隔菌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設有防滑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有氣源接頭的霧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器本體的側面設有與所述氣源接頭相適配的、用于收納所述氣源接頭的插槽。
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簡歡,張麗媚,蔡有弟,包琨,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