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長壽命防滑路面結構。它包含素土夯實層、墊層、下基層、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上基層、瀝青混凝土面層、樹脂膠層、防滑耐磨層,所述素土夯實層的頂端設置有墊層,所述墊層的上方設置有下基層,所述下基層的上方鋪設有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上方設置有上基層,所述上基層的上方設置有瀝青混凝土面層,所述瀝青混凝土面層的上方鋪設有樹脂膠層,所述樹脂膠層上方設置有防滑耐磨層,所述防滑耐磨層包含防滑骨料層、耐磨骨料層、膠粘劑層,所述防滑骨料層、耐磨骨料層混合在膠粘劑層中形成防滑耐磨層。它能有效提高公路路面的摩擦力和抗滑能力,能降低公路路面的噪聲,提高行車的舒適性,并且路面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長壽命防滑路面結構
本技術涉及道路工程
,具體涉及一種長壽命防滑路面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公路道路以及城市道路等基礎建設也穩步發展,車輛的日益增加及車速的提高等因素都對于當前的公路道路、城市道路結構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作為衡量道路安全功能性的指標,路面抗滑一直是道路材料組成設計、施工方面值得重點考慮的要素之一。公路路面是指在公路路基上車行道范圍內鋪筑的層狀結構物,具有承受行車荷載、抵抗車輪磨耗和保持公路表面平整的作用。隨著交通的發展公路路面的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傳統防滑路面由染色花崗巖或石英砂作為骨料,以丙烯酸雙組分膠路面上,花崗巖或石英砂由于本身的性質其物理性能不夠出色經過長時間的摩擦和風化,路面污垢滲透入石料內部破壞了石料的結構,表面的構造面被磨平,防滑性能明顯下降,而且噪聲大,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長壽命防滑路面結構,它能解決目前防滑路面表面的構造面容易被磨平,防滑性能明顯下降,并且噪聲大,使用壽命低的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是:它包含素土夯實層1、墊層2、下基層3、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上基層5、瀝青混凝土面層6、樹脂膠層7、防滑耐磨層8,所述素土夯實層1的頂端設置有墊層2,所述墊層2的上方設置有下基層3,所述下基層3的上方鋪設有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的上方設置有上基層5,所述上基層5的上方設置有瀝青混凝土面層6,所述瀝青混凝土面層6的上方鋪設有樹脂膠層7,所述樹脂膠層7上方設置有防滑耐磨層8,所述防滑耐磨層8包含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膠粘劑層83,所述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混合在膠粘劑層83中形成防滑耐磨層8。所述防滑骨料層81為彩色防滑骨料層。可根據實際路況的需求鋪設不同顏色的防滑骨料層81,使路面可根據不同的行駛車輛類型,直觀清晰的顯示。所述防滑骨料層81為防滑彩色石料層或防滑彩色陶瓷顆粒層。可將石料或陶瓷顆粒噴涂不同的顏色,根據石料或陶瓷顆粒的特性,具有高效的防滑效果。所述樹脂膠層7為聚丙烯樹脂層、聚氨酯樹脂層、改性環氧樹脂層或PMMA樹脂層中的一種。所述樹脂膠層7的厚度為0.8-2cm。所述防滑耐磨層8的厚度為5-15cm。所述下基層3為水泥穩定碎石與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混合層。所述上基層5為抗疲勞的瀝青混合料層。由于下基層3為板體性較好的半剛性材料,因此上基層5仍處于高壓應力區,通過抗疲勞的瀝青混合料層作為上基層5能夠降低由于路面結構的溫度梯度較大,帶來的低溫性,保證路面結構的穩定。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有益效果為:它能有效提高公路路面的摩擦力和抗滑能力,有效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系數,保證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能降低公路路面的噪聲,提高行車的舒適性;并且路面結構穩定,使用壽命長。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防滑耐磨層8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素土夯實層1、墊層2、下基層3、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上基層5、瀝青混凝土面層6、樹脂膠層7、防滑耐磨層8、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膠粘劑層83。