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智能設備裝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包括機架本體和設置在機架本體上的風扇固定組件,所述風扇固定組件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間設置有風扇模組,所述風扇模組的底部四角處設置有固定柱,固定板上設置有若干個與固定柱匹配的固定孔,所述風扇模組通過固定柱卡設在固定板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智能設備的機架通過螺栓或鉚釘固定風扇,拆裝困難,且不能根據機架內部情況調節風扇位置和數量的問題,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
本技術涉及智能設備裝配
,具體涉及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化設備也越來越普及,在大多數智能化設備中都需要用到散熱器件,目前使用最多的散熱器件就是風扇,通過多組風扇組成風扇模組對機架內部進行散熱,而風扇模組作為散熱器件被廣泛應用于智能設備散熱領域時,通常是通過螺栓或鉚釘固定在機架上,使用螺栓或鉚釘固定的風扇在結構上雖然連接緊密,但是在機架固定后當需要拆裝或改變風扇的位置時,需要將螺栓或鉚釘一一拆下,操作復雜。同時通過螺栓或鉚釘固定的風扇,其位置、數量也已經確定,在機架安裝固定后,其風扇的數量和相對位置也不能再進行調整。因此當機架需要根據機架內產生的熱流對風扇的數量和位置做出適應性的調整時,上述與機架固定的風扇往往難以實現,使得風扇使用受限,不能根據機架內部的情況進行風扇位置和數量的調整,限制了設備的散熱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智能設備的機架通過螺栓或鉚釘固定風扇,拆裝困難,且不能根據機架內部情況調節風扇位置和數量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包括機架本體和設置在機架本體上的風扇固定組件,所述風扇固定組件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間設置有風扇模組,所述風扇模組的底部四角處設置有固定柱,固定板上設置有若干個與固定柱匹配的固定孔,所述風扇模組通過固定柱卡設在固定板上。進一步地,所述機架本體為長方形框架,機架本體在豎直方向上設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內設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通過固定螺栓連接在腰形孔內。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為長條形板,固定板的兩端設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尺寸與所述腰形孔的尺寸匹配。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厚度等于所述固定柱的長度。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孔為成對設置的U形開孔,成對的固定孔之間的間距相等且等于所述固定柱之間的距離,固定孔的寬度與固定柱的直徑相匹配。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孔為等間距設置的U形開孔,相鄰固定孔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固定柱之間的距離且若干個固定孔之間的間距之和等于所述固定柱之間的距離,固定孔的寬度與固定柱的直徑相匹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包括風扇固定組件,風扇固定組件包括若干平行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設置有固定孔,通過固定孔與風扇模組上固定柱互相配合來卡緊風扇模組,替代傳統的螺栓或鉚釘連接,安裝快捷,方便拆裝,同時能夠保證風扇模組的穩定固定;機架本體豎直方向上設置有腰形孔,腰形孔內設置有用于連接固定板的固定螺栓,方便調節風扇模組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置,能夠根據機架本體內部的情況及時調整風扇模組位置,便于調整散熱方案,利于設備散熱;固定板的兩端設置有定位孔,便于連接固定板;固定板的厚度等于固定柱的長度,方便連接風扇模組,同時可以防止風扇模組晃動;固定孔為成對設置的U形開孔,固定孔之間的間距等于固定柱之間的距離,能夠方便卡住固定柱,固定風扇模組,同時利于風扇模組的排列,適應設備散熱;固定孔為等距設置的U形開孔,若干固定孔之間的間距之和等于固定柱之間的距離,方便調節風扇模組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利于設備散熱。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是本技術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的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一。圖3是本技術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一。圖4是本技術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的結構示意圖二。圖5是本技術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的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二。