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的集流器包括蓋體、進風口與集流件;所述蓋體的中部開設有所述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貫穿所述蓋體的中部;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圓環和進風筒,所述集流圓環的中部為圓形的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延伸有所述進風筒,所述集流圓環和進風筒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集流圓環覆蓋于所述進風口四周,并位于所述蓋體的前端面,所述進風筒穿過所述進風口,并突出于所述蓋體的后端面,進風筒突出于所述蓋體的后端面,防止氣流進入到所述蓋體的后端面,使得蓋體前后端面產生相同的風壓,避免了噪聲的產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效的集流器
本技術涉及風機領域,尤其設計一種高效的集流器。
技術介紹
傳統的離心風機的側邊設置有蓋板,蓋板的中部設置有進風口,當離心風機啟動時將會抽取外界的風,抽取的風會從所述進風口進入到離心風機內,為了提高收集的風量,通常在蓋板前會加入集流器,提高風量的集流。但是目前的集流器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高分貝的噪音,經研究發現是由于集流器的前端面與后端面產生了相同的氣壓,在氣壓的作用下對集流器的蓋體產生共振,造成噪聲,因此設計一款高效且能降噪的集流器是本領域極為迫切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
技術介紹
中的缺陷,設計出一種高效的集流器,通過在進風口處增加集流件,增加風量的進入與減少噪音產生。為達此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的集流器包括蓋體、進風口與集流件;所述蓋體的中部開設有所述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貫穿所述蓋體的中部;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圓環和進風筒,所述集流圓環的中部為圓形的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延伸有所述進風筒,所述集流圓環和進風筒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集流圓環覆蓋于所述進風口四周,并位于所述蓋體的前端面,所述進風筒穿過所述進風口,并突出于所述蓋體的后端面。優選的,所述蓋體的中部拱起,所述蓋體的中部到邊緣平滑過渡。優選的,所述進風筒的長度X大于所述蓋體中部到邊緣的垂直高度Y。優選的,所述蓋體的邊緣設置有安裝部,所述安裝部等間距設置有多組螺孔。優選的,所述安裝部與所述集流圓環之間設置有多組連接條,所述連接條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安裝部和所述集流圓環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集流圓環和進風筒的連接處為光滑的弧形面。優選的,所述進風筒的長度X為23mm,所述蓋體中部到邊緣的垂直高度Y為20mm。優選的,所述蓋體的直徑長度為400mm。優選的,所述進風口的直徑長度為212mm。優選的,所述蓋體的板材厚度為3mm。有益效果:1.進風筒突出于所述蓋體的后端面,防止氣流進入到所述蓋體的后端面,使得蓋體前后端面產生相同的風壓,避免了噪聲的產生。2.進風筒時能夠被有效排序進入到葉輪內的風,減少風流的紊亂,避免了紊亂的風進入葉輪,產生噪音附圖說明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圖1為集流件的前端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集流件剖析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3C的放大圖;圖4為集流件的后端面結構示意圖。其中:蓋體1、進風口2、集流件3、集流圓環3a、進風筒3b、弧形面3c、安裝部4、螺孔4a、連接條5。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4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高效的集流器包括蓋體1、進風口2與集流件3;所述蓋體1的中部開有所述進風口2,所述進風口2貫穿所述蓋體1的中部;所述集流件3包括集流圓環3a和進風筒3b,所述集流圓環3a的中部為圓形的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延伸有所述進風筒3b,所述集流圓環3a和進風筒3b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集流圓環3a覆蓋于所述進風口2四周,并位于所述蓋體1的前端面,所述進風筒3b穿過所述進風口2,并突出于所述蓋體1的后端面。傳統的離心風機的蓋板由于沒有設置有集流件3,所述進風口2的進風量是根據進風口2的大小決定的,當有風吹入所述進風口2時,風向與所述進風口2的流動方向一致時,風量才能平穩且安靜的進入到所述進風口2,當風向有所偏離時,進入到所述進風口2的風量將會有所減少。另外安裝有所述集流器后,所述進風筒3b能夠有效地固定風向,避免了風在進入所述進風口2后造成風向的紊亂,增加了葉輪與風之間的碰撞,造成噪聲產生,所述進風筒3b突出于所述蓋體1的后端面,能夠阻擋風向直接進入所述蓋體1后方,避免蓋體1后方同樣生產風壓變化,當一個所述蓋體1的兩側都有風壓時,產生的共振會產生大量的噪音,嚴重會導致蓋體1被風壓撕裂,所以限定了所述進風筒3b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蓋體1中部到邊緣的垂直高度,避免有風進入到所述蓋體1后端面。