具體實施方式參看圖1-圖2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素土夯實層1、墊層2、下基層3、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上基層5、瀝青混凝土面層6、樹脂膠層7、防滑耐磨層8,所述素土夯實層1的頂端設置有墊層2,所述墊層2的上方設置有下基層3,所述下基層3的上方鋪設有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的上方設置有上基層5,所述上基層5的上方設置有瀝青混凝土面層6,所述瀝青混凝土面層6的上方鋪設有樹脂膠層7,所述樹脂膠層7上方設置有防滑耐磨層8,所述防滑耐磨層8包含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膠粘劑層83,所述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混合在膠粘劑層83中形成防滑耐磨層8。所述防滑骨料層81為彩色防滑骨料層。可根據實際路況的需求鋪設不同顏色的防滑骨料層81,使路面可根據不同的行駛車輛類型,直觀清晰的顯示。所述防滑骨料層81為防滑彩色石料層或防滑彩色陶瓷顆粒層。可將石料或陶瓷顆粒噴涂不同的顏色,根據石料或陶瓷顆粒的特性,具有高效的防滑效果。所述樹脂膠層7為聚丙烯樹脂層、聚氨酯樹脂層、改性環氧樹脂層或PMMA樹脂層中的一種。所述樹脂膠層7的厚度為0.8-2cm。所述防滑耐磨層8的厚度為5-15cm。所述下基層3為水泥穩定碎石與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混合層。所述上基層5為抗疲勞的瀝青混合料層。由于下基層3為板體性較好的半剛性材料,因此上基層5仍處于高壓應力區,通過抗疲勞的瀝青混合料層作為上基層5能夠降低由于路面結構的溫度梯度較大,帶來的低溫性,保證路面結構的穩定。本技術的工作原理:使用時,首先進行施工前準備,進行道路的整平工作,清理道路灰塵和障礙物,在進行施工前必須使路面干燥,通過設備機械進行第一步素土夯實工作,完成素土夯實層,同時在上方鋪設含有石灰的土石完成墊層的鋪設,在上方撒石灰,進行壓實工作,在墊層上方鋪設有水泥穩定碎石與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混合料,在水泥穩定碎石與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混合料上鋪設橡膠瀝青,在橡膠瀝青上鋪設抗疲勞的瀝青混合料,進行機器壓實工作,進而在抗疲勞的瀝青混合料上鋪設瀝青,進行瀝青混凝土層的鋪設工作,完成后,通車5-10天后方可進行樹脂膠層、防滑耐磨層的鋪設工作,直至道路完全竣工。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長壽命防滑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素土夯實層(1)、墊層(2)、下基層(3)、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上基層(5)、瀝青混凝土面層(6)、樹脂膠層(7)、防滑耐磨層(8),所述素土夯實層(1)的頂端設置有墊層(2),所述墊層(2)的上方設置有下基層(3),所述下基層(3)的上方鋪設有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的上方設置有上基層(5),所述上基層(5)的上方設置有瀝青混凝土面層(6),所述瀝青混凝土面層(6)的上方鋪設有樹脂膠層(7),所述樹脂膠層(7)上方設置有防滑耐磨層(8),所述防滑耐磨層(8)包含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膠粘劑層(83),所述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混合在膠粘劑層(83)中形成防滑耐磨層(8)。/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長壽命防滑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素土夯實層(1)、墊層(2)、下基層(3)、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上基層(5)、瀝青混凝土面層(6)、樹脂膠層(7)、防滑耐磨層(8),所述素土夯實層(1)的頂端設置有墊層(2),所述墊層(2)的上方設置有下基層(3),所述下基層(3)的上方鋪設有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所述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4)的上方設置有上基層(5),所述上基層(5)的上方設置有瀝青混凝土面層(6),所述瀝青混凝土面層(6)的上方鋪設有樹脂膠層(7),所述樹脂膠層(7)上方設置有防滑耐磨層(8),所述防滑耐磨層(8)包含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膠粘劑層(83),所述防滑骨料層(81)、耐磨骨料層(82)混合在膠粘劑層(83)中形成防滑耐磨層(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壽命防滑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骨料層(81)為彩色防滑骨料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曉靜,楊宗華,崔愛卿,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悠谷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