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涉及注蒸汽稠油開采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呈垂直線由下至上依次連通設置的過渡段、對流段以及煙囪,過渡段一側開設有水平的煙氣進口,煙囪背向過渡段一側開設有煙氣出口,對流段垂直于水平面形成立式結構,其靠近煙囪的一端設有給水進口,另一端設有給水出口,對流段包括箱體和設于箱體內的對流管束,對流管束為多管程結構,由若干根均勻間隔分布在箱體內的光管組成。能夠減緩對流段積灰,從而避免積灰導致煙氣與工質之間的傳熱性能變差、工質不能有效吸收高溫煙氣的熱量的問題,提高對流段傳熱能力,提高熱效率,節能降耗。節能降耗。節能降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
[0001]本技術涉及注蒸汽稠油開采設備
,特別是涉及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
技術介紹
[0002]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開發稠油資源已被世界各國所重視。注蒸汽開采稠油工藝可以大幅度增加重質高粘度稠油的產量,注蒸汽開采稠油技術及其主要設備——油田注汽鍋爐得到迅速的發展。
[0003]對流段是注汽鍋爐的輔助受熱面。它布置在鍋爐尾部煙道里,利用煙氣的余熱加熱鍋爐給水,這樣可以節省燃油燃氣,提高鍋爐的熱效率。
[0004]在注汽鍋爐對流段中,對流受熱面管束包括光管和翅片管,當采用渣油、乳化油、超稠油等灰分較大的液體燃油燃氣為燃油燃氣時,灰分容易積聚在翅片管的翅片上,形成的積灰導致煙氣與工質之間的傳熱性能變差,工質不能有效吸收高溫煙氣的熱量,使得排煙溫度升高,熱損失增加,熱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包括過渡段、對流段以及煙囪,過渡段、對流段和煙囪呈垂直線由下至上依次連通設置,過渡段一側開設有水平的煙氣進口,煙囪背向過渡段一側開設有煙氣出口,對流段垂直于水平面形成立式結構,其靠近煙囪的一端設有給水進口,另一端設有給水出口,對流段包括箱體和設于箱體內的對流管束,對流管束為多管程結構,由若干根均勻間隔分布在箱體內的光管組成。
[0006]技術效果:當注汽鍋爐用渣油、乳化油、超稠油等灰分較大的液體燃油燃氣為燃油燃氣時,能夠減緩對流段積灰,從而避免積灰導致煙氣與工質之間的傳熱性能變差、工質不能有效吸收高溫煙氣的熱量的問題,提高對流段傳熱能力,提高熱效率,節能降耗。
[0007]本技術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
[0008]進一步的,箱體內設有彎頭箱和若干根用于改變給水流向的彎頭,彎頭連接對流管束。
[0009]前所述的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彎頭箱設有澆注料,其中間位置開設有排污口,澆注料朝向排污口一側傾斜設置。
[0010]前所述的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對流段的兩端分別設有進口集箱和出口集箱,進口集箱連接給水進口,出口集箱連接給水出口。
[0011]前所述的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對流管束均勻間隔連接在進口集箱和出口集箱上,用于均勻分配給水。
[0012]前所述的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箱體為框架結構,包括相互連接呈長方體的側窗框架和固定管板。
[00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術的對流段呈立式設置,其頂部連接煙囪,底部連接過渡段,煙氣按照過渡段、對流段、煙囪從下到上依次通過,而過渡段中設有垂直設置的對流管束,對流管束中流有給水,給水由上自下流通,因此煙氣能夠與給水呈逆流形式,完成熱交換,同時對流管束全部由光管組成,燃燒重油、渣油所產生的積灰難以附著于其上,避免積灰導致煙氣與工質之間的傳熱性能變差;
