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包括復合材料層,所述復合材料層的表面開設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內部固定有矩形塊,所述矩形塊的頂端固定有第一連接柱,所述矩形塊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連接柱,所述復合材料層的頂端設置有上杯墊,所述上杯墊的表面開設有第一圓孔。該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通過在復合材料層內設置內芯層,配合內芯層中的氧化鋁陶瓷片和導熱石墨片,提高了復合材料層的結構強度,并配合內芯層上下兩側粘連固定的導熱硅膠片,提高了復合材料層分別與上杯墊與下杯墊連接時的結構穩定性,并且兩個導熱硅膠片的配合使用,減少了上杯墊與下杯墊在受力過程中開裂的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
本技術屬于陶瓷杯墊
,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
技術介紹
炮泥是用來封堵出鐵口的耐火材料,可分為有水炮泥和無水炮泥兩大類,前者用在頂壓較低、強化冶煉程度不高的中小型高爐,后者在頂壓較高、強化冶煉程度高的大中型高爐上。然而在高爐的工作過程中,需要在爐底安裝陶瓷杯墊,以幫助高爐爐底的溫度通過陶瓷杯墊進行導熱的作用,由于陶瓷杯墊為一體成型,在使用時容易造成的缺點有,其一:傳統陶瓷杯墊的上下兩面均為光滑的陶瓷結構,會造成與陶瓷杯墊接觸物的滑動,其二:當杯墊與接觸物連接時,陶瓷材質的杯墊容易在受力過程中出現開裂,因此,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需要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包括復合材料層,所述復合材料層的表面開設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內部固定有矩形塊,所述矩形塊的頂端固定有第一連接柱,所述矩形塊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連接柱,所述復合材料層的頂端設置有上杯墊,所述上杯墊的表面開設有第一圓孔,所述復合材料層的底端設置有下杯墊,所述下杯墊的表面開設有第二圓孔,所述復合材料層的內部中心處設有內芯層,所述內芯層的內部分別設置有氧化鋁陶瓷片和導熱石墨片,所述內芯層的頂端固定有第一導熱硅膠片,所述內芯層的底端固定有第二導熱硅膠片。優選的,所述第一導熱硅膠片與第二導熱硅膠片的尺寸相等,且均為上下兩面的強粘性導熱硅膠片。此項設置用于強粘性的導熱硅膠片能夠提高復合材料層依次與上杯墊與下杯墊連接時的穩定性,又能夠減少了上杯墊與下杯墊在受力過程中開裂的現象。優選的,所述第一導熱硅膠片的上下兩面分別粘連固定在上杯墊與內芯層的頂端之間。優選的,所述第二導熱硅膠片的上下兩面分別粘連固定在下杯墊與內芯層的底端之間。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柱嵌入到第一圓孔的內部,所述第二連接柱嵌入到第二圓孔的內部。此項設置用于提高了上杯墊表面接觸時的防滑性和下杯墊底面接觸時的防滑性。優選的,所述矩形塊、第一連接柱和第二連接柱均為銅金屬材質制成,所述上杯墊與下杯墊的表面均涂有高溫納米陶瓷涂層。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1、通過在復合材料層內設置內芯層,配合內芯層中的氧化鋁陶瓷片和導熱石墨片,提高了復合材料層的結構強度,并配合內芯層上下兩側粘連固定的導熱硅膠片,提高了復合材料層分別與上杯墊與下杯墊連接時的結構穩定性,并且兩個導熱硅膠片的配合使用,減少了上杯墊與下杯墊在受力過程中開裂的現象;2、通過將矩形塊固定在矩形孔內,方便第一連接柱與第一圓孔嵌入連接,提高了復合材料層與上杯墊連接時的穩定性,并且第一連接柱的端部延伸至上杯墊的表面,提高了上杯墊表面接觸時的防滑性;3、通過將矩形塊固定在矩形孔內,方便第二連接柱與第二圓孔嵌入連接,提高了復合材料層與下杯墊連接時的穩定性,并且第二連接柱的端部延伸至下杯墊的底面,提高了下杯墊底面接觸時的防滑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爆炸圖;圖2為本技術復合材料層的內部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結構外觀圖。圖中:1、復合材料層;11、內芯層;111、氧化鋁陶瓷片;112、導熱石墨片;12、第一導熱硅膠片;13、第二導熱硅膠片;2、矩形孔;3、矩形塊;4、第一連接柱;5、第二連接柱;6、上杯墊;7、第一圓孔;8、下杯墊;9、第二圓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3所示的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包括復合材料層1,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表面開設有矩形孔2,所述矩形孔2的內部固定有矩形塊3,所述矩形塊3的頂端固定有第一連接柱4,所述矩形塊3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連接柱5,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頂端設置有上杯墊6,所述上杯墊6的表面開設有第一圓孔7,通過將矩形塊3固定在矩形孔2內,方便第一連接柱4與第一圓孔