圖6是本技術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二。附圖標號為:1為機架本體,2為風扇固定組件,3為風扇模組,201為固定板,202為固定螺栓,301為固定柱,2011為固定孔,2012為定位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解釋說明:實施例一:如圖1~3所示,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包括機架本體1和設置在機架本體1上的風扇固定組件2,所述機架本體1為長方形框架,機架本體1在豎直方向上設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內設置有固定螺栓202,所述風扇固定組件2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為長條形板,固定板201的兩端設置有定位孔2012,所述定位孔2012的尺寸與腰形孔的尺寸匹配,固定板201通過固定螺栓202穿過定位孔2012連接在腰形孔內,固定板201之間設置有風扇模組3;風扇模組3的底部四角處設置有固定柱301,所述固定板201的厚度等于所述固定柱301的長度,固定板201上設置有若干個與固定柱301匹配的固定孔2011,所述固定孔2011為成對設置的U形開孔,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的固定孔2011為兩排且分別設置在固定板201的上下兩側,成對的固定孔2011之間的間距相等且等于所述固定柱301之間的距離,固定孔2011的寬度與固定柱301的直徑相匹配,所述風扇模組3通過固定柱301與固定孔2011配合而固定在固定板201上。本技術在安裝時,工作人員先將固定板201從上到下依次安裝到機架本體1上的合適位置,具體地,將固定螺栓202穿過第一塊固定板201兩端的定位孔2012,將固定板201安裝至機架本體1側面上的腰形孔內,調節固定板201的高度至合適位置,然后固定好第一塊固定板201,然后在第一塊固定板201下方將第二塊固定板201安裝至腰形孔內,保證兩塊固定板之間的間距大于風扇模組3的高度,然后將風扇模組3上的固定柱301對準第二塊固定板201上的固定孔2011,將風扇模組3逐個卡設在第二塊固定板201上,向上移動第二塊固定板201至其上的風扇模組3上端的固定柱301卡設在第一塊固定板201下方的固定孔2011內,固定好第二塊固定板201,完成第一排風扇模組3的安裝,重復上述步驟,將所有風扇模組3依次安裝至機架本體1上,完成風扇模組3的安裝固定。當需要根據機架本體1內部件的具體情況調整散熱方案時,工作人員可以只需拆下具體位置處的固定板201,并根據情況增加或者減少風扇模組3的數量,同時可以通過調節固定板201在腰形孔內的位置來調節風扇模組3的高度,適應機架本體1內部的具體情況,達到改善機架本體1散熱的效果。實施例二:如圖3~6所示,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包括機架本體1和設置在機架本體1上的風扇固定組件2,所述機架本體1為長方形框架,機架本體1在豎直方向上設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內設置有固定螺栓202,所述風扇固定組件2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為長條形板,固定板201的兩端設置有定位孔2012,所述定位孔2012的尺寸與腰形孔的尺寸匹配,固定板201通過固定螺栓202穿過定位孔2012連接在腰形孔內,固定板201之間設置有風扇模組3;風扇模組3的底部四角處設置有固定柱301,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包括機架本體(1)和設置在機架本體(1)上的風扇固定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固定組件(2)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之間設置有風扇模組(3),所述風扇模組(3)的底部四角處設置有固定柱(301),固定板(201)上設置有若干個與固定柱(301)匹配的固定孔(2011),所述風扇模組(3)通過固定柱(301)卡設在固定板(201)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包括機架本體(1)和設置在機架本體(1)上的風扇固定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固定組件(2)包括若干互相平行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之間設置有風扇模組(3),所述風扇模組(3)的底部四角處設置有固定柱(301),固定板(201)上設置有若干個與固定柱(301)匹配的固定孔(2011),所述風扇模組(3)通過固定柱(301)卡設在固定板(20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本體(1)為長方形框架,機架本體(1)在豎直方向上設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內設置有固定螺栓(202),所述固定板(201)通過固定螺栓(202)連接在腰形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便于多模組風扇固定的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1)為長條形板,固定板(201)的兩端設置有定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坤,舒方杰,
申請(專利權)人:商丘師范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