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包括第一錘柄、第二錘柄、第一防護罩、第二防護罩、彈簧、限位桿和螺栓,所述第一錘柄左端固定連接有錘頭,所述第一錘柄左側的上方與下方均開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防護罩下方與第二防護罩上方均安裝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槽左端安裝有限位柱,所述彈簧右側與第一滑塊左側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限位槽上的限位桿以及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上的海綿層,從而對錘頭進行保護,避免砸傷使用者,且通過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內側壁的海綿層,便于粘除錘頭表面的水汽,避免錘頭發生生銹情況,較為實用,適合廣泛推廣與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
本技術涉及汽車維修
,具體為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
技術介紹
汽車維修是汽車維護和修理的泛稱。就是對出現故障的汽車通過技術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復達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標準。在實現本技術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1.目前使用的錘子缺少保護結構,導致錘子掉落砸傷使用者,且錘子表面沾染水汽容易生銹,2.目前使用的錘子無法根據使用者習慣來調節長度,因此,我們提出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所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包括第一錘柄、第二錘柄、第一防護罩、第二防護罩、彈簧、限位桿和螺栓;所述第一錘柄左端固定連接有錘頭,所述第一錘柄左側的上方與下方均開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防護罩下方與第二防護罩上方均安裝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槽左端安裝有限位柱,所述彈簧右側與第一滑塊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內側壁均設置有海綿層;所述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右側中部均安裝有把手,所述把手右端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限位桿左側安裝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與第二滑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滑槽右側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桿與限位槽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錘柄右側中部開設有移動槽,所述第二錘柄左側水平安裝有直桿,所述直桿與移動槽活動連接,所述移動槽下方開設有第三滑槽,所述直桿下方左側安裝有第三滑塊,所述第三滑塊與第三滑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滑槽下方與第三滑塊下方均開設有螺紋槽,所述螺栓與螺紋槽螺旋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彈簧左側套在限位柱外側壁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滑塊與第一滑槽滑動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采用PVC材質制成。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把手表面設置有防滑條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術通過限位槽上的限位桿以及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上的海綿層,使用時,先拉動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向右移動,移動到位時,再滑動限位桿插入限位槽內,從而對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進行固定,方便使用者使用,使用完后再拉動限位桿,使限位桿與限位槽分離,根據彈簧回彈性,彈簧拉動第一滑塊向左移動,使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復位,從而對錘頭進行保護,避免砸傷使用者,且通過第一防護罩與第二防護罩內側壁的海綿層,便于粘除錘頭表面的水汽,避免錘頭發生生銹情況,通過移動槽上的直桿,調節時,先逆時針旋轉出螺栓,再根據使用情況調節第一錘柄與第二錘柄之間的距離,然后把螺栓旋進螺紋槽內,從而對調節的第一錘柄和第二錘柄進行固定,方便根據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進行調節,方便使用,有利于更為實用的使用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2.本技術通過彈簧左側套在限位柱外側壁上,便于對彈簧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彈簧在壓縮或回彈時發生偏移,有利于更為實用的使用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3.本技術通過第一滑塊與第一滑槽滑動連接,便于提高第一防護罩和第二防護罩的穩定性,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有利于更為實用的使用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的A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的B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錘柄,2、第二錘柄,3、錘頭,4、第一滑槽,5、第一防護罩,6、第二防護罩,7、海綿層,8、第一滑塊,9、限位柱,10、彈簧,11、把手,12、防滑條紋,13、第二滑槽,14、第二滑塊,15、限位桿,16、限位槽,17、移動槽,18、直桿,19、第三滑槽,20、第三滑塊,21、螺栓,22、螺紋槽。