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AR鏡片和AR眼鏡。所述AR鏡片包括透明基底;玻璃底板,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驅動導線,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光源,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且連接于所述驅動導線;第一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玻璃底板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表面;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上述的鏡片通過在玻璃底板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表面設置第一抗反射層、在透明基底背離玻璃底板的一側設置第二抗反射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鏡片透光率較低的問題,減小了光束在玻璃底板表面及透明基底表面發生的反射,顯著提高了鏡片的透光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AR鏡片及AR眼鏡
本技術涉及光電
,具體涉及一種AR鏡片及AR眼鏡。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發展的進步,人們的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技術也逐漸應用到影音娛樂中,人們通過AR眼鏡可獲得更為愉悅地體驗。鏡片為AR眼鏡的核心組件,傳統的鏡片為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基材的一側設置導電線路,將光源設置于PET基材并連接于導電線路,接著通過光學透明膠將PET貼合于玻璃底板的一側。然而,在實現本申請的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在光束從外界到達玻璃底板及光束穿過玻璃底板和PET到達人眼睛的過程中,部分光束會在玻璃底板表面及PET表面發生反射,從而使得鏡片的透光率較低,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出一種AR鏡片及AR眼鏡,以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AR鏡片,包括:透明基底;玻璃底板,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驅動導線,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光源,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且連接于所述驅動導線;第一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玻璃底板背離所述基底的表面;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上述的AR鏡片通過在玻璃底板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表面設置第一抗反射層、在透明基底背離玻璃底板的一側設置第二抗反射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AR鏡片透光率較低的問題,減小了光束在玻璃底板表面及透明基底表面發生的反射,顯著提高了AR鏡片的透光率。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光源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和所述驅動導線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如此,減少了光束在穿過玻璃底板和透明基底到達眼睛的過程中發生的反射,從而提高了AR鏡片的透光率;并且可防止驅動導線和光源被誤碰而損傷。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表面,所述驅動導線和所述光源均設置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層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如此,減少了光束穿過玻璃底板和透明基底到達眼睛的過程中在透明基底表面發生發射,從而提高了鏡片的透光率。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表面,所述驅動導線和所述光源均嵌設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層。如此,減少了光束穿過玻璃底板和透明基底到達眼睛的過程中在透明基底表面發生發射,從而提高了AR鏡片的透光率;并且可防止驅動導線和光源被誤碰而損傷。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抗反射層對應所述驅動導線和所述光源的位置設置有避讓孔,所述驅動導線和所述光源位于所述避讓孔內。如此,可使得驅動導線和光源的安裝更為方便,且安裝方式多樣,可先安裝驅動導線和光源,然后設置第二抗反射層,或者先設置第二抗反射層,然后安裝驅動導線和光源。在一實施例中,所述AR鏡片還包括光學膠,所述光學膠粘接于所述玻璃底板和所述透明基底之間。如此,光學膠可將玻璃底板和透明基底固定連接在一起,并可允許光束透過。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AR鏡片還包括保護層,所述保護層包覆于所述驅動導線的外側。如此,保護層可將驅動導線與外部元件隔離,防止驅動導線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傳導至外部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驅動導線為銅線、鋁合金、氧化銦錫、IAI、錫、銀和轉印型透明導電薄膜中的任一種。如此,可以依據實際需求,例如可視性、導電性及工藝難度選擇對應的種類,以滿足不同類型的需求。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AR鏡片的透光率為95%-96%。如此,AR鏡片的透光率較高,使得成像質量較高,可視性更好。本申請的一實施例中同時提供了一種AR眼鏡,包括上述的鏡片。上述AR眼鏡中的AR鏡片通過在玻璃底板背離所述基底的表面設置第一抗反射層、在透明基底背離玻璃底板的一側設置第二抗反射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AR鏡片透光率較低的問題,減小了光束在玻璃底板表面及PET表面發生的反射,顯著提高了AR鏡片的透光率,可視性更好。本技術實施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可以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AR鏡片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AR鏡片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第三實施例的AR鏡片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AR眼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AR眼鏡100AR鏡片10、20、30透明基底11、21、31玻璃底板12、22、32驅動導線13、23、33光源14、24、34第一抗反射層15、25、35第二抗反射層16、26、36避讓孔162光學膠17、27、37保護層18、28、38錫膏19、29、39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所述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所述特征。在本技術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可以相互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在本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AR鏡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透明基底;/n玻璃底板,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n驅動導線,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n光源,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且連接于所述驅動導線;/n第一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玻璃底板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表面;/n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AR鏡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基底;
玻璃底板,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
驅動導線,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
光源,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且連接于所述驅動導線;
第一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玻璃底板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表面;
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一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R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光源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和所述驅動導線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R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表面,所述驅動導線和所述光源均設置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層背離所述透明基底的一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R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層設置于所述透明基底背離所述玻璃底板的表面,所述驅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禮冠,吳模信,田舒韻,
申請(專利權)人:南昌歐菲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