[0015](2)本技術的流管束為多管程結構,能夠減少流動阻力,從而提高對流段傳熱能力,提高熱效率,節能降耗;對流段設置進口集箱和出口集箱,進口集箱將鍋爐給水均勻分配給各管程,鍋爐給水在對流段內吸收熱量后,通過出口集箱流入其余受熱面,能夠避免多管程的偏流現象;
[0016](3)本技術,彎頭箱內部采用澆注料作為保溫,底部設置排污口,低溫煙氣中凝結的冷凝水沿排污口排出,能夠避免產生的冷凝水對煙氣的熱交換產生影響,也能夠將煙氣中的部分灰塵帶走,進一步降低積灰的可能性,提升煙氣與給水之間的傳熱性能。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中對流段的結構布置圖;
[0018]圖2為本技術中對流段的整體結構圖;
[0019]圖3為本技術中對流段內部及集箱結構圖;
[0020]圖4為本技術中對流段彎頭箱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本技術中對流段的箱體結構圖;
[0022]其中:1、過渡段;11、煙氣進口;12、煙氣出口;2、對流段;21、給水進口;22、給水出口;23、箱體;231、側窗框架;232、固定管板;3、煙囪;4、對流管束;41、光管;42、彎頭;5、彎頭箱;51、澆注料;52、排污口;6、進口集箱;7、出口集箱。
具體實施方式
[0023]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如圖1所示,其整體包括呈垂直線由下至上依次設置的過渡段1、對流段2和煙囪3,過渡段1、對流段2和煙囪3相互連通,過渡段1右側開設有煙氣進口11,煙囪3頂部設有煙氣出口12,煙氣由過渡段1右側進入,經過對流段2后由煙囪3頂部排出。
[0024]如圖1和圖2所示,對流段2為垂直于水平面形成立式結構,對流段2靠近煙囪3一端的側面上設有給水進口21,靠近過渡段1一側的側面上設有給水出口22。對流段2包括呈長方體設置的箱體23,箱體23內設有對流管束4,對流管束4為多管程結構,由若干根均勻間隔分布在箱體23內的光管41組成。對流段2內部管束全部以光管41作為受熱面,能夠吸收輻射段出口高溫煙氣熱量,降低排煙溫度。
[0025]如圖2和圖3所示,箱體23內還設有彎頭箱5和彎頭42,對流管束4采用多管程結構形式,每管程的管子通過彎頭42焊接而成。對流段2的兩端分別設有進口集箱6和出口集箱7,進口集箱6連接給水進口21,出口集箱7連接給水出口22。對流管束4均勻間隔連接在進口集箱6和出口集箱7上,用于鍋爐給水的均勻分配與綜合匯集。
[0026]如圖4和圖5所示,彎頭箱5設有澆注料51作為保溫,其中間位置開設有排污口52,
澆注料51朝向排污口52一側傾斜設置,低溫煙氣中凝結的冷凝水沿排污口52排出。箱體23為框架結構,由鋼板焊接而成,包括側窗框架231及用于固定對流管束4的管板,框架內表面敷設保溫。
[0027]煙氣按照過渡段1、對流段2、煙囪3從下到上依次通過,給水通過進口集箱6均勻分配到每根光管41內,給水由上自下流通,因此煙氣能夠與給水呈逆流形式,完成熱交換,而低溫煙氣中凝結的冷凝水沿排污口52排出。本技術能夠減緩對流段2積灰,從而避免積灰導致煙氣與工質之間的傳熱性能變差、工質不能有效吸收高溫煙氣的熱量的問題,提高對流段2的傳熱能力,提高熱效率,節能降耗。
[0028]除上述實施例外,本技術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油田燃油燃氣注汽鍋爐對流段,包括過渡段(1)、對流段(2)以及煙囪(3),所述過渡段(1)、對流段(2)和煙囪(3)呈垂直線由下至上依次連通設置,對流段(2)垂直于水平面形成立式結構,其特征在于:過渡段(1)一側開設有水平的煙氣進口(11),煙囪(3)背向過渡段(1)一側開設有煙氣出口(12),其靠近煙囪(3)的一端設有給水進口(21),另一端設有給水出口(22),對流段(2)包括箱體(23)和設于箱體(23)內的對流管束(4),對流管束(4)為多管程結構,由若干根均勻間隔分布在箱體(23)內的光管(41)組成,所述箱體(23)內設有彎頭箱(5)和若干根用于改變給水流向的彎頭(42),彎頭(42)連接對流管束(4),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侯君,趙艷春,裴明東,鄒善義,高磊,王郡良,李繼東,李龍,谷云華,李素華,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