7嵌入連接,提高了復合材料層1與上杯墊6連接時的穩定性,并且第一連接柱4的端部延伸至上杯墊6的表面,提高了上杯墊6表面接觸時的防滑性;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底端設置有下杯墊8,具體的,所述矩形塊3、第一連接柱4和第二連接柱5均為銅金屬材質制成,所述上杯墊6與下杯墊8的表面均涂有高溫納米陶瓷涂層,所述下杯墊8的表面開設有第二圓孔9,具體的,所述第一連接柱4嵌入到第一圓孔7的內部,所述第二連接柱5嵌入到第二圓孔9的內部,通過將矩形塊3固定在矩形孔2內,方便第二連接柱5與第二圓孔9嵌入連接,提高了復合材料層1與下杯墊8連接時的穩定性,并且第二連接柱5的端部延伸至下杯墊8的底面,提高了下杯墊8底面接觸時的防滑性;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內部中心處設有內芯層11,所述內芯層11的內部分別設置有氧化鋁陶瓷片111和導熱石墨片112,所述內芯層11的頂端固定有第一導熱硅膠片12,具體的,所述第一導熱硅膠片12的上下兩面分別粘連固定在上杯墊6與內芯層11的頂端之間,所述內芯層11的底端固定有第二導熱硅膠片13,具體的,所述第一導熱硅膠片12與第二導熱硅膠片13的尺寸相等,且均為上下兩面的強粘性導熱硅膠片,具體的,所述第二導熱硅膠片13的上下兩面分別粘連固定在下杯墊8與內芯層11的底端之間,通過在復合材料層1內設置內芯層11,配合內芯層11中的氧化鋁陶瓷片111和導熱石墨片112,提高了復合材料層1的結構強度,并配合內芯層11上下兩側粘連固定的導熱硅膠片,提高了復合材料層1分別與上杯墊6與下杯墊8連接時的結構穩定性,并且兩個導熱硅膠片的配合使用,減少了上杯墊6與下杯墊8在受力過程中開裂的現象。該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在使用時,通過在復合材料層1內設置內芯層11,配合內芯層11中的氧化鋁陶瓷片111和導熱石墨片112,提高了復合材料層1的結構強度,并配合內芯層11上下兩側粘連固定的導熱硅膠片,提高了復合材料層1分別與上杯墊6與下杯墊8連接時的結構穩定性,并且兩個導熱硅膠片的配合使用,減少了上杯墊6與下杯墊8在受力過程中開裂的現象;通過將矩形塊3固定在矩形孔2內,方便第一連接柱4與第一圓孔7嵌入連接,提高了復合材料層1與上杯墊6連接時的穩定性,并且第一連接柱4的端部延伸至上杯墊6的表面,提高了上杯墊6表面接觸時的防滑性;通過將矩形塊3固定在矩形孔2內,方便第二連接柱5與第二圓孔9嵌入連接,提高了復合材料層1與下杯墊8連接時的穩定性,并且第二連接柱5的端部延伸至下杯墊8的底面,提高了下杯墊8底面接觸時的防滑性。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包括復合材料層(1),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表面開設有矩形孔(2),所述矩形孔(2)的內部固定有矩形塊(3),所述矩形塊(3)的頂端固定有第一連接柱(4),所述矩形塊(3)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連接柱(5),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頂端設置有上杯墊(6),所述上杯墊(6)的表面開設有第一圓孔(7),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底端設置有下杯墊(8),所述下杯墊(8)的表面開設有第二圓孔(9),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內部中心處設有內芯層(11),所述內芯層(11)的內部分別設置有氧化鋁陶瓷片(111)和導熱石墨片(112),所述內芯層(11)的頂端固定有第一導熱硅膠片(12),所述內芯層(11)的底端固定有第二導熱硅膠片(13)。/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包括復合材料層(1),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表面開設有矩形孔(2),所述矩形孔(2)的內部固定有矩形塊(3),所述矩形塊(3)的頂端固定有第一連接柱(4),所述矩形塊(3)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連接柱(5),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頂端設置有上杯墊(6),所述上杯墊(6)的表面開設有第一圓孔(7),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底端設置有下杯墊(8),所述下杯墊(8)的表面開設有第二圓孔(9),所述復合材料層(1)的內部中心處設有內芯層(11),所述內芯層(11)的內部分別設置有氧化鋁陶瓷片(111)和導熱石墨片(112),所述內芯層(11)的頂端固定有第一導熱硅膠片(12),所述內芯層(11)的底端固定有第二導熱硅膠片(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復合結構的爐底陶瓷杯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熱硅膠片(12)與第二導熱硅膠片(13)的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瀟晗,吳敏,李東,
申請(專利權)人:明光瑞爾非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