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設置”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連、設置,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設置,或一體地連接、設置;本技術中提供的用電器的型號僅供參考。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更換功能相同的不同型號用電器,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包括第一錘柄1、第二錘柄2、第一防護罩5、第二防護罩6、彈簧10、限位桿15和螺栓21;所述第一錘柄1左端固定連接有錘頭3,所述第一錘柄1左側的上方與下方均開設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防護罩5下方與第二防護罩6上方均安裝有第一滑塊8,所述第一滑槽4左端安裝有限位柱9,所述彈簧10右側與第一滑塊8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內側壁均設置有海綿層7;所述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右側中部均安裝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右端開設有第二滑槽13,所述限位桿15左側安裝有第二滑塊14,所述第二滑塊14與第二滑槽13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滑槽4右側開設有限位槽16,所述限位桿15與限位槽16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錘柄1右側中部開設有移動槽17,所述第二錘柄2左側水平安裝有直桿18,所述直桿18與移動槽17活動連接,所述移動槽17下方開設有第三滑槽19,所述直桿18下方左側安裝有第三滑塊20,所述第三滑塊20與第三滑槽19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滑槽19下方與第三滑塊20下方均開設有螺紋槽22,所述螺栓21與螺紋槽22螺旋連接。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1、圖2和圖3,通過限位槽16上的限位桿15以及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上的海綿層7,使用時,先拉動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向右移動,移動到位時,再滑動限位桿15插入限位槽16內,從而對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進行固定,方便使用者使用,使用完后再拉動限位桿15,使限位桿15與限位槽16分離,根據彈簧10回彈性,彈簧10拉動第一滑塊8向左移動,使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復位,從而對錘頭3進行保護,避免砸傷使用者,且通過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內側壁的海綿層7,便于粘除錘頭3表面的水汽,避免錘頭3發生生銹情況,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錘柄(1)、第二錘柄(2)、第一防護罩(5)、第二防護罩(6)、彈簧(10)、限位桿(15)和螺栓(21);/n所述第一錘柄(1)左端固定連接有錘頭(3),所述第一錘柄(1)左側的上方與下方均開設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防護罩(5)下方與第二防護罩(6)上方均安裝有第一滑塊(8),所述第一滑槽(4)左端安裝有限位柱(9),所述彈簧(10)右側與第一滑塊(8)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內側壁均設置有海綿層(7);/n所述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右側中部均安裝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右端開設有第二滑槽(13),所述限位桿(15)左側安裝有第二滑塊(14),所述第二滑塊(14)與第二滑槽(13)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滑槽(4)右側開設有限位槽(16),所述限位桿(15)與限位槽(16)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錘柄(1)右側中部開設有移動槽(17),所述第二錘柄(2)左側水平安裝有直桿(18),所述直桿(18)與移動槽(17)活動連接,所述移動槽(17)下方開設有第三滑槽(19),所述直桿(18)下方左側安裝有第三滑塊(20),所述第三滑塊(20)與第三滑槽(19)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滑槽(19)下方與第三滑塊(20)下方均開設有螺紋槽(22),所述螺栓(21)與螺紋槽(22)螺旋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汽車維修用的錘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錘柄(1)、第二錘柄(2)、第一防護罩(5)、第二防護罩(6)、彈簧(10)、限位桿(15)和螺栓(21);
所述第一錘柄(1)左端固定連接有錘頭(3),所述第一錘柄(1)左側的上方與下方均開設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防護罩(5)下方與第二防護罩(6)上方均安裝有第一滑塊(8),所述第一滑槽(4)左端安裝有限位柱(9),所述彈簧(10)右側與第一滑塊(8)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內側壁均設置有海綿層(7);
所述第一防護罩(5)與第二防護罩(6)右側中部均安裝有把手(11),所述把手(11)右端開設有第二滑槽(13),所述限位桿(15)左側安裝有第二滑塊(14),所述第二滑塊(14)與第二滑槽(13)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滑槽(4)右側開設有限位槽(16),所述限位桿(15)與限位槽(16)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錘柄(1)右側中部開設有移動槽(17),所述第二錘柄(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小龍,劉璠,謝文秋,
申請(專利權)人:陳小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