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涉及智能垃圾桶技術領域。包括第一齒輪,第一齒輪與桶體轉動連接;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桶蓋同步轉動連接,第二齒輪可相對所述桶蓋軸向滑動;彈性復位裝置,彈性復位裝置設置在第二齒輪的軸線方向,彈性復位裝置安裝在第二齒輪和桶蓋之間,第二齒輪可相對彈性復位裝置轉動;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單向嚙合,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單向嚙合的轉動方向與桶蓋打開時的轉動方向一致;工作時第一齒輪與桶體單向轉動,第一齒輪與桶體的單向轉動方向與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單向嚙合轉動方向相反。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個結構簡單,能夠實現打開和/或關閉均產生阻尼效果的單向阻尼結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智能垃圾桶
,尤其涉及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市面上的阻尼結構可以分為3種,雙向阻尼結構,彈簧單向阻尼結構和單向閥單向阻尼結構;其中,雙向阻尼結構結構相對簡單,成本低,但因其開關兩個方向都有阻尼力,因此其使用性能有時不能滿足桶蓋開關的特殊需求;彈簧單向阻尼結構依靠桶蓋下落關閉時壓縮蓄能,提起打開時釋放彈力的方式實現單向阻尼功能,結構簡單,成本低,但該結構彈簧壽命有限,且若僅靠彈簧單向阻尼結構實現阻尼緩降需要的彈簧力大于重力,因此桶蓋不能保持自然關閉狀態,需要額外的卡扣結構鎖定桶蓋位置,因此其使用范圍有限;單向閥單向阻尼結構應用最為廣泛,因其體積小,重量輕,阻尼力范圍大,結構穩定可靠而大量被應用與馬桶蓋,汽車后備箱等設備上,但其成本較高,不利于在一些追求簡單低成本實現單向阻尼緩降效果的產品上。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需要提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提供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市場上現有的彈簧式單向阻尼結構壽命有限、雙向阻尼結構打開關閉雙向均有阻尼力不適用于桶蓋開關的特殊需要以及單向閥單向阻尼結構成本高的技術問題,提供了另一種結構簡單的桶蓋單向阻尼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包括以下部件組成: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桶體轉動連接;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桶蓋同步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齒輪可相對所述桶蓋軸向滑動;彈性復位裝置,所述彈性復位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齒輪的軸線方向,所述彈性復位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齒輪和所述桶蓋之間;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單向嚙合,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單向嚙合的轉動方向與所述桶蓋打開時的轉動方向一致;工作時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桶體單向轉動,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桶體的單向轉動方向與所述第一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的單向嚙合轉動方向相反。優選地,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桶體間還設有彈性體,所述彈性體從第一齒輪內向外延伸并與桶體過盈配合,所述彈性體可相對桶體轉動,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彈性體型面配合以實現同步轉動。優選地,所述第一齒輪包括第一齒盤端和第一連接端,所述第一齒盤端與第二齒輪單向嚙合連接;所述彈性體卡在所述第一連接端上并穿過第一連接端與桶體過盈配合。優選地,所述第二齒輪包括第二齒盤端和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二齒盤端與第一齒輪單向嚙合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與桶蓋型面配合,所述彈性復位裝置設置在第二連接端內。優選地,所述第一齒盤端的表面邊緣設有第一齒盤,所述第一齒盤端的中間設有空腔;所述第二齒盤端的表面設有第二齒盤,所述第二齒盤端的中間設有與空腔向匹配的限位柱;所述第一齒盤與所述第二齒盤單向嚙合連接。優選地,所述彈性復位裝置為彈簧。優選地,所述彈性體為橡膠或聚氨酯。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通過相互單向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及彈性復位裝置安裝在桶體和桶蓋之間,實現當桶蓋打開時順著單向嚙合齒輪的單向轉動方向轉動,并壓縮彈性復位裝置,實現打開桶蓋時可以沿著單向齒輪的每個齒輪的圓周角度緩慢打開;關閉桶蓋時通過單向齒輪的單向限位迫使第一齒輪通過彈性件與桶體間產生的滑動摩擦產生阻尼力,實現緩慢關閉桶蓋的效果。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原理清晰但是效果明顯。桶蓋打開時利用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間的扭力小于彈性體與桶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且利用單向齒輪轉動時每到一個齒條的底端需要再使力才會繼續轉動的特點實現桶蓋需要持續用力才會打開且每次打開的角度有限,實現阻尼效果。桶蓋關閉時利用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間的扭力大于彈性體與桶體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也大于彈性體與桶體間的滑動摩擦力,通過彈性體與桶體間的滑動摩擦力實現阻尼效果。