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頂部左側設有比色皿清洗箱,所述比色皿清洗箱的左側側壁中心處設有電機,所述比色皿清洗箱的頂部設有清洗箱蓋,所述清洗箱蓋的頂部從左往右依次設有蒸餾水罐、參比液罐和待測液罐,所述清洗箱蓋的左側側壁設有正反電機,所述進液箱的底部中心處設有與多個所述比色皿配合使用的清洗口,所述清洗口上設有電控閥,所述工作臺的頂部右側設有可見分光光度計,所述可見分光光度計上設有檢測口,所述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內部位于檢測口的下方設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頂部設有支撐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大大節省了工作人員因前期清洗比色皿的而消耗的時間,操作方便實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
本技術涉及可見分光光度計
,具體為一種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可見分光光度計通常在測試前需要將蒸餾水、參比液和待測液分別倒入比色皿中進行三次潤洗,然后將比色皿的外壁充分擦拭干凈才行,此步驟現在只能通過工作人員手動進行,不僅過程繁瑣,且消耗時間,若是沒有將沾在外壁的液體擦拭干凈,對測試的結果將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在對樣品進行測試的過程中,要求光路結構密封不能有雜光進入,光源室樣品池內放置樣品需要經常開啟與關閉,需要手動更換比色皿,缺乏自動升降功能,因此對于現有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改進,設計一種新型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以改變上述技術缺陷,提高整體的可見分光光度計實用性,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頂部左側設有比色皿清洗箱,所述比色皿清洗箱的內底部左側設有排液口,所述比色皿清洗箱的左側側壁中心處設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設有貫穿比色皿清洗箱內部的轉軸,所述轉軸上套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若干個分布均勻的矩形槽,每個所述矩形槽內均套設有矩形夾套,每個所述矩形夾套內均放置有尺寸相同的比色皿,所述比色皿清洗箱的頂部設有清洗箱蓋,所述清洗箱蓋的頂部從左往右依次設有蒸餾水罐、參比液罐和待測液罐,所述清洗箱蓋的左側側壁設有正反電機,所述清洗箱蓋的內部設有滑槽,所述正反電機的輸出端設有貫穿滑槽內部的絲桿,所述絲桿上套設有絲桿螺母,所述絲桿螺母的底部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底部固定設有進液箱,所述進液箱的底部設有定位傳感器,所述進液箱的底部中心處設有與多個所述比色皿配合使用的清洗口,所述清洗口上設有電控閥,所述蒸餾水罐、參比液罐和待測液罐的底部均設有貫穿清洗箱蓋和滑槽且插設在進液箱內部的軟管,每個所述軟管上均設有閥門,所述工作臺的頂部右側設有可見分光光度計,所述可見分光光度計上設有檢測口,所述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內部位于檢測口的下方設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頂部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部設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內設有多個放置槽,每個所述放置槽內均設有保護墊。進一步的,所述電機的外圍設有與比色皿清洗箱固定連接的第一保護罩,所述電機和第一保護罩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每個所述矩形夾套的內壁均包裹有吸水海綿墊。進一步的,所述洗箱蓋的頂部左側和右側均設有提手。進一步的,所述蒸餾水罐、參比液罐和待測液罐的頂部均設有注液口。進一步的,所述正反電機的外圍設有與清洗箱蓋固定連接的第二保護罩,所述正反電機和第二保護罩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比色皿清洗箱與清洗箱蓋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在使用時,首相將蒸餾水、參比液和待測液分別倒入蒸餾水罐、參比液罐和待測液罐內,再通過提手將清洗箱蓋螺紋擰下,將比色皿插入矩形夾套內后蓋上清洗箱蓋,此時按清洗步驟依次打開不同液體罐的閥門,液體進入進液箱后,絲桿結構啟動,帶動進液箱進行左右移動,定位傳感器感應到比色皿的位置停下,液體通過清洗口流入比色皿中,到達輸入的毫升后通過電控閥關閉,此時電機啟動,轉動轉軸,將固定板內的比色皿中的液體倒入箱底,滲出的液體會被吸水海綿墊吸收,依次類推將所有的比色皿均清洗干凈后,可從出液口統一收集廢棄液體,然后依次將比色皿放入可見分光光度計內的放置槽內,每當打開或關閉可見分光光度計蓋板使,伸縮桿都會啟動,帶動支撐板和固定框升降移動,綜上所述,本技術大大節省了工作人員因前期清洗比色皿的而消耗的時間,并且可見分光光度計內的升降裝置也避免了手部伸入拿取時的雜光進入,延長了裝置的使用壽命,操作方便實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內部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固定板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固定框示意圖。