優選的,所述蓋體1的中部拱起,所述蓋體1的中部到邊緣平滑過渡。所述蓋體1的中部拱起與邊緣平滑過渡,所述蓋體1中部拱起能夠有效的導向未進入所述進風口2的風往四周擴散,減少了風直接沖擊所述蓋體1的沖擊力,增加了蓋體1的使用壽命。優選的,所述進風筒3b的長度X大于所述蓋體1中部到邊緣的垂直高度Y。由于所述集流圓環3a設置于所述蓋體1的前端面,所述集流圓環3a與所述蓋體1前端面的最高點可以視為在同縱軸平線上,通過限定所述進風筒3b的長度X大于所述蓋體1的厚度Y,既可保證所述進風筒3b突出于所述蓋體1的后端面。優選的,所述蓋體1的邊緣設置有安裝部4,所述安裝部4等間距設置有多組螺孔4a。有益效果:所述安裝部4為所述蓋體1在安裝風機時連接的部分,在所述安裝部4上設置有多組螺孔4a;通過螺孔4a的方式與離心風機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安裝部4與所述集流圓環3a之間設置有多組連接條5,所述連接條5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安裝部4和所述集流圓環3a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條5連接所述安裝部4與所述集流圓環3a,使得所述集流圓環3a能夠更加牢固的固定于所述蓋體1的前端面。同時能夠分擔風量帶來的沖擊,增加蓋體1的使用壽命。優選的,所述集流圓環3a和進風筒3b的連接處為光滑的弧形面3c。本申請在所述進風口2處覆蓋有所述集流件3,所述集流件3包括了集流圓環3a和進風筒3b,集流圓環3a和進風筒3b之間的使用光滑的弧形面3c過渡,如圖2所示,在有風進入到所示集流圓環3a時,由于弧形面3c一定的弧度,具有一定的導向性。風接觸到弧形面3c時,接觸到弧形面3c的風的風向將會沿著弧形面3c的斜線方向運動,即能夠將風向所述進風口2內集中,在所述進風筒3b內形成均勻的速度場與壓力場,以降低流動損失,提高風機效率,使得風能夠平穩的進入到風機內的葉輪,同時也能降低噪音的產生。當風向有所偏離的時候,所述弧形面3c也能起到一個良好的導向作用,增加風流量。優選的,所述進風筒3b的長度X為23mm,所述蓋體1中部到邊緣的垂直高度Y為20m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風筒3b的長度X略長于所述蓋體1的垂直高度Y,如果所述進風筒3b的長度X過長會遮擋風機中的扇葉,影響到扇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最終影響到風機的風壓與進風量。優選的,所述蓋體1的直徑長度為400mm。優選的,所述進風口的直徑長度為212mm。所述進風口的直徑長度大概在所述蓋體1的直徑長度的一半,所述蓋體1是四周流出有大量的空間,可以有效固定所述集流器在風機上,不容易發生掉落。優選的,所述蓋體1的板材厚度為3mm。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技術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技術的原理,而不能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高效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蓋體、進風口與集流件;所述蓋體的中部開設有所述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貫穿所述蓋體的中部;/n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圓環和進風筒,所述集流圓環的中部為圓形的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延伸有所述進風筒,所述集流圓環和進風筒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集流圓環覆蓋于所述進風口四周,并位于所述蓋體的前端面,所述進風筒穿過所述進風口,并突出于所述蓋體的后端面。/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蓋體、進風口與集流件;所述蓋體的中部開設有所述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貫穿所述蓋體的中部;
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圓環和進風筒,所述集流圓環的中部為圓形的中空結構,所述中空結構延伸有所述進風筒,所述集流圓環和進風筒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集流圓環覆蓋于所述進風口四周,并位于所述蓋體的前端面,所述進風筒穿過所述進風口,并突出于所述蓋體的后端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效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的中部拱起,所述蓋體的中部到邊緣平滑過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效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筒的長度X大于所述蓋體中部到邊緣的垂直高度Y。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高效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的邊緣設置有安裝部,所述安裝部等間距設置有多組螺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炯榮,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南海九洲普惠風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