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簡單,成本低,阻尼力連續穩定,大小一致。自鎖斜面的存在使得該單向阻尼結構對彈性結構的彈力大小、響應時間等要求降低,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減小了打開桶蓋時的阻力,減小了該單向阻尼結構打開時的運行噪聲,減小了單向嚙合齒輪組的沖擊力,提高了結構壽命,保證了該單向阻尼結構穩定可靠的工作,提高了該單向阻尼結構的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零件爆炸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齒輪單向嚙合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使用環境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齒輪單向嚙合自鎖斜面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彈性復位裝置;2、第一齒輪;21、第一齒盤端;211、第一齒盤;22、第一連接端;3、第二齒輪;31、第二齒盤端;311、第二齒盤;312、限位柱;32、第二連接端;4、彈性體;10、桶體;20、桶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如出現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如出現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如出現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如圖1、圖4和圖5所示,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包括以下部件組成:第一齒輪2,所述第一齒輪2與桶體10轉動連接,工作時第一齒輪2與桶體10單向轉動連接。第二齒輪3,所述第二齒輪3與桶蓋20同步轉動連接,且所述第二齒輪3可以沿軸向方向在桶蓋20內來回滑動。彈性復位裝置1,所述彈性復位裝置1設置在第二齒輪3軸線方向,所述彈性復位裝置1安裝在第二齒輪3和桶蓋20間,彈性復位裝置1使第二齒輪3在桶蓋內的來回滑動提供彈性復位力。第二齒輪3可相對所述彈性復位裝置1轉動,使桶蓋打開時,桶蓋能夠帶動第二齒輪相對第一齒輪轉動時,彈性復位裝置不會對第二齒輪的轉動產生較大阻力。第一齒輪2與第二齒輪3單向嚙合連接,所述第一齒輪2與第二齒輪3單向嚙合的轉動方向與桶蓋20打開時的轉動方向一致。實現第一齒輪2與桶體10轉動連接,工作時第一齒輪2與桶體10單向轉動連接的方式優選為:(1)第一齒輪2與桶體10單向嚙合轉動連接且單向嚙合的轉動方向與與第二齒輪相對與第一齒輪的單向嚙合轉動方向相反;(2)通過彈性體提供第一齒輪與桶體間的滑動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件:/n第一齒輪(2),所述第一齒輪(2)與桶體(10)轉動連接;/n第二齒輪(3),所述第二齒輪(3)與桶蓋(20)同步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齒輪(3)可相對所述桶蓋(20)軸向滑動;/n彈性復位裝置(1),所述彈性復位裝置(1)設置在所述第二齒輪(3)的軸線方向,所述彈性復位裝置(1)安裝在所述第二齒輪(3)和所述桶蓋(20)之間;/n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第二齒輪(3)單向嚙合,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第二齒輪(3)單向嚙合的轉動方向與所述桶蓋(20)打開時的轉動方向一致;/n工作時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桶體(10)單向轉動,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桶體(10)的單向轉動方向與所述第一齒輪(2)和所述第二齒輪(3)的單向嚙合的轉動方向相反。/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件:
第一齒輪(2),所述第一齒輪(2)與桶體(10)轉動連接;
第二齒輪(3),所述第二齒輪(3)與桶蓋(20)同步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齒輪(3)可相對所述桶蓋(20)軸向滑動;
彈性復位裝置(1),所述彈性復位裝置(1)設置在所述第二齒輪(3)的軸線方向,所述彈性復位裝置(1)安裝在所述第二齒輪(3)和所述桶蓋(20)之間;
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第二齒輪(3)單向嚙合,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第二齒輪(3)單向嚙合的轉動方向與所述桶蓋(20)打開時的轉動方向一致;
工作時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桶體(10)單向轉動,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桶體(10)的單向轉動方向與所述第一齒輪(2)和所述第二齒輪(3)的單向嚙合的轉動方向相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桶體(10)間還設有彈性體(4),所述第一齒輪(2)通過彈性體(4)與桶體(10)緊壓連接,所述彈性體(4)從第一齒輪(2)內向外延伸并與桶體(10)過盈配合,所述彈性體(4)可相對所述桶體(10)轉動,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彈性體(4)型面配合以實現同步轉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桶蓋單向阻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2)包括第一齒盤端(21)和第一連接端(22),所述第一齒盤端(21)與第二齒輪(3)單向嚙合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祥,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拓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