圖中:1-工作臺、2-排液口、3-電機、4-第一保護罩、5-比色皿清洗箱、6-正反電機、7-第二保護罩、8-提手、9-蒸餾水罐、10-參比液罐、11-待測液罐、12-清洗箱蓋、13-閥門、14-軟管、15-連接桿、16-絲桿螺母、17-絲桿、18-滑槽、19-進液箱、20-清洗口、21-轉軸、22-電控閥、23-比色皿、24-固定板、25-檢測口、26-固定框、27-伸縮桿、28-支撐板、29-可見分光光度計、30-吸水海綿墊、31-矩形夾套、32-矩形槽、33-放置槽、34-保護墊、35-定位傳感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為了便于理解本技術,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技術的若干實施例。但是,本技術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技術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設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術。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包括工作臺1,工作臺1的頂部左側設有比色皿清洗箱5,比色皿清洗箱5的內底部左側設有排液口2,比色皿清洗箱5的左側側壁中心處設有電機3,電機3的輸出端設有貫穿比色皿清洗箱5內部的轉軸21,轉軸21上套設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上設有若干個分布均勻的矩形槽32,每個矩形槽32內均套設有矩形夾套31,每個矩形夾套31內均放置有尺寸相同的比色皿23,所述比色皿清洗箱5的頂部設有清洗箱蓋12,清洗箱蓋12的頂部從左往右依次設有蒸餾水罐9、參比液罐10和待測液罐11,清洗箱蓋12的左側側壁設有正反電機6,清洗箱蓋12的內部設有滑槽18,正反電機6的輸出端設有貫穿滑槽18內部的絲桿17,絲桿17上套設有絲桿螺母16,絲桿螺母16的底部設有連接桿15,連接桿15的底部固定設有進液箱19,進液箱19的底部設有定位傳感器35,進液箱19的底部中心處設有與多個所述比色皿23配合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包括工作臺(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的頂部左側設有比色皿清洗箱(5),所述比色皿清洗箱(5)的內底部左側設有排液口(2),所述比色皿清洗箱(5)的左側側壁中心處設有電機(3),所述電機(3)的輸出端設有貫穿比色皿清洗箱(5)內部的轉軸(21),所述轉軸(21)上套設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上設有若干個分布均勻的矩形槽(32),每個所述矩形槽(32)內均套設有矩形夾套(31),每個所述矩形夾套(31)內均放置有尺寸相同的比色皿(23),所述比色皿清洗箱(5)的頂部設有清洗箱蓋(12),所述清洗箱蓋(12)的頂部從左往右依次設有蒸餾水罐(9)、參比液罐(10)和待測液罐(11),所述清洗箱蓋(12)的左側側壁設有正反電機(6),所述清洗箱蓋(12)的內部設有滑槽(18),所述正反電機(6)的輸出端設有貫穿滑槽(18)內部的絲桿(17),所述絲桿(17)上套設有絲桿螺母(16),所述絲桿螺母(16)的底部設有連接桿(15),所述連接桿(15)的底部固定設有進液箱(19),所述進液箱(19)的底部設有定位傳感器(35),所述進液箱(19)的底部中心處設有與多個所述比色皿(23)配合使用的清洗口(20),所述清洗口(20)上設有電控閥(22),所述蒸餾水罐(9)、參比液罐(10)和待測液罐(11)的底部均設有貫穿清洗箱蓋(12)和滑槽(18)且插設在進液箱(19)內部的軟管(14),每個所述軟管(14)上均設有閥門(13),所述工作臺(1)的頂部右側設有可見分光光度計(29),所述可見分光光度計(29)上設有檢測口(25),所述可見分光光度計(29)的內部位于檢測口(25)的下方設有伸縮桿(27),所述伸縮桿(27)的頂部設有支撐板(28),所述支撐板(28)的頂部設有固定框(26),所述固定框(26)內設有多個放置槽(33),每個所述放置槽(33)內均設有保護墊(3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改進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測量裝置,包括工作臺(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的頂部左側設有比色皿清洗箱(5),所述比色皿清洗箱(5)的內底部左側設有排液口(2),所述比色皿清洗箱(5)的左側側壁中心處設有電機(3),所述電機(3)的輸出端設有貫穿比色皿清洗箱(5)內部的轉軸(21),所述轉軸(21)上套設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上設有若干個分布均勻的矩形槽(32),每個所述矩形槽(32)內均套設有矩形夾套(31),每個所述矩形夾套(31)內均放置有尺寸相同的比色皿(23),所述比色皿清洗箱(5)的頂部設有清洗箱蓋(12),所述清洗箱蓋(12)的頂部從左往右依次設有蒸餾水罐(9)、參比液罐(10)和待測液罐(11),所述清洗箱蓋(12)的左側側壁設有正反電機(6),所述清洗箱蓋(12)的內部設有滑槽(18),所述正反電機(6)的輸出端設有貫穿滑槽(18)內部的絲桿(17),所述絲桿(17)上套設有絲桿螺母(16),所述絲桿螺母(16)的底部設有連接桿(15),所述連接桿(15)的底部固定設有進液箱(19),所述進液箱(19)的底部設有定位傳感器(35),所述進液箱(19)的底部中心處設有與多個所述比色皿(23)配合使用的清洗口(20),所述清洗口(20)上設有電控閥(22),所述蒸餾水罐(9)、參比液罐(10)和待測液罐(11)的底部均設有貫穿清洗箱蓋(12)和滑槽(18)且插設在進液箱(19)內部的軟管(14),每個所述軟管(14)上均設有閥門(13),所述工作臺(1)的頂部右側設有可見分光光度計(29),所述可見分光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馳源,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閔衡建